导图社区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镇静催眠药
第八版药物化学第四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镇静催眠药,镇静催眠药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详细的总结了镇静催眠药的知识梳理。
这是一篇关于第八版 药物化学第三章药物代谢的思维导图,主要细致总结了Ⅰ相和Ⅱ相,药物代谢在药物反应中作用的知识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消化系统常见病
数据结构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镇静催眠药
小剂量镇静,中等剂量引起近似生理性睡眠,大剂量麻醉和抗惊厥
苯二氮䓬类(镇静、催眠、抗焦虑的首选药)
构效关系:
七元亚胺内酰胺环为活性必需结构、C7和C2(C5苯环取代的邻位)引入吸电子取代基能显著增强活性、1,2位和4,5位并入杂环可增强活性、大多数用于临床的是无手性中心
结构特征:苯环和七元亚胺内酰胺环骈合的苯二氮䓬类母核,1,4-苯二氮䓬类的催眠镇静作用最强
理化性质:一、1,2位的酰胺键和4,5位的亚胺键,在酸性条件下易发生水解开环,生成二苯酮及相应的甘氨酸 二、4,5位开环是可逆的,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开环,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脱水闭环,且不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作用机制:增加氯离子通道的开放频率
作用靶点:GABAA受体
体内代谢:场所:肝脏 途径:去N-甲基、C-3位上羟基化、苯环酚羟基化、氮氧化合物还原、1,2位开环
地西泮(安定、苯甲二氮䓬)
代谢产物:C-3位羟基化得替马西泮;去甲基得去甲地西泮,继而C-3位羟基化得奥沙西泮
代谢途径:N-1位去甲基、C-3位的氧化(代谢产物:仍然有活性)
安定、镇静、催眠、肌肉松弛和抗惊厥作用。治理神经官能症
非苯二氮䓬类
非苯二氮䓬类GABAA受体激动剂
咪唑并吡啶类结构药物:吡唑坦 ω1受体亚型完全激动剂
酒石酸吡唑坦
本品的固体对光和热均稳定,水溶液在pH1.5~7.4稳定
第一个上市的咪唑并吡啶类镇静催眠药
特点:1、可选择性地与苯二氮䓬类ω1受体亚型结合;2、具有较强的镇静、催眠作用,但抗焦虑、肌肉松弛和抗惊厥作用较小,对呼吸系统无抑制作用;3、本品的剂量小,作用时间短,其代谢产物无药理活性;4、在正常治疗周期内,极少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
代谢以氧化为主
其它非苯二氮䓬类药物
巴比妥类药物
理化性质
弱酸性:溶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
通过成钠盐增加水解性,可制成注射剂
钠盐水溶液勿与酸性药物配伍使用
钠盐水溶液避免与空气接触
水解性
酰脲结构易水解,其钠盐水溶液放置易水解放出氨气
与重金属铜、汞、银形成盐的性质
吡啶-硫酸反应:含"S"显绿色,其余显紫色
汞盐反应:遇硝酸汞试液,生成白色胶状沉淀,溶于过量的试剂和氨试液中
银盐反应:遇硝酸银试液,生成银盐沉淀
基本结构(共同的结构特征):5,5-二取代基的环丙二酰脲类
1、作用的强弱和快慢与解离度、脂水分配系数有关;2、作用时间的长短与5,5-取代基的代谢难易有关。3、与解离常数pKa的关系;4、与脂水分配系数lgP的关系;5、代谢方式主要为5位取代基的氧化,氧化的难易决定作用时间的长短。
解离度与药效的关系(3个要点):1、体内解离度:在生理pH7.4的条件下,弱酸类;2、药物发挥作用应有适当的解离度(分子形式透过生物膜;离子形式产生作用);3、解离度和解离率
5位取代基对药效的影响:代谢难易与药物持续作用时间;
取代基的结构要求: 1)总碳数以4-8为最好,碳数超过8则产生惊厥作用 2) 在酰亚胺氮引入甲基,也可降低酸性和增加脂溶性 若在2个氮原子上都引入甲基,则产生惊厥作用 3)将C-2上的氧以硫代替,脂溶性增加 ,如硫喷妥钠,起效快 4)饱和直链烷烃或芳烃时,作用时间长 5)支链或不饱和时,作用时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