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科举制度
简单科举制度,不细究。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说人物小传堪比大纲,也算是一种大纲梳理。详细列举了在创作小说人物小传时需要考虑的各个要素,为小说创作者提供了一个系统的人物塑造框架,有助于创作出丰满、立体、有吸引力的人物形象。
这是一篇关于起承转合明暗线梳理-简易版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起,成,转,合,以上事件都可酌情删减,左右分明暗线,根据自己需求排列。
这是一篇关于事件场景设计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男主事件,暗线事件,主线事件,女主事件,详细介绍了男主身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考研三步翻译技巧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科举制度
童试
3年2次,名额很少,每个县20-30人左右。 府试第一名可保送秀才,考取府试后称为童生; 考取院试后称为秀才/生员,秀才分为:癝生、增生、附生、例生。
1县试
考前到所在县礼房报道,登记姓名、年龄、籍贯、家族履历等信息,同时还应取得本县生员的担保。另外,守孝期间不可报名。
时间:阴历2月
地点:县城
主考官:县官(知县)
5场考试:正场、初复、再服、连复两场
结果:第一名县案首
2府试
考前到所在府礼房报道,登记姓名、年龄、籍贯、家族履历等信息,同时还应取得本县生员的担保。另外,守孝期间不可报名。
时间:阴历4月
地点:府城(地级市)
主考官:知府或知州、同知
3场考试:帖经、杂文、策论
结果:通过即为童生,府案首可保送为秀才
3院试
考前到所在府城礼房报道,登记姓名、年龄、籍贯、家族履历等信息,同时还应取得本县生员的担保。另外,守孝期间不可报名。
时间:阴历8月
3年2次
地点:府城或直属省州治所
主考官:各省提督学政(省教育厅长)
2场考试:正场、复试
结果:通过即为生员/秀才,第一名为院案首
秀才分类 癝生:经过岁考和科考两试成绩优秀者,朝廷每月给癝食,有义务为应考的童生做担保,保证参加考试的童生身家清白及没有冒名顶替等舞弊行为; 增生:两试成绩优秀者名额有限,朝廷加增人数,不领皇粮; 附生:随着读书人增多,名额之外又加收的学员。 例生:通过向国家捐赠钱粮的手段,取得生员的秀才。
乡试
3年1次,又称乡贡、解试、秋闱 凡本省生员和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考、录遗(补考、候补名额)合格者,均可应试。 生员:秀才 监生:国子监生员 荫生:祖上恩荫生员 官生:按先代品行恩荫生员或先代因公殉职的难荫生员 贡生:在各府、州、县成绩优秀的秀才被州府推荐到国子监的生员
时间:3年一次,8月
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
地点:各省省城(包括京城)
主考官:皇帝钦派
3场考试:四书五经、试论、考察时政要闻
结果:1解元,2亚元,3-5经魁,6亚魁,7以下均为文魁
通过乡试的秀才就成了举人,居然有做官资格,但很难入仕。
会试
3年1次,又称春闱
时间:3年1次,乡试第二年春
地点:京城
主考官:礼部主持,皇帝认命的正、副总裁
3场考试:3天/场,跟乡试基本相同
结果:录取300名为贡士,第一名是会元
各省举人、国子监监生均可应考,有了贡士资格才能参加最后一关殿试。
殿试
3年1次,又称春闱。
3场考试:1天完成,皇帝亲自出题
结果:一二三甲统称进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
“进士及第”前一甲三人:状元(鼎元)、榜眼、探花 “进士出身”前二甲若干:第一名传胪 “同进士出身”三甲若干:第一名传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