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会工作实务
社工证初级科目《社会工作实务》,一张图带你完全了解相关内容,通过思维导图帮你提高效率,一起学习吧!
编辑于2024-05-12 12:31:49社会工作实务
1.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1.1. 接案
1.1.1. 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主动求助、他人转介、外展工作吸引
1.1.2. 了解服务对象的类型:自愿型(自己来的、别人建议来的、别人劝来的)、非自愿型(被强迫来的、不能拒绝)
1.1.3. 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1.2. 预估
1.2.1. 识别问题的客观因素:背景资料、所处环境、产持时间、所做努力
1.2.2. 识别问题的主观因素: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和想法
1.2.3. 识别问题的积极因素:朋友帮助、社区帮助、单位帮助、国家帮助
1.3. 计划
1.3.1. 明确关注对象和问题
1.3.2. 明确目的(宏观、抽象、不可计量)和目标(微观、具体、可以计量、必须用正面语言表达)
1.3.3. 明确介入方法和行动
1.4. 介入
1.4.1. 直接介入:针对服务对象的直接行动
1.4.2. 间接介入:通过改变环境间接帮助服务对象
1.4.3. 综合介入:促进人与环境互动
1.5. 评估
1.5.1. 过程评估
1.5.2. 结果评估
1.5.3. 基线测量:关键词“前”、“目标”、“记录”、“测量工具”
1.6. 结案:总结工作→巩固改变→解除关系→攥写结案结论
2. 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
2.1. 儿童的特点
2.1.1. 快速性:身体、认知、社会行为快速发展。
2.1.2. 顺序性:遵循从小到大、从低级到高级发展。
2.1.3. 阶段性:不同阶段的儿童呈现不同的发展特点。
2.1.4. 不均衡性:1周岁前、青春期两个阶段发展速度最快。
2.1.5. 个体差异性:儿童发育受遗传和环境影响而呈现个体差异。
2.1.6. 分化与互补性:儿童的身心发展依赖各部分机能的分化与互补。
2.2. 儿童的需要
2.2.1. 生存:姓名、户籍、养育、医疗
2.2.2. 发展:受教育、家庭生活、休闲娱乐
2.2.3. 受保护:防止儿童被拐卖、虐待、忽视、歧视、剥削
2.2.4. 社会化:儿童与周围人进行沟通交流
2.3. 类型
2.3.1. 支持性(针对全体儿童及其家庭):锦上添花、可有可无
2.3.2. 补充性(针对父母亲职能力不足的儿童及其家庭):父母和外界共同为儿童做出努力
2.3.3. 替代性(针对家庭寄养、家庭收养、机构养育等情况):完全由外界代替父母照顾孩子
2.3.4. 保护性:防止儿童被拐卖、虐待、忽视、歧视、剥削
2.4. 内容
2.4.1. 亲职教育辅导:一定是只给家长的
2.4.2. 机构类家庭养育:假父母模拟真实家庭环境
2.5. 方法
2.5.1. 以家庭为中心的方法:评估监护能力、筛选风险家庭、链接资源网络
2.5.2. 建设儿童友好社区的方法:通过网媒、海报、名人、讲座、儿童和家庭问题政策研究等途径倡导
2.5.2.1. 硬件方面(环境布局):基本设施、游戏场所
2.5.2.2. 软件方面:社区儿童家庭服务体系、社区儿童参与工作机制
3. 第三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
3.1. 青少年的特点
3.1.1. 生理发展:体型迅速变化、机能迅速健全、大脑和神经系统高度发达、性成熟
3.1.2. 心理发展:创新、多变、反叛、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动荡与稳定的结合、突变与渐变的统一
3.2. 青少年的需要
3.2.1. 追求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他人
3.2.2. 职业生涯规划
3.3. 类型
3.3.1. 发展性:面向所有青少年
3.3.2. 矫正性:面向问题青少年
3.3.3. 预防性:面向环境or身份转变的青少年、倡导政策变化
3.4. 方法
3.4.1. 改善家庭关系
3.4.1.1. 亲子关系辅导:父母和孩子共同参与
3.4.1.2. 亲职教育辅导/父母效能训练:使用“我-讯息”、积极倾听(有回应地听)、积极沟通
3.4.2. 促进成长发展
3.4.2.1. 进行自我探索: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发现潜能
3.4.2.2. 培育自我概念:理想我、现实我、客观我
3.4.2.3. 进行生涯规划:认识自我、认识工作世界、确认工作价值观、评估环境因素
3.4.3. 促进人际交往(←沟通分析论):分析其人格结构(自我状态)
3.4.3.1. 父母式:指使、命令、批评
3.4.3.2. 成人式:理性、客观、稳重
3.4.3.3. 儿童式:冲动、本能、自发
3.4.4. 促进社会参与(←社会连接论):帮助其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4. 第四章 老年人社会工作
4.1. 老年人的特点
4.1.1. 生理老化
4.1.2. 心理老化:结晶智力(生活阅历积累)↑、液态智力(接受学习新事物)↓、记东西很少损伤,但处理形成记忆信息不太行
4.1.3. 社会角色变化
4.2. 老年人的需要:经济保障、居家安全、健康维护、社会参与、就业休闲、婚姻家庭、善终安排、一条龙照顾服务
4.3. 注意:价值观(歧视老年人)、工作倦怠、移情(老年人把社工视同儿女)、反移情(社工把老年人视同父母)
4.4. 要点
4.4.1. 认知与情绪问题,主要是识别四种病症
4.4.1.1. 抑郁症(和压力有关)
4.4.1.2. 痴呆症:认知和智力障碍
4.4.1.3. 谵妄症:行为无章、没有目的,注意力无法集中
4.4.1.4. 焦虑症:过度忧虑、恐惧、抱怨身体不适
4.4.2. 自杀问题,主要是自杀评估
4.4.2.1. 直接线索:我想了结自己、我真想结束这一切
4.4.2.2. 间接线索:我会很久不在这、我厌倦了这一切、我太麻烦人了、没有我你会过得好些。
4.4.2.3. 行为线索(风险最高):企图自杀or曾经自杀过、储存药物、突然立遗嘱、突然不爱干净、长期焦虑却突然平和etc
4.4.3. 疏于照顾和虐待问题
4.4.4. 丧亲问题
5. 第五章 妇女社会工作
5.1. 妇女的需要
5.1.1. 生殖健康: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保护
5.1.2. 保障妇女权益和发展:促进妇女就业、参政、婚姻方面的平权
5.1.3. 建立性别公正的政策、文化、环境
5.2. 特点
5.2.1. 关注妇女的多样性
5.2.2. 倾听妇女的声音和经验
5.2.3. 强调妇女问题的社会原因
5.2.4. 注重本土妇女工作经验的总结
5.3. 目的
5.3.1. 直观:缓解压力、宣泄情绪、重塑自信、提升认识、解决妇女的实际困难和需要
5.3.2. 中观:协助妇女重新界定妇女问题、提升妇女性别意识、建立妇女支持小组
5.3.3. 最高:重构权力关系、建立妇女网络及其连接、倡导性别平等意识
5.4. 方法
5.4.1. 性别视角家庭工作的方法:强调男女双方的贡献,调整家庭权力结构,避免家庭暴力、冲突、资源分配不均
5.4.2. 性别视角妇女工作的方法:强调妇女的贡献
5.4.3. 妇女赋权(增能)的方法
5.4.3.1. 个人层面:让个人参与其中,提高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5.4.3.2. 人际层面:促进个人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5.4.3.3. 环境层面:促进环境的改善
5.4.4. 宣传教育、倡导、多部门合作
5.4.4.1. 微观层面的倡导: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5.4.4.2. 宏观层面的倡导:政策、文化、环境
6. 第六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6.1. 残疾人的需求
6.1.1. 康复权:各方面的康复
6.1.2. 教育权:接受教育
6.1.3. 劳动权
6.1.4. 文化生活权:文娱休闲
6.1.5. 社会福利权
6.1.6. 环境友好权:硬件环境、文化氛围
6.2. 层面
6.2.1. 微观:单个残疾人or一群残疾人
6.2.2. 中观:组织、社区、社会支持网络
6.2.3. 宏观:政策、文化、环境
6.3. 内容
6.3.1. 教育康复:给残疾人本人及亲属、社会爱心组织及人士提供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
6.3.2. 职业康复(治疗-康复-发展)
6.3.3. 社区康复(治疗-康复-服务):开展残疾的预防性工作、康复评定和建档、具体康复服务
6.3.4. 社会康复:在促进残疾人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平等的过程中让其融入正常人
6.4. 方法
6.4.1. 个案管理(≠个案工作):针对具有多重问题的服务对象
6.4.1.1. 提供全面性服务
6.4.1.2. 链接资源
6.4.1.3. 增强服务对象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6.4.2. 促进社会融入(社会参与):构建社会支持网络(正式支持+非正式支持)、提供社会康复服务
6.4.3. 促进实现就业权利(职业康复)
6.4.3.1. 职业咨询:综合分析残疾人自身特征和就业情况
6.4.3.2. 职业评估:评估残疾人的身心状况、作业水平、职业适应性
6.4.3.3. 职业培训:就业前的培训+上岗前的培训
6.4.3.4. 就业指导:给残疾人提供就业方面的建议、信息、跟踪指导,帮助其选择职业 、介绍就业、提高职业效率
7. 第七章 矫正社会工作(针对违法犯罪者及其家属)
7.1. 矫正对象的需要
7.1.1. 基本生存条件保障
7.1.1.1. 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经济收入(最低生活保障)
7.1.1.2. 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住房条件
7.1.1.3. 维持身体健康所需的卫生医疗待遇
7.1.2. 教育就业权益保障
7.1.3. 正常家庭生活保障
7.1.4. 再社会化服务:让矫正对象与周围人打交道
7.2. 矫正对象的特点:人格冲动好斗、心理自卑消沉、社会严重脱节、生活困难重重
7.3. 功能
7.3.1. 对矫正对象:矫正、服务
7.3.2. 对社会:营造有利于矫正对象更新改造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促进刑罚制度更人性化和科学化
7.4. 内容
7.4.1. 司法判决前
7.4.1.1. 对犯罪嫌疑人:调查报告(犯罪事实+犯罪前科+生活状况)
7.4.1.2. 对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提供心理情绪辅导和家庭生活调适、经困的-寻找社会资源以维持生计、失依的-提供生活照料
7.4.2. 监禁场所中
7.4.2.1. 帮助适应监禁场所的生活:熟悉监狱状况、戒除不良习惯、预防交叉感染、解决生活困难
7.4.2.2. 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公民教育、心理情绪、职业技能、人际交往
7.4.2.3.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了解外界变化、加强家庭生活、构建支持网络
7.4.3. 社区矫正中
7.4.4. 刑满释放后
8. 第八章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针对军人及其家属)
8.1. 服务对象的特点:覆盖范围广、军队情结深、需要层次多、问题压力重
8.2. 方法
8.2.1. 优抚医院社会工作方法:危机干预
8.2.2. 光荣院社会工作方法
8.2.2.1. 个案辅导:人生回顾、怀旧、积极倾听(SOLER原则),帮助服务对象塑造自我,建构当下生活意义。
8.2.2.2. 小组辅导:哀伤辅导
8.2.2.2.1. 组织有相似经历的成员相互交流,建立相互支持网络
8.2.2.2.2. 理性情绪治疗法:纠正非理性想法
8.2.2.3. 光荣院接收社会老人入住,促进彼此接纳和融合。
8.2.3. 军转复退军人安置社会工作方法
8.2.3.1. 个案辅导
8.2.3.2. 小组辅导:小组初期-心态调适、小组中期-环境探知、小组末期-职业准备
8.2.4. 军休社会工作方法
8.2.4.1.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
8.2.4.2. 认知行为疗法(将服务对象错误的想法→正确的想法)
8.2.4.2.1. 微观:单个人、一群人
8.2.4.2.2. 中观:组织、社区、社会支持网络
8.2.4.2.3. 宏观:政策、文化、环境
9. 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9.1. 原则:兜底线、保基本、救急难、促发展
9.2. 内容
9.2.1. 最低生活保障:(通过调查家庭经济状况)识别服务对象、协助申请低保、提供心理支持、调节家庭关系、开展能力(学习、专业、社会)建设、促进社会融入
9.2.2. 特困人员供养:提供基本生活条件、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提供疾病治疗、办理丧葬事宜
9.2.3. 医疗救助
9.2.3.1. 协助申请救助
9.2.3.2. 改善救治环境:了解诊疗程序、熟悉治疗过程、了解治疗效果
9.2.3.3. 协调医疗资源:政府部门+医院
9.2.3.4. 强化社会支持:志愿者+社区邻里
9.2.4. 住房救助
9.2.5. 教育救助
9.2.5.1. 提供教育机会
9.2.5.2. 提供教育补助:减免费用、助学金、生活补助、勤工助学
9.2.5.3. 心理能力建设
9.2.5.4. 开展相关服务
9.2.6. 就业救助:转变就业观念、调整自我认知、职业技能培训、链接就业资源
9.2.7. 临时救助:危机干预、外展服务、机构救助
9.2.8. 受灾人员救助:协助安置、危机干预、重建社区支持系统、社区重建与发展
9.3. 方法
9.3.1. 评估
9.3.1.1. 特点:保持连续性、要有救助对象的参与、动态推进、合理运用知识和经验
9.3.1.2. 信息搜集:直接询问、家庭探访、间接了解、观察服务对象的身体语言、量表问卷
9.3.2. 危机干预
9.3.3. 社区为本的综合救助: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10. 第十章 家庭社会工作(≠家庭治疗)
10.1. 理论
10.1.1. 家庭系统理论: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家庭成员产生问题(挑战机会并存)→家庭系统失衡/家庭功能失调
10.1.1.1. 家庭整体>部分
10.1.1.2. 在变的过程中保持稳定
10.1.1.3. 一个成员的改变会影响所有家庭成员
10.1.1.4. 家庭成员的行为相互影响
10.1.1.5. 家庭系统间存在边界、责任、权力
10.1.1.6. 每个家庭系统都包含次系统,同时又属于更大的系统
10.1.1.7. 家庭系统根据已建立的规则运行
10.1.2.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家庭有像人一样成长、发展的过程,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任务
10.2. 模式
10.2.1.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家庭系统理论+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10.2.2.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提高家庭成员的自尊、自我价值感
10.3. 原则
10.3.1. 家庭处境化:观察日常沟通交流情境
10.3.2. 家庭个别化:对独特的家庭提供独特的方法
10.3.3. 帮助家庭成员增能:自信、信心、潜能、能力、优点、帮助其自己解决问题
10.3.4. 满足家庭成员需要
10.4. 方法
10.4.1. 家庭结构图:男□女o(———亲密、— — 婚姻、------同居、/ 分居、//离婚)
10.4.2. 聚焦:挑最想解决的问题、问题排序
10.4.3. 再标签:看到服务对象身上的优点,用更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
11. 第十一章 学校社会工作
11.1. 类型
11.1.1. 治疗型:针对解决某一学生具体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11.1.2. 变迁型: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11.1.3. 社区-学校型:走进家庭、走入社区、走向社会
11.2. 方法
11.2.1. 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
11.2.2. 社区工作方法
11.2.2.1. 初级介入(面向全员):宣传预防性工作,如营造友善环境
11.2.2.2. 二级介入(面向高关怀人群):如避免校园欺凌再次发生、消除可能性
11.2.2.3. 三级介入:欺凌发生后
11.3. 技巧
11.3.1. 系统脱敏:孩子害怕狗,先给他描述狗狗,再给他仿真狗,再让他接触狗
11.3.2. 行为契约法:确定目标行为、商定奖罚清单、书写行为契约、签字承诺、填写执行记录表
12. 第十二章 社区社会工作
12.1. 过程
12.1.1. 社区分析
12.1.1.1. 分析社区问题:共同性问题(和多数居民利益相关)、群体性问题(特定少数群体)
12.1.1.2. 分析社区需求:见社综
12.1.2. 策划服务方案
12.1.3. 执行服务方案【对比区分,对号入座】
12.1.3.1. 筹备阶段:人、财、物的配置,宣传推广
12.1.3.2. 开展阶段:预算管理、进度管理、品质管理、士气激励
12.1.3.3. 结束阶段:经费报销、资料存档、表彰、成效评估
12.2. 方法
12.2.1. 资源链接
12.2.1.1. 资源整合:一起、共同做
12.2.1.2. 资源共享:用别人的资源干自己的活
12.2.1.3. 资源流通:让该干活的人干活
12.2.2. 推动居民参与
12.2.2.1. 层次和形式:告知、咨询(征求意见)、协商、共同行动
12.2.2.2. 对策:肯定参与价值、提升参与意愿、提高参与能力
12.2.3. 建立社区支持网络(非正式网络):个人网络、志愿者网络、互助网络、邻里协助网络
13. 第十三章 医疗社会工作
13.1. 定义
13.1.1. 狭义:在医疗保健机构中开展
13.1.2. 广义(只要和医疗搭嘎):推进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的整合、促进疾病预防、保护公众健康
13.2. 内容:公共卫生领域、医院机构领域、精神卫生领域
13.3. 方法
13.3.1. 依从性管理:患者听医生的话
14. 第十四章 企业社会工作
14.1. 特点
14.1.1. 核心内容:职业福利服务
14.1.2. 主要任务:特色服务项目
14.1.3. 主要策略:公共性、公益性、多方共赢
14.2. 社工角色
14.2.1. 咨询者/辅导者/顾问:顾得上就问候一下,顾不上就算了
14.2.2. 使能者/促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