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血液及血液成分的制备和保存
这是一篇关于血液及血液成分的制备和保存的思维导图,包含全血的采集和保存、红细胞的制备和保存、 血小板的制备和保存等。
编辑于2024-01-11 20:32:13血液及血液成分的制备和保存
全血的采集和保存
全血的采集
将符合要求的献血者体内一定量外周静脉血采集至塑料袋内,与一定的保养液混合而成的血液制剂
剂量单位:我国1单位全血为200ml全血
采集场所:血站(血液中心、中心血站)
1.固定献血场所
2.临时献血场所
3.献血车
献血场所配置:人员、设施、设备和器具、关键物料的配备按有关规定执行,场所、物品消毒
采血器材:一次性密闭式无菌塑料血袋采集系统
1.血袋质量检查
a.无破损、无渗漏、无污染,抗凝剂和保养液无变色
b.在有效期内
c.宜采用具有留样袋的血袋
2.标本管的准备
a.带有分离胶用于检测病毒核酸的标本管
b.用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血型检测标本管
3.皮肤消毒剂
含碘消毒剂(对碘过敏者可选其他消毒剂)、在有效期内
4.采血仪(秤)
开启并检查采血仪(秤),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5.热合机
开启并检查热合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6.健康征询物料
体重磅秤、血压计、听诊器、献血者健康情况征询表、献血宣传资料
7.快速检测设备、试剂与物料
ALT快速检测仪、ALT快速检测条
硫酸铜溶液(或血红蛋白快速检测仪)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快速检测条
ABO血型试剂与反应板
扎指针
8.其他器材
g各种标签、电脑、扫描枪、血液保存冰箱(运输箱)、洗手液、各种记录表格、纪念品、献血证、抢救器材与药品
采血方式:开放式采血
采血人员准备:按采血技术操作规程执行、着装、不佩戴首饰、保持手卫生
献血者的准备
清淡饮食、饮用糖水、温水或饮料、填写“献血者健康情况征询表”、个人隐私保护、个人信息保护
血液采集
部位: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前臂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等
最先流出的血液流入留样袋约15~20ml,做血液检测标本
采用连续混合采血仪,正常情况下200ml需3分钟,400ml需6分钟
200ml全血采集时间>5分钟,或400ml全血采集时间>10分钟,应给予特殊标识,所采集的全血不可以制备血小板
200ml全血采集时间>7分钟,或400ml全血采集时间>13分钟,所采集的全血不可以制备新鲜冰冻血浆
留取标本与热合
同步留取判断血液能否放行的血液标本,不得在献血者健康检查时提前留取
将标本管内促凝剂或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混匀
一次只能对来源于同一献血者的一份血袋、标本管和献血记录进行标识
经核对后,将唯一性条码标识牢固粘贴在采血袋、标本管、转移袋、血袋导管、献血记录单上
在标本管与留样针/静脉穿刺针分离前开始标识,对采血袋和标本管的标识应当首先连续完成,不应中断
宜在标本管与留样针/静脉穿刺针分离前核查采血袋、血液标本、献血登记表,所标识的献血条码应一致(宜采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核查)
分段热合血袋导管,以供交叉配血、血型复查和血液标本保存使用
应保留注满全血的导管至少35cm
全血的保存
1.柠檬酸-柠檬酸钠-葡萄糖保存液(ACD)
保存期21天
柠檬酸缓解红细胞脆性增加
2.柠檬酸-柠檬酸钠-磷酸二氢钠-葡萄糖保存液(CPD)
保存期21天
加入磷酸盐,提高pH值,使2,3-DPG下降速度减慢
3.柠檬酸-磷酸盐-葡萄糖-腺嘌呤(CPD-A)
保存期35天
在CPD的基础上增加了腺嘌呤,促进ATP生成,有利红细胞活性的维持
各种保存液的有效期均是指红细胞在保存期输入人体24小时后,红细胞仍有70%以上存活率所对应的时间
保存温度
2°C~6°C(4±2°C),仅是红细胞的最佳保存温度
凝血因子、血小板、白细胞等有效成分会很快失活;白细胞寿命5天,粒细胞死亡最快、淋巴细胞最慢
全血保存在4°C超过24小时,仅含少量有活性的血小板和稳定的凝血因子(FII、FVII、FIX、FX)及纤维蛋白原
热不稳定因子(FV、FVIII)随时间延长而降低
FVIII保存24小时活性丧失50%
FV保存3~5天活性丧失50%
红细胞的制备和保存
血液成分制备
方法
a.手工法
设备
多联塑料血袋(二联袋、三联袋、四联袋)
大容量低温离心机、速冻冰箱、低温冰箱、高频热合机、血小板保存箱(22±2°C)、冷沉淀融化箱、4°C恒温水浴制备冷沉淀装备、净化台(100级、开放采血袋使用,多联袋不需要净化台)
b.血细胞分离机方法
制成的血液制品体积小、浓度高、纯度好、规格统一
设备
血细胞分离机
1.浓缩红细胞(CRBC)
又称压积红细胞或少浆全血,将采集全血中大部分血浆在全封闭条件下分离后,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在全血有效保存期内任何时间分离部分血浆制成
成分
含全部红细胞、白细胞、大部分血小板和少量血浆
制备方法
二联袋在2~6°C低温离心机,离心力3400xg,离心8分钟,沉淀红细胞
在低温操作台上用分浆夹将大部分血浆分入空的转移袋中
保存
2~6°C,保存期与全血相同
含ACD-B、CPD保存液为21天
含CPDA-1保养液为35天
2.悬浮红细胞(SRBC)
又称添加剂红细胞,将全血中大部分血浆(90%)在全封闭条件下分离后,并向其中加入红细胞添加液制成
成分
含全部红细胞、一定量白细胞、血小板、极少量血浆和保养液的混悬液
制备方法
三联袋(或四联袋):主袋(含ACD或CPD保养液),红细胞保存液袋和空袋
采集全血,在大容量冷冻离心机(温度2~6°C)内离心,离心力3400xg,离心7分钟,分浆夹分离血浆,加入红细胞添加液
保存
2~6°C,添加液成分不同保存期不同
含CPDA-1、MAP、SAGM保养液为35天
含AS-1、AS-3、AS-5保养液为42天
3.去白细胞红细胞
分类
浓缩去白细胞红细胞(CLRBC)
悬浮去白细胞红细胞(SLRBC)
制备方法
a.对采集的全血进行过滤,再按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备方法制备
b.对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进行过滤所得
目的
因输血、妊娠、移植等,体内产生白细胞抗体(HLA系统抗体),再次输注全血或其他含白细胞的成分血,会出现严重的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
每袋白细胞降至5x108,可避免FNHTR
每袋白细胞降至5x106,可预防HLA抗体所致的同种免疫性和与白细胞携带病毒有关疾病的传播
保存(2~6°C)
减除白细胞达99%,红细胞回收率>90%,血小板回收率>85%
浓缩去白细胞红细胞
含ACD-B、CPD保养液的红细胞为21天
含CPD-1保养液的红细胞为35天
悬浮去白细胞红细胞
含CPD-1、MAP、SAGM保养液的红细胞为35天
含AS-1、AS-3、AS-5保养液的红细胞为42天
4.洗涤红细胞(WRBC)
在无菌条件下,将保存期内的浓缩红细胞或悬浮红细胞等制剂用生理盐水洗涤,去除大部分非红细胞成分,并将红细胞悬浮在生理盐水中制成
洗涤红细胞血浆清除率应³98%,白细胞清除率应³80%,红细胞回收率应³70%
制备方法
a.封闭盐水联袋式洗涤法(手工法)
四联袋洗涤红细胞
b.机器洗涤法
全自动细胞洗涤机
安全性好、洗涤时间短、洗涤质量高
保存(2~6°C)
最好在6小时内输用,一般不超过24小时
5.冰冻红细胞(FRBC)
又称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FTDRBC),采用甘油作为冰冻保护剂深低温保存,需要时再进行解冻,洗涤去甘油处理的红细胞制剂
制备方法
高浓度甘油慢冻法
甘油浓度为40%
-80°C深低温保存3年
低浓度甘油超速冷冻法
甘油浓度为20%
-196°C液氮保存10年以上
冰冻红细胞洗涤(去甘油)后,在2°C~6°C保存,24小时内输注
6.年轻红细胞(YRBC)
具有较多网织红细胞、酶活性较高、平均细胞年龄较小的红细胞成分
半存活期为44.9天
保存(2~6°C)
含ACD-B、CPD保养液的年轻红细胞保存期为21天
含CPDA-1保养液的年轻红细胞保存期为35天
7.辐照红细胞(IRBC)
用g射线灭活活性淋巴细胞的红细胞制剂,用来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出现GVHD的3个先决条件
a.受体与供体之间组织相容性不同
b.抑制物(所输注的血液成分)中存在免疫活性细胞(活性淋巴细胞)
c.宿主无法清除这些免疫活性细胞
制备方法
我国要求照射剂量为25~35Gy(戈瑞)
保存(2~6°C)
美国FDA规定辐照后保存不超过28天,最好尽快输注,输注后体内恢复率应>75%
不能超过未辐照的红细胞制剂保存期
我国未修订标准,参考国际标准执行
血小板的制备和保存
制备方法
1.手工法
浓缩血小板制剂
2.血细胞分离机法(单采血小板)
从单一献血者采集1或2个成人治疗量的血小板
我国规定1个治疗单位(剂量)为≥2.5x1011
浓缩血小板(PC)
制备方法
1.富血小板血浆法(PRP)
新鲜采集的全血4~6小时内分离PRP,再进一步分离PC
2.白膜法
从白膜中,经第2次离心后提取血小板
3.机分法
采集全血后,用专业血细胞分离机分离浓缩血小板
保存
PC在20~24°C振荡条件下保存1~5天,保存天数依据使用的血小板专用保存袋而定
常用多人份汇集浓缩血小板,并进行白细胞过滤的方式,汇集后PC保存期不超过6小时
单采血小板
又称机采血小板
优点
纯度高
质量好
白细胞残留低
可从单一献血者体内采集1或2个成人治疗量(≥2.5x1011)的血小板
保存
保养液为ACD-A及经开放和(或)采用普通血袋的单采血小板(125~200ml)保存期为24小时
未经开放处理并采用血小板专用保存袋的单采血小板(250~500ml)保存期为5~7天
20~24°C振荡条件下,血小板保存箱保存
辐照血小板
血小板在有效期内任何时间以25~35Gy以下剂量辐照,辐照后尽快使用
辐照对血小板功能影响很小
血浆的制备和保存
新鲜冰冻血浆(FFP)制备
全血采集后6小时内,全封闭条件下,将新鲜血浆速冻后保存-20°C以下冰箱,即为新鲜冰冻血浆,有效期1年
二联袋制备浓缩红细胞时,分离出的血浆-20°C以下速冻后即为新鲜冰冻血浆
三联袋制备悬浮红细胞时,分离出的血浆-20°C以下速冻后即为新鲜冰冻血浆
三联袋制备红细胞、浓缩血小板时,分离出的血浆-20°C以下速冻后即为新鲜冰冻血浆
四联袋制备红细胞、浓缩血小板和白细胞时,分离出的血浆-20°C以下速冻后即为新鲜冰冻血浆
普通冰冻血浆(FP)制备
1.新鲜冰冻血浆保存1年后,因凝血因子活性降低,转为普通冰冻血浆
2.制备冷沉淀后所得的血浆在-20°C以下冰箱保存,称为普通冰冻血浆
3.全血无法在6小时内进行新鲜冰冻血浆制备时,按新鲜冰冻血浆制备方法制备血浆,在-20°C以下冰箱保存,称为普通冰冻血浆
单采血浆制备
利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浆,单采血浆在6小时内、-20°C以下速冻并冷贮存,制成新鲜冰冻血浆
病毒灭活血浆的制备
方法
亚甲蓝光化学法
亚甲蓝(MB)是光敏剂,能与病毒核酸及脂质包膜结合,在高强度可见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使病毒核酸(DNA或RNA)断裂、包膜破损,灭活病毒
MB只能灭活包膜病毒(如HBV、HCV、HIV等),对非包膜病毒如HAV、B19病毒等无效
光照处理后,用输血过滤器滤除残留的亚甲蓝和白细胞
保存
经病毒灭活处理的血浆快速冷冻,-20°C以下冰箱冷冻保存,保存期1年
血浆制剂的保存
新鲜液体血浆和新鲜冰冻血浆含有全部凝血因子,包括不稳定的V因子和VIII因子
国内新鲜液体血浆不直接使用,而是将其制成新鲜冰冻血浆后使用
新鲜冰冻血浆-20°C以下冰箱保存1年,其后转为普通冰冻血浆,再保存3年(自采血时起共4年保存期)
病毒灭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保质期相同
用前37°C水浴(湿式法或干式法)迅速溶解,可暂存2~6°C冰箱,6小时内必须输注
冷沉淀的制备和保存
冷沉淀凝血因子简称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快速冰冻,并置-80°C冻存2周后,在1~5°C条件下不溶解的白色沉淀物
成分
主要含VIII因子、纤维蛋白原、vWF因子及纤连蛋白(FN)等
制备方法
Pool方法:新鲜液体血浆快速冰冻后置-80°C冻存,2周后取出,4°C冰箱过夜,血浆融化后,离心血浆袋底部不溶白色沉淀物
水溶融化法
虹吸法
保存
制备好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尽快(1小时内)置于速冻冰箱速冻,再转至-20°C以下冰箱贮存,保质期1年
用前37°C水浴(湿式法或干式法)迅速溶解,融化后尽快使用或室温保存6小时内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