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法考要点1:侵权责任归责原则
包括:归责原则基本原理、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以及公平责任原则。
关于中国法制史——夏商时期的法律思维导图,包括:中国国家和法的起源的特点、夏代法律以及商代法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宪法知识总结思维导图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刑法笔记之刑法总则知识架构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侵权责任归责原则
归责原则
概念
归责原则是指:依何种根据或基础来确认和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它解决的是侵权责任的伦理和正义性基础问题。
侵权责任法上的归责是指:行为人的某种侵权行为或准侵权行为被确认为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的基础。
体系
我国采用二元归责原则说(民法典1165、1166)
意义
过错责任原则
含义
过错责任的含义
耶林:不是损害而是过错使侵害者负有赔偿义务
过错责任原则的含义
以过错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判断行为人对其造成的损害应否承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过错是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的伦理和正义性基础。
法条规定
民法典1165-1“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1.过错责任原则是一种主观归责原则
2.表明行为人的过错为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3.表明行为人过错种类和大小对责任范围具有决定性作用
4.法律确立过错责任原则有四个方面的理论依据
适用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一般侵权行为。除非是法律特别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适用方法
是指对过错的举证和证明责任负担的分配方法
方法1.谁主张谁举证。受害人一方举证和证明,行为人无须证明
方法2.过错推定中举证责任的倒置。推定行为人一方有过错,行为人要证明自己没有过错。
过错推定
基本方法:推定行为人有过错,从而实现举证责任倒置,行为人证明自己没有过错。
适用范围是法律规定的事项
更有利于保护受害人一方
受害人和第三人的过错
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无过错责任原则
概述
无过错责任的含义
无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行为人应当对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承担侵权责任。
民法典1166条:“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可归责事由
1.这些行为或物包含着具有产生损害(危险)的极大可能。
2.存在在先的法律关系。如雇佣、监护等。
3.就行为人和受害人的经济地位等相比较,行为人一般处于优势地位。
特征
1.适用对象有特别规定,要与过错责任原则区别
2.在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方面,适用无过错原则,不考虑侵权人的过错。
不等于不考虑受害人的过错,在实践中考虑,会适当减轻行为人的赔偿责任。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以下类型的案件:(1)产品责任案件(侵权责任编第四章);(2)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机动车一方对非机动车或行人致害)案件(侵权责任编第五章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案件(侵权责任编第七章);(4)高度危险责任案件(侵权责任编第八章);(5)饲养动物致人损害案件(动物园的责任除外,侵权责任编第九章);(6)用人单位和用人个人承担雇主责任的案件(侵权责任编第三章);(7)监护人承担监护人责任的案件(侵权责任编第三章)。
免除受害人的举证和证明责任,但是,受害人一方仍需证明侵权行为或准侵权行为、损害后果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推定的除外,如《民法典》第1230条)。
责任限制
我国《民法典》第1244条规定:“承担高度危险责任,法律规定赔偿限额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行为人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
不适用惩罚性赔偿,规定最高赔偿限额。
不承担责任的条件
一般的不承担责任的条件
我国法律规定的一般的不承担责任的条件包括:(1)不可抗力;(2)受害人故意;(3)第三人过错(仅部分适用)。
特殊的不承担责任的条件
我国法律规定了对某些特殊侵权责任的特别不承担责任的条件,如《产品质量法》第41条规定的“未将产品投入流通”和“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以及“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等不承担责任的条件。
严格责任原则
严格责任
是指:比没有尽到合理的注意而应负责的一般责任标准更加严格的责任标准。
公平责任原则
两种学说
肯定说
观念
均无过错,但是按照法律的规定又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的情况下,由人民法院根据公平的观念,在考虑被侵害人的损害,双方当事人的财产状况及其相关情况的基础上,判令侵权人对被侵权人的财产损失予以适当补偿。 公平责任主要适用于当事人没有过错的情况;公平责任主要适用于侵犯财产权案件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而其监护人尽了应尽职责时,由监护人根据公平责任原则适当承担民事责任。(特定情况下法官对司法实践的考虑)
2.紧急避险造成他人损害,如果险情是由自然原因引起,行为人采取措施又无不当,则行为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3.因见义勇为行为遭受损害时,受益人应依公平责任原则予以适当补充。
4.当事人对造成损害均无过错,但一方是在为对方的利益或共同利益进行活动的过错中受到损害的,可以责令对方或者受益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后三种不存在侵权问题
否定说
公平责任原则不是一个归责原则:我国民法通则中并没有相关规定;调整范围过于狭小且不属于严格的侵权行为;实践中双方均无过错的损害赔偿纠纷并非一律适用。 但不可否认民法中的公平原则在侵权责任法中分配损失的作用。 公平原则没有一般化的另外一个重要理由是“公平”的内容是模糊的,有可能因为法官的恣意而损害法律的稳定性。
适用公平责任原则的注意问题
适用公平责任原则的前提是当事人既无过错又不能推定其过错的存在,同时也不存在法定的承担无过错责任的情况。
如果能够适用过错责任、法定无过错责任或推定过错责任原则就不能适用公平责任原则
当事人具体如何分担责任要公平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