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院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这份思维导图涵盖医院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它包括事件监测、应急响应、医疗救援等环节,通过明确的流程和措施,确保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高效与有序。📑✨
医院抢救大批伤员及突发事件外派医疗队应急预案,本预案适用于突发公共事件所导致的批量伤员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及上级部门安排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任务。
这只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具体的应急预案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可能面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进行详细制定。每个分支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和扩展,包括具体的流程、责任部门、联络方式等。这样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医院在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快速、有序地进行应对,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医院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总则
目的
保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我院 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 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 产法》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突发公共事件所导致的人员伤亡、生命威胁和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 作及上级部门安排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任务。
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科学救援;合理分工、明确职责;迅急反应、措施果 断;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加强协作、公众参与。
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级
特别重大事件(Ⅰ级)
一次事件出现 100 人以上特别重大人员伤亡,且危重人员多,或者核事故和 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省级政府请求国家在医疗卫生救 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的突发公共事件;
跨省的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重大事件(II 级)
一次事件伤亡 50 人至 99 人,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 5 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跨市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较大事件(III 级)
一次事件出现伤亡 30 人至 49 人,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 3 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一般事件(IV 级)
一次事件出现伤亡 10 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 1 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医院及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组织管理
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
医疗卫生救援专家组
医疗卫生救援救治组
医疗卫生救援后勤保障组
医疗卫生救援信息组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和终止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
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及指挥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在接到救援指令后要及时赶赴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全力开展医 疗救援工作。在实施医疗救援的过程中,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措施,确保安全。
场所设置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到达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后,应选择一处距事故中心较近且相对安 全、交通便利的地点作为救援营地,设置临时救治场所并用醒目标志标明。
现场指挥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负责人要亲临现场,设置现场医疗卫生救 援指挥部,靠前指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决策效率,加快抢救进程。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 与协作,使医疗救援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
现场抢救
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 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 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 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转运伤员
随时对已检伤分类的伤病人员进行复检,发现有呼吸心跳骤停、窒息、活动性大出 血、严重中毒、休克等危急重症现象立即进行抢救和治疗,维持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再进行监护下转运。
认真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并报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汇总。
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
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转送。
院内医疗救治
按现场指挥部下达的救治人数,迅速落实床位、救治力量及相应救治设备;
必要时,动员轻病人出院或转院,腾出空床;
开设绿色通道,接诊、接收转运来的伤病员;
伤病人员送达时,做好伤病人员交接,了解伤员的基本伤情,迅速对伤病人员进 行分诊救治,听取专家组的意见;
做好危重病人、特殊病人会诊或转院工作;
做好伤病人员诊治记录和总结,及时向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报告。
疾病的预防控制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医疗救援信息组根据情况,协助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等有关 专业机构人员,开展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研究和评价、采样、卫生执法监督,以及相关信 息收集、统计等工作;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废物处理等工作, 防止院内交叉感染;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次生或衍生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信息报告与发布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在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同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应立即 将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人员伤亡、现场抢救、卫生救援需求等基本情况向当地 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要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伤病员情况、医疗救治进展等,重 要情况要随时报告。 按照有关规定,卫生行政部门是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信息发布的主体,任何个人 及科室不得擅自对外发布信息。
应急终止
突发公共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现场医疗救援工作完成,所有伤病人员得到救治,并经专 家组评估,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宣布应急响应终止,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可终止医疗卫生 救援应急处置措施,医疗卫生救援现场指挥部同时予以撤销。
医疗卫生救援保障
应急队伍
技术保障
物资储备
交通保障
治安保障
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