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3版马原精密思维导图之“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针对纷繁复杂的书本内容进行逻辑重构,通过把各个零碎的知识点串成逻辑框架图,轻松帮您赢得期末考试和考研政治公共课或专业课!
编辑于2024-01-22 10:47:20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名词解释)
唯心史观(主要缺陷)
唯物史观
(二)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自然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什么是人口?)
物质生产方式(基础、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三)社会意识
是什么
不同角度的划分
根据不同的主体
个体意识
群体意识
根据不同的层次
社会心理(低层次的社会意识)
特点
自发的
不系统的
不定型的
例子
感知、情绪、心态、习俗
社会意识形式(高层次的社会意识)
特点
自觉的、系统的、相对稳定的
种类
意识形态(名词解释)
政治法律思想(核心地位)
道德
艺术
宗教
哲学
非意识形态
(四)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一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和平衡性
二是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且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
三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简答、论述)
对于我们树立科学历史观、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推进社会发展包括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生产力
生产力是什么?P132
特点
客观现实性
社会历史性
基本要素
一是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
二是劳动对象
三是劳动者(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脑力劳动者
体力劳动者
科学技术
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什么?P134
包括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两种基本类型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为劳动者共同占有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处于平等地位
产品分配上不存在剥削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归少数剥削者占有
劳动者在生产中处于剥削地位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第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
其一,决定一个社会性质的是其中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
其二,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经济体制)
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制度、组织和设施)
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思想
道德
艺术
宗教
哲学
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设施、政治组织)(主导地位)
核心:国家政权
国家概念
什么是国家?国家如何形成
国体
政体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组成部分
政权机构
政党
军队
警察
法庭
监狱
观念上层建筑与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
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再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其一,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映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都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
其二,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矛盾更为复杂
其三,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没落时期时,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其矛盾则变为对抗性的、全局性的矛盾
最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构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三、人类普遍交往与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经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交往及其作用
交往
交往是什么?
类型
物质交往
精神交往
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关系
作用(影响)
第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促进社会关系的进步
第三,促进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第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
生产方式的发展变革是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普遍交往是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
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和路径
四、社会进步与社会形态更替
(一)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社会进步
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的发展
人的发展(最根本:人的自由程度的提高)
人的发展的三个阶段
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低级)
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中级)
自由个性的阶段(高级)
社会进步促进人的发展
社会进步推动人类解放
(二)社会形态的内涵
经济形态(基础)
政治形态
意识形态
(三)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更替的统一性
(抽象宏观层面)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这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
更替形式的多样性
社会形态更替形式的多样性(具体层面)
(四)社会形态更替中的必然性与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第一,社会发展的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
第二,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第三,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五、文明及其多样性
(一)文明及其演进
文明是什么
文明的演进(社会形态的更替一定意义上也是文明形态的更替)
(二)文明的多样性
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
文明形态的基本内涵P151
人类文明是什么
种类
时间上
按照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农耕文明
工业文明
信息文明
按照社会形态划分
奴隶社会的文明
封建社会的文明
资本主义文明
社会主义文明
空间上(民族、地域)
西方文明
中华文明
印度文明
阿拉伯文明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
是什么P152
作用
反映社会基本结构的性质、基本面貌
社会基本结构
经济结构
广义:生产方式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狭义: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
政治结构
观念结构
社会非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首先,生产力是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学习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的重大意义
(二)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
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社会主要、非主要矛盾的相互转化原理
原理
毛泽东对旧中国社会主义矛盾的分析
二、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是什么)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
(阶级斗争是什么)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阶级斗争的表现形式)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
(阶级斗争也受到制约)阶级斗争及其作用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二)阶级社会中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革命是什么?
革命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革命对社会发展起巨大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
(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是什么?
改革的意义
社会主义社会也需要改革
从性质上看
从其广泛性和深刻性而言
三、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科技革命带来的变革
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
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二)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四、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文化是什么
广义
狭义
文化的作用
第一,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指引
第二,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第三,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凝聚力量
哲学社会科学
文艺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唯心史观:英雄史观
认识根源:人们的认识停留在历史现象的表面
社会历史根源: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
阶级根源:剥削阶级思想家维护本阶级利益的需要
唯物史观:群众史观
首先,唯物史观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本质来把握历史的创造者
其次,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再次,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最后,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类与历史
群体与历史
个体与历史
(二)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五位一体建设)
总论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从质上看
从量上看
分论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一定历史阶段所达到的生产力水平(物质基础、前提)
政治条件(直接影响)
精神文化条件(重要因素)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与群众观点的关系、内涵
关系
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的具体应用
内涵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两个重要方面
一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二是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群众路线的实质
充分相信群众,坚决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群众路线的地位P175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一)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什么是历史人物
什么是杰出人物
(二)辩证地理解和评价个人的历史作用
历史分析方法
阶级分析方法
对无产阶级领袖的评价
三、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
首先,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
其次,阶级通常是由政党领导的
最后,政党是由领袖来主持的
群众、阶级、政党、领袖四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