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临床表现:阵发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并向左上肢放射
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心肌肥大和心肌病
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心肌需氧与供氧的平衡失调——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代谢产物(如乳酸、丙酮酸、组胺等)在心肌组织积聚——刺激痛觉神经
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基础:冠状动脉病变(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组织供血障碍,氧的供需失衡
增加氧供应主要依赖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心肌摄取氧的效率已经接近极限)
分类:
稳定型心绞痛-冠脉硬化
变异型心绞痛-冠脉痉挛
不稳定型心绞痛-以上二者都有
决定心肌耗氧量的因素:心室壁张力、心率、心室收缩力
心室壁张力:与心肌耗氧量成正比
与心室内压力(心室后负荷)和心室容积(心室前负荷)成正比
决定供氧量的因素:冠状动脉阻力、灌注压、侧支循环、心室舒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