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毛主席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推荐用书,教学大纲,了解毛主席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历史过程。
编辑于2024-02-27 20:57:31毛主席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 毛主席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十二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第十四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第一章 毛主席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毛主席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历史过程
掌握毛主席思想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及活的灵魂
理解毛主席思想的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毛主席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主席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毛主席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二)毛主席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毛主席思想的初步形成、成熟、丰富和发展
第二节 毛主席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一)毛主席思想的科学内涵
(二)毛主席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毛主席思想活的灵魂
第三节 毛主席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毛主席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二)毛主席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毛主席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考核知识点
一、毛主席思想的的形成和发展
1、毛主席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世界进行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和理论成果
二、毛主席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1、毛主席思想的科学内涵
2、毛主席思想的主要内容
3、毛主席思想活的灵魂
三、毛主席思想的历史地位
1、毛主席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毛主席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毛主席思想是中化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考核要求
一、毛主席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识记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2、毛主席思想形成的过程
领会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需要
2、毛主席思想的科学内涵
应用
毛主席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毛主席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识记
1、毛主席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毛主席思想活的灵魂
领会
1、毛主席思想的主要内容
2、实事求是是毛主席思想的精髓
3、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路线
应用
毛主席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毛主席思想的历史 地位
毛主席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和革命道路,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经过了一个长期艰苦探索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开辟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大历史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
一、近代中国的国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基本经验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民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历史意义
四、考核要求
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特征
识记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领会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2、中国革命的时代背景
应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识记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领会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2、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和优点
应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识记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开辟
2、井冈山根据地的创立
3、工农武装割据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5、党的三大作风
领会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必要性、可能性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
3、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4、统一战绩中的两个联盟
5、建立统一战线的经验
6、武装斗争的经验
应用
1、毛主席关于党的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历史意义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2、认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掌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及其重大意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构成。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常在讨渡时期的总路线的酝酿和提出。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确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阳日民
三、考核知识点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前途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四、考核要求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识记
1、“五种经济成分”
2、“三种主要经济成分”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领会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应用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识记
1、农业合作化的步骤和形式
2、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和步骤
3、和平赎买
4、国这资本主义
5、“四马分肥”
领会
1、农业合作化的方针、政策和办法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原因、意义
4、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 经验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识记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客观标志
领会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理论根据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以毛主席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重要理论成果
2、了解这一时期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中的方针和政策
3、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个(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第二节 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初步探索的经验和教训
三、考核知识点
一、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1、“第二次结合”
2、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3、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矛盾的思想
4、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二、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初步探索的意义
2、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四、考核要求
一、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识记
1、“第二次结合”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社会矛盾、性质
4、国这政治生活的主题
5、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
6、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方针、原则
7、四个现代化
8、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提出的“两步走”战略
领会
1、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关系的思想
2、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三个“必须”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根本任务
4、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的意义
应用
1、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 解决若干重大问题
二、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识记
为国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领会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应用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和教训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
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
时代背景
历史根据
现实依据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提出
邓小平理论的逐步展开、轮廓的形成、走向成熟
邓小平理论的正式提出
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一)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
本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党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三步走”战略
改革开放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国两制”
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主席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考核知识点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现实依据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提出
3、邓小平理论的逐步展开、轮廓的形成、走向成熟
4、邓小平理论的正式提出、载入宪法
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7、“三步走”战略
8、改革开放理论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0、“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11、“一国两制”
12、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主席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四、考核要求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识记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提出
2、邓小平理论的逐步展开、轮廓的形成、走向成熟
3、“邓小平理论”的正式提出、载入宪法
2、领会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实现依据
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识记
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领会
党的基本路线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标准
“一国两制”
应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三步走”战略
改革开放理论
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应用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和实践基础
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把握“三个代表”生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把握和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
对国际局势的科学判断
党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和历史经验的总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冶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考核知识点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1、冷战结束后车际局势的变化
2、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变化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二、“三个代表”生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4、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6、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8、坚持党的先进性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接续发民
2、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3、党和国家必须 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四、考核要求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识记
1、我们党所处历史方位的重大变化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首次阐述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领会
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识记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3、坚持党的先进性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领会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应用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识记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领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应用
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
2、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3、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科学发展观
新世纪新阶段新的阶段性特征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标志
科学发展观的成熟阶段
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第一要义
核心
基本要求
根本方法
精神实质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一脉相承
与时俱进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思想武器
正确理论
实践检验
三、考核知识点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1、科学发展观
2、新世纪新阶段的新的阶段性特征
3、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4、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标志
5、科学发展观的成熟阶段
6、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2、第一要义
3、核心
4、基本要求
5、根本方法
6、精神实质
7、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0、生态文明建设
11、党的建设
12、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四、考核要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识记
1、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标志
3、科学发展观的成熟阶段
领会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识记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
2、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4、振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6、城乡一体化
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9、根本政治制度
10、依法治国
11、社会和谐
12、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
1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5、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16、建设生态文明
17、生态文明的理念、基本国策、方针
领会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坚持以人为本的内涵
5、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6、坚持统筹价值体系
7、坚持以人为本的内涵
8、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9、坚持统筹兼顾
应用
1、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科学民展观的历史地位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陈难先 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及其依据,理解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2、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求、丰富内涵及其历史地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依据
两个没有变
(三)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新时代的内涵、意义
第二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第三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代的精神旗帜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三、考核知识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及其依据
3、两个没有变
4、新时代的内涵、意义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八个明确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个基本方略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2、新时代的精神旗帜
3、实现中化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四、考核要求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识记
1、历史性成就
2、历史性变革
3、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4、两个没有变
领会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依据
应用
1、新时代的内涵
2、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识记
1、改革开放以来的鲜明主题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领会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个基本方略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领会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2、新时代的精神旗帜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掌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其实现途径
2、了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基本内涵,掌握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的具体安排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
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
(二)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三)奋力实现中国梦
中国道路
中国精神
中国力量
实干兴邦
第二节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两个一百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两步走”
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两步走”的具体安排
三、考核知识点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中国梦
4、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5、dll奋力实现中国梦
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1、两个一百年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两步走”
4、“两步走”的具体安排
四、考核要求
一、实现中化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识记
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中国梦
4、中国梦的本质
5、“两个一百年”
领会
1、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2、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者之间的关系
3、中国梦的特点
应用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识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领会
“两步走”的战略目标
应用
“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掌握新时代经济的基本特征、新发展理念的内涵、现代化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领会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丰富内涵
2、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掌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深刻意义
3、了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
4、了解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内涵,掌握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
5、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掌握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内容
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2、新发展理念及其内涵
3、高质量发展阶段及其重要意义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其内涵
5、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及其内涵、主要工作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2、坚持党的领导
3、人民当家作主
4、依法治国
5、人民民主专政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0、政治体制改革
11、爱国统一战线
12、台湾问题
1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
1、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及其内涵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内涵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四、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1、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2、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3、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五、建设美丽中国
1、习近平生态理想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4、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三、考核知识点
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思想
2、贯彻新发展理念
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建设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2、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4、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5、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
1、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四、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1、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2、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3、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五、建设美丽中国
1、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4、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四、考核要求
(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识记
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
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
“三去一降一补”
2.领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内涵
共享的内涵。
五大发展理念的相互关系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
3.应用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自区
1.识记
我国的国体
我国的政体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协商民主
爱国统一战线
“一国两制”
台湾问题及其解决
2.领会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3.应用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一
1.识记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出发点和落脚点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爱国主义
共同理想
时代精神
伟大民族精神
文化自信
2.应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
3.领会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1.识记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民生改善的物质基础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就业
2.领会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
总体国国家安全观的内涵
3.应用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五)建设美丽中国
1.识记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
2.领会
“美丽中国”建设蓝图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体系
3.应用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原则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及其内在关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掌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和目标要求,以及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的“三大攻坚战”。
第二节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第三节全面依法治国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
坚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
第四节全面从严治党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
从严治党要多措并举、多方共进,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廉政等方面加强党的建设
三、考核知识点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三大攻坚战”
(二)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三)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四)全面从严治党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
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
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
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廉政等方面加强党的建设
四、考核要求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识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2.领会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3.应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二)全面深化改革
1.识记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2.领会
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3.应用
保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全面依法治国
1.识记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中国特色
2.领会
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
3.应用
如何正确认识把握党和法的关系
(四)全面从严治党
1.识记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2.领会
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
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
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
3.应用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意义
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
第十二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成果的构成。深刻理领导的基本内容及制度保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党指挥枪的原则落北要铝升到实处。强军必须实现军民融合。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一)习近平强军思想
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成果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
(二)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形成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本内容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保证及其作用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落实党指挥枪的原则
(三)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党的十九大对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新的战略安排。
第二节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一)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二)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三、考核知识点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习近平强军思想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二)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四、考核要求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1.识记
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最高实现形式
党领导军队的根本制度
党指挥枪原则落地生根的坚实基础
政治建军
改革强军
科技兴军
依法治军
2.领会
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成果
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意义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形成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本内容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保证
把党指挥枪的原则落到实处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的战略安排
3.应用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二)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1.识记
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的重要途径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2.领会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3.应用
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大纲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掌握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实施,深刻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及实践,重点掌握“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因及举措。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一)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
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
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
(二)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
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的原因和意义
(三)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新型国际关系的特点和核心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举措。
第二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
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二)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三)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举措。
三、考核知识点
(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与战略举措
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四、考核要求
(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1.识记
当今时代主题
世界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
社会信息化
文化多样化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新型国际关系的特点和核心
2.领会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
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的原因和意义
3.应用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识记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核心
“一带一路”
2.领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
“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3.应用
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举措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时代主题
世界和平、发展、全作、共赢
世界多极化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崛起,以西方为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出现变革迹象
经济全球化
全于范围配置生产要素持续发展、各经济体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程度日益加深
社会信息化
互联网发展和广泛应用,世界成为地球村,同时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挑战、要刘会计应对、谋求共治、实现共赢
文化多样化
承认和尊重不同国家、民族思想文化
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绿色、智能、泛在、整合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新型国际关系的特点和核心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举措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背景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倡议共建“一带一路”的原因
“一带一路”建设举措
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和平发展,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完善外交布局,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参与全球治理,引导国际秩序变革
推动国际社会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第十四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大纲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掌握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历史和现实依据。重点掌握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必要性、原则和举措。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及其历史功绩。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一)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缘由。
(二)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举措。
(三)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八大执政本领。
三、考核知识点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二)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四、考核要求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气
1.识记
党的性质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四个意识
四个伟大
2.领会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的内在逻辑
3.应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二)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1.识记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八大执政本领
2.领会
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具体举措。
3.应用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党的性质
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使5000年文明迈向现代化
500年社会主义主张焕发新生机
70年新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1、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所决定的(无产阶级革命)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逻辑所决定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征程的实践逻辑所决定的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1、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者
2、是充发挥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
3、党的自身优势是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实现伟大梦想
伟大斗争
反对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制度的言行
反对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
破除一切顽瘴痼疾
反对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
伟大工程
确保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伟大事业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增强四个意识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
坚持民主集中制
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
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
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