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七章 艺术的发展
马工程版艺术概论第七章艺术的发展,总结了艺术的起源、主要学说 、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艺术的发展进程等。
这十四条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根本指针。
这是一篇关于习概思维导图,总结了五个根本、 五位一体、 五大保障等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七章 艺术的发展
第一节 艺术的起源
主要学说
模仿说 (名解)
这是最早提出的艺术起源理论,该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或社会生活中存在事物的模仿,它假定人类具有一种“模仿本能”,从这种本能出发,通过对物体或现象的模仿而创造出了艺术。
模仿说反映了古人通过观察和模拟这两种主要手段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创造活动方式,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模仿的介质,对象,方式 达芬奇:艺术是第二自然,莎士比亚同观点,艺术像镜子折射人生
表现说 (名解)
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情感的需要 ,因此艺术就成为艺术家表现主观想象和内在情感的产物 ,因而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
代表人物: 克罗齐《美学原理》直觉即表现 科林伍德《艺术原理》情感表现的需要 苏珊朗格:情感符号
司马迁“发愤说”《史记》 《毛诗序》行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 顾恺之以形写神 陆机《文赋》“诗言志”“诗缘情而绮靡” 汤显祖《牡丹亭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巫术说 (名解)
巫术说主张艺术发端于原始巫术 。 原始巫术基于万物有灵的观点,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神灵祷告和祝咒活动,其中的歌舞表现和器物刻画均含有神化色彩 。 现代考古确实证明了原始巫术与原始艺术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艺术起源的“非纯粹性”对于19世纪以来的为“艺术而艺术”的 抽离艺术精神性的思潮给予了有力的反驳
代表人物 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最早提出 弗雷泽《金枝》交感巫术
仰韶彩陶工艺:人面鱼纹彩陶盆整体图案古拙奇幻怪异 希尔恩《艺术的起源》 李泽厚:最早的诗舞乐都从巫术中产生
劳动说 (名解)
劳动说重点突出了在艺术起源过程中劳动创造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在劳动中人开始逐渐进行越来越复杂的活动 ,完成了自然身心的“人化”过程 ,形成了人类的文化心理结构 包括人的审美心理结构。 虽然劳动是艺术起源的内在动力,但是艺术的产生却不能简单地仅仅归因于劳动 。 因此, 本着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 艺术起源于以劳动为内动力的人类整体文化创造的实践活动 。
代表人物 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明确阐述 “文化实践”:创造符号并赋予符号意义 “文化”一词的由来 《周易》 《 米洛岛的维纳斯 》俗称《断臂维纳斯》 德拉克洛瓦《 自由引导人民 》
游戏说
游戏说的核心观点是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的游戏冲动和游戏活动 。 游戏说抓住了艺术创作中的自由意志 ,赢得了许多艺术家的赞同 因此该学说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力 。 这一学说认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了“过剩的精力”,人们把自己“过剩的精力 ” 运用于非功利的活动中 就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由此产生了艺术 。
代表人物: 席勒,最早提出“游戏说”,非功利性的“游戏冲动” 斯宾塞:“过剩精力” 谷鲁斯,内模仿说 康德“想象力的自由游戏” 郭沫若“创造社” “为艺术而艺术”,催生法国“唯美主义”艺术流派 康德,“无目的性的合目的性”
艺术起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劳动说”名解:
同上
“文化实践”:是指人类创造符号并赋予符号特定意义的实践活动 。 认识艺术的发生要回到文化发生的层面上 ,可以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社会活动过程相适应的创造符号和富与符号意义的文化实践
第二节 艺术的发展进程
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
时代决定说
名词解释: 艺术的发展与时代变化相辅相成 ,时代是主导艺术发展的核心要素 。 从艺术发展的一般表征上看 ,艺术与时代进程总是相适应的, 是一种显而易见的现实状况 。
《乐记.乐本》治世之音 安以乐,其政和 《文心雕龙.时序》文变染乎世情, 兴废系乎时序 。 丹纳《艺术哲学》时代,民族,地域
观念演变说
艺术发展是人的思想观念变化引起并主导的
“意趣”,钟嵘《诗品》 司空图“韵味说” 严羽“妙悟说” 王士禛“神韵说” 黑格尔,认为艺术发展的本质是因为作为世界本源的理念的发展变化 对文艺产生了不同作用
艺术自律说
艺术发展取决于其内部各要素的不同组合变化 。 这一观点注重从艺术作品的形式和结构来分析问题 , 认为艺术的发展处于一个“创立——繁荣——衰落”的自律性过程之中
沃尔夫林《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艺术风格学》
生产实践说
艺术的发展根本性的动力是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 。 生产劳动实践说阐明了艺术发展的动力机制 。 第一 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展创造了前提 。 第二 生产劳动实践水平本质上决定着艺术发展的阶段 。 第三 与生产劳动实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始终制约和影响着艺术发展 。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十八日》 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
相关因素
政治经济因素
主要体现在以王朝史和政治经济史作为艺术发展阶段划分的主要依据 。
文化类型因素
主要体现在文化圈和文化精神作为艺术发展阶段划分的主要依据 。
艺术观念和艺术表现方式因素
主要体现在以艺术思潮或艺术形式风格作为划分艺术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 。
层积性
艺术发展中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思想是层层累积而不断拓展的 像树木的年轮生长一样
复调性
艺术发展中几组因素相互作用 反复出现
多元性
特定时代的艺术发展往往是多元共存的格局
发展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平衡与不平衡
社会物质基础,总体同步,相异步调
不平衡关系两种状况 :艺术种类,整体水平
继承与发展
继承的原因 : 社会物质生活具有连续性, 艺术自身发展具有承续性 继承是必然环节 ,创新是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