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初级会计实务详解导图
根据教材以及课程精心整理的详解导图,资料详实,一图在手,实务必过。有需要的朋友赶紧收藏吧!
编辑于2024-03-07 10:59:28初级会计实务详解导图
三、会计科目详解
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库存现金
库存现金:是指存放于企业财会部门、由出纳人员经管的货币。 PS:国家对库存现金的使用是限制的。 国家的支持态度:并不鼓励,还有限制。
现金的管理制度
(一)现金管理制度: 1、针对给 个人 用的库存现金 (1)职工工资、津贴 (2)个人劳务报酬 (3)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 (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 (5)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 (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2、其他可以用库存现金的点 (7)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 ; (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PS:对个人,可用现金;对企业:结算起点以下的支出,可用现金。 PS:前述款项结算起点为1 000元。结算起点的调整,由中国人民银行确定,报国务院备案。(即包含1000元) 民法典:民法所称的以上、以下、以内、届满,包括本数; 所称的不满、以外、超过,不包括本数; 除前述第( 5.)、( 6)项外,开户单位支付给个人的款项,超过现金使用限额的部分,应当以支票或者银行本票支付。 (二)现金的限额 般按照单位3~5天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确定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的开户单位,可按多于5天、但不得超过1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确定。
现金的账务处理
库存现金的账务处理 企业应当设置现金总账和现金日记账,分别进行企业库存现金的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 借方登记现金的增加,贷方登记现金的减少,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实际持有的库存现金的金额。
现金的清查
1.企业应当按规定进行现金的清查,一般采用实地盘点法,对于清查的结果应当编制现金盘点报告单。有溢余或短缺的应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 科目核算,经批准后再作出最后的处理。 账实不符( 短、溢) ①审批前:调整账,账实相符 ②审批后:找原因,账务处理 现金盘点报告单 实存金额:现有的实际金额 账存金额:账面上的金额 现金溢余:清点后,比账存金额多出来的钱,也叫盘盈 现金短缺:清点后,比账存金额少了的钱,也叫盘亏 备注:写一下多了少了的原因是什么。
库存现金的待处理财产损益的用法
待处理财产损溢: 资产类,过渡科目,期未无余额,资产类备抵科目 账户性质总结: 在审批前,盘盈在贷方,盘亏在借方。(为了补充和协助其他科目做借贷处理) 溢余时: 会计分录处理 清点后发现手里的库存现金 比账面上多了。这个时候相当于要给账上的库存现金记上溢余的部分。库存现金在借方。 即审批前: 借: 库存现金 贷: 待处理财产损溢 批准后:找原因,把这笔钱给处理了。 借: 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 其他应付款 (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 营业外收入 ( 无法查明原因的,不明来源收入……) 短缺时: 清单后发现手里的现金比账面上少了 。这个时候相当于要给账面上的库存现金减去短缺的部分。库存现金在贷方。 借: 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 : 库存现金 批准后: 找原因,处理这笔钱 借: 其他应收款( 应由责任人赔偿 或 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 管理费用( 无法查明原因的,但是钱没了,这个时候一般是公司管理制度不善,算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银行存款的账务处理
(一)银行存款的账务处理 企业应当设置银行存款总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分别进行银行存款的总分类核算和序时、明细分类核算。 企业可按开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款种类(人民币、美元等)等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
银行存款的核对
“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 企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如没有记账错误,调节后的双方余额应相等。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未达账项:由于企业与银行取得凭证的实际时间不同,导致一方已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单 口诀:谁没做,帮谁做。 拖后腿理论:加未收,减未付。 分别调节企业和银行两方面的余额: 1、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银行先做了已收、已付的动作,企业还未收到消息的事项 ①加: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 例:企业委托银行代收某公司购货款480万元,银行已收妥并登记入账,但企业未收到收款通知,尚未记账 ②减: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 例:银行代企业支付电话费40万元,银行已登记减少企业银行存款,但企业未收到银行付款通知,尚未记账 2、银行对账单余额 企业先做了已收、已付的动作,银行还未登记入账 ①加: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 例:企业送存(送到银行并存入) 转账支票6 00万元,并已登记银行存款增加,但银行尚未记账 ②减: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 例:企业开出转账支票450万元,并已登记银行存款减少,但持票单位尚未到银行办理转账,银行尚未记账
其他货币资金
其他货币资金:企业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存款等其他货币资金。 PS:特定用途的银行存款,有专门用途的存款。 大白话:我面包卡里有50块钱。 分类——记忆口诀:两银两信一存一外 银行汇票存款: 银行本票存款: 信用卡存款、 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信用证(越来越流行的支付方式,解决购销双方的信任危机。存入20%货款给银行,银行) 存出投资款:买特定的理财产品,股票的时候,交易所指定的账户存入钱,用于买金融产品。 外埠存款:外地、异地的存款,专门用于异地结算的。 埠:码头
其他货币资金的账务处理
收到时 : ( 企业内部资金调转,即企业的存款从非特定账户调转到特定账户中 ) 借: 其他货币资金 贷:银行存款等 支付时: 借:原材料/材料采购/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贷:其他货币资金 [注意1] 企业收到的商业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因为这两个不是即付的,有远期属性,最长6个月结算) 通过“应收票据”科目核算,而非“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 [注意2] 收到的其他单位的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因为是可以即付即收的。 开出的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应贷记“其他货币资金”科目。 [注意3]支票通过“银行存款”核算
应收及预付款项
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是企业对外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而应向客户收取的款项,主要包括企业年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等应向有关债务人收取的价款、增值税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 应收账款: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 大白话:别人买我的东西,还没付给我的钱。 (一)应收账款的内容 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包括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应从购货方或接受劳务方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不公允的除外)、增值税销项税额,以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 入账价值:价、税、费 科目设置 为了反映和监督应收账款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企业应设置“应收账款”科目,不单独设“预收账款”科目的企业,预收的账款也在“应收账款”科目核算。 1)发生赊销商品、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时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人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银行存款(代垫款项) 2)应收账款改用应收票据结算,在收到承兑的商业汇票时 借:应收票据 贷: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 (而非银行汇票、银行本票) 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商业汇票根据承兑人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企业申请使用银行承兑汇票时应向其承兑银行按票面金额的0.5‰交纳手续费。 商业承兑汇票:银行以外的企业(承兑) 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 1.为了反映和监督应收票据取得、票款收回等情况,企业应设置“应收票据”科目。 2.应收票据取得时按其票面金额入账 (包括销售收入、增值税、代垫各种款项) 1)应收票据取得时:借方记应收票据,贷方记价(收入)、税(销项税)、费(垫付费用) 借:应收票据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银行存款 例: A公司采购B公司产品100万,增值税13万,运费10万,A公司只给B公司一张商业汇票。费用都由B公司处理。(这里B公司销售收入100万,应交税费13万,垫付运费10万,收到的汇票为:123万元(100+13+10)) 这里B公司的会计分录处理为: 借:应收票据 123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万 银行存款 10万 2)到期收回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票据 3)到期未收回时 借:应收账款 贷:应收票据 4)票据贴现时 贴现:票据未到期,找到银行把钱提取出来,由银行在票据到期后去要钱。 借: 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贴现会产生财务费用,银行收手续费) 贷:应收票据 5)票据转让时 : 借: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贷:应收票据 银行存款( 差额用银行存款来核算,根据实际情况借记或贷记)
应收股利
(一) 应收股利的账务处理 1.科目设置 应收股利是指企业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和应收取其他单位分配的利润。 企业应设置“应收股利”科目核算,应收股利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并应当按照被投资单位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1)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企业在持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按应享有的份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2)收到发放的股利:企业收到被投资单位(分为两种情况)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①上市公司:对于企业通过证券公司购人上市公司股票所形成的股权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应收股利 ②非上市公司:对于企业持有的其他股权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应收利息
应收利息 应收利息是指企业根据合同协议规定应向债务人收取的利息。 企业应设置“应收利息”科目核算应收利息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并应当按照借款人或被投资单位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会计分录: 借: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预付账款
(一) 预付账款的内容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先支付供应单位的款项,如预付的材料、商品采购款、在建工程价款等。 (二) 预付账款的账务处理 1.科目设置 为了反映和监督预付账款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企业应当设置“预付账款”科目。 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企业,可以不设置“预付账款”科目,而将预付的款项通过“应付账款”科目核算。 记忆口诀:收对收,付对付 1)企业根据购货合同的规定向供应单位预付款项时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2)收货时:企业收到所购物资,分别按应计入购入 物资成本的金额 以及 按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一预到底) 一预到底:在初级会计考试的时候,有个一预到底的规则,不管你刚开始预付的是合同款的多少,收货的时候核算要用合同款的全额核算。比如合同款100万,你预付20万,但是你收货的时候要记,贷:预付账款 100万, 差额的90万,在支付余款时的会计分录记录。 借: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预付账款 3)支付余款时:当预付价款小于采购货物所需支付的款项时,应将不足部分补付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4)当预付价款大于采购货物所需支付的款项时,对收回的多余款项 借:银行存款 贷:预付账款
其他应收款
(一)其他应收款的内容 其他应收款是指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以外的 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其他应收款主要内容包括: (1)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如因企业财产等遭受意外损失而应向有关保险公司收取的赔款等; (2)应收的出租包装物租金; (3)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如为职工垫付的水电费、应由职工负担的医药费、房租费等; (4)存出保证金,如租入包装物支付的押金; (5)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例: 股东个人跟公司支取的借款。 其他应收款: 赔、罚、租、押(存出保证金 )、垫。 1.科目设置 企业应当设置“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其他应收款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并应当按照对方单位(或个人)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会计分录处理: 1.发生时 借: 其他应收款 贷: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现金、固定资产清理等 2.还款、扣款时: ①收到保险公司赔款 借:银行存款 贷 : 其他应收款 ②收回为职工垫付款项(从工资里划扣的) 借: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 贷:其他应收款
应收款项减值
应收款项减值: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进行评估,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应当将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应收款项减值有两种核算方法,即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收款项减值的核算应采用备抵法。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收款项减值采用直接转销法。 (一) 坏账损失的确认 企业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称为坏账。小企业应收及预付款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减除可收[的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应收及预付款项,作为坏账损失: 1.债务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其清算财产不足清偿的。 2.债务人死亡,或者依法被宣告失踪、死亡,其财产或者遗产不足清偿的 3.债务人逾期 3 年以上未清偿,且有确凿证据证明已无力清偿债务的。 4.与债务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或法院批准破产重整计划后,无法追偿的 5.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导致无法收回的。 6.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企业因坏账而遭受的损失为坏账损失或减值损失。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应收款项的账价值进行评估,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应当将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同时计提坏账准备。
直接转销法
直接转销法: 内容:日常核算中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不予考虑,只有在实际发生坏账时,才作为坏账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直接冲销应收款项,即借记“信用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等科目。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应收账款 特点: 优点:账务处理简单,将坏账损失在实际发生时确认为损失符合其偶发性特征和小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收款项减值采用直接转销法 缺点: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也与资产定义相冲突 应用:只有坏账实际发生时,才将其确认为当期费用,导致资产不实、各期损益不实; 在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是按账面余额而不是按账面价值反映,这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期末应收款项。 例:某小企业2016年发生的一笔20000元应收账款,因债务人财务状况原因长期未能收回,于2020年末经催收收回2000元,其余款项确实无法收回确认为坏账。该小企业在2020年末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 坏账:非日常经营导致的支出和损失,记为“营业外支出” 借: 银行存款 2000 营业外支出 18000 贷:应收账款 20000
备抵法
备抵法: 采用一定的方法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建立坏账准备,待坏账实际发生时冲销已提的坏账准备和相应的应收款项。 采用这种方法,需要对预期信用损失进行复杂的评估和判断,履行预期信用损失的确定程序。 特点:优点:采用这种方法,在财务报表上列示应收款项的净额,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了解企业应收款项预期可收回的金额或真实的财务情况 应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收款项减值的核算应采用备抵法
预期信用损失
备抵法: 采用一定的方法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建立坏账准备,待坏账实际发生时冲销已提的坏账准备和相应的应收款项。 采用这种方法,需要对预期信用损失进行复杂的评估和判断,履行预期信用损失的确定程序。 特点:优点:采用这种方法,在财务报表上列示应收款项的净额,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了解企业应收款项预期可收回的金额或真实的财务情况 应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收款项减值的核算应采用备抵法 (1) 预期信用损失的概念 预期信用损失:是指以发生违约的风险为权重的金融工具信用损失的加权平均值。 信用损失是指企业按照原实际利率折现的、根据合同应收的所有合同现金流量与预期收取的所有现金流量之间的差额,即全部现金短缺的现值。 (2)预期信用损失的确定方法 企业对于《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一一收人》准则所规定的由规范的交易形成且不含重大融资成分的应收款项,应当始终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 2.对信用风险显著增加的评估 (1)判断标准 企业应当通过比较应收款项在初始确认时所确定的预计存续期内的违约概率与该工具在资产负债表日所确定的预计存续期内的违约概率,来判定金融工具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 (2) 其他情形 如果企业确定应收款项在资产负债表日只具有较低的信用风险的,可以假设该应收款项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并未显著增加。 (3) 逾期与信用风险显著增加 逾期是应收款项信用风险显著增加的常见结果,除非企业在无须付出不必要的额外成本或努即可获得合理且有依据的信息,包括前瞻性信息,证明即使逾期超过 30 日,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仍未显著增加。 (4)以组合为基础的评估 企业在单项应收款项层面无法以合理成本获得关于信用风险显著增加的充分证据,企业应按照应收款项的类型、信用风险评级、初始确认日期、剩余合同期限为共同风险特征,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组并以组合为基础考虑评估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 3.判断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企业应考想以下具体信息: (1)债务人未能按合同到期日支付款项的情况; (2)已发的或预期的债务人的外部或内部信用评级的严重恶化; (3)已发生的或预期的债务人经营成果的严重恶化; (4)现存的或预期的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变化,并将对债务人对本企业的还款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4.应收款项预计信用减值损失的确定方法 考虑到应收款项的流动性特征,通常按照应收款项的账面余额和预计可收回金额的差额确定预计信用减值损失。 5.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计算确定: 以分项分类和以组合为基础计算 6.采用备抵法核算信用减值损失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1)符合权责发生制和会计谨慎性要求,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了解企业应收款项预期可收回的金额和谨慎的财务状况: (2)有利于落实企业管理者的经管责任,有利于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如实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作出谨慎的决策 缺点: (1)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较高,部分估计因素带有一定主观性,可能导致预期信用损失的确定不够准确、客观; (2)影响各期营业利润金额的计算与确定,客观存在企业管理者平滑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甚至利润操纵与舞弊的可能性,增加会计职业风险及注册会计师审计难度和审计风险,增加政府和行业的会计监管难度和风险
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 1.科目设置 企业应当设置“坏账准备”科目,核算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计提、转销等情况。 2.计算公式 账面余额:账面上的余额(应收账款本身) 账面价值:实际的金额,账面上的金额减去坏账准备;公式② ①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 =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 -(或+) “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 ②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 = 应收款项的账面余额 - 相应的坏账准备金额 ③应收款项的账面余额=应收款项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PS:应当计提坏账准备的科目: 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都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PS:“坏账准备”科目是“应收账款”科目的备抵科目。增减变动方向和资产类科目相反,借减贷加。 3.会计分录 ①计提、补提:企业计提坏账准备时,按照应收款项应减记的金额(坏账尚未发生,只是会计做的预估) 借:信用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 贷:坏账准备 ②坏账准备提多了,冲销:冲减多计提的坏账准备时 借:坏账准备 贷: 信用减值损失一一计提的坏账准备 ③企业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坏账转销时;企业实际发生坏账损失时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④收回已转销的应收账款: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时 第一步:把转销的坏账准备给撤销,第二步:把收到的钱做分录。 借: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贷:坏账准备 同时,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例1-1:超人水杯公司和黄鹤老板发生如下经济业务近期发现皮革厂老板黄鹤生活作风出现问题,有客观证据表明其不务正业,皮革厂产品销量急转直下超人水杯公司的会计预计该笔应收账款可能收不回来,计提了坏账准备100万元。(单位: 万元) 借: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100 贷:坏账准备 100 例1-2:假如,出现下列情形:皮革厂老板黄鹤出来辟谣,说“不存在的,公司运转良好。"但是,出于谨慎性考虑,超人公司会计转回坏账准备30万元。(单位: 万元) 借:坏账准备 30 贷:信用减值损失 30 例1-3:重大新闻:浙江温州江南皮革厂倒闭啦!老板黄鹤吃喝..............................超人水杯会计做坏账损失70万的账务处理。(单位:万元) 借:坏账准备 70 贷:应收账款 70 例1-4;皮革厂事件过后,许久,黄鹤拿起来电话,输入了超人老师的手机号: 喂,超人!我对不起你,你给我发下你们公司银行账户......超人公司会计根据实际情况做已确认坏账又重新收回的账务处理。(单位: 万元) 借:应收账款 70 贷:坏账准备 70 借:银行存款 70 贷:应收账款 70
信用减值损失一一计提的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
备抵科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它是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人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或者在初始确认时属于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近期实际存在短期获利模式的金融资产等,如企业管理的以公允价值进行业绩考核的某项投资组合。 交易性金融资产预期能在短期内变现以满足日常经营的需要,因此,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流动资产列示。 需要说明的是,从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来看,尽管交易性金融资产仍将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但只是偶尔为之,并非为了实现业务模式目标(收取合同现金流量) 而不可或缺。
金融资产概述
金融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现金、其他方的权益工具以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资产: 1从其他方收取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 例知,企业的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贷款等均属于金融资产。 PS:预付账款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是商品或服务不是收取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权利。 2在潜在有利条件下,与其他方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权利。 例如,企业持有的看涨期权或看跌期权等。 3.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合同,且企业根据该合同将收到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 例如,企业的普通债券合同或普通股等。 4.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衍生工具合同。 PS1:以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行生工具合同除外。 PS2:企业自身权益工具不包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37 号一金融工具列报》分为权益工具的可回售工具或发行方仅在清算时才有义务向另一方按比例交付其净资产的金融工具也不包括本身就要求在未来收取或交付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合同。 企业的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贷款、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 企业应当根据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以下三类: (1)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2) 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3)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其中(1)(2)在初级不涉及,初级会计只涉及第(3)种。
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会计科目设置企业应当设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等科目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收取现金股利或利息、出售等情况。 1、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有两个明细科目; ①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②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资产类科目,借加贷减 2、“投资收益”科目属于损益类、收入要素科目,借减贷加。 3、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这个科目是损益类,收入要素科目,借减贷加; 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是互补科目。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 1.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 2.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支付价款中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的,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而不应当构成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入账金额 3.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投资收益。 PS: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的增量费用。 增量费用是指企业没有发生购买、发行或处置相关金融工具的情形就不会发生的费用,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证券交易所、政府有关部门等的手续费、佣金、相关税费以及其他必要支出,不包括债券溢价、折价、融资费用、内部管理成本和持有成本等与交易不直接相关的费用。 4.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进项税额经认定后可以抵扣。 会计分录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一一成本 应收股利/利息 投资收益 (交易费用) PS:这个表示亏损了交易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这个是投资收益(交易费用)的进项税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银行存款 (二)持有期间: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的现金股利和利息: ①收到包含在购买价款中的股利/利息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应收股利 ②持有期间宣告发放的股利/利息: (1)确认持有期间享有的现金股利/债券利息 (先打雷) 借:应收股利/利息 贷:投资收益 (2)收到现金股利/债券利息 ( 再下雨 )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应收股利/利息 ③资产负债表日按 公允价值 调整 账面余额(双向调整) (1)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账面余额 股票涨了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账面余额 股票跌了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三)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 将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要做平为0,这个股票涨了的时候,记贷方;股票跌了的时候,记借方) 投资收益 ( 差额,赚钱了记贷方,亏钱了记借方 ) 二、转让金融资产应交增值税 1.金融商品转让按照卖出价扣除买入价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计算增值税,即转让金融商品按盈亏相抵后的余额为销售额。 [时间点]:转让金融资产当月月末: (1)产生转让收益,则按应纳税额: 借:投资收益 贷:应交税费一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 (2)产生转让损失,则按可结转下月抵扣税额 借: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 贷:投资收益 PS:年末,如果“应交税费一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科目,借方有余额,说明本年度的金融商品转让损失无法弥补,且本年度的转让损失不可转入下年度继续抵减转让金融资产的收益; (亏损只能在一个年度内弥补) 如果年末,“应交税费一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科目,借方有余额,因为不能转入下年度抵减,那么就做一个相反的会计分录,把其抵消。 借:投资收益 贷: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
短期投资
一、短期投资: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小企业购入的能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含1 年)的投资应设置“短期投资”科目核算。该科目应按照股票、债券,基金等短期投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该科目为流动资产类科目,小企业取得短期投资记人该科目的借方;出售短期投资记入该科目的贷方:该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小企业持有的短期投资成本。 二、会计分录: 1、短期投资取得时 (小企业购入股票作为短期投资的) 借:短期投资 (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 扣除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后的金额) 应收股利 (应收的现金股利) 贷:银行存款 ( 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 ) 2、短期投资取得时 (小企业购入债券作为短期投资的 ) 借:短期投资 (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 扣除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后的金额 ) 应收利息 (应收的债券利息) 贷:银行存款 ( 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 ) 3、持有期间:在短期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4、持有期间:在债务人应付利息日,按照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人 借: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5、出售短期投资 借: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实际收到的出售价款) 贷:短期投资 (该项短期投资的账面余额)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尚未收到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也应由购买方支付或补偿 ) 投资收益 (差额,或借方)
存货
存货概述
(一)存货的内容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储备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以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①原材料: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加工会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生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等 ②在产品:企业正在制造尚未完工的生产物,包括正在各个生产工序加工的产品和已加工完毕但尚未检验或已检验但尚未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 (不能对外出售的,还在生产中的产品) ③半成品: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交付半成品仓库保管,但尚未制造完工成为产成品,仍需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按照计划,还没有完成全部生产工艺,但是在完成部分生产步骤后,这些产品也可以直接对外出售。) 例:生产衣服,但是中间有的步骤产出了纱线、棉布、纽扣等。 ④产成品:企业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人库,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者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企业接受来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制造和修理完成验收入库后,应视同企业的产成品。(可对外出售的商品) ⑤商品:商品流通企业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⑥包装物:为了包装本企业的商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桶、箱、瓶、坛、袋等。其主要作用是盛装装潢产品或商品 ⑦低值易耗品: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劳动保护用品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容器等。 特点:单位价值较低,或使用期限相对于固定资产较短,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基本不变。 PS1:受托代销商品,我们相当于销售中介,这个就不是我们的存货了。 PS2:工程物资,不属于存货,因为工程物资会用于固定资产的建设,而存货是流动资产。
存货成本初始计量
一、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以及自制存货成本等。 1、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价、税、费) ①购买价款:购入的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括按照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PS:小规模纳税人不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所以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进项税也要计入存货成本。 ②相关税费:购买存货发生的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和不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以及相应的教育费附加等。 ③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包装费、装卸费、运输费、保险费、仓储费(为达到下一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人库前的挑选整理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等。 PS: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仅增加存货的单位成本,总成本不变。例:货物价款50万,途中合理损耗2万,存货成本多少?? 答案:50万,损耗的2万本来就在50的总成本中……,再加一遍总成本都52了,傻…… PS:但是不合理损耗以及入库后的存储费用也不能计入存货成本。如:运输途中丢失 2、加工成本:存货的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追加费用,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3、其他成本: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如: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的、可直接确定的设计费用 4、企业自制存货的成本:自制原材料、自制包装物、自制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及库存商品等,其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的各项实际支出。 注意: ①商品流通企业进货费用的处理方式:金额较大直接计入存货成本(一般情况);金额较小直接计入当期销售费用 ②小企业(批发业、零售业 )在购买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人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等》,不计入成本,而是通过“销售费用”科目核算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企业发出的存货可以按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企业应当根据各类存货的实物流转方式、企业管理的要求、存货的性质等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发出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确定当期发出存货的成本。 [提示1] 如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会计期末应调整为实际成本。 [提示2] 小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实际成本): 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 1、个别计价法:以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 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 假设:存货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一致 优点:计算准确,符合实际情况。缺点:工作量大,不适用于所有企业 2、先进先出法: 按先进先出的假定流转顺序来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及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 具体方法: 收入存货时,逐笔登记收入存货的数量、单价和金额,发出存货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逐笔登记存货的发出成本和结存金额。 假设: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 优点:可随时结转存货成本 缺点:较烦琐,若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工作量较大。物价上涨时,会高估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除以 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数量 ①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存货成本+ 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 x 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 ÷ (月初存货数量+本月购进存货数量) 即:单位成本 = 总成本 ÷ 总数量 ②发出存货成本 = 发出存货数量 x 单位成本 ③结存存货成本 = 月末结存存货数量 x 单位成本 或 本月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成本 + 本月购入存货成本 -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 优点:简化成本计算工作 缺点:由于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和发出存货成本,不利于存货成本日常管理和控制 4、移动加权平均法:每购进一批,就计算一次单价。 ①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成本+本次进货的成本) ÷ (原有库存存货数量 +本次购进存货数量) ②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 x 本次发货前的单位成本 ③月末结存存货成本 = 月末结存存货数量 x 本月月末单位成本 或 本月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成本 +本月购入存货成本 -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 优点: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成本比较客观 (包括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发出成本和结存成本) 缺点:计算工作量较大,不适用于收发货较频繁的企业
个别计价法
先进先出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
原材料
原材料: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加工会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生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等;以及不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 原材料的日常收发及结存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实际成本法核算原材料
(一) 采用实际成本核算 1. 会计科目设置 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时,材料的收发及结存,无论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均按照实际成本计价,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原材料”“在途物资”“应付账款”等。 优点:原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由于其收发和结存都采用实际成本计价,所以能直接提供材料资金的结存数额;为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提供较为准确的材料耗用数,适用于规模小、收发业务少、监督管理要求不高的企业。 缺点:但这种计价核算方式不能在账簿中反映采购的材料成本是节约还是超支,不便于对材料等及时实施监督管理,不便于对采购部门的经营成果进行有效的考核。 对于材料收发业务较多、监督管理复杂且要求较高且计划成本资料较为健全的企业,一般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核算。 (二)会计科目: 1、原材料:企业库存各种材料的收发与结存情况;在按实际成本核算时,借方登记人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2、在途物资:企业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价款已付尚未验收人库的各种物资(即在途物资 )的采购成本;借方登记企业购入的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 3、应付账款: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 ; [提示]“原材料”科目应按照材料的保管地点(仓库)、材料的类别、品种和规格等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在途物资”科目应按照供应单位和物资品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应付账款”科目应按照债权人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会计分录: 1、购入材料 ①发票与材料同时到达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②发票已到、材料未到 借: 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一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③材料已到、发票未到,也无结算凭证 [提示]等、估、冲、记 估价不估税 1)暂不人账,等待发票: 2)月末发票仍未到达,在月末按估计价值入账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3)下月月初红字冲回: 借:原材料(红字)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红字) 4)发票到达时根据发票登记入账: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 贷:银行存款等 ④用预付账款的方式采购时: 1)预付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2)购入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3)支付尾款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4)会计处理平账,用预付款抵应付账款 借:应付账款 贷:预付账款 2、发出材料 ①生产经营领用材料:受益原则来判断借方属于什么科目,谁受益谁承担 借:生产成本(车间生产部门领用) 制造费用(车间管理部门领用 ) 销售费用(销售环节领用) 管理费用(行政管理部门领用 ) 研发支出等(研发环节领用) 贷:原材料 ②出售材料结转成本:这里是成本结转,收入赚的钱有“其他业务收入”来核算。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 ③发出委托外单位加工的材料: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企业各生产单位及有关部门领用的材料具有种类多、业务频繁等特点。为了简化核算,企业可以在月末根据“领料单”或“限额领料单”中有关领料的单位、部门等加以归类,编制“发料凭证汇总表”,据以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入账。 [提示]企业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计算确定。 [名师点睛 ]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可比性 ),如需变更,应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计划成本法核算原材料
(一) 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 1.原材料核算应设置的会计科目 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材料的收发及结存无论是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均按照计划成本计价。 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原材料”“材料采购””,同时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月末,计算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并进行分摊,根据领用材料的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从而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二)会计科目 1、原材料:借方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贷方记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借方余额,企业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 2、材料采购:借方记采购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借方余额,企业在途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 3、材料成本差异:借方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借方余额,企业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超支差异 ) 贷方余额,企业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节约差异 ) PS: 实务中材料成本差异既可以逐笔结转,也可月末一次结转; 逐笔结转时: 材料入库时的材料成本差异——借超贷节 发出材料时的材料成本差异——借节贷超 备注:“材料采购”账户借方大于贷方,表示超支,从其账户贷方转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借方; 反之,表示节约,从其账户借方转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贷方 备注:计划成本核算下 没有“在途物资”这个科目了,在途物资就是写“材料采购” 备注: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这个科目跟的所有数额,自始至终,都是计划成本金额。 (三)会计分录 1、购入材料 ①验收入库前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②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 材料成本差异(或借 ) [提示]超支差记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借方(正数),节约差记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贷方(负数) 个人理解:类似于,多花了的钱,也是资产,资产类增加记借方;少花的钱,表示按计划资产被高估了,需要资产减少记贷方。 ③暂估入账的:金额按计划成本计算,材料已到、发票未到,也无结算凭证 [提示]等、估、冲、记 估价不估税 1)暂不入账,等待发票: 2)月末发票仍未到达,在月末按估计价值入账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3)下月月初红字冲回: 借:原材料(红字)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红字) 4)发票到达时根据发票登记入账: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 材料成本差异(或借 ) 2、发出材料: 实务中材料成本差异既可以逐笔结转,也可月末一次结转 ①结转发出材料时 借:生产成本(车间生产部门领用) 制造费用(车间管理部门领用)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领用 ) 管理费用等(行政管理部门领用 ) 委托加工物资(发出委托外单位加工) 其他业务成本 (出售 )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或借方) 此为逐笔结转 ②月末,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月末一次行结转) 借:生产成本(车间生产部门领用) 制造费用(车间管理部门领用)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领用) 管理费用等 (行政管理部门领用) 贷:材料成本差异(或借方) 个人理解:如材料成本差异借方余额,表示超支了,则需要把多花的钱分摊到相应的成本和费用科目。资产、成本、费用这3个科目都是借加贷减。所以,超支的时候,结转发出材料差异额,记贷方。节约的时候,结转差异额,记借方。 相关公式: ①已知:实际成本110元计划成本100元 求:差异额,差异率 推导公式: 差异额=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差异率=差异额/计划成本 ②已知:差异率10% 计划成本100 求:差异额,实际成本 推导公式: 实际成本 = 计划成本 x (1+差异率) 1)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 本月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 (月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x 100% 即:总差异额/总计划成本 备注:分清材料成本差异的正负数(超支差为正数,节约差为负数)。成本差异率也有正负数之分(正数是超支成本差异率,负数是节约成本差异率 ) 2)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 x 材料成本差异率 3)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 x (1 +材料成本差异率 ) 4)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 结存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 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 x (1 +材料成本差异率) [总结] (1)采购时:按实际成本记入“材料采购”账户的借方。 (2)材料验收入库时: 1、按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 2、按实际成本贷记“材料采购”科目; 3、差额形成材料成本差异。 (3)发出材料时:一律用计划成本 (4)期末: 1、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超支用正号,节约用负号: 2、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 PS: 实务中材料成本差异既可以逐笔结转,也可月末一次结转; 逐笔结转时: 材料入库时的材料成本差异——借超贷节 发出材料时的材料成本差异——借节贷超
材料采购
材料成本差异
周转材料
企业的周转材料包括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以及小企业(建筑业 )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等
包装物
(一) 包装物 1、包装物的内容 包装物:是指为了包装本企业商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如袋、桶、箱、瓶、坛等。 ①生产过程中用于包装产品作为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 ②随同商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③随同商品出售而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④出租或出借给购买单位使用的包装物 备注:小企业的各种包装材料,如纸、绳、铁丝、铁皮等,应在“原材料”科目内核算; 用于储存和保管产品、材料而不对外出售的包装物,应按照价值大小和使用年限长短,分别在“固定资产”科目或“原材料”科目核算 2、核算包装物的科目设置 企业应该设置“周转材料一一包装物”科目用于核算包装物的增减变动及其价值损耗、结存等情况,按计划成本核算的包装物,在发出时,应同时结转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资产类科目:借加贷减,余额在借方。 3、核算包装物的财务处理: 备注:谁受益谁承担。 生产领用计“生产成本” 有收入的计“其他业务成本” 无收入的计“销售费用”( 促销 ) ①生产过程中用于包装产品作为产品组成部分:计入生产成本 借:生产成本 贷:周转材料一一包装物 ②随同商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类似于超市赠送的购物袋,是因销售活动产生,计入期间费用中的销售费用 借:销售费用 贷:周转材料一包装物 ③随同商品出售单独计价: 1)出售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 ( 销项税额 ) 2)结转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周转材料一一包装物 ④出租或出借包装物的发出 借:周转材料一一包装物——出租包装物(或出借包装物) 贷: 周转材料一一包装物一一库存包装物 ⑤出租或出借包装物的押金和租金 1)押金 收取押金: 借: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 贷:其他应付款一一存入保证金 退还押金: 借:其他应付款一一存入保证金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 2)收取租金 借: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 贷:其他业务收入 ⑥出租或出借包装物的摊销:计入费用,谁受益谁承担 借:其他业务成本 (出租包装物,有收入,记入业务成本 ) 销售费用 (出借包装物,没有收入,记入费用中) 贷:周转材料一一包装物一一包装物摊销 ⑦出租或出借包装物的维修 借:其他业务成本 (出租包装物 ) 销售费用 (出借包装物) 贷: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 PS:在计划成本法下,企业领用包装物时,“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科目应按实际成本金额登记,“周转材料一一包装物”科目应按计划成本金额登记。这里包装物类似于原材料的处理方法。
低值易耗品
低值易耗品 1、低值易耗品的内容 作为存货核算和管理的低值易耗品,一般划分为一般工具、专用工具、替换设备、管理用具、劳动保护用品和其他用具等。 2、低值易耗品的科目设置 “周转材料一一低值易耗品”为流动资产,存货类科目,借加贷减,余额在借方。 3、低值易耗品的账务处理 1)一次摊销法:金额低 低值易耗品等周转材料符合存货定义和条件的,按照使用次数分次计入成本、费用,金额较小的可在领用时一次计入成本费用,并在备查簿上进行登记,以便于实物的管理。 2)分次摊销法:多次领用、 采用分次摊销法摊销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在领用时摊销其账面价值的单次平均摊销额(五五摊销法)。分次摊销法适用于可供多次反复使用的低值易耗品。 在采用分次摊销法时,需单独设置“周转材料一一低值易耗品一一在用”“周转材料一低值易耗品一一在库”“周转材料一一低值易耗品——摊销”明细科目。其中,“周转材料一一低值易耗品一一摊销”明细科目为“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明细科目的备抵科目。资产类备抵科目,借减贷加。 ①领用低值易耗品时 借: 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一一在用 贷:周转材料一一低值易耗品——在库 ②摊销低值易耗品 借:制造费用等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一一摊销 材料成本差异(或借方) ③结转全部摊销额 借: 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贷:周转材料一一低值易耗品——在用 例:甲公司生产车间领用工具一批,实际成本 1.8万元,预计使用2年。使用期满,工具报废,人库残料计价 200 元。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 领用材料时: 借:周转材料一一低值易耗品一一在用 18000 贷:周转材料一一低值易耗品一一在库 18000 (2)当月及以后各月摊销时: 借:制造费用 750(18000÷12) 贷:周转材料一低值易耗品一一摊销 750 (3) 报废时,按回收残料价值: 借:原材料一一辅助材料 200 贷:制造费用 200 (4)结转全部摊销额: 借:周转材料一一低值易耗品一一摊销 18000 贷:周转材料一一低值易耗品一一在用 18000
委托加工物资
(一) 委托加工物资的内容和成本 委托加工物资:是指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资。与材料或商品销售不同,委托加工材料发出后,虽然其保管地点发生位移,但仍属于企业存货范畴。经过加工,材料或商品不仅实物形态、性能和使用价值将发生变化,加工过程中也要消耗其他材料,发生加工费、税费等加工成本。 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实际耗用物资的成本+支付的加工费用+相关税费+运杂费等 [提示]委托加工物资核算内容主要包括拨付加工物资、支付加工费用和税金、收回加工物资和剩余物资等。 (二) 委托加工物资的科目设置 企业应当设置“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核算委托加工物资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 借方 :委托加工物资的实际成本 贷方: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物资的实际成本和剩余物资的实际成本 期末余额: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尚未完工的委托加工物资的实际成本等 (三) 委托加工物资的财务处理 1、发出物资,按实际成本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2、支付加工费、运费等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银行存款等 3、支付的加工费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①一般纳税人: 借:应交税费一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②小规模纳税人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银行存款等 4、支付的代收代缴消费税:如果代加工的产品涉及到应税消费品。 ①收回后直接销售且售价不高于受托方计税价格的: 需要交纳消费税的委托加工物资,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收回后用于直接销售的,记入“委托加工物资”科目。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银行存款等 ②收回后继续加工的应税消费品. 借:应交税费一一应交消费税 贷:银行存款 5、加工完成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 贷:委托加工物资 PS1: 支付的代收代缴消费税:产品收回后直接销售的计入成本、继续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可抵扣。 PS2: 委托加工物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和售价进行核算,其方法与库存商品类似 PS3: 最后验收入库物资科目归属问题 直接成为商品的就记为 “库存商品” 收回后继续加工的半成品则记为 “原材料” 如果收回的产品是公司用的量具则记为 “周转材料” 例: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22年1月5日甲公司发出A材料一批,委托企业工成B 材料(属于应税消费品)。A材料的实际成本为 10 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加工费 3000元(不含增值税)、运杂费 500元(已收到运输公司开出的增值税普通发票)和代收代缴的消费税3 000元,B 材料加工完成收回后继续用于生产应税消费品。B 材料加工完毕验收人库,增值税税率为 13%。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发出委托加工材料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一一乙企业 10000 贷:原材料——A 材料 10000 2)支付加工费和运杂费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一一乙企业 3500(加工费3000+运费500) 应交税费一一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390(加工费3000*增值税税率13%)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3000 贷:银行存款 6890 3)加工完成收回委托加工原材料时: 借:原材料——B 材料 贷:委托加工物资一一乙企业
库存商品
(一)库存商品的内容库存商品是指企业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合乎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以及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已完成销售手续但购买单位在月末未提取的产品,不应作为企业的库存商品,而应作为代管商品处理,单独设置“代管商品”备查簿进行登记 库存商品包括以下几类: 1、产成品 2、外购产品 3、发出展览的商品 4、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 5、寄存在外的商品 6、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 7、接受来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 (二)库存商品的科目设置 为了反映和监督库存商品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企业应当设置“库存商品”科目,并按库存商品的种类、品种和规格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借方:验收入库的库存商品成本 贷方:发出的库存商品成本 期末余额:记借方,反映各种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 (三) 库存商品的账务处理 1、验收入库商品 ①工业企业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一基本生产成本 ②商品流通企业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 贷:银行存款 2、结转销售商品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3、发出商品的核算
发出商品的核算
主要是用于核算成本的。 (1)毛利率法:毛利率法是指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上期实际(或本期计划) 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据以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公式: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额 x 100% 本期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 - 销售退回与折让 本期销售毛利= 销售净额 x 毛利率 本期销售成本 =销售净额 - 销售毛利 = 销售净额 X (1 - 毛利率 ) 本期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 + 本期购货成本 - 本期销售成本 特点:既能减轻工作量,也能满足对存货管理的需要; 适用于:商品流通企业 例:商业批发企业 (2)售价金额核算法:售价金额核算法是指平时商品的购入、加工收回、销售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期末计算进销差价率和本期已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出本期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如果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期之间比较均衡,也可以采用上期商品进销差价率分摊本期的商品进销差价。年度终了,应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特点:可以简化销货和核算工作,但不能及时提供每种商品进销存的动态资料 适用于:从事商业零售业务的企业 例:百货公司、超市 公式: 商品进销差价率= (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 ÷ (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x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 本期商品销售收入 x 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本期商品销售收入 - 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本期商品销售收入 x (1 - 商品进销差价率)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 = 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 + 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 -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一)售价金额法下购销商品的账务处理 1、企业购入商品 借:库存商品 (验收入库商品的售价 ) 贷:银行存款、在途物资、委托加工物资等 (商品进价) 商品进销差价 (售价与进价的差额 ) 2、对外销售发出商品 ①发出商品时,按售价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②期(月)末,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 借:商品进销差价 贷:主营业务成本
消耗性生物资产
生物资产,是指农业活动所涉及的活的动物或植物。生物资产可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本部分仅介绍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 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企业(农、林、牧、渔业) 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如玉米和小麦等庄稼、用材林、存栏待售的牲畜、养殖的鱼等。 (1)企业自行裁培、营造、繁殖或养殖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 ①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收获前耗用的种子、肥料、农药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 ②自行营造的林木类:郁闭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 ③自行繁殖的育肥畜:出售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 ④水产养殖的动物和植物:在出售或入库前耗用的苗种、饲料、肥料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 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确定与常规存货的成本确定类似,均为达到最终目(收获、郁闭、出售等 ) 之前发生的必要直接支出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 (二) 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会计科目设置 企业应设置“消耗性生物资产”科目核算持有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借方登记增加金额,贷方登记销售的减少金额,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 本科目应按照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种类、群别等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农、林、牧、渔业)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的农产品则通过“农产品”科目核算。 (三) 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账务处理 1、外购消耗性生物资产 借:消耗性生物资产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2、自行裁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自行营造的林木类、自行繁殖的育肥畜、水产养殖的动植物,在达到最终目的(收获、郁闭、出售)前发生的必要支出 借:消耗性生物资产 贷:银行存款等 3、择伐、间伐或抚育更新性质采伐而补植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 借:消耗性生物资产 贷:银行存款等 4、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达到郁闭后发生的管护费用等后续支出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等 5、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应归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费用 借:消耗性生物资产 贷:生产成本 6、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为农产品 借:农产品 贷:消耗性生物资产 7、出售消耗性生物资产或农产品 ①确认收人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等 ②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等 贷:消耗性生物资产、农产品 (四) 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减值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消耗性生物资产进行检查,有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疫病侵袭或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使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生物资产跌价准备,并计人当期损益。可变现净值应当分别按照存货减值的办法确定。 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人当期损益。
存货清查(待处理财产损益)
存货清查是指通过对存货的实地盘点,确定存货的实有数量,并与账面结存数核对,从而确定存货实存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属于资产类备抵科目,清查时借亏(减)贷盈(加)。 调节账实相符 清查中发现的有待查明原因的存货盘盈或盘亏,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 借方登记存货的盘亏、毁损金额 及 盘盈的转销金额。 贷方登记存货的盘盈金额 及 盘亏的转销金额。 企业清查的各种存货损溢,应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期末处理后,该账户应无余额 存货清查的损益和管理关联性强。 1)盘盈的时候 1.清查时(报经批准前): 借:库存商品、原材料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处理时(报经批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多出来的抵一下管理费用,表示管理好,冲减管理费用 2)存货盘亏的时候 1.清查时(报经批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商品、原材料等 应交税费一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 这个也是亏损了 (注:只有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盘亏才作进项税额转出) [PS]①因非正常原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烂变质) 导致的存货盘亏或毁损,按规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应当予以转出。 ②因为意外灾害导致的存货盘亏或毁损,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的,不需转出。 2.处理时(报经批准后): 根据造成存货盘亏或毁损的原因,分别按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借:原材料 (剩余残料价值 ) 其他应收款 (保险公司或责任人赔偿) 管理费用 (正常损耗或管理不善等一般经营损失) 营业外支出等 (自然灾害等非常损失 )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PS:小企业存货发生毁损,按取得的处置收入、可收回的责任人赔偿和保险赔款,扣除其成本、相关税费后的净额,应当计入营业外支出或营业外收入。 发生的存货盘盈,按实现的收益计入 营业外收入; 发生的存货盘亏损失应当计入 营业外支出。
存货减值
存货减值 在会计期末,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孰低 进行计量。 1、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 存货的估计售价 - 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 - 估计的销售费用 - 估计的相关税费 = 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 (而不是存货的售价或合同价 ) 2、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补提 ①存货成本<可变现净值,存货按成本计价,无须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②存货成本>可变现净值,表明存货可能发生损失,应在存货销售之前确认跌价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并相应的减少存货的账面价值。 计提或补提存货跌价准备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一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贷:存货跌价准备 3、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 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并计人当期损益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一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4、存货跌价准备的转销 对已售存货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的,还应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冲减当期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实际上是按已售产成品或商品的账面价值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或者: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 或其他业务成本 )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等 例:本月库存商品成本100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元,假设销售收入40元(卖出存货的成本为20元),,跌价准备是否有变化 ? 解析:存货因销售减少,跌价准备需要同比例减小。
资产减值损失一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
资产存货类,备抵科目
非流动资产
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是指企业投资期限在 1年(含 1年)以上的对外投资。 长期投资按其性质分为长期股票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企业的长期投资包括: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等对外投资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根据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以下三类: (1)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2) 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3)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1、债权投资: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中的债权投资 (为了收利息,收本金的) 例:企业投资普通债券,且管理该债券的业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 2、其他债权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中的债权投资(收利息本金,也可出售赚钱) 例:企业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该金融资产为目标管理的国债 3、长期股权投资:根据投资方在股权投资后对被投资单位施加的影响程度划分 (影响达到重大的) ①按照金融工具准则核算: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②按照长期股权投资准则核算,根据影响程度划分为: 联营企业、合营企业和子公司 4、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按照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包括权益投资和债权投资。其中,权益投资中除投资于普通股以外的各种权益金融工具投资分类为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买的股票数量未达到重大影响,) 例:企业投资优先股、永续债等 人为指定 举例——发行股票:A公司发行股票,B公司持有A公司的股票。 则B公司依据股票的情况划分不同的会计科目。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A是上市公司的股票:一年的短期内,交易出去赚取差价的股票) 长期股权投资 (B公司持有股票,对A公司达到了重大影响的地步,即持股大于等于20%)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①A是上市公司的股票:打算长期持有,但影响又不大的情况。②如果A非上市公司,则直接确认为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贷: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 举例——发行债券:A公司发行债券,B公司持有A公司债券。 则B公司依据债券的情况划分不同的会计科目。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一年的短期内,交易出去赚取差价的债券) 债券投资 (B公司为了长期持有,收息收本,即收取合同现金流量) 其他债券投资 (即为了收本收息,如果达到合适的价格又想卖掉的,确认为其他债券投资。) 贷: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施加影响程度分类: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方进行投资后,根据投资方对被投资方施加影响的程度分为: 达不到重大影响,重大影响,共同控制,控制等四种情形,假设不考虑特殊标准,只考虑持股比例,则需要达到持股比例≥20%表示为重大影响。小于20%就是达不到重大影响,就不叫长期股权投资了。 控制——对子公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 共同控制——对合营企业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 重大影响——对联营企业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 达不到重大影响——上市公司——短线炒作——交易性金融资产 达不到重大影响——上市公司——长期持有——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达不到重大影响——非上市公司——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债权投资
(一) 债权投资的确认与计量 1、确认:企业取得的金融资产符合债权投资定义的应当确认为债权投资,应同时满足. (1)企业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收本收息) (2)该金融资产的合同条款规定,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 2、计量:取得债权投资时应当按照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作为成本进行计量。其中为取得债权投资而发的交易费用,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证券交易所、政府有关部门等的手续费、佣金相关税费及其他必要支出应计入债权投资的成本。 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了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利息,不计入债权投资的成本。 即:入账成本 = 买价 + 交易费用 - 已到期但未收到的利息 = 价款 + 税费 + 相关费用 PS:企业用的是“债权投资”科目,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应的是“长期债券投资”科目。 PS:交易性金融资产中,相关的交易费用是不计入成本,而是计入“投资收益”科目。 (二) 债权投资的账务处理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权投资业务应通过“债权投资”科目进行核算,其明细科目包括: 债权投资一成本、债权投资一一利息调整、债权投资——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如果分期的为应收利息科目)。 相关会计处理: 1、购入债券 借:债权投资一一成本(面值) ——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实际付款中包含的利息) 应收利息 (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 贷:银行存款 (含交易费用) 债权投资一一利息调整 (差额,或借方) PS:取得债券所发生的交易费用计入债权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 PS:利息调整是倒着算,挤出来的差额,平衡账目。 例:甲公司是我国通信行业龙头,2021 年1月1 日,从二级市场购入乙公司债券,支付价款合计51 000 元(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利息1 000元),另支付交易费用 1 000 元,该债券面值50 000 元。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仅为本金和以为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甲企业准备持有至到期,分类为债权投资进行核算与管理。假定不考虑增值税等其他因素。购入债券的账务处理: 借:债权投资一一成本 50000 ——利息调整 1000 应收利息 1000 贷:银行存款 52000 2、后续计量:初级掌握直线法即可,实际利率法在注册会计师考。 ①确认投资收益:在持有期间发生的应收利息(实际利率法下考虑溢、折价摊销等利息调整后) 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 借: 应收利息 (面值 x 票面利率,分期付息到期还本时。分期付息债券,就是每一段时间就分期给点利息的) 债权投资一一利息调整 (摊销额,或借方,与购入时反向 ) 应计利息(面值 x 票面利率,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时。即,利息不分期,到期后一次性支付利息的,写这个科目) 贷:投资收益(期初账面余额或摊余成本 x 实际利率) 分次付息,到期还本债券实际收到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 ②发生减值时:预期发生信用减值损失的还应计提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对应小企业会计准则中“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PS:小企业会计准则中: 借:营业外支出 贷:长期债券投资 3、债权投资到期处置 ①到期处置债权投资,处置价款扣除其账面余额、相关税费后的净额,应当计入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债权投资——成本 (面值) 投资收益 (如有差额) ②未到期出售 借: 银行存款 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 债权投资一一成本 ——利息调整 (剩余部分,或借方) ——应计利息 投资收益(或借方 )
实际利率法和直线法
持有期间的摊余成本应当以债权投资初始确认金额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累计计提的损失准备计算确定 。 持有期间发生的应收利息通过实际利率法,经过溢、折价摊销等利息调整后的金额计入投资收益。预期发生信用减值损失的还应计提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处置债权投资时应按处置价款扣除其账面价值、相关税费后的净额确认投资收益。 债权投资的后续计量分为实际利率法和直线法两种,两种计量方法的区别 1)实际利率法:是指计算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以及将利息收入分摊计入各会计期间的方法 优点:债权投资后续确认与计量时考虑市场实际利率的波动影响,计量与确认的摊余成本和投资收益比较准确 缺点:市场实际利息率计算确定及相应的会计处理较为复杂 2)直线法:是指债券投资的折价或者溢价在债券存续期间内,于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时,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优点:会计处理简便易行 缺点:债权投资后续计量与确认时不考虑市场实际利率的波动影响,使得摊余成本和投资收益的确认与计量不够准确 PS:如果债券是2年,每半年发一次利息,共发4次利息,购入债券时溢折价为2000,则每次确认利息收入的时候,溢折价摊销为2000÷4=500。也就是把溢折价按照时间,发利息的次数摊销开。 [提示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要求企业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采用直线法。
长期债券投资
小企业应当设置“长期债券投资”科目核算小企业准备长期(在 1 年以上)持有的债券投资该科目应当按照债券种类和被投资单位,分别设置“面值”“溢折价”“应计利息”等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PS:溢折价相当于股权投资——利息调整 甲公司为一家小企业。2019 年 1月1二级市场购入乙公司债券,支付价款合计51 000元 (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1 000 元),另支付交易费用 1 000 元。该债券面值50 000元剩余期限为 2 年,票面年利率为 4%,每半年付息一次,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仅为本金和以为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甲企业准备持有至到期,分类为长期债券投资,进行核算与管理。假定不考虑增值税等其他因素。 (1) 2019 年1月1 日,购入乙公司债券时: 借: 长期债券投资——面值 50 000 溢折价 1000 应收利息 1000 贷:银行存款 52000 其中:交易费用 1 000 元在“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在以后确认投资收益时采用直线法摊销。 (2) 2019年1月5 日,收到 2018年下半年利息 1 000 元: 借: 银行存款 1 000 贷:应收利息1 000 (3) 2019年6月30日和 12月 31 日及2020 年 6 月 30 日和 12 月 31 日,分别确认投资收益。 每半年应收利息: 50 000x4%÷2=1 000 元 溢折价摊销: 1 000÷4=250 (元) 借:应收利息 贷: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 250 投资收益750 PS:每期票面利息高于实际利息250无,实际是对当时溢价买入债券,多支付1000元的一种补偿摊销,最终我们获得的是实际收益750x4=3000元。 (4) 2021 年1月5 日,收到半年利息及本金合计 51 000 元: 借: 银行存款 51 000 贷: 长期债券投资——面值50 000 应收利息 1000
长期股权投资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和计量 1、按照企业会计准则 长期股权投资的三种情况: 1)控制:对子公司的投资,且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 (成本法) 2)共同控制:合营企业投资,投资方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且对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享有权利的权益性投资 (权益法) 3)重大影响:联营企业投资,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即股权占比≥20% (权益法) 2、按小企业会计准则 长期股权投资时指小企业准备长期持有的权益性投资 3、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合并形式
企业合并种类
PS:合并的类型 种类 企业存续状态 控股合并 A+B=A+B 吸收合并 A+B=A或B 新设合并 A+B=C 只有控股合并才会形成长期股权投资,属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
同一控制
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确认 (1) 处理原则(无交易损益) ①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承担的债务的账面价值、发行权益性工具的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 a.若为贷方差额,应当调整合并方的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b.若为借方差额,依次冲减合并方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统一模板分录: 借: 长期股权投资 应收股利 (已宣告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资本公积(差额) 贷: 资本公积(差额) 支付现金 贷: 资产类科目 (转让资产的账面价值) 非现金资产 贷: 资产类科目 (转让资产的账面价值) 承担的债务 贷: 负债类科目 (承担债务的账面价值) 发行权益性工具 贷:股本(发行权益性证券的面值) 关于中介费用的处理: 1、合并直接费用:合并方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等,计入当期损益(借:管理费用)。 2、股票发行费用:与发行权益性工具作为合并对价直接相关的交易费用应当依次冲减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3、债券发行费用:与发行债务性工具作为合并对价直接相关的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债务性工具的初始确认金额,不计入管理费用。科目选择为冲减“应付债券一利息调整“ PS:合并直接费用和发行费的处理,非同一控制下财务处理和同一控制相同。
最终空置房合并报表的账面价值*持股比例
非同一控制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确认 (1)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支付的合并对价可分为两类: ①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等作为合并对价; ②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可以理解为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以公平交易 (2)会计分录如下: ①银行存款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 [初始投资成本] 应收股利 [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贷: 银行存款 ②固定资产作为合并对价 1、固定资产估值 借:固定资产清理 (算出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合并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 [初始投资成本] 应收股利 [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贷: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资产处置损益 [或在借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 ③存货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 (初始投资成本) 应收股利 贷:主营(其他)业务收入 (存货的公允价值) ④发行权益性工具作为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 应收股利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如果有中介费用,冲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贷:银行存款
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之和
非合并形式
3.以非企业合并方式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重大影响 以支付现金、非现金资产等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现金、非现金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或债务重组准则确定的初始投资成本,借记以非企业合并方式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或借记“资产处置损益”等处置费现金资产相关的科目。 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处置损益应分别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或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PS: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长投,交易费不计入长投成本,计入“管理费用”,非合并形成(合营,联营) 交易费计入长投成本。
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之和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达到“控制”用成本法
成本法
4长期股权投资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成本法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应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属于投资企业的部分, 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被投资方分派现金股利
1、发布利润分配公告时: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2、收到分配的利润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应收股利
投资收益
计提减值准备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台
共同控制/重大影响
权益法
5长期股权投资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权益法 (1)投资方拥有的被投资方公允可辨认净资产份额与初始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的处理原则 ①当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在被投资方所拥有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1、股权投资差额
(1)投资方拥有的被投资方公允可辨认净资产份额与初始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的处理原则 ①当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在被投资方所拥有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多花钱的时候)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②当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在被投资方所拥有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 1、先确认初始投资成本: 借: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 银行存款 2、再将差额作如下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 营业外收入
借方差不调
贷方差记“营业外收入”
2、被投资方发生盈利
(2)被投资单位实现盈利会计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 (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 中企业享有的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被投资方发生亏存
亏损时: 1、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作相反的会计分录但以“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 2、还需承担的投资损失,应将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应收款”等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 3、除按照以上步骤已确认的损失外,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将承担的损失确认为预计负债。 4、除上述情况仍未确认的应分担被投资单位的损失,应在账外备查登记。 ①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0。 ②冲减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如长期应收款)账面价值为0。 ③如企业负有仍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应按预计承担的义务确认预计负债。 ④仍有额外损失的,应在账外作备查登记 PS:发生亏损的被投资单位以后实现净利润的,应按与上述相反的顺序进行处理
冲减顺序1:长投账面价“损益调整”
如果已经亏至”0“,则冲减下方科目
冲减顺序2:长期权益“长期应收款”
如果已经亏至”0“,则冲减下方科目
冲减顺序3:(如有)额外损失义务“预计负债”
冲减顺序4:账外备查登记
4、被投资方分派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5、被投资方发生其他综合收益变动
(4)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利润分配以外的其他综合收益变动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 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其他综合收益或其他权益变动), 贷记“其他综合收益”或“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综合收益
6、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7、计提减值准备
6.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不得转回)。 小企业发生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采用直接转销法核算。 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认实际发生的长期股权投资损失,应当按照可收回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其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照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借:银行存款 营业外支出 贷: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成本法
出售所得与长投账面价值的差额“投资收益“(倒挤计算的) 借: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 (倒挤出来的差额)
权益法
1、出售所得与长投账面价值的差额“投资收益“ (倒挤) 借: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 (如贷方余额则借方冲减) ——其他权益变动 (如贷方余额则借方冲减) ——其他综合收益 (如贷方余额则借方冲减) 投资收益 (倒挤,或借方) 2、结转“其他综合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投资收益 (或: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选那个科目,到注会师学习。) 或反之。 3、结转“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或反之。
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特征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使用的属性 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使用的寿命 (二)固定资产的分类 1.按经济用途分类,可分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如生产经营用的房屋、建筑物,职工宿舍使用的房屋。 2.综合分类,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等综合分类,划分为七大类 (1)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2)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3)租出固定资产 (4)不需用固定资产 (5)使用固定资产 (6)土地 (指过去已经估价单独入账的土地) (7)租入固定资产 (三)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 具体要求主要有: 1.正确预测并确定固定资产的需要量和规模 2.严格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PS:资本性支出,即支出的费用会计入相应的资本成本 收益性支出,花出去的钱计入相应的损益类科目里面,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3.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4.正确核算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及时准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的科目
二、固定资产核算的会计科目 为了反映和监督固定资产的取得、计提折旧和处置等情况,企业一般需要设置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 [注意]企业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发生减值的,还应当设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等科目。 1.“固定资产”科目 “固定资产”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原价。 2.“累计折旧”科目 “累计折旧”科目属于资产类备抵科目,用以核算企业固定资产计提的累计折旧。 3.“在建工程”科目 ”在建工程”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基建、更新改造等在建工程发生的支出。 4.“工程物资”科目 ”工程物资”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的实际成本 5“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企业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转出的固定资产价值以及在清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等。
固定资产科目的六个马甲
固定资产的6个马甲 第一个是:工程物资:即买来未安装和使用的设备或用来组建固定资产的材料,就像买来还未来得及没有组装的家具。 第二个是:在建工程:即正在安装的设备或者需要进一步加工生产的工程设备,就像正在安装的办公家具。 第三个是:固定资产:即能拿来直接使用的设备(以原值入账),就像买来不需要安装直接就能使用的办公家具,关于原值的含义后面再说。 第四个是:累计折旧:即固定资产截止目前已经累计计提的折旧总额,就像办公设备的磨损老化程度。 第五个是: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即固定资产贬值的金额,就像办公家具目前贬值的程度。 第六个是:固定资产清理:即处于出售/报废/毁损状态下的固定资产,就像办公家具现在要拿去卖掉或者被大火烧了以后的价值。 这六个会计科目大家务必要牢记,因为它们的使用频率都非常高,这里有一个理解和记忆的技巧: 这六个科目其实是一个东西,只不过是穿上了不同的马甲而已,不同的时期穿不同型号和不同风格的衣服,反映了固定资产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也代表了固定资产的生老病死,专业点来说就是固定资产的生命周期,后面要讲的相关账务处理就是按照这个生命周期一步步展开的。 再来看看这几个科目的借贷方向 其中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清理都只是固定资产在不同状态而已,所以它还是属于固定资产,所以是借增贷减。 而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也是固定资产的磨损和贬值部分,会让固定资产的价值下降,相当于固定资产的减分项,所以借贷方向与固定资产相反,即贷增借减。
取得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取得方式:外购固定资产、建造固定资产(自建还分为:自营工程、出包工程)。 一、外购固定资产 (一)成本的确定 企业外购的固定资产,应按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作为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 入账成本=价+税+费 PS:税费中,不包括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能抵扣的进项税额,不能计入成本。) (二)取得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1.无需安装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 进项额 ) 贷:银行存款等 2.需要安装 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归集其成本,待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由“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 进项额 ) 贷:银行存款等 安装完毕: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二、建造固定资产 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固定资产成本。 (一)自营工程 自营工程是指企业自行组织工程物资采购自行组织施工人员施工的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 1.购入工程物资时 借:工程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2领用工程物资时 借:在建工程 贷:工程物资 3.支付其他工程费用时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4.支付工程人员工资及福利费时: 借:在建工程 贷:应付职工薪酬 5领用本企业产品时: 借:在建工程 贷:库存商品 6.领用本企业外购材料时 借:在建工程 贷 :原材料 7.工程完工时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外购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取得方式:外购固定资产、建造固定资产(自建还分为:自营工程、出包工程)。 一、外购固定资产 (一)成本的确定 企业外购的固定资产,应按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作为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 入账成本=价+税+费 PS:税费中,不包括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能抵扣的进项税额,不能计入成本。) (二)取得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1.无需安装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 进项额 ) 贷:银行存款等 2.需要安装 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归集其成本,待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由“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 进项额 ) 贷:银行存款等 安装完毕: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建造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取得方式:外购固定资产、建造固定资产(自建还分为:自营工程、出包工程)。 二、建造固定资产 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固定资产成本。 (一)自营工程 自营工程是指企业自行组织工程物资采购自行组织施工人员施工的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 1.购入工程物资时 借:工程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2领用工程物资时 借:在建工程 贷:工程物资 3.支付其他工程费用时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4.支付工程人员工资及福利费时: 借:在建工程 贷:应付职工薪酬 5领用本企业产品时: 借:在建工程 贷:库存商品 6.领用本企业外购材料时: 借:在建工程 贷 :原材料 7.工程完工时: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二)出包工程 出包工程是指企业通过招标方式将工程项目发包给建造承包商,由建造承包商组织施工的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 (1)支付工程款时 :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贷 :银行存款等 (2)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 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 计入成本 不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 计入当期损益 一、资本化 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应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从该固定资产原账面价值中扣除。目的是避免将替换部分的成本和被替换部分的成本同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导致固定资产成本被高估。 PS:账面价值=原价 - 累计折旧 例:汽车原件300万,已提折旧50万,需要更换发动机,发动机原价30万,则发动机账面价值为: 30万 * 折旧率(250万/300万)=25万。 二、费用化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1.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2.企业专设销售机构的,其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记入“销售费用”科目。
资本化处理案例
例1:甲航空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0年12月份,购入一架飞机总计花费8000万元(含发动机),发动机当时的购价为500万元,公司未将发动机作为一项单独的固定资产进行核算。2019年初(提示:已使用8年),公司开辟新航线,航程增加。为延长飞机的空中飞行时间公司决定更换一部性能更为先进的发动机。新发动机购价700万元,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为91万元。另需支付安装费用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安装费10万元,税率9%,增值税额0.9万元。 假定飞机的年折旧率为3%,不考虑预计净残值和相关税费的影响,替换下的老发动机报废且无残值收入。 整体会计账务处理分录如下:(单位:万元) (1)2019年初飞机的累计折旧金额8 000x3%x8=1920(万元),将固定资产转入在建工程: 借:在建工程 6 080 累计折旧 1 920 贷:固定资产 8 000 (2)购入并安装新发动机: 借:工程物资 7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91 贷:银行存款 791 借:在建工程 700 贷:工程物资 700 (3)支付安装费用: 借:在建工程 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0.9 贷:银行存款 10.9 (4)2019年初老发动机的账面价值为:500-500x3%x8=380(万元),终止确认老发动机的账面价值。 借:营业外支出 380 (报废处理,无净残值,记营业外支出分录) 贷:在建工程 380 (5)发动机安装完毕,投入使用。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6080+700+10-380=6 410 借:固定资产 6 410 贷:在建工程 6 410
固定资产折旧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概述 企业应当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用到的数据:原值、使用寿命、净残值、应计折旧额 应计折旧额=原值 - 净残值 二、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也叫直线法 年限平均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 2、工作量法:(工作量:机械设备工作时长、车的公里数等) 工作量法是指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x ( 1 - 净残值率 )] ÷ 预计总工作量 = 应计折旧额 ÷ 预计总工作量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x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折旧的方法)(双“2”法) 第一步: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第二步:一般应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最后两年才考虑净残值) 相关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 *100% (PS:1/寿命 表示每年正常折旧率,2/寿命,是加速了一倍折旧速度)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 x 月折旧率 (净值是指固定资产原值 - 累计折旧后的数额) 4、年数总和法(加速折旧的方法)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相关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 * 100% (总和是个等差数列,即1+2+3+4+……+n;例如使用年限为5年,这个总和=1+2+3+4+5=15)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 x 年折旧率
固定资产清查
固定资产清查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未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 (一)固定资产的盘盈 1.盘盈时: 借:固定资产【重置成本】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结转为留存收益时: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二)固定资产的盘亏 1.审批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2.转出不可抵扣的进项税额 :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转出) 【固定资产账面净值*税率】 3.审批后: 借:其他应收款 【保险及过失人赔偿】 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固定资产减值
一、固定资产减值 固定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时,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企业应当将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借:资产减值损失一一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类备抵科目,借减贷加)
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处置,即固定资产的终止确认,具体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转让、损毁、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 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固定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企业处置固定资产,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 “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企业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转出的固定资产价值以及在清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等。 固定资产科目,是资产科目,不是备抵的科目,借加贷减。 账务处理: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 (资产类备抵科目,转出记借方)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类备抵科目,转出记借方) 货: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 2、结算清理费用 (比如说拆除费用,拆卸费用等) 借: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支付清理费用) 3、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 借:银行存款 (取得的处置收入) 原材料 (取得的残料入库)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确认应收责任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 借:其他应收款 (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金额) 货:固定资产清理 5、结转清理净损益 1)因固定资产已丧失使用功能或因自然灾害发生毁损等原因而报废清理产生的利得或损失: ①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正常原因)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非正常原因) 贷:固定资产清理 ②)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 2)因出售、转让等原因产生的利得或损失: ①净损失: 借:资产处置损益 贷:固定资产清理 ②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资产处置损益 公式: 处置固定资产的净损益=(取得的出售价款或变价收入+应收的赔偿+回收残料价值) - [(国定资产的原值 - 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 -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应交的税费 + 发生的清理费用】
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范围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房子 和 土地) 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 PS: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建筑物 这个是指炒房,国家不支持,所以暂时不列为投资性房地产。 1、已出租的建筑物 指企业拥有产权并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房屋等建筑物包括自行建造或开发活动完成后用于出租的建筑物 2、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指企业通过出让或转让方式取得,并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3、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指企业通过出让或转让方式取得,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4、持有以备经营出租的空置建筑物 董事会或类似机构作出书面决议,明确表明将其用于经营出租且持有意图短期内不再发生变化的,即使尚未签订租赁协议,也应视为投资性房地产 二、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项目 1、自用房地产(生产经营用) ①概念: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自用建筑物和自用土地使用权(这是固定资产) ②企业将房地产出租给职工居住,该房地产间接为企业提供生产经营服务,也具有自用房地产的性质 2、作为存货的房地产 通常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销售的或为销售而正在开发的商品房和土地 3、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再转租的建筑物 4、租入再转租的土地使用权 5、计划出租但尚未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6、按国家规定认定的闲置土地 三、特殊情况 (1) 如果某项房地产部分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部分自用: ①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部分,应当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②不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部分,不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2) 企业将建筑物出租,按租赁协议向承租人提供的相关辅助服务在整个协议中的不重大的,如企业将办公楼出租的同时向承租人提供维修、保安等日常辅助服务,应当将该建筑物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确认与计量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 1.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条件 投资性房地产在符合其定义的前提下,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予以确认: (1)与该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即有证据表明企业能够获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而有之。 (2) 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确认时点 ①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租赁期开始日 ②持有以备经营出租的空置建筑物:董事会或类似机构作出书面决议,明确表明将其用于经营出租且持有意图短期内不再发生变化的 ③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企业将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准备增值后转让的日期。
投房的计量模式
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分为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两种。 一、成本模式: 即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均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核算,外购、自行建造等按照初始购置或自行建造的实际成本计量。 后续发生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计入账面成本,后续计量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相关规定按期计提折旧或摊销,资产负债表日发生减值的计提减值准备。 二、公允价值模式 即投资性房地产初始计量采用实际成本核算,后续计量按照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按准则规定,只有存在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企业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可靠证据是指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企业能够从活跃的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 注意:1、企业一旦选择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就应当对其所有投资性房地产均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2、 准则规定,企业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对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条件作了限制性规定,且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 3、同时规定,企业可以从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不得转为成本模式。
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科目
为了反映和监督投资性房地产的取得、计提折旧或摊销、公允价值变动和处置等情况,企业应按照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分别设置“投资性房地产”等会计科目。 一:成本模式 1、初始核算:设置“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其实际成本及增减变化。 2、后续核算:(1)设置“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和“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科目,分别核算计提折旧或计提摊销 (2) 设置“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核算计提的减值准备 3、处置核算:设置“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核算处置收益和结转的成本。 二:公允价值模式 1、初始核算:设置“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核算其实际成本及其增减变化。 2、后续核算:(1) 设置“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核算公允价值增减变动 (2)设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设置“其他综合收益”科目,核算非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3、处置核算:设置“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核算处置收益和结转的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的账务处理
(一)取得投资性房地产的账务处理 企业取得投资房地产,在成本模式下或公允价值模式下均应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核算 1.外购的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外购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购买价款 + 相关税费+ 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外购投资性房地产在购入时点的账务处理 1、成本模式 借: 投资性房地产 贷:银行存款等 2、公允价值模式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 企业购入的房地产,部分用于出租 (或资本增值)、 部分自用,用于出租 (或资本增值)的部分应当予以单独确认的,应按照不同部分的公允价值占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将成本在不同部分之间进行分配。 2.自行建造的投资性房地产 在采用成本模式计量下,自行建造的投资性房地产,其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包括土地开发费、建筑成本、安装成本、应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支付的其他费用和分摊的间接费用等。 建造过程中发生的非正常性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建造成本。 按照建造过程中发生的成本 借:投资性房地产 贷:银行存款等 3.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转换日的公允价值计量。 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作为其他综合收益核算。处置该项投资性房地产时,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部分应当转入处置当期损益。 PS: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不同处理一方面有利于满足谨慎性要求,即费用不应少计,收入不应多计。使得反映的净利润偏低;另一方面有利于满足可靠性要求,即公允价值增值有着客观确凿证据,理应如实记账,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属于未实现损益,作为其他综合收益计入利润表,但不增加净利润,这样既能满足了谨慎性要求,又增加了会计核算的有用性要求
投房的后续核算的账务处理
1.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在成本模式下,应当按照投资性房地产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在持有期间比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相关规定计提折旧或摊销;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按照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1)每月计提折旧和摊销: 借:其他业务成本一一出租厂房折旧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 贷: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 (2)每月确认应收租金收入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租金 或 银行存款等 贷: 其他业务收入 2.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企业应设置“投资性房地产一一成本”科目和“投资性房地产一一公允价值变动”科目及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性房地产”科目,分别核算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及其由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损益。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核算,投资性房地产不应计提折旧或摊销。 1、购入写字楼: 借: 投资性房地产一成本 贷:银行存款 2、当房地产价值发生变化,按照公允价值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性房地产
投房的处置账务处理
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企业出售、转让、报废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发生投资性房地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成本模式——例:甲公司将一幢出租用房出售,取得收入4 000万元存入银行。甲公司采用成本模式计量,该幢出租房的账面原值为8 600万元,已计提折旧5 16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等其他因素。 甲公司应作账务处理如下 (单位: 万元) 1、确认收入 借:银行存款 4 000 贷: 其他业务收入 4 000 2、处置房地产,且结转成本和折旧 借:其他业务成本 3440 (挤出的差额,核算为收入的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5160 贷: 投资性房地产 8 600 公允价值模式——例:甲公司将一幢出租用房出售,取得收入8 600万元存入银行。甲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记量,该幢出租房出售时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明细科目借方余额为8 6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贷方余额为200万元。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等其他因素。 甲公司应作账务处理如下 (单位: 万元) : 1、确认收入 借:银行存款 8 600 贷: 其他业务收入 8 600 2、处置房地产,确认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 借: 其他业务成本 8 400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200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8 600
使用权资产
一、使用权资产的管理 使用权资产,是指承租人可在租赁期内使用租赁资产的权利。 使用权资产的核算范围:除采用简化处理的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外的所有租赁业务取得的使用权资产。 1.短期租赁:是指在租赁期开始日,租赁期不超过12个月的租赁。 2.低价值资产租赁:是指单项租赁资产为全新资产时价值较低的租赁(如笔记本电脑、普通办公家具等单价不超过10 000元、台式电脑等单价不超过5 000元等)。 二、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 为了反映和监督使用权资产的取得、计提折旧和租赁期满处置等交易或事项,企业应设置“使用权资产”“租赁负债”、“使用权资产累计折旧““使用权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进行核算。 1、"使用权资产“ 核算企业使用权资产的成本。借加贷减,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期未使用权资产的成本余额。 2、"使用权资产累计折旧” 核算企业使用权资产的累计折旧,借减贷加、贷方登记企业计提的使用权资产折旧,借方登记租赁合约到期日行使购买选择权转作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使用权资产的累计折旧额。 3.“租赁负债” (要付还未付的租金) 核算租赁使用权资产形成尚未偿付的负债,借减贷加、贷方登记租赁负债的增加额,借方登记租赁贷的减少额,贷方余额为尚未偿付的租赁负债额。
使用权资产的初始计量
三、使用权资产的初始计量及账务处理 使用权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其成本包括: (1)租赁负债的初始计量金额。 (2)在租赁期开始日或之前支付的租赁付款额,存在租赁激励的,扣除已享受的租赁激励相关金额。 (3)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中介费用等) (4)承租人为拆卸及移除租赁资产、复原租赁资产所在场地或将租赁资产恢复至租赁条款约定状态预计将发生的成本。(安装费、拆卸费等) 四、使用权资产的后续账务处理 1.新增租赁 借:使用权资产 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 2.每期付租赁款 借: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 贷:银行存款等 3.每期计提折旧并确认融资费用 借:管理费用等 贷:使用权资产累计折日 借:财务费用等 贷: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
案例分析与账务处理
【例题1-1】甲公司与出租人乙公司签订了一份办公楼租赁合同,约定每年的租赁付款额为50 000元,于每年年末支付;不可撤销,租赁期为5年,合同约定在第5年末,甲公司有权选择以每年50000元租金续租5年,也有权选择以1 000 000元的价格购买该办公楼。甲公司无法确定租赁内含利率,可以确定其增量借款利率为5%。甲公司在租赁开始时选择续租5年,即实际租赁期为10年。不考虑税费等相关因素,甲公司应做的会计处理如下: 1、计算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 租赁付款额=50 000x10=500000(元) 使用权资产的成本 =租赁付款额的现值 =50 000x(P/A,5%,10) =50 000x7.72=386 000(元) 其中:(P/A,5%,10)为年金现值系数(取两位小数为 7.72) A表示年金即每年的金额,P表示现值,i为利率,n为期数 2、未确认融资费用 =500 000 - 386 000=114000(元) 则甲公司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使用权资产 386000 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 114000 (差额) 贷: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 500000 (每年付5万,一共付50万,即50万的负债) PS:未确认融资费用有些类似于利息,即我现在买这个楼需要38.6万,现在没那么多钱,就每年给5万,一共50万,差额就相当于利息。而且这个钱是每年付租金的时候才承担的费用,以后每年慢慢分摊这个钱,这个11.4万目前入账的时候还没有承担,所以可以先把这个钱从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冲掉。以后付租金的时候,确认了,再慢慢结转掉,结转到财务费用。 【例题1-2】甲公司为获得该办公楼向前任租户支付款项 15 000元,向促成此项租赁交易的房地产中介支付佣金5 000元。作为对甲公司的激励,乙公司同意补偿了5 000元佣金。 (1)将初始费用20 000(15 000+5 000)计入使用权资产的初始成本: 借:使用权资产 2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 (2)将收到的租赁激励从使用权资产入账价值中扣除: 借:银行存款 5 000 贷:使用权资产 5 000 甲公司使用权资产的初始成本 =386 000+20 000-5 000 = 401 000(元)。
生产性生物资产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一、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确认 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奶牛、蛋鸡)和役畜(马、骆驼)等。 PS:可以持续性的产出,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一次性转化获得利益的。 二、成本的计量 外购: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以及可直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PS:可抵扣的税费不计入成本。 自行营造或繁殖: 1、林木类:包括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2、产畜和役畜:包括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成龄)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账务处理
一、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 1、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核算企业(农、林、牧、渔业)持有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原价(成本)。 借方:登记增加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成本、 借方余额: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原价(成本) 贷方:登记减少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原价(成本) 2、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借减贷加 借方:处置生产性生物资产结转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贷方:按月计提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 余额:企业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累计折旧额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账务处理 生产性生物资产增加的账务处理 1.企业外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 【购买价款 +相关税费】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一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利息 3.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时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 贷: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 4.消耗性生物资产与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转换 (1)育肥畜转为产畜或役畜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 贷:消耗性生物资产【账面余额】 (2)产畜或役畜淘汰转为育肥畜 借:消耗性生物资产 【转群时的账面价值】 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贷:生产性生物资产 【原价】 5.择伐、间伐或抚育更新等生产性采伐而补植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后续支出: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 贷:银行存款等 在郁闭或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后发生的管护、饲养费用等后续支出: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累计折旧、减值、成本结转等后续账务处理
(一)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 确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应当考虑的因素: (1)预计的产出能力或实物产量; (2)预计的有形损耗; 生物老了 (3)预计的无形损耗. 市场影响的损耗 【注】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产量法。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的账务处理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检查,有确凿证据表明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生物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三)生产性生物资产成本结转 生产性生物资产收获的农产品成本,按照产出或采收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计算确定, 并采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蓄积量比例法、轮伐期年限法等方法,将其账面价值结转为农产品成本。 (五)生物资产后续计量的公允价值账务处理 根据规定,生物资产通常按照成本计量,但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除外。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生物资产,应当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1.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 活跃的交易市场,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市场: (1)市场内交易的对象具有同质性; (2)可以随时找到自愿交易的买方和卖方 (3)市场价格的信息是公开的。 2.能够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
案例分析与账务处理
【例1-1】甲公司自2016年初开始自行营造100公顷橡胶树,当年发生种苗费169 000元,平土地和定植所需机器设备折旧费55 500元;自营造开始正常生产周期为6年,假定各年均匀 发生抚育肥料及农药费41 750元、人工费75 000元、每年应分摊管护费用402 500元。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等其他因素。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2016 年,发生种苗费、平整土地等费用: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 224 500 贷:原材料——种苗 169 000 累计折旧 55 500 (2)2016~2021年,每年发生抚育肥料及农药费、人工费、应分摊管护费用: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 519 250 贷:原材料——肥料及农药 41 750 应付职工薪酬 75 000 银行存款 402500 【例1-2】2016~2021年,甲公司自行营造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成本总额=224 500+519 250x6=3 340 000(元)。 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 3340000 贷: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 3340000
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概述
一、无形资产概述 1.无形资产的概念和特征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1)不具有实物形态; (2)具有可辨认性; (3)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2.无形资产的内容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和土地使用权等。 【注意】商誉的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可以从企业抽离出来交易买卖)
无形资产的取得
1.无形资产的取得: 无形资产应按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1)外购 (2)自行研究开发 1、外购无形资产 外购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借:无形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 贷:银行存款等 2、自行研究开发无形资产 研发支出: ①研究阶段: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 ②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计入无形资产;不符合资本化条件,计入管理费用 【注意】无法可靠区分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把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摊销无形资产成本
2.摊销无形资产成本 (1)企业应当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 ①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进行摊销; ②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期末进行减值测试。 (2)无形资产应自可供使用当月起开始摊销,处置当月不再摊销。(PS:固定资产是获取当月不折旧,从第二个月开始计算折旧,出售当月计算折旧,出售次月不计算折旧) (3)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包括直线法、生产总量法等。
出售和报废无形资产
3.出售和报废无形资产 (1)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应当将取得的价款扣除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以及出售相关税费后的差额作为资产处置损益进行会计处理; (2)如果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企业应将其报废并予以转销,其账面价值转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
无形资产减值
4.无形资产的减值 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时,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企业应当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注意】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长期待摊费用
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
短期借款 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款项。(期限短) 【注意】短期借款的债权人不仅是银行,还包括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其他单位和个人 短期借款科目,负债类,借减贷加,余额在贷方。 财务处理时涉及到的常用科目:“应付利息”“财务费用” 会计分录处理: 1、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取得短期借款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 2、支付利息时 ①月未预提利息: 如果短期借款利息是按期支付的,如按季度支付利息,或者利息是在借款到期时连同本金一起归还,并且其数额较大的,企业于月末应采用预提方式进行短期借款利息的核算。 PS:有需要月末预提的,数额小的时候不需要要预提。 计提时: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支付时: 借: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②不预提,直接支付利息:如果企业的短期借款利息按月支付,或者在借款到期时连同本金一起归还,数额不大的可不采用预提的方法,而在实际支付或收到银行、计息通知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借: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3、归还短期借款 借:短期借款 贷:银行存款
案例分析与账务处理
【例题】甲股份有限公司于2021年1月1日向银行借入一笔生产经营用短期借款,共计120 000元,期限为3个月,年利率为4%。根据与银行签因署的借款协议,该项借款的本金到期后一次归还,利息数额很大,按季支付。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1月1日借入短期借款: 借:银行存款 120 000 贷:短期借款 120 000 (2)1月末,计提1月份应付利息本月应计提的利息金额=120 000x4%÷12=400(元) 借:财务费用 400 贷:应付利息 400 (3)2月末,计提2月份应付利息本月应计提的利息金额=120 000x4%-12=400(元) 借:财务费用 400 贷:应付利息 400 (4)3月末,支付第一季度的利息1200元。 借:财务费用 400 应付利息 800 贷:银行存款 1200 (5)到期偿还银行借款本金: 借:短期借款 120000 贷:银行存款 120000
常用应付及预收账款
应付票据
应付票据概述 应付票据是指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 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我国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不超过6个月,因此企业应将应付票据作为流动负债管理和核算。 负债类科目,借减贷加, 借方:支付票据的金额 贷方:开出、承兑汇票的面值 贷方余额:企业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 财务处理: 1、赊购形成应付票据时 借:原材料、材料采购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票据 2、到期偿还票据时 借:应付票据 贷:银行存款 3、企业支付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 借:财务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PS:银行给开发票,因为购进了银行的服务, 贷:银行存款 4、转销应付票据 ①商业承兑汇票:到期无力偿还款项时:应付票据转为应付账款 借:应付票据 贷:应付账款 ②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无力偿还款项时(银行垫款,转为对银行的短期借款) 借:应付票据 贷: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概述 应付账款是指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服务等经营活动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购货业务,采购时发生) 应付账款的入账价值包括:购买货物的价款、增值税进项税额、销售方代垫的费用。(价+税+费) 负债类科目,借减贷加、余额在贷方 账务处理: 1、赊购发生应付账款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PS:对比下赊销发生的应收账款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偿还或开出商业汇票抵付应付账款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等 3、实务中,企业外购电力、燃气等动力一般通过“应付账款”科目核算,即在每月付款时先作暂付款处理。(即预付账款,但是处理上用应付账款的借方表示预付账款) 借:应付账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月末按照外购动力的用途分配动力费: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账款 4、转销应付账款 企业对于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予以转销,按其账面余额计入营业外收入。(对方企业破产,找不到债权人) 借:应付账款 贷:营业外收入
预收账款
预收账款概述 预收账款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收的款项 【提示】预收货款业务不多的企业,可以不单独设置“预收账款”科目,其所发生的预收货款,可通过“应收账款”科目核算。一般用资产类科目“应收账款”的贷方来表示“预收账款” 预收账款的账务处理 1、预收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等 贷:预收账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分期确认收入时: 要冲减预收账款, 借:预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 3、收到客户补付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等 贷:预收账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退回客户多预付的款项时:(涉及增值税的,还应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借:预收账款 贷:银行存款
案例分析与账务处理
【例题】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2020年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经营租赁(非主营业务)设备合同,向Z公司出租三台设备,期限为6个月。三台设备租金(含税)共计67 800元。合同约定,合同签订日预付租金(含税)22600元,合同到期结清全部租金余款。合同签订日,甲公司收到租金并存入银行,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租金20 000元、增值税2 600元。租赁期满日,甲公司收到租金余款及相应的增值税。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价税分离:67800÷(1+13%)=60000元(不含税),税费=7800元 预付租金价税分离:22600÷(1+13%)=20000元 税费=2600 (1)收到乙公司预付租金: 借:银行存款 22 600 贷:预收账款——乙公司 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600 (2)每月末确认租金收入: 借:预收账款——乙公司 1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0000 (3)租赁期满收到租金余款及增值税: 借:银行存款 45 200 贷:预收账款——乙公司 4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200
应付利息
应付利息 (一)应付利息概述 应付利息是指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包括预提短期借款利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 【提示】预提短期借款利息用到的科目:“应付利息” 对于长期借款、应付债券 : (1)若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 使用科目:“应付利息” 因为是一年内的流动负债,所以用应付利息。 (2)若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XXXX——应计利息”(二级明细) (这个超过1年了,就不是流动负债了,用相应科目的二级明细) 应付利息:负债类科目,借减贷加, 借方:实际支付的利息 贷方:按照合同约定计算的应付利息 贷方余额:应付却还未付的利息 1.计提时: 借:财务费用等 贷:应付利息 2.实际支付时 : 借: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等
应付股利
应付股利 (一)应付股利概述 应付股利是指企业根据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审议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确定分配给投资者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提示】 (1)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通过的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不需要进行账务处理,但应在附注中披露。 (2)企业分配的股票股利不通过“应付股利'科目核算,通过科目“股本”核算。 现金股利才用到“应付股利”这个科目。 实际分配股票股利时: 借:利润分配——转过股本的股利 贷:股本 应付股利:负债类科目,借减贷加, 借方: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贷方:应支付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贷方余额:应付却还未付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账务处理: 1.企业根据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审议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确认应付给投资者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时: 宣告分红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 贷:应付股利 2.实际支付时: 借:应付股利 贷:银行存款等
其他应付款
其他应付款概述 其他应付款是指企业除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等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各项应付、暂收的款项。 如:应付短期租赁固定资产租金、应付低价值资产租赁的租金、应付租入包装物租金、出租或出借包装物向客户收取的押金、存入保证金(也是一种押金)等。 PS:应付销货方代垫的运杂费:属于购买商品的经营活动,且这个运杂费是计入原材料或商品成本的,所以是用“应付账款”科目。 【PS】存入保证金VS存出保证金 存入保证金→收取的押金,将来需退还→其他应付款 存出保证金→缴纳的押金,将来需收回→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付款的账务处理 (一)发生时: 看这笔费用是哪个部门受益。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等 贷:其他应付款 (二)支付款项或退回押金时: 借:其他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等
合同负债
应付职工薪酬
一、职工薪酬的内容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形式:货币、非货币形式:节日的礼盒) 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 二、应付职工薪酬的科目设置 “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应当按照 “工资”、“职工福利费”、“非货币性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设定提存计划”、“设定受益计划”“辞退福利”等职工薪酬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短期职工薪酬
短期职工薪酬 短期薪酬,是指企业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间结束后12个月内需要全部予以支付的职工薪酬,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除外。(不包括辞退福利) 【提示】职工出差预借的差旅费不属于应付职工薪酬。 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特殊说明:企业按照短期奖金计划向职工发放的奖金属于短期薪酬,按照长期奖金计划向职工发放的奖金属于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2、职工福利费:生活困难补助、丧葬补助费、抚恤费、职工异地安家费、防暑降温费等,职工福利费指企业按照规定提取准备用于职工福利方面的资金,企业可以根据职工的工资总额的14%来计提职工福利费。职工福利费的计提比例,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因此,企业税前扣除时不是计提数而是实际发生的并且在14%范围之内的部分 3、社会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PS: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不使用“短期职工薪酬”科目,而是使用“离职后福利”科目核算。 4、一金:住房公积金 5、两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6、短期带薪缺勤:职工虽然缺勤但企业仍向其支付报酬的安排 (仍发工资) 例:年休假、病假、婚假、产假、丧假、探亲假等 7、短期利润分享计划:因职工提供服务而与职工达成的基于利润或其他经营成果提供薪酬的协议 8、其他短期薪酬:除上述薪酬以外的其他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短期薪酬
货币性职工薪酬
货币性职工薪酬 一、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职工福利费 1、计提时:(谁受益,谁承担) 借:生产成本 (生产车间一线工人) 制造费用 (生产车间管理人员) 管理费用 (行政人员) 销售费用 (销售人员)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职工福利费 2、发放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职工福利费 贷:银行存款等 3、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 (代垫的家属医药费、个人所得税等)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其他应收款——代垫医药费等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国家规定计提标准的职工薪酬 1.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根据《工会法》的规定,企业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经费,并在成本费用中列支,主要用于为职工服务和工会活动。 职工教育经费一般由企业按照每月工资总额的8%计提,主要用于职工接受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方面的支出。
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货币性职工薪酬 一、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职工福利费 1、计提时:(谁受益,谁承担) 借:生产成本 (生产车间一线工人) 制造费用 (生产车间管理人员) 管理费用 (行政人员) 销售费用 (销售人员)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职工福利费 2、发放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职工福利费 贷:银行存款等 3、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 (代垫的家属医药费、个人所得税等)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其他应收款——代垫医药费等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国家规定计提标准的职工薪酬 1.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根据《工会法》的规定,企业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经费,并在成本费用中列支,主要用于为职工服务和工会活动。 职工教育经费一般由企业按照每月工资总额的8%计提,主要用于职工接受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方面的支出。 ①计提时:(谁受益,谁承担) 借:生产成本 (生产车间一线工人) 制造费用 (生产车间管理人员) 管理费用 (行政人员) 销售费用 (销售人员) 研发支出 (从事研发活动人员) 在建工程 (从事工程建设人员 )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 ②实际上缴或发生实际开支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 贷:银行存款等
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2.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险费,除养老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按规定确认为离职后福利外,其他的社会保险作为企业的短期薪酬。住房公积金分为职工所在单位为职工缴存和职工个人缴存两部分,但其全部属于职工个人所有。 期末,对于企业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不含基本养老费和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计提基础和比例,在职工提供服务期间根据受益对象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并确认相应的应付职工薪酬金额。 计提时: 借:生产成本(生产车间一线工人) 制造费用(生产车间管理人员) 管理费用(行政人员) 销售费用(销售人员) 研发支出(从事研发活动人员) 在建工程(从事工程建设人员)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 ——住房公积金 【提示】对于职工个人承担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由职工所在企业每月从其工资中代扣代缴。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费 (医疗、保险、工伤保险) ——住房公积金
短期带薪缺勤
短期带薪缺勤 对于职工带薪缺勤,企业应当根据其性质及职工享有的权利,分为累积带薪缺勤和非累积带薪缺勤两类。 企业应当对累积带薪缺勤和非累积带薪缺勤分别进行会计处理,如果带薪缺勤属于长期带薪缺勤的,企业应当作为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处理。 1.累积带薪缺勤 是指带薪权利可以结转下期的带薪缺勤,本期尚未用完的带薪缺勤权利可以在未来期间使用。 确认累积带薪缺勤时: 借: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带薪缺勤——短期带薪缺勤——累积带薪缺勤 2.非累积带薪缺勤 是指带薪权利不能结转下期的带薪缺勤,本期尚未用完的带薪缺勤权利将予以取消,并且职工离开企业时也无权获得现金支付。(权利不用,过期作废。) 【注意】我国企业职工休婚假、产假、丧假、探亲假、病假期间的工资通常属于非累积带薪缺勤。 确认非累积带薪缺勤时: 借: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带薪缺勤——短期带薪缺勤——非累积带薪缺勤
案例分析
【例题】丁企业共有2 000名职工,从2020年1月1日起,该企业实行累积带薪缺勤制度。该制度规定了每个职工每年可享受5个工作日带薪年休假,未使用的4天年休假只能向后结转一个公历年度,超过1年未使用的权利作废,在职工离开企业时也无权获得现金支付; 职工休年假时,首先使用当年可享受的权利,不足部分再从上年结转的带薪年休假中扣除。2020年12月31日,丁企业预计2021年有1900名职工将享受不超过5天的带薪年休假,剩余100名职工每人将平均享受6天半年休假,假定这100名职工全部为总部各部门经理,该企业平均每名职工每个工作日工资为300元。不考虑其他相关因素。丁企业应编制如下分录: 丁企业在2020年12月31日应当预计由于职工累积未使用的带薪年休假权利而导致的预期支付的金额,即相当于150天(100x1.5天)的年休假,工资金额45 000(150x300)元。 2020年12月31日,丁企业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45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带薪缺勤——短期带薪缺勤——累积带薪缺勤 45000
非货币性职工薪酬
非货币性职工薪酬 (一)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含税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先计提再发放 (1)计提时: 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 (公允价值+增值税 )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2)发放时: (视同销售)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 【公允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 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若有) 贷:库存商品 (二)企业将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该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计提时: 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同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累计折旧 【提示】两个分录一起做! 这两个分录不能合并。 (三)企业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每期应付的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根据受益对象计提时: 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企业支付租金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银行存款
长期职工薪酬
长期职工薪酬 1.离职后福利 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 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除外。 养老保险及失业保险是离职后福利。企业应当将离职后福利计划分类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 设定提存计划: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 设定受益计划: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 2、辞退福利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职工的补偿。 3.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是指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之外所有的职工薪酬。 包括长期带薪缺勤、长期残疾福利、长期利润分享计划。
离职后福利
离职后福利 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 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除外。 养老保险及失业保险是离职后福利。 企业应当将离职后福利计划分类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 设定提存计划: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 设定受益计划: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 对于设定提存计划,企业应当根据在资产负债表日为换取职工在会计期间提供的服务而应向单独主体缴存的提存金,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例如计提基本养老保险,缴存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先计提,再上交。 设定提存计划的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提存计划——基本养老保险费
辞退后福利
辞退后福利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职工的补偿。 企业向职工提供辞退福利的,应当在“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因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所提供的辞退福利时”和“企业确认涉及支付辞退福利的重组相关的成本或费用时”两者熟早日,确认辞退福利产生的职工薪酬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PS:辞退福利是因为管理原因导致的,所以都计入管理费用,不采用“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三、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是指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之外所有的职工薪酬。 包括长期带薪缺勤、长期残疾福利、长期利润分享计划。 企业向职工提供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符合设定提存计划条件的,应当按照设定提存计划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符合设定受益计划条件的,应当按照设定受益计划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笔记】长期残疾福利水平取决于职工提供服务期间长短的,企业应在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确认应付长期残疾福利义务,计量时应当考虑长期残疾福利支付的可能性和预期支付的期限; 与职工提供服务期间长短无关的,企业应当在导致职工长期残疾的事件发生的当期确认应付长期残疾福利
应交税费
应交税费概述 企业根据税法规定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士地使用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契税、车辆购置税等。 企业应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各种税费的应交、交纳等情况。 【笔记】企业代扣代交的个人所得税,也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 而企业交纳的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不需要预计应交数的税金,不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
应交增值税
应交增值税 (一)增值税概述 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应税行为)在流转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1.销售货物; 2.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3.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 4.进口货物。 【注意】 (1)“服务”是指提供交通运输服务、邮政服务、电信服务、建筑服务、金融服务、现代服务、生活服务。 (2)根据经营规模大小及会计核算水平的健全程度,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3)计算增值税的方法分为一般计税方法和简易计税方法。 增值税的一般计税方法,是先按当期销售额和适用的税率计算出销项税额,然后以该销项税额对当期购进项目支付的税款(即进项税额)进行抵扣,间接算出当期的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 = 当期销项税额 - 当期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 销售额(不含税 ) x 增值税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 ÷ (1+增值税税率) 价税分离公式 一般纳税人采用的税率分为13%、9%、6% 和 零税率。 简易计税方法: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计算增值税大多采用一般计税方法; 小规模纳税人一般采用简易计税方法; 一般纳税人发生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特定应税销售行为,也可以选择简易计税方式计税,但是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增值税的简易计税方法是按照不含税销售额与征收率的乘积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额x征收率 (小规模纳税人的计税方法,因为税率低,所以不能抵扣进项税,销项税=应纳税额) 采用简易计税方法的增值税征收率为3%,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增值税科目设置
一般纳税人的账务处理 一、增值税核算应设置的会计科目为了核算企业应交增值税的发生、抵扣、交纳、退税及转出等情况,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当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10个二级明细科目。: 1、“应交增值税” :下设三级明细,“进项税额”、“销项税额” 2、“未交增值税” 3、“预交增值税” 4、“待抵扣进项税额” 5、“待认证进项税额 6、“待转销项税额” 7、“增值税留抵税额“ 8、“简易计税" 9、“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 10、“代扣代交增值税” 二、“应交增值税” 下设三级明细科目: 借方: 1.进项税额 (可让应交税费减少,负债科目减少记借方) 2.已交税金 (交税后负债减少,所以记借方) 3.减免税款 (冲减税款,也是负债减少) 4.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5.转出未交增值税 6.销项税额抵减 贷方: 1.销项税额 2.进项税额转出 3.出口退税 4.转出多交增值税
购进业务增值税账务处理
一、取得资产、接受劳务或服务 (1)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当月已认证的可抵扣的增值税税额】 ——待认证进项税额 【当月未认证的可抵扣的增值税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2)货物等已验收入库但尚未取得增值税扣税凭证 企业购进的货物等已到达并验收入库,但尚未收到增值税扣税凭证并未付款的,应在月末按货物清单或相关合同协议上的价格暂估入账,不需要将增值税的进项税额暂估入账。下月初,用红字冲销原暂估入账金额。 分录如下: ①借:原材料等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②下月初,用红字冲销原暂估入账金额 借:原材料等 (金额红字)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金额红字) ③待取得相关增值税扣税凭证并经认证后: 借:原材料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3)进项税额转出 企业已单独确认进项税额的购进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者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但其事后改变用途(如用于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非增值税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或发生非正常损失,原已计入进项税额待抵扣进项税额或待认证进项税额,按照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PS:即这些产品已经不往下游流转了,或者没有销项税了,已经达到最终环节,所以进项税也没有办法用销项抵扣了,就需要转出。 【提示】这里所说的“非正常损失”,根据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货物被盗丢失、霉烂变质,以及因违反法律法规造成货物或者不动产被依法没收、销毁、拆除的情形。 自然灾害则可以抵扣。 ①管理不善导致进项税额转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②外购商品或原材料改变用途用于集体福利: 1)外购时: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 贷:银行存款 2)计提时: 借:管理费用等(按照受益对象)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3)发放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贷:库存商品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
购进农产品增值税处理
【PS:购进农产品】企业购进农产品,除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外,按照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9%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购进的农产品用于生产销售或委托加工13%税率的货物,按照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0%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生产的商品的税率是13%的时候,扣除率是10%) 解释:国家扶持农业,农民卖农产品是免增值税的,农民就没有销项增值税,所以企业买农产品也就取得不了增值税进项票。就不能抵扣,所以这个时候企业方是很吃亏的。所以国家为了鼓励企业从农民手里买农产品,给出的处理方法是,企业可以计算一个进项税额。 农产品增值税的进项税额 = 农产品收购发票买价 x 9% 即买100万农产品,可抵扣的进项税额是100万*9%=9万。此时农产品的成本为100万-9万=91万。 购进农产品的分录为: 借:在途物资等 【买价 - 买价 x 适用扣除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 【买价*适用扣除率】 贷:银行存款等
销售业务增值税账务处理
一.销售等业务的账务处理 (1)企业销售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 借:应收账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 应交税费——简易计税 PS:企业发生销售退回,应根据税务机关开具的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二、视同销售 企业有些交易和事项按照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应视同对外销售处理,计算应交增值税。 1、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 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 (对内的行为) PS:为了保证税收公平:都是发福利,为啥你自产的就不用交税,而别的企业外购产品发福利就要交税??所以自产发福利视同销售。 2、自产、委托加工或购进的货物 (投、分、送) (对外的行为) ①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工商户 ②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 ③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个人 (捐赠) PS:为了保障增值税纳税链条完整,你的销项是别人的进项,所以视同销售。 PS2:外购的货物,对内使用则需要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如果流转环节结束,使用了商品,不再转入下游销售环节,则没有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也就不能抵扣了。这个商品的进项税就需要转出处理。 账务处理 1、用于投资、分配、集体福利 借:长期股权投资/应付股利/应付职工薪酬 贷:主营业务收入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计税价格x税率)市场价 2、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等 贷:库存商品等 3、账务处理 (用于对外捐赠) 借:营业外支出 贷:库存商品 (成本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计税价格x税率)市场价 三.交纳增值税 ①企业交纳当月应交的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已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 ②企业交纳以前期间未交的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四.月末转出多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 月度终了,企业应当将当月应交未交或多交的增值税自“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转入“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 ①对于当月应交未交的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转出未交增值税 )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②对于当月多交的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交纳和转出增值税账务处理
三.交纳增值税 ①企业交纳当月应交的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已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 ②企业交纳以前期间未交的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四.月末转出多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 月度终了,企业应当将当月应交未交或多交的增值税自“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转入“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 ①对于当月应交未交的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转出未交增值税 )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②对于当月多交的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简易处理
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账务处理 小规模纳税人核算增值税采用简化的方法。 即购进货物、应税服务或应税行为,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一律不予抵扣,直接计入相关成本费用或资产。 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应税服务或应税行为时,按照不含税的销售额和规定的增值税征收率计算应交纳的增值税(即应纳税额),但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计算公式: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额 x 征收率 小规模纳税人进行账务处理时,只需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该明细科目不再设置增值税专栏。 购进时: 借:原材料等(含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销售时: 借: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交纳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增值税原理说明
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应税行为)在流转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增值增值、价值增加了才需要缴纳的税款——是依据,增值额收税。 买方负担增值税,卖方代收代缴 举例: A → B → C:A销售给B公司100万原材料,B公司经过加工,把100万原材料转化为产品,以300万卖给C公司。 对于B来说 增值税税额 = (300-100)x13%=26万 (增值税的计税基本逻辑公式) 实际运用中的增值税计税方法:增值税税额=销项税-进项税 进项税额=100x13%=13(万元) 销项税额=300x13%=39(万元) 增值税税额:39-13=26(万元)
应交消费税
一、消费税概述 消费税是指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 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按其流转额交纳的一种税。 【提示】消费税有从价定率、从量定额、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复合计税三种征收方法。 流转税、15种产品缴纳消费税。 应交消费税的账务处理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借减贷增) 借方表示:已交纳的消费税 以及 借方余额 企业多交纳的消费税 贷方表示:应交纳的消费税 以及 贷方余额 企业尚未交纳的消费税 二、账务处理 1、销售应税消费品 企业销售 应税消费品应交纳的消费税,通过“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损益类科目,费用,借加贷减。) 借: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2、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 企业将生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在建工程等非生产机构时,消费税计入成本: 借:在建工程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3、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 企业如有应交消费税的委托加工物资,一般应由受托方代收代缴消费税。 (1)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直接出售 (直接出售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银行存款等 (2)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 用于冲减后续销售消费税,类似与增值税的进项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贷:银行存款等 4、进口应税消费品 企业进口应税物资在进口环节应交的消费税计入该项物资的成本。 借:原材料 、库存商品等 贷:银行存款
案例及账务处理
【例题】乙企业在建工程领用自产柴油,成本为50 000元,应纳消费税6 000元。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乙企业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56 000 贷:库存商品 50000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6000
其他应交税费
1、应交资源税 2、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3、应交教育费附加 4、应交土地增值税 5、应交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税 6、应交个人所得税
应交资源税
一、应交资源税 资源税是对在我国境内开采矿产品或者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 1.对外销售应税产品应交纳的资源税: 借: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 2.自产自用的应税产品应交纳的资源税,计入成本。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 贷: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 【例题】甲企业本期对外销售资源税应税矿产品3 600吨、将自产资源税应税矿产品800吨用于其产品生产,税法规定每吨矿产品应交资源税5元。 企业对外销售应税矿产品应交的资源税=3 600 x5=18 000(元) 企业自产自用应税矿产品应交的资源税=800x5=4 000(元) 甲企业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计算对外销售应税矿产品应交资源税 借:税金及附加 18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 18 000 (2)计算自用应税矿产品应交资源税: 借:生产成本 4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4000 (3)交纳资源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22 000 贷:银行存款 22 00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是以增值税和消费税为计税依据征收的一种税。 【注意】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税额为计税依据。 应纳税额=(实际交纳增值税+实际交纳消费税)x适用税率 计算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时 借: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交纳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贷:银行存款
应交教育费附加
应交教育费附加 教育费附加是指为了加快发展地方教育事业、扩大地方教育经费资金来源而向企业征收的附加费用。 【注意】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税额为计税依据。 应纳税额=(实际交纳增值税+实际交纳消费税)x适用税率 计算应交纳的教育费附加 借: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交纳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贷:银行存款
应交土地增值税
应交土地增值税 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简称转让房地产)并取得增值性收入的单位和个人所征收的一种税。 (一)企业转让的土地使用权连同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一并在“固定资产”科目核算的。 转让时应交的土地增值税: 借: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备抵科目,借减贷加,借方表示费用的支出,贷方表示清理收益。) 贷: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二)土地使用权在“无形资产”科目核算的 借:银行存款 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无形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资产处置损益“科目 (三)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销售房地产应交纳的土地增值税: 借: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四)交纳土地增值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应交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税
五、应交房产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税 企业应交的房产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记入“税金及附加”科目。 计算交纳: 借: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房产税 ——应交城镇土地使用税 ——应交车船税 交纳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房产税 ——应交城镇土地使用税 ——应交车船税 贷:银行存款
应交个人所得税
六、应交个人所得税 企业职工按规定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通常由单位代扣代缴。 企业按规定计算的代扣代缴的职工个人所得税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企业交纳个人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价税分离公式推导
增值税价税分离(价外税): 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税=含税销售额 不含税销售额+不含税销售额x税率=含税销售额 不含税销售额x(1+税率)=含税销售额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 ÷ ( 1+税率 ) 如果知道含税价,做价税分离的时候,用公式计算出现了很多位小数,此时可先把不含税的销售额四舍五入,小数点留两位,然后用这个数再乘税率,也四舍五入。即可做好价税分离。 例:小规模纳税人,开局1%专票,含税价共12万,价税分离后,价和税分别为多少? 12÷(1+1%)=118811.881≈118811.88 税=118811.88*1%=1188.1188≈1188.12 118811.88+1188.12=12万整
非流动负债
长期借款
一、长期借款的概述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种借款,一般用于固定资产的购建、改扩建工程、大修理工程、对外投资以及为了保持长期经营能力等方面它是企业长期负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管理与核算。 二、长期借款的账务处理 企业应通过“长期借款”科目,核算长期借款的借入、归还等情况。该科目按照贷款单位和贷款种类设置明细账,分“本金”“利息调整”等进行明细核算 长期借款 (借减贷增) 借方:本息的减少额 贷方:长期借款本息的增加额,余额表示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 三、账务处理: (一)取得长期借款 借:银行存款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 (本金和银行存款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 贷:长期借款——本金 (二)发生长期借款利息 长期借款利息费用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长期借款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按以下原则计入有关成本、费用。 借:在建工程 【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等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利息支出,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 财务费用 【生产经营期间/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利息支出】 管理费用 【筹建期间的利息支出】 研发支出 【用于研发项目的利息支出】 贷:应付利息 【分期付息,这个是流动负债,所以用应付利息】 长期借款——应计利息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三)归还长期借款 ①还本金 借:长期借款——本金 贷:银行存款 ②还利息 借:应付利息 长期借款——应计利息 贷:银行存款
案例及账务处理
【例题1-1】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于2022年11月30日从银行借入资金300万元,借款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4.8%(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不计复利)。所借款项已存入银行。甲企业用该借款于当日购买不需安装的设备一台,价款2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26万元,另支付保险等费用10万元,设备已于当日投入使用。甲企业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取得借款时: 借:银行存款 300 贷:长期借款——本金 300 (2)支付设备款及保险费用时:(价+税+费,进项税可抵扣不计入成本) 借:固定资产 2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6 贷:银行存款 236 【承上例1-2】甲企业于2022年12月31日计提长期借款利息。甲企业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2022年12月31日计提的 长期借款利息=300x4.8%÷12=1.2(万元) 22年12月计提利息: 借:财务费用 1.2 贷:长期借款——应计利息 1.2 2023年1月至2025年10月末,预提利息分录同上 【承上例1-3】甲企业于2025年11月30日,偿还该笔银行借款本息。甲企业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财务费用 1.2 长期借款——本金 300 ——应计利息 42 前面35个月累计起来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 343.2
长期应付款
长期应付款的概述 长期应付款,是指企业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项,如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发生的应付款项等。 长期应付款(借减贷增) 借方:偿还的应付款项 贷方:发生的长期应付款 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偿还的长期应付款 企业购买资产有可能延期支付有关价款。如果延期支付的购买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所购资产的成本不能以各期付款额之和确定,应当以延期支付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认。 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应当按照各期支付的价款选择适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 企业购入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付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时: 借:固定资产等 【购买价款的现值】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 【实际支付的价款】 各期实际支付的价款之和其现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概念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又称股东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所有者权益的内容: 所有者权益通常由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工具(如优先股、永续债等)、专项储备构成。 初级会计主要学习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的有关内容。 所有者权益的科目: 实收资本或股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企业按照章程规定或合同、协议约定,接受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 资本公积:资本公积-资本溢价: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 留存收益: 1)盈余公积: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 提取公司的净利润为接下来的企业发展未雨绸缪用的积累资金。 盈余-净利润;公-公司;积-积累 2)未分配利润: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 PS:一般企业的净利润分为四块:①弥补亏损、②提取盈余公积、③向投资者分配利润、④未分配利润 其他综合收益
实收资本(股本)
实收资本或股本概述 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按照章程规定或合同,协议约定,接受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 对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实收资本又称为股本。 【PS】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企业应通过“实收资本”科目核算,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股本”科目核算。
接收资本的账务处理
一.接受现金投资 1、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企业 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超额出资部分,例:出150万,占100万的实收资本) 2、股份有限公司 ①发行股票 借:银行存款 贷:股本 (股数x面值) 面值:中国的股票面值是1元/股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股票发行的时候可能会溢价发行,例:3元/股,那么溢价的2元/股,就是股本溢价。 ②发行费用的账务处理: (1)属于溢价发行的,记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发行费用从溢价收入中扣除; (2)溢价余额不够扣除的,或者属于面值发行无溢价的,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借: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银行存款 二.接受非现金资产投资 (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企业接受投资者作价投入的非现金资产,应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确定入账价值(但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借记“固定资产”“原材料”等科目。 按照投资者在注册资本中应享有的份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入账价值超过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应当计入资本公积。 借:固定资产、原材料、无形资产、库存商品等(合同和协议约定的价值入账)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实收资本的增加变动账务处理
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增减变动 一、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增加 途径1:接受投资者追加投资; 途径2: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途径3: 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笔记】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和盈余公积转增资本,由于是所有者权益内部一增一减,所以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发生变化。 ①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借:资本公积 贷:实收资本(股本) ②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借:盈余公积 贷:实收资本(股本) ③接受投资者追加投资: 借: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
实收资本的减少变动账务处理
二、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减少 企业减少实收资本应按法定程序报经批准, ①非股份有限公司撤资 借:实收资本 贷:银行存款等 ②股份有限公司回购股票 用到科目库存股 库存股:备抵科目,借加贷减 1.注销时,库存股>股本 【即,溢价回购,回购时以高于面值回购】 回购股票时: 借:库存股 (所有者权益类备抵科目) 贷:银行存款 注销库存股时: 依次冲减 资、盈、利 借:股本(按股票面值x注销股数)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① 盈余公积②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③ 贷:库存股 PS:溢价回购时,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应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配利润”等科目。 2.注销时,库存股<股本 【例:0.8元/股回购股票】 回购股票时: 借:库存股 (所有者权益类备抵科目) 贷:银行存款 注销库存股时: 借:股本 (按股票面值x注销股数) 贷:库存股 (按注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资本公积
一.资本公积的概念 资本公积是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以及其他资本公积等。 (1)资本溢价 (或股本溢价) (2)其他资本公积。 二、资本公积的账务处理 1、按面值发行股票 借:银行存款 贷:股本 2、溢价发行股票 借:银行存款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3、溢价发行股票费用、佣金处理 (1)属于溢价发行的,记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发行费用从溢价收入中扣除; (2)溢价余额不够扣除的,或者属于面值发行无溢价的,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借: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银行存款 4、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时,应冲减资本公积,同时将转增的金额记入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 借:资本公积 贷:实收资本(股本)
其他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的核算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对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应按持股比例计算其应享有或应分担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增减数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在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转销与该笔投资相关的其他资本公积。 例:C有限责任公司于2020年1月1日向F公司投资8000 000元,拥有该公司20%的股份,并对该公司有重大影响,对F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2020年12月31日,F公司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之外的所有者权益增加了 1000 000元。假定除此以外 ,F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没有变化C有限责任公司的持股比例没有变化,F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一致,不考虑其他因素。C有限责任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C有限责任公司对F公司投资增加的资本公积=1000 000x20%=200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F公司 200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0000
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 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类。 1.盈余公积 是指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 PS:法定盈余公积,提取10%,或者任意提取盈余公积都可 2.未分配利润 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 PS:亏损弥补期限 对于未弥补亏损可以用以后年度实现的税前利润进行弥补,但弥补期限不得超过5年 超过5年以后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弥补 (1)税后利润弥补 : 也就是说企业的利润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税率:25% (2)盈余公积弥补
利润分配
会计科目: 1、利润分配 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章程、投资者协议等,对企业当年可供分配的利润所进行的分配。 可供分配的利润= 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 + 年初未分配利润(或 - 年初未弥补亏损)+ 其他转入 【PS】其他转入: 一般指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企业应通过“利润分配”科目,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 和 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 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 下设二级明细科目:“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盈余公积补亏”和“未分配利润”等二级明细科目。(利润分配顺序) PS:这些二级科目,只有“未分配利润”这个科目可以期末余额,其他科目期末无余额,其他科目余额需要结转,结转到未分配利润。 分析:损益类科目期末无余额,需要结转到本年利润中。 1、成本亏损等损失类科目结转,导致利润下降,利润记借方。 借:本年利润 贷:损失类科目 2、收入等收益类科目结转,导致利润上升,利润记贷方。 借:收益类科目 贷:本年利润 3、如果本年利润这个账户贷方有余额,表示盈利了,需要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中。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这个时候的未分配利润就需要分蛋糕了,先提取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 5、继续分蛋糕,发放现金股利等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和利润 贷:应付股利 6、这个时候这些利润分配的二级科目借方有余额,需要结转到未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和利润 所以利润分配的二级科目都没有余额,只有未分配利润会有余额。
利润分配账务处理
利润分配账务处理顺序: (1)结转实现净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如发生亏损,做相反会计处理。)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 (3)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 贷:应付股利 (4)将利润分配科目所属其他明细科目的余额结转至“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 (5)结转后,“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 余额在贷方,表示累积未分配的利润。 余额在借方,则表示累积未弥补的亏损。 【PS】结转后,利润分配科目除“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外,其他明细科目应无余额。
盈余公积
一、盈余公积 是指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从净利润(减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中提取的积累资金。 1.法定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的比例(10%)从净利润(减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中提取的盈余公积。 【笔记】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 2.任意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提取的盈余公积。 二、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经批准可用于: (1)弥补亏损 (2)转增资本(或股本) (3)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等。 三、会计分录处理: 1、提取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PS】提取盈余公积导致所有者权益内部一增一减,不影响所有者权益的总额。 2、弥补亏损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借: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转增资本 借:盈余公积 贷:实收资本(股本) 4.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等 借:盈余公积 贷:应付股利
收入
(一)收入的概念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按照企业主要经营业务等经常性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通常将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二)收入的管理 企业加强收入核算与监督的目标是保证收入的真实、完整,保证销售折让、折扣等可变对价的正确合理,保证客户信用管理和货款的及时足额收回,反映企业向客户转让商品的模式及其相应的销售政策和策略等销售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三)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1、收入确认和计量的基本步骤: ①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②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 ③确定交易价格 ④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 ⑤履行各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一、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合同是指双方或多方之间订立有法律约束力的权利义务的协议(书面、口头、其他形式) 1、收入确认的原则 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①商品控制权:是指客户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经济利益,也包括有能力阻止其他方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经济利益。 ②取得商品控制权包括三个要素: 1)客户必须拥有现时权利,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 2)是客户有能力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即客户在其活动中有权使用该商品,或者能够允许或阻止其他方使用该商品: 3)客户能够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经济利益是指商品的潜在现金流量; 经济利益:客户可以通过使用、消耗、出售、处置、交换、抵押或持有等多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获得商品的经济利益。 2、收入确认的前提条件 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同时满足下列五项条件的,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1)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 (2)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商品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3)该合同有明确的与所转让商品相关的支付条款; (4)该合同具有商业实质,即履行该合同将改变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分布或金额; (5)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 二、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 履约义务,是指合同中企业向客户转让可明确区分商品的承诺。 企业向客户转让可明确区分商品 (或商品的组合 )的承诺以及企业向客户转让一系列实质相同且转让模式相同的、可明确区分商品的承诺作为单项履约义务。 三、确定交易价格 交易价格是指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预期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 【PS1】企业代第三方收取的款项(例如增值税) 以及企业预期将退还给客户的款项(押金),不计入交易价格。 【PS2】合同条款所承诺的对价可能是固定金额、可变金额或两者兼有。 四、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 当合同中包含两项或多项履约义务时,需要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分摊的方法是在合同开始日,按照各单项履约义务所承诺商品的单独售价(企业向客户单独销售商品的价格)的相对比例,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 通过分摊交易价格,使企业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的交易价格能够反映其因向客户转让已承诺的相关商品而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 例:合同中A、B两种商品共120万,单独售卖 A是50万,B是100万。则A、B在合同中的分摊对价金额 A的相对比例=50÷(50+100);A的合同对价金额=120 X 相对比例=40万,B同解 五、履行各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当企业将商品转移给客户,客户取得了相关商品的控制权,意味着企业履行了合同履约义务,此时,企业应确认收入。 商品控制权的转移可能在某一时段内(即履行履约义务的过程中)发生,也可能在某一时点(即履约义务完成时)发生。企业应根据实际清况,首先判断履约义务是否满足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条件,如不满足,则该履约义务属于在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排除法】PS:非时段,即时点。
收入的会计科目
一、应设置的会计科目 1、“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核算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 损益类中的益类(收入类),借减贷加,期末无余额。 借方: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主营业务收入,即主营业务收入的减少额 贷方:主营业务活动实现的收入,即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额。 2、"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核算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包括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等实现的收入。(三租一销) 3、“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核算企业确认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 损益类中的损类(费用类),借加贷减,期末无余额。 4、“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核算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形成的成本,包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销售材料的成本等。 5、“投资收益”科目 工业企业的股权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收入应该计入投资收益核算
一般商品销售收入的账务处理
一般商品销售收入的账务处理 (一)一般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 (二)现金结算方式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 (三)委托收款结算方式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 (四)商业汇票结算方式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 (五)赊销方式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 (六)发出商品业务的账务处理 (七)材料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 (八)销售退回业务的账务处理 1、一般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 企业一般商品销售属于在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在判断控制权是否转移时,企业应当综合考虑下列迹象: (1)企业就该商品享有现时收款权利; (2)企业已将该商品法定所有权转移给客户; (3)企业已将该商品实物转移给客户; (4)企业已将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客户; (5)客户已接受该商品; (6)其他表明客户已取得商品控制权的迹象;
账务处理与会计分录
一、现金结算方式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 (1)确认收入 借: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二、委托收款结算方式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 (一般为委托银行收款) 1.办妥委托收款手续且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实际收到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三、商业汇票结算方式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 按收到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 借:应收票据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四、赊销方式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 企业以赊销方式对外销售商品,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点确认收入,按应收的款项: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在实际收到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五、材料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会发生对外销售不需用的原材料、 随同商品对外销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等业务。 企业销售原材料、包装物等存货也视同商品销售,其收入确认和计量原则比照商品销售处理。 1.确认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2.结转成本时: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 六、销售退回业务的账务处理 企业售出的商品由于质量、规格等方面不符合销售合同规定条款的要求,客户要求企业予以退货。企业销售商品发生退货,表明企业履约义务的减少和客户商品控制权及其相关经济利益的丧失。已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退回的,除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外(跨年),企业收到退回的商品时,应退回货款或冲减应收账款并冲减主营业务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 退回的账务处理: 借: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同时: 借:库存商品 贷:主营业务成本 PS:对比销售商品的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七、可变对价的账务处理 (一)可变对价的管理 企业与客户的合同中约定的对价金额可能是固定的,也可能会因折扣、价格折让返利、退款、奖励积分、激励措施、业绩奖金、索赔等因素而变化。此外,根据一项或多项或有事项的发生而收取不同对价金额的合同,也属于可变对价的情形。 若合同中存在可变对价,企业应当对计入交易价格的可变对价进行估计。企业应按照期望值或最可能发生金额确定可变对价的最佳估计数。但是,企业不能在两种方法之间随意进行选择。
发出商品的账务处理
七、“发出商品”的账务处理 (委托代销的意思) 企业按合同发出商品,合同约定客户只有在商品售出取得价款后才支付货款。企业向客户转让商品的对价未达到“很可能收回”收入确认条件。在发出商品时,企业不应确认收入,将发出商品的成本记入“发出商品”科目。 PS:已经发出但不符合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的商品,不会影响企业存货项目账面余额。 ①甲公司委托乙公司代销产品,甲公司的会计分录: 1、商品已经发出但是不能确认收入——发出商品 借:发出商品 (资产类科目) 贷:库存商品 2、如已发出的商品被退回,应编制相反分录 3、确认收入:当收到货款或取得收取货款权利时: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4、同时结转已销商品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发出商品 5、支付给委托代销方的手续费:计入“销售费用” 借:销售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收账款 ②甲公司委托乙公司代销产品,乙公司的会计分录: 1.收到商品时:用到“受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款”科目 PS:“受托代销商品”是资产类科目; “受托代销商品款”是负债类科目 会计分录如下: 借:受托代销商品 贷:受托代销商品款 2.对外销售商品 借:银行存款 贷:受托代销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收到甲公司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时:(类似于乙公司从甲公司购进货物,“受托代销商品款”转为“应付账款”) 借:受托代销商品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应付账款 4.(算总账)支付货款并计算代销手续费——计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其他业务收入——代销手续费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可变对价的账务处理
八、可变对价的账务处理 (一)可变对价的管理 企业与客户的合同中约定的对价金额可能是固定的,也可能会因折扣、价格折让返利、退款、奖励积分、激励措施、业绩奖金、索赔等因素而变化。此外,根据一项或多项或有事项的发生而收取不同对价金额的合同,也属于可变对价的情形。 若合同中存在可变对价,企业应当对计入交易价格的可变对价进行估计。企业应按照期望值或最可能发生金额确定可变对价的最佳估计数。但是,企业不能在两种方法之间随意进行选择。 【例题】2020年6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一批商品,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明售价为600 000增值税税额为78 000元,款项尚未收到;该批商品成本为540 000元。该项业务属于在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2020年6月20日,乙公司在验收过程中发现品外观上存在瑕疵,但基本上不影响使用,要求甲公司在价格上(不含增值税税额)给5%的减让。 假定甲公司已确认收入。甲公司同意价格折让,并按规定向乙公司开具了增税专用发票(红字),20年6月30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支付的货款存入银行。 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6月1日,确认收入时: 借:应收账款 678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78 000 同时,结转销售商品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540000 贷:库存商品 540 000 (2)6月20日,发生销售折让30 000元(600000*5%)时: 借:主营业务收入 3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900 贷:应收账款 33900 PS:总成本不变,所以不用减少主营业务成本。 (3)6月30日,收到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 644100 贷:应收账款 644 100
某一时段内完成的商品销售收入账务处理
六、在某一时段内完成的商品销售收入的账务处理 对于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履约义务,企业应当在该段时间内按照履约进度确认收入,履约进度不能合理确定的除外。 例:提供劳务、3个月的装修服务,为期1年的酒店服务等。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属于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履约义务: (1客户在企业履约的同时即取得并消耗企业履约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2)客户能够控制企业履约过程中在建的商品。 (3)企业履约过程中所产出的商品具有不可替代用途,且该企业在整个合同期间内有权就累计至今已完成的履约部分收取款项。
合同相关会计科目
1、“合同取得成本”科目 核算企业取得合同发生的、预计能够收回的增量成本。 企业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预期能够收回的,应作为合同取得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 增量成本:例如销售佣金等,预期可通过未来的相关服务收入予以补偿,该销售佣金(即增量成本)应在发生时确认为一项资产,即合同取得成本。 PS:发生该成本目的是为了取得合同,例如销售佣金。 “合同取得成本”确认为资产,是成本类科目,借加贷减 借方:登记发生的合同取得成本 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结转的合同取得成本 贷方:登记摊销的合同取得成本 2、“合同履约成本”科目 核算企业为履行当前或预期取得的合同所发生的、不属于其他企业会计准则规范范围且按照收入准则应当确认为一项资产的成本,该科目可按合同分别“服务成本”“工程施工”等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为履行合同可能会发生各种成本,企业在确认收入的同时应当对这些成本进行分析,若不属于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规范范围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作为合同履约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 (1)该成本与一份当前或预期取得的合同直接相关; (2)该成本增加了企业未来用于履行履约义务的资源; (3)该成本预期能够收回。 PS:发生该成本目的是为了履行合同约定所发生的成本。 成本类科目,借加贷减 借方:登记发生的合同履约成本 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结转的合同履约成本 贷方:登记摊销的合同履约成本 合同履约成本及销售收入的账务处理 企业发生合同履约成本时: 借:合同履约成本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 原材料 对合同履约成本进行摊销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贷:合同履约成本 3、“合同资产”科目 核算企业已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收取对价的权利,且该权利取决于时间流逝之外的其他因素 (如履行合同中的其他履约义务)。 资产类科目,借加贷减 借方:因已转让商品而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 借方余额:企业已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 贷方:取得无条件收款权的金额 PS:应收账款VS合同资产 甲公司销售一台设备给乙公司,售价为500万元: 第一种情况:若约定价款在乙公司收到设备后10天内支付,由于该项收款权仅取决于时间流逝因素,因此应当确认为应收账款; 第二种情况:若约定价款在乙公司将该设备经改造后出售给第三方并收取回款后支付,则该笔款项应确认为合同资产。 4、“合同负债”科目 核算企业已收或应收客户对价而应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义务 合同负债是指企业已收或应收客户对价而应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义务。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尚未向客户履行转让商品的义务而已收或应收客户对价中的增值税部分,因不符合合同负债的定义,不确认为合同负债。 负债类科目,借减贷加 借方:登记企业向客户转让商品时冲销的金额 贷方:登记企业在向客户转让商品之前,已经收到或已经取得无条件收取合同对价权利的金额 贷方余额:企业在向客户转让商品之前,已经收到的合同对价或已经取得的无条件收取合同对价权利的金额 PS:预收账款VS合同负债 1、健身俱乐部收到客户交来的入会手续费属于预收账款,但俱乐部向会员发售的健身卡所收款项则属于合同负债。 2、酒店收到客户预交的房费款属于合同负债,但收到客户预订房间的定金则属预收账款! 合同负债:收到的钱,后续牵扯到要履行合同。 此外,企业发生减值的,还应当设置“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合同取得成本减值准备”“合同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进行核算
合同取得成本及销售收入的账务处理
合同取得成本及销售收入的账务处理 企业对已确认为资产的合同取得成本,应当采用与该资产相关的商品收入确认相同的基础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为简化实务操作,该资产摊销期限不超过一年的可以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例题】甲公司为一家培训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对外提供咨询服务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6%。2020年甲公司通过竞标赢得一个服务期为5年的客户,该客户每年末支付含税咨询费1908 000元。为取得与该客户的合同,甲公司聘请外部律师进行尽职调查支付相关费用15 000元,为投标发生的差旅费为 10 000 元,支付销售人员佣金为 60 000元。 甲公司预期这些支出,未来均能够收回。此外甲公司根据其年度销售目标、整体盈利情况及个绩等,向销售部门经理支付年度奖金 10 000 元。 PS:以上发生的费用,只有销售佣金可以计入合同取得成本。 ① 销售人员佣金:合同不会取得就不会发生佣金支出,因此该佣金属于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应当将其作为合同取得成本; ②甲公司聘请外部律师进行尽职调查发生的支出、为投标发生的差旅费:无论是否取得合同都会发生,不属于增量成本,应当于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③甲公司向销售部门经理支付的年度奖金:由于奖金发放与否以及发放金额还取决于其他因素,并不能直接归属于可识别的合同,因此不属于合同取得成本。 (1)支付相关费用: 借:合同取得成本 60 000 管理费用 25 000 贷:银行存款 85 000 (2)每月确认服务收入,摊销合同取得成本: 每月服务收入=1908 000÷(1 + 6%)÷12=150 000(元) 每月摊销合同取得成本=60 000÷5÷12=1 000(元) ①每月收入 借:应收账款159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9000 ②每月摊销成本 借:销售费用 1000 贷:合同取得成本 1000 (3)确认销售部门经理奖金时: 借:销售费用 1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0 000
合同履约成本及销售收入的账务处理
【例题】甲公司经营一家酒店,为增值税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6%,该酒店是甲公司的自有资产。2020年12月甲公司计提与酒店经营直接相关的酒店、客房以及客房内的设备家具等折旧120 000元、酒店土地使用权摊销费用65 000元。经计算,当月确认房费、餐饮等服务含税收入424 000元,全部存入银行。 本例中,甲公司经营酒店主要是通过提供客房服务赚取收入,而客房服务的提供直接依赖于酒店物业(包含土地)以及家具等相关资产,这些资产折旧和摊销属于甲公司为履行与客户的合同而发生的合同履约成本。已确认的合同履约成本在收入确认时予以摊销,计入营业成本。 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①确认资产的折旧费、摊销费: 借:合同履约成本 185 000 贷:累计折旧 120 000 累计摊销 65 000 ②12月确认酒店服务收入,摊销合同履约成本: 借:银行存款 424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4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85 000 贷:合同履约成本 18500
费用
费用概述 费用包括企业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主要指企业为取得营业收入进行产品销售等营业活动所发生的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和期间费用。 PS:非日常活动发生的经济利益总流出是“损失” 1、营业成本: “假成本、真费用” 营业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 可分为 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2、税金及附加: “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教育费附加”、“资源税” “土地增值税”、“房产税”、“环境保护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 ”车船税“、”印花税“等 PS:这些税都是“价内税”,这些税是包含在收入里面了,所以需要通过费用去扣除。 3、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日常活动发生的不能计入特定核算对象的成本,而应计入发生当期损益的费用。 可分为三大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1)销售费用概念: 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主要包括: ①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 ②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 ③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 2)管理费用 概念: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主要包括: ①企业在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 ②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以及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薪酬、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行政管理部门负担的工会经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 ③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技术转让费、研究费用等 ④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 3)财务费用 概念: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 主要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
税金及附加的账务处理
费用的账务处理 (一)税金及附加的账务处理 1.计提 借: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应交资源税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应交教育费附加等 2.实际交纳 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应交资源税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应交教育费附加 贷:银行存款 3.期末结转 借:本年利润 贷:税金及附加 PS:企业交纳的印花税不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不用计提,直接发生。) 购买印花税票时: 借:税金及附加 贷:银行存款
期间费用的账务处理
一、销售费用的账务处理 1、实际发生销售费用 借:销售费用——广告费(保险费、运输费、折旧费等) 贷:银行存款(或累计折旧、应付职工薪酬等) 2、期末结转到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销售费用 二、管理费用的账务处理: 1、实际发生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行政管理部门职工薪酬、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技术转让费、业务招待费等 贷:银行存款(或累计折旧、应付职工薪酬等) 2、期末结转到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管理费用 三、财务费用的账务处理: 1、实际发生财务费用 借:财务费用——利息支出(手续费等)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利息等) PS:财务部门人员的工资是属于管理费用 2、企业发生应冲减财务费用的利息收入、汇兑差额等 借: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等) 贷:财务费用 3、期末结转到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财务费用
利润
利润的构成
利润的构成 (一)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税金及附加 - 销售费用 - 管理费用 - 研发费用 - 财务费用 + 其他收益 + 投资收益( - 投资损失)+ 净敞口套期收益( - 净敞口套期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 信用减值损失 - 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处置收益 (-资产处置损失) 口诀:两营四费一附加,两减值四损益 PS:公式包含的也就是营业利润的影响因素。 (二)利润总额:也叫税前利润 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 +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PS:非营业利润 =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三)净利润:也叫税后利润 净利润 = 利润总额 - 所得税费用 是指企业确认的应当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营业外收入
(一)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确认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主要包括: 1、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收益 2、盘盈利得 PS: 一般指现金的盘盈利得,因为存货盘盈,可以冲减管理费用;如果固定资产盘盈是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捐赠利得 4、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等 5、企业应将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予以转销按其账面余额计入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借减贷加。期末无余额 借方: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营业外收入额 贷方:营业外收入的增加额。 账务处理 (1)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等 贷:营业外收入——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收益 (2)盘盈利得 ①盘盈时 借:库存现金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②经批准转入营业外收入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贷:营业外收入 (3)捐赠利得 借:银行存款等 贷:营业外收入 (4)期末结转 借: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营业外支出
(二)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 1、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损失 2、捐赠支出 3、盘亏损失 4、非常损失 5、罚款支出 账务处理 1、非流动资产报废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等 2、捐赠、罚款支出 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等 3、盘亏损失 发生盘亏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等 报经批准计入营业外支出 借: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4、期末结转 借:本年利润 贷: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
一、所得税费用: 企业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部分。 1、当期所得税——是指当期应交所得税 2、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1)递延所得税资产:资产类,后续可以抵扣税款的。类似于“增值税的进项税” 是指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的一项资产。 2)递延所得税负债:负债类,后续需要支付的。类似于“增值税的销项税” 是指根据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未来期间应付所得税的金额。 二、应交所得税的计算 应交所得税: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 计算公式: 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 X 所得税税率 = 税前会计利润 + 纳税调整增加额 - 纳税调整减少额 PS:税前会计利润也就是利润总额 1)纳税调整增加额 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公益性捐赠支出、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等。 企业已计入当期损失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如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等 2)纳税调整减少额 (1)弥补亏损:按税法规定允许弥补的亏损,如前五年内未弥补亏损; (2)免税项目:准予免税的项目,如国债利息收入等! 三、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 1、企业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之和,即为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即: 所得税费用 = 当期所得税 + 递延所得税 2、企业应通过“所得税费用”科目,核算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及其结转情况。 “所得税费用”:费用类科目,借加贷减,期末无余额 借方: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 贷方: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所得税 计提“所得税费用”账务处理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本年利润
本年利润 (一)结转本年利润的方法 1、表结法 2、账结法 1、表结法的特点:“懒人法” 各损益类科目每月末只需结计出本月发生额和月末累计余额,不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只有在年末时才将全年累计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一年才结转一次” 每月末要将损益类科目的本月发生额合计数填入利润表的本月数栏,同时将本月末累计余额填入利润表的本年累计数栏,通过利润表计算反映各期的利润(或亏损)。 表结法优点:年中损益类科目无须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减少了转账环节和工作量,同时并不影响利润表的编制及有关损益指标的利用 2、账结法的特点:“勤快” 每月末均需编制转账凭证,将在账上结计出的各损益类科目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一年结转12次” 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的本月余额,反映当月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本年利润”科目的本年余额反映本年累计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 账结法优点:“本年利润”科目能提供当月及本年累计的利润(或亏损)额; 缺点:增加了转账环节和工作量
结转本年利润的账务处理
本年利润账务处理: 步骤一: 会计期末,将各损益类科目的余额结转至“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如为贷方余额,表示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如为借方余额,表示当年发生的净亏损。(结转后各损益类科目无余额) 步骤二 年度终了,企业应将“本年利润”科目的本年累计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无余额) 1、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使本年利润增加):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其他收益等 2、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使本年利润减少):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 3、通过分析决定结转借贷方向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处置损益、投资收益 账务处理 1.结转各损益类科目至“本年利润” 增加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其他收益等 贷:本年利润 减少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销售费用等 2.年度终了结转"本年利润”科目 盈利时: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亏损时做相反分录 年度终了,企业还应将“利润分配”科目,所属其他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结转后,“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贷方余额,表示累积未分配的利润数额;如为借方余额,则表示累积未弥补的亏损数额。
五、工业企业资金运动的常见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亦称“记账公式”。简称“分录”。它根据复式记账原理的要求,对每笔经济业务列出相对应的双方账户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分录,简称分录。
1、日常常规业务
常规业务的核心会计分录
常规业务会计分录 1、 9月2日,去银行提取现金30000元 借:库存现金 30000 贷:银行存款 30000 2、9月8日,将现金50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30000 贷:库存现金 30000 3、9月11日,购买办公用品600元,已支付了现金 借:管理费用 600 注:办公用品为费用里面的“管理费用”科目 贷:库存现金 600 差旅: 4、9月6日,采购员张强从财务科预借差旅费5000元,现金付讫。 借:其他应收款 5000 注:公司预支给个人的钱,计入“其他应收款” 贷:库存现金 5000 5、9月15日,采购员张强到财务科报销差旅费5000元。(张强提供了5000元的凭证:车票、船票、住宿票) 借:管理费用 5000 注:差旅费属于“管理费用” 贷:其他应收款 5000 6、9月15日,采购员张强到财务科报销差旅费4500元。(张强没用完,还剩了500元) 借:库存现金 500 管理费用 4500 贷:其他应收款 5000 7、9月15日,采购员张强到财务科报销差旅费6000元。(张强用超了,多花了1000元) 借:管理费用 6000 贷:其他应收款 5000 库存现金 1000 交税: 8、计算本月应交企业所得税8000元 借:所得税费用 8000 缴纳的税,计入公司的费用:“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8000 9、9月13日,按规定缴纳应交的所得税8000元,已用银行存款付讫。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8000 贷:银行存款 8000 利息: 10、9月28日,计提应支付银行短期借款利息费用6000元,尚未支付。 借:财务费用 6000 注:应支付的利息,是公司用贷款的费用成本,计入费用里的“财务费用”科目 贷:应付利息 6000 11、9月30日,用银行存款支付了本月应支付利息费用6000元。 借:应付利息 6000 贷:银行存款 6000
2、构建固定资产
购买固定资产业务的核心会计分录
固定资产常用会计分录 1、 9月10日,公司购买一台不需要安装的生产设备,价款200000元(不考虑增值税),款项已全部用银行存款支付。 借:固定资产 20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 PS:如果是需要安装的生产设备,就是建设中的固定资产,则计入会计科目:“在建工程” 2、 9月10日,公司购买一台不需要安装的生产设备,价款200000元(不考虑增值税),运费10000元(不考虑增值税),合同规定运费由购买方承担,相关款项已全部用银行存款支付。 设备到位支付: 借:固定资产 20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 运费支付时: 借:固定资产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合并: 借:固定资产 210000 贷:银行存款 210000 PS:运费由购买方支付时,运费计入固定资产,而非费用科目,运费由销售方承担时,则跟企业无关,无需理会,正常记录固定资产即可。 3、 9月10日,公司购买一台不需要安装的生产设备,价款200000元,另外交增值税26000元,并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考虑增值税),相关款项已全部用银行存款支付。 购买设备时: 借:固定资产 20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 支付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6000 贷:银行存款 26000 合并: 借:固定资产 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6000 贷:银行存款 226000 PS:购进货物时要交增值税,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借方。 4、 9月10日,公司购买一台不需要安装的生产设备,价款200000元,另外交增值税26000元,另外支付运费10000元,增值税900元,并均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考虑增值税),相关款项已全部用银行存款支付。 购买设备时(设备+增值税): 借:固定资产 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6000 贷:银行存款 226000 支付运费时(运费+运费的增值税): 借:固定资产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900 贷:银行存款 10900 合并: 借:固定资产 2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6900 贷:银行存款 236900 PS:运费相当于是买了一项运输服务,也是进项税。
3、购买原材料
购买原材料业务的核心会计分录
购买原材料的核心会计分录 1、 9月10日,从甲公司采购原材料一批,价款为300000,增值税39000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货款未付,材料当日未运达企业。 购买材料: 借:在途物资 300000 贷:应付账款 300000 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9000 贷:应付账款 39000 合并为: 借:在途物资 3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9000 贷:应付账款 339000 2、9月15日,上述材料运抵企业,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300000 贷:在途物资 300000 PS:入库的时候,有个入库单。 3、9月28日,以银行存款如数支付上述购买材料的货款。 借:应付账款 339000 贷:银行存款 339000 4、 9月10日,从甲公司采购原材料一批,价款为300000,增值税39000元,另支付运费5000元,增值税450元,均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货款未付,材料当日未运达企业。 购买材料:(材料+增值税) 借:在途物资 3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9000 贷:应付账款 339000 支付运费:(运费+增值税) 借:在途物资 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50 贷:应付账款 5450 合并: 借:在途物资 30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9450 贷:应付账款 344450
4、生产产品
生产产品 主要目标:计算每种产品的成本 每种产品的成本=料(原材料)+工(人工、工人工资)+费(制造费用) 总成本÷总数量=单位产品成本 费用不会影响产品的成本核算,成本类科目会影响产品的成本核算。 原材料: 1、车间领用5000元面粉去生产馒头,领用3000元面粉去生产花卷。 馒头: 借:生产成本-馒头 5000 贷:原材料-面粉 5000 花卷: 借:生产成本-花卷 3000 贷:原材料-面粉 3000 2、车间共同领用1000元面粉去生产馒头和花卷。 借:制造费用 1000 贷:原材料-面粉 1000 PS:如果暂时分不清具体产品所消耗的原材料成本,是公共的成本,可以用制造费用代替。 3、 管理部门领用2000元面粉。 借:管理费用 2000 贷:原材料-面粉 2000 PS:管理部门用的就是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是损益类中的费用),销售部门用的就是销售费用。车间共同用的就是制造费用。而费用不会影响到产品的生产成本。 4、 销售部门领用3000元面粉。 借:销售费用 3000 贷:原材料-面粉 3000 人工工资: 5、 计算车间生产馒头工人的工资为60000元。 借:生产成本-馒头 6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60000 6、 计算车间生产花卷工人的工资为80000元。 借:生产成本-花卷 8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80000 7、 计算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为30000元。(车间主任、副主任、秘书等人员) 借:制造费用-XX车间 3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30000 PS:管理人员的工资为生产时所产生的公共费用,所以应该算作成本中的“制造费用” 8、 计算管理人员的工资为120000元。 借:管理费用 12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20000 PS:管理费用是属于管理部门产生的费用,办公楼里面的消耗的物资、工资都是管理费用,公司的白领。 车间里的管理人员工资为制造费用,直接生产的工人的工资,为生产成本-XX。 9、 计算销售人员的工资为100000元。 借:销售费用 10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20000 费:制造费用、累计折旧 PS: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按不同部门来进行归集的。 11、 生产车间的固定资产折旧为50000元。 借:制造费用-XX车间 50000 贷:累计折旧 50000 12、 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为20000元。 借:管理费用 20000 贷:累计折旧 20000 13、 销售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为10000元。 借:销售费用 10000 贷:累计折旧 20000 14、 建筑工程的固定资产折旧为400000元。 借:在建工程 400000 贷:累计折旧 400000
生产业务的核心会计分录
生产产品的核心会计分录 1-1、本月生产馒头、花卷两种产品,分别领用直接材料8000元和2000元,分别耗用直接人工12000元和5000元,另外,车间一般领用材料1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5000元,车间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6000元。 原材料: 借:生产成本-馒头 8000 -花卷 2000 贷:原材料-面粉 10000 工资: 借:生产成本-馒头 12000 -花卷 5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7000 车间共同领用原材料: 借:制造费用 1000 贷:原材料-面粉 1000 车间管理工资 借:制造费用 5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5000 固定资产折旧 借:制造费用 6000 贷:累计折旧 6000 1-2、月底,馒头耗费300工时,花卷耗费工时900小时,他们共同耗费的费用按其所耗工时比例来分配。 PS:按工时比例来分配制造费用,共同损耗的费用即成本中的“制造费用”,上文中制造费用共12000元,工时1200小时,可计算每小时的制造费用为10元/小时。所以馒头的制造费用为300小时X10元/小时=3000元。花卷为9000元。 这样就把制造费用给分开了。然后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馒头 3000 -花卷 9000 贷:制造费用 12000 1-3、月底,将完工产品验收入库,完工的馒头的成本是20000元,完工的花卷的成本是16000元。 PS:完工的产品就可以验收入库,成为“库存商品”,在生产的产品为“在产品”;上述案例中,馒头有3000还是“在产品”,这些在产品,下个月继续加工。花卷投入成本16000元,产出16000,就没有在产品-花卷了。 成本转商品: 借:库存商品-馒头 20000 -花卷 16000 贷:生产成本-馒头 20000 -花卷 16000 2-1、从车间领用材料一批,总价值12000元,生产A产品直接耗用6000元,生产B产品3000元,车间一般耗用1000元,管理部门耗用1200元,销售部门耗用800元。 借:生产成本-A 6000 -B 3000 制造费用 1000 管理费用 1200 销售费用 800 贷:原材料 12000 2-2、分配本月工资费用30000元,其中生产A产品的工人工资11000元,生产B产品的工人工资7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5000元,厂部管理人员工资3000元,销售人员工资4000元。 借:生产成本-A 11000 -B 7000 制造费用 5000 管理费用 3000 销售费用 4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30000 2-3、以银行存款支付本月应付工资30000元 借:应付职工薪酬 30000 贷:银行存款 30000 2-4、计提固定资产折旧11000元,其中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7000元,厂部管理用固定资产折旧3000元,销售部门用的固定资产折旧为1000元。 借:制造费用 7000 管理费用 3000 销售费用 1000 贷:累计折旧 11000 2-5、月底,经公司统计,A产品和B产品的工时分别是800小时和500小时,公司生产A、B产品共同耗用的制造费用按各自所耗用的工时来分配。(上题制造费用总计13000元,计算每小时制造费用为:10元/小时。) 借:生产成本-A 8000 -B 5000 贷:制造费用 13000 2-6、月底,A产品完工产品的成本为23000元,B产品全部没有完工,完工产品验收入库。 借:库存商品-A 23000 -B 0 贷:生产成本-A 23000 -B 0 PS:结转:在产品-A 2000, 在产品-B 15000
5、销售产品
销售业务的核心会计分录
销售业务的核心会计分录 收入-成本=利润 1-1、 9月5日向B公司销售商品1000件,单价100元,货款尚未收到,如果不考虑增值税,A公司的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 1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 PS:赚钱了是收入!! 1-2、9月30日结转销售给B公司商品的销售成本7000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70000 贷:库存商品 70000 1-3、9月28日收到上述款项。 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应收账款 100000 1-4、9月30日结转损益。(收入-成本=利润) 第一步,把收入转到本年利润(结转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 贷:本年利润 100000 第二步,把费用转入到本年利润(结转费用) 借:本年利润 7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70000 PS:结转的时候,在所有者权益里有一个“本年利润”的会计科目和账户,损益类账户每月结转到本年利润中。所以余额为0。 2、 9月10日向B公司销售商品2000件,单价100元,增值税率13%,增值税为26000元,并签发了增值税专用发票,货款尚未收到,A公司的会计处理。(增值税由买方支付,所以买方付的钱为20万+2.6万) 先处理销售收入: 借:应收账款 2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 再处理增值税的问题: 借:应收账款 26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26000 合并: 借:应收账款 226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6000 PS:销售货物代税局收的增值税,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贷方。
四、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 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又称财务会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 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四表一注),并且这些组成部分在列报上具有同等的重要程度。 财务报告的分类 财务报告按照编报时间,分为年报和中期报告。 年报是年度财务报告的简称,是指以会计年度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 中期报告是中期财务报告的简称,是指以中期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月报、季报、半年报)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财务报表的分类 财务报表相应分为年度财务会计报表和中期财务会计报表。中期财务报表分为月度、季度和半年度财务会计报表。 除此之外,财务会计报表按编制主体分为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 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静态反映。(反映某一时点) 编制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格式: 账户式结构,分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项目,右方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 资产按照流动性,自上而下排列,货币资金等流动性强的在前,固定资产等流动性弱的在后 负债按照偿还顺序,自上而下排列,偿还顺序优先的在前。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1、期初余额填列方法: 资产负债表的“年初余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的“期末余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 2、期末余额填列方法: ①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填列: 例:短期借款、资本公积 ②根据明细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 ③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④根据有关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⑤合运用上述填列方法分析填列 3、期末余额填列举例 ①、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填列: 例:短期借款、资本公积 ②、根据几个总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③、根据明细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 如“应付账款”(负债)项目,需要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两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计算填列。 “应收账款”项目=应收(借)+预收(借)-坏账准备【第4种方法】 “预付款项”项目=应付(借)+预付(借)-坏账准备【第4种方法】 “应付账款”项目=应付(贷)+预付(贷) “预收款项”项目=预收(贷)+应收(贷) 记忆口诀:收对收,付对付,确认方向看科目,资产找借方,负债找贷方。 【注意】上方的借贷一定是明细科目的借贷方金额! 【补充1】“开发支出”项目,需要根据“研发支出”科目所属的“资本化支出”明细科目期末余额计算填列; 【补充2】“应付职工薪酬”项目 ,需要根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明细科目期末余额计算填列; ④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长期借款”项目=长期借款 - 一年内到期且企业不能自主地将清偿义务展期的长期借款 “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有关科目 - 一年内(含1年)收回数后的金额 “其他非流动负债”项目=有关科目 - 一年内(含1年)到期偿还数后的金额 ⑤根据有关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资产负债表的填制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1、期初余额填列方法: 资产负债表的“年初余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的“期末余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抄) 2、期末余额填列方法: ①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填列: 例:短期借款、资本公积 ②根据明细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 ③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④根据有关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⑤合运用上述填列方法分析填列 3、期末余额填列举例 ①、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填列: 例:短期借款、资本公积 ②、根据几个总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③、根据明细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 如“应付账款”(负债)项目,需要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两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计算填列。 “应收账款”项目=应收(借)+预收(借)-坏账准备【第4种方法】 “预付款项”项目=应付(借)+预付(借)-坏账准备【第4种方法】 “应付账款”项目=应付(贷)+预付(贷) “预收款项”项目=预收(贷)+应收(贷) 记忆口诀:收对收,付对付,确认方向看科目,资产找借方,负债找贷方。 【注意】上方的借贷一定是明细科目的借贷方金额! 【补充1】“开发支出”项目,需要根据“研发支出”科目所属的“资本化支出”明细科目期末余额计算填列; 【补充2】“应付职工薪酬”项目 ,需要根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明细科目期末余额计算填列; ④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长期借款”项目=长期借款 - 一年内到期且企业不能自主地将清偿义务展期的长期借款 “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有关科目 - 一年内(含1年)收回数后的金额 “其他非流动负债”项目=有关科目 - 一年内(含1年)到期偿还数后的金额 ⑤根据有关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应收账款=应收(借)+预收(借)-坏账准备 应收票据=应收票据-坏账准备 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 在建工程=在建工程 -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 -工程物资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 - 累计折旧 -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固定资产清理 无形资产=无形资产- 累计摊销 -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 -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成本模式计量) 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 -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⑥综合运用上述填列方法分析填列 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需根据"原材料"、“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发出商品”、“材料成本差异”、“生产成本“、“受托代销商品” 等总账科目期未余额的分析汇总数,再减去“受托代销商品款”“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PS:生产成本是原材料向库存商品转换的中间科目。
利润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报表。可以反映企业收入、费用、利润的金额和构成情况。 编制依据:收入-费用=利润 利润表的主要作用 是有助于使用者分析判断企业净利润的质量及其风险,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有助于使用者预测企业净利润的持续性,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 (1)通过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实现情况; (2)可以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费用耗费情况: (3)可以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净利润实现情况: (4)将利润表资料及信息与资产负债表资料及信息相结合进行综合计算分析。 (一)利润表的结构 (多步式) (二)利润表的编制 利润表各项目均需填列“本期金额”和“上期金额”两栏 “上期金额”根据上年该期利润表的“本期金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抄) "本期金额”栏内各数字应按照相关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第一步:计算营业利润 第二步:计算利润总额 (税前利润) 第三步:计算净利润 (税后利润) 第四步:计算综合收益总额 第五步:计算每股收益 1、计算营业利润(二营二损减四费加五益)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其他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净敞口套期收益(-净敞口套期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 2、计算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 +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PS:非营业利润 =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3、计算净利润 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4、计算综合收益总额 净利润(或净亏损)+其他综合收益(税后净额) 5、计算每股收益 以净利润(或净亏损)为基础计算
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的概念 现金流量表: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现金: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 【注意】不能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不属于现金 现金等价物: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例:3个月的债券投资 (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原理 1.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内容 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根据“现金流入量 - 现金流出量 = 现金净流量”公式设计。 【现金流量包括】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现金净流量。 根据企业业务活动的性质和现金流量的功能,主要现金流量可以分为三类并在现金流量表中列示,即: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是指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有关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产生的现金流量。 如销售商品收到现金、购买商品支付现金、经营性租赁、制造产品、广告宣传、缴纳税款等。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是指与非流动资产的取得或处置有关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如购买股票或债券支付现金、销售长期投资收回现金、购建或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PS:投资活动,先有流出再有流入,先投资后收益。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是指涉及企业财务规模的更改或财务结构组成变化的活动,也就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动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如向银行借入款项收到现金、归还银行借款支付现金、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分配利润等。
现金流量表的格式
一、现金流量表的格式 指现金流量表结构内容的编排顺序和方式: 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资料按照收付实现制基础调整计算编制现金流量表调整计算方法通常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1、直接法 (1)是指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主要类别列示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一种方法 (2)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算点调整计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间接法 (1)是指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一种方法。 (2)以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计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二、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1)可以弥补基于权责发生制基础编报提供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某些固有缺陷,揭示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净利润的质量。 (2)现金流量表帮助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包括企业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进而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情况,为其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3)现金流量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现金的确认和计量在不同企业间基本一致,提高了企业之间更加可比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4)现金流量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降低了企业盈余管理程度,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更好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作用,改善公司治理状况。
现金流量表的直接法编制
一、直接法编制 运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可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型账户法,也可以根据有关会计科目记录分析填列。 1、工作底稿法 工作底稿法:是以工作底稿为手段,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数据为基础,分别对每一项目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进而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一种方法。 2、T型账户法 T型账户法:是以T型账户为手段,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数据为基础,分别对每一项目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进而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一种方法。
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编制
二、间接法编制 企业采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报告期利润表中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第二步,分析调整不涉及现金收支的重大投资和筹资活动项目。 第三步,分析调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变动情况。 在这个项目可以根据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及现金等价物期末期初余额及净增额分析计算填列。 第四步,编制正式的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 具体方法可以采用前述工作底稿法或T型账户法,也可以根据有关会计科目记录分析填列。 间接法总结 1.将报告期利润表中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分析调整不涉及现金收支的重大投资和筹资活动项目。 3.分析调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变动情况 4.编制正式的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 1、将报告期利润表中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具体方法为以净利润为起算点,加上编制利润表时作为净利润减少而报告期没有发生现金流出的填列项目,减去编制利润表时作为净利润增加而报告期没有发生现金流入的填列项目,以及不属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1)应加回的项目 本类项目属于净利润中没有实际支付现金的费用,需要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分析调整。 例1: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 说明:该项目在利润表中作为净利润项目的减项已经扣除,但在报告期内不需要支付现金,应加回。 填列:本项目可根据资产负债表及其报表附注中或“累计折旧“累计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日”“使用权资产累计折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科目的贷方发生额等分析计算填列 例2:资产减值准备 说明:该项目在利润表中作为净利润项目的减项已经扣除,但在报告期内不需要支付现金,应加回。 填列:本项目可根据利润表中“资产减值损失”项目的填列金额首接填列 例3:信用损失准备 说明:该项目在利润表中作为净利润项目的减项已经扣除,但在报告期内不需要支付现金,应加回。 填列:本项目可根据利润表中“信用减值损失”项目的填列金额首接填列 例4:无形资产摊销:本项目可根据资产负债表及其报表附注中或“累计摊销”科目的贷方发生额等分析计算填列 例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本项目可根据资产负债表及其报表附注中或”长期待摊费用累计摊销”科目的贷方发生额等分析计算填列 (2)应加回或减去的项目 本类项目属于净利润中没有实际支付现金的费用或没有实际收到现金的收益,需要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分析调整。 技巧: 没有实际支付现金的费用:原来减,现在加 没有实际收到现金的收益:原来加,现在减 例1: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收益以“-”号填列) 说明:本项目内容属于计入净利润项目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列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时应予以扣除,对于发生的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净损失应予以加回; 反之,对于实现的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净收益应予以减去 填列:本项目可根据“资产处置损益”科目分析计算填列 例2:财务费用(收益以“-”号填列) 说明:对于属于筹资活动或投资活动的财务费用应予以加回,反之,对于属于筹资活动或投资活动的财务收益应予以减去;对于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应根据利息费用或利息收入等具体情况分析计算调整 填列:本项目可根据“财务费用”和“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其他应付款——应付利息“等项目的具体内容分析计算填列。 (3)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 本类项目属于不直接影响净利润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或流出量,需要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分析调整的项目。 ①经营性应收项目包括: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合同资产、其他应收款和长期应收款等项目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 ②经营性应付项目包括: 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合同负债、其他应付款和长期应付款等项目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 1、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 (增加以 "-”号填列) 说明:资产负债表中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表明报告期内收到了以前年度应收项目的现金,形成在净利润之外的营业活动现金流入量应予以加回;反之,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表明报告期的净利润中有尚未收到的现金流入量,应予以减去 填列:本项目可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经营性应收项目”期末期初数的差额和报表附注中“坏账准备”项目的期末期初数的差额分析计算填列 2、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 (减少以“-"号填列) 说明:资产负债表中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表明报告期内“存货”等项目中存在尚未支付的应付项目的现金,在计算净利润时通过“营业成本”等项目已经扣除,形成净利润中存在尚未发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应予以加回。反之,经营性应付项目减少表明报告期计算净利润时存在尚未扣除的现金流出量,应予以减去。 填列:本项目可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经营性应付项目”期未期初数的差额分析计算填列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一、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概述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 它是对资产负债表的补充及对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情况的进一步说明。 通过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既可以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所有者权益总量增减变动的信息,也能为其提供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结构性信息,特别是能够让报表使用者理解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根源。 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结构 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上,企业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项目: (1)综合收益总额; (2)会计政策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金额 (3)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4)提取的盈余公积; (5)实收资本、其他权益工具、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专项储备、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期初和期末余额及其调节情况。 三、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结构为纵横交叉的矩阵式结构。 1.纵向结构 。纵向结构按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时间及内容分为“上年年未余额”“本年年初余额”“本年增减变动金额”和“本年年末余额“四栏。 上年年末余额+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及其他变动=本年年初余额 本年年初余额+本年增减变动金额 = 本年年末余额 本年增减变动金额:按照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交易或事项列示。 即:本年增减变动金额 = 综合收益总额 ± 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 ± 利润分配 ± 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 2.横向结构 横向结构采用比较式结构,分为“本年金额“和“上年金额“两栏,每栏的具体结构按照所有者权益构成内容逐项列示,即: 实收资本(或股本)+ 其他权益工具 + 资本公积 - 库存股 + 其他综合收益 + 未分配利润 = 所有者权益合计 纵横填列结果归结到本年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数,保持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表内填列数额的平衡。
财务报表附注及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要求
一、附注概述 附注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提示】补充说明作用。 二、附注的主要内容 附注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当按照如下顺序披露附注的内容: (一)企业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三)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四)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五)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六)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七)或有和承诺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八)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评价企业管理资本的目标、政策及程序的信息。 三、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 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基本要求,又称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基本质量。主要有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和公平五个方面。 企业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信息,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信息披露应当同时向所有投资者公开披露信息。
二、会计基础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构成会计内容的主要内容。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会计对象:即经济活动、资金运动
经济活动,即会计对象, 对会计对象 分类 划分一下,分成为六大会计要素,每个会计要素下面有会计科目。
会计要素
六大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反应的是企业财务状况 形成资产负债表, 也叫资产负债表要素 收入、费用、利润 反映的是企业经营成果 形成利润表, 也叫利润表要素 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中的 确认(6大会计要素)
资产
1.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判断标准:3(特征)+2(条件) 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 确认为资产的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很可能:50%<可能性≤95% 可靠计量 例:1、预期无法收回的货款 就不属于企业的资产。 2、准备下月购买的原材料,也不属于企业的资产。 按照流动性划分: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通常指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 非流动资产: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
负债
负债 1.负债的定义 负债,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根据负债的定义,负债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过去的: 既定事实 2.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现实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例:按照会计谨慎性要求,对售出商品很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要确认为负债。保修义务是现时义务。 按照流动性划分: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通常指一年内、含一年)偿还的负债 非流动负债: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定义: 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有所有者享受的剩余权益。 2.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和计量不能单独进行,主要依赖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公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科目: 实收资本或股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企业按照章程规定或合同、协议约定,接受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 资本公积:资本公积-资本溢价: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 留存收益: 1)盈余公积: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 提取公司的净利润为接下来的企业发展未雨绸缪用的积累资金。 盈余-净利润;公-公司;积-积累 2)未分配利润: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 PS:一般企业的净利润分为四块:①弥补亏损、②提取盈余公积、③向投资者分配利润、④未分配利润 其他综合收益
收入
(四)收入 1.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根据收入的定义,收入具有三方面特征 (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PS:非日常活动:捐赠、不常用的固定资产的租赁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为利得非收入。 (2)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3)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2.收入的确认条件 (1)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 (2) 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3)该合同有明确的与所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支付条款, 甲公司权利:收款 义务: 发货 乙公司权利: 收货 义务:付款 (4)该合同具有商业实质,即履行合同将改变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分布或金额; (5)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 对价:对应的价款。应收款不会容易坏账。
费用
(五)费用 1.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根据费用的定义,费用具有三方面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非日常活动:捐款。 2)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3)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2.费用的确认条件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利润
(六) 利润 1.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 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 (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 利润包括 (1)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 (2)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知识拓展]利得和损失 1)直接计入当期利润: 营业外收支等 包括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比如捐赠款 2)不能计入当期利润: 其他综合收益 2.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反映收入减去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 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对比]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 利得和损失 VS 收入和费用 1、利得 VS 收入 联系 (1)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2)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区别 (1)利得: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 收入:企业日常活动所形成的。 (2) 利得: 经济利益的净流入 收入: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损失 VS 费用 联系 (1)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2)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区别 (1)损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 费用:企业日常活动所形成的 (2)损失:经济利益的净流出; 费用: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会计要素的会计计量属性
二、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5个: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记忆口诀:历史重置可变现,现值公允很少见。
历史成本
(一)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 最基本的计量属性,一般采用的计量属性 [知识拓展]现金等价物: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例:3个月的承兑汇票
重置成本
二)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同样一样资产:新旧程度,款式型号等属性一样 [运用场景] 固定资产盘盈:即盘点发现未入账的设备。 固定资产盘点的时候,发现有设备未入账。即,实际的设备数比账上的设备多。多出来的设备记录为固定资产盘盈,,这个设备要按照重置成本计量,计算价值。
可变现净值
(三)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 公式: 可变现净值 = 预计售价 - 进一步加工成本 - 销售费用及税金 运用场景: 存货期末计价原则: 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这两个值 期末存货的账面价值选低的那一个。 存货类型 1)库存商品 2)可直接销售的原材料 1、2的可变现净值公式为: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相关税费 3)生产产品用原材料 公式为: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 - 估计销售费用、相关税费 - 进一步加工成本
现值
(四) 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 通俗解释:把未来的钱,折合到现在,看它的价值有多少。 运用场景: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付款购入资产。 例:50年后的1万元能和现在的一万元是一样的价值吗? 案例:甲公司于21年年初从乙公司购入一台大型机器设备合同约定,甲公司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支付价款。该设备价款共计900万元 (不含增值税),分3期平均支付,首期款项300万元,于本年初支付,其余款项从第二年开始在每年年初支付。甲公司购买价款的现值为820万元。 该固定资产入账金额是? 答案:因为是21年本年会计期入账,应取现值,820万元。
公允价值
五)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公:公平、 允:允许 运用场景:交易性金融资产 案例:某年6月30日,A公司从二级市场购入B公司股票5万股,每股价格为3元,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 同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每股4元,则该项资产在该年12月31日的价值是? 答案:采用公允价值计算:50000x4=200000(元)
会计等式
(静态)第一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基本会计等式、静态会计等式、恒等式、任何业务发生后,这个等式依然成立。 反应的是财务状况,某一特定时点 资产=权益 ↓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反映 拥有什么、多少经济资源 负债、所有者权益: 反映 经济资源的来源 依据这个等式可以编制:资产负债表 交易或事项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如果一项经济业务只影响等式的一边,则资产总额不变;如果其影响等式的两边,则资产总额会发生增减变化
(动态)第二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
2.经营成果等式 (动态会计等式) 反映企业一定时期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恒等关系的会计等式。 即: 收入-费用=利润 作用:反映了利润的实现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动静结合)第三会计等式:资产(成本)+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资产(成本)+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利润 最后还是会归属到 所有者权益。
发生试算平衡等式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余额试算平衡等式
举例: 资产类账户: 资产账户的期末余额=资产账户期初余额(借方)+资产账户本期发生额(借方,发生额即增长)-资产账户减少额(贷方) 负债类账户: 负债账户的期末余额=负债账户的期初余额(贷方)+负债账户本期发生额(贷方、发生额即增长)-负债账户减少额(借方)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表,是指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会计科目所构成的集合。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又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会计科目可以按照多种标准进行分类,按会计要素对会计科目进行分类是其基本分类之一。自1993年7月1日起执行的(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将会计科目分为六大类 资产类科目、 负债类科目、 共同类科目、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成本类科目 损益类科目 科目编号能清楚地表示会计科目所属的类别及其在类别中的位置。 资产类科目均以1为第一位数字; 负债类科目均以2为第一位数字; 共同类科目均以3为第一位数字;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均以4为第一位数字; 成本类科目均以5为第一位数字; 损益类科目均以6为第一位数字, 在上述主要类别之下,业务性质相同的会计科目都以同样的号码为第二位数字,在相同业务性质的会计科目下,再以第三位 依次排列各个会计科目。在会计科目的第三位数之间留有适当的空号,供增会计科目之用,为了便于会计工作的进行,通常在会计制度中,以会计科目表的形式对会计科目的编号、类别和名称加以规范。
会计科目
会计单词、是静态的标外壳 按反应的经济内容分类:分为六大类
资产类科目
(一) 资产类:库存现,银存款,坏账准备预付款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坏账准备预付账款): 五应收,四存货,跌价准备长收款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原材料,库存商品,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存货跌价准备长期应收款) : 长股权,长待摊,合同资产委加工 (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待摊费用,合同资产,委托加工物资): 固定资产累折旧,在建工程固清理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 无形资产累摊销工程物资待处理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工程物资,待处理财产损溢)
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 原材料 库存商品
库存现金
放在公司保鲜柜的现金
银行存款
存在银行账户的钱就是银行存款
原材料
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 无形资产 长期应收款 无形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
工程物资
在途物资
负债类科目
(二) 负债类: 短借款,长借款,应交税费预收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交税费,预收账款) 六个应付不能忘,长期应付将来旺(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 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 应付职工薪酬 应交税费
应付账款
短期借款
非流动负债
非流动负债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所有者权益科目
(三) 所有者权益类,十指总应不分离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实收资本(股本) 资本公积: 其中有很多的子科目 盈余公积 本年利润 利润分配 库存股 其他综合收益 一般风险准备 未分配利润
损益类科目
费用也叫损失 收入也就是好处,即收益 所以损益类也就是表示收入和费用要素的科目 1)收入类: 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2)费用类 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外支出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用的费用 管理费用:管理部门用的费用 财务费用: 跟筹集资金有关,筹集资金而产生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就是三大期间费用。
成本类科目
成本是单独分出来的一个科目,成本和资产非常的类似,基本是一回事。 生产成本: 料、工、费 制造费用:间接性投入的生产成本。 研发支出:
共同类科目
既有资产的特点,也有负债的特点的叫做共同类; 初会不学习,等注会时候才会学到 清算资金往来 货币兑换 套期工具 被套期项目
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
按照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总分类科目
又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 一般由财政部统一制定 例: 原材料 后面会有明细分类,原材料-面粉 原材料-花生油 库存商品 库存商品-A商品 库存商品-B商品 应交税费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应交税费-应交印花税 资本公积
明细分类科目
又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为详细和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 除会计准则规定设置的以外,可以根据本单位经济管理的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设置。
会计账户
动态内容,一个会计科目下的多个业务活动,T型图 账户 1.账户的概念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以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2.账户的分类 3.账户的结构 账户的基本结构相应地分为增加和减少两个基本部分在T型账户下分为左右两方,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 左方一般用“借”表示;右方一般用“贷”来表示。 4.账户记载的内容 期末余额 =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根据核算的经济内容分类
六大会计要素账户 资产类账户 负债类账户 共同类账户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成本类账户 损益类账户
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总分类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
借贷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 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加以登记的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分类: 1.借贷记账法:企业、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核算采用 2.增减记账法:商品流通企业(曾经) 3.收付记账法:行政事业单位(曾经) (一)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种复式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 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所有账户的借方和贷方按相反方向记录增加数和减少数,即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就登记减少额。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与所记录经济内容的性质。 (资本+成本)+ 费用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收入; 等式左右两边的借贷表示增减的规律是一致的。 增减记忆口诀:资成费借加贷减,收负所借减贷加。 [知识拓展]备抵账户,又称抵减账户,是指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以确定被调整账户实有数额而设置的账户。 PS:这个账户与资产相反,类似于负债,借减贷加 [举例] 应收账款: 坏账准备 库存商品: 存货跌价准备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即: 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总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账户,一方 (或几方) 记入借方,另一方 (或几方)必须记入贷方,记入借方的金额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
余额不能记借贷
余额是不能借记或贷记的 对于同一账户来说,本月的“期初余额”就是把上月的“期末余额”抄写过来 对于同一账户来说,本月的“期末余额”是依据公式计算出来的。 同一账户,本期期末余额=下期期初余额 本期期初余额=上期期末余额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成本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收入类账户期末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收入类的账户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一般是0,因为需要结转到本年利润。有一项“结转” 所以损益类账户一般无期末余额。 费用类账户:期末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对应账户
(1)账户的对应关系: 对应账户 指采用借贷记账法对每笔交易或事项进行记录时,相关账户之间形成的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 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例]借:银行存款 80 000 贷:短期借款 80 000 本例中,银行存款与短期借款为对应账户
会计分录是什么
(2) 会计分录:是对每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科目)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 会计分录注意三个点: 1、应借应贷方向:借贷表示增减的选择。 2、相互对应的科目: 3、金额: 会计分录需要登记到记账凭证上 简单会计分录 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例: 借:银行存款 20000 贷:短期借款 20000 复合会计分录 由两个以上 (不含两个) 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例: 借:固定资产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900 贷:银行存款 10900
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
一)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是指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资产与权益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通过对所有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的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1)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 2)如何检查: 发生额试算平衡 余额发生平衡 3)依据: 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试算平衡分类 1)发生额试算平衡: ( 依据: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一段时期的试算)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 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试算平衡: ( 依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时间点的试算)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PS:试算平衡表计算平衡,一定证明所有账簿记录完全正确吗? 1)试算不平衡,表示记账一定有错误 2)试算平衡时,不能表明记账一定正确。 不影响借贷双方平衡关系的错误通常有: ①漏记某项经济业务,使本期借贷双方的发生额等额减少,借贷仍然平衡; ②重记某项经济业务,使本期借贷双方的发生额等额虚增,借贷仍然平衡; ③某项经济业务记录的应借应贷科目正确,但借贷双方金额同时多记或少记,且金额一致,借贷仍然平衡; 例:本来采购的800的原材料,记录为900了。多记了100元。 ④借贷科目用错:某项经济业务记错有关账户,借贷仍然平衡; 例:把原材料记到了库存商品中 ⑤某项经济业务在账户记录中,颠倒了记账方向,借贷仍然平衡 ⑥某借方或贷方发生额中,偶然发生多记和少记并相互抵销,借贷仍然平衡。 例:花50000万买了固定资产,800买了原材料,记录的时候记成了900的原材料,49900的固定资产。
会计六要素借贷记增减图示
所有者权益、收入等为何在贷方:因为恒等式的存在,复式记账法,收入也好,所有者权益也好,都会在资产中的体现一次。这样,会计第一等式保持恒定成立。借贷就是符号。不要代入任何中文释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用人话说的话那就是利润、收入的体现
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
凭证和账簿是 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中的 记录 内容的拓展
会计凭证
(一) 会计凭证的概念 会计凭证,是指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者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包括:纸质会计凭证 电子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按照填制程序和用途可分为: 原始凭证 和 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 概念: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外来)或填制(内部)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原始凭据。 作用: 主要是记载经济业务的发生过程和具体内容 原始凭证种类: 1)按取得来源分类: ①自制原始凭证:由本单位有关部门和人员,在经办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原始凭证。 例:收料单、领料单、产品入库单、借款单(个人给企业预支取的借款)、员工差旅报销单等。 ②外来原始凭证: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 例:购买原材料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职工出差报销的飞机票、火车票、餐饮费发票等。 2)按格式分类: ①通用凭证: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 例: 由中国人民银行制作的在全国通用的银行转账结算凭证; 由国家税务总局统一印制的全国通用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等. ②专用凭证:由单位自行印制的原始凭证。 例:领料单、差旅费报销单、折旧计算表、工资费用分配表等。 PS:专用凭证一般是自制凭证。 3)填制手续和内容: PS:这个有点针对于自制凭证的分类 ①一次凭证: 是指一次填制完成,只记录一笔经济业务且仅一次有效的原始凭证。 记忆口诀:三一 例:收据、收料单、发货票、银行结算凭证等 ②累计凭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型经济业务且多次有效的原始凭证。 记忆口诀:三多 例:限额领料单 ③汇总凭证: 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相同的若干张原始凭证,按照一定标准综合填制的原始凭证。 例:发料凭证汇总表。 记忆口诀:多 → 一
原始凭证的填制
原始凭证填制的基本要求 1、记录真实:必须真实可靠,符合实际情况。 2、内容完整:必须逐项填列齐全,不得遗漏或省略 3、手续完备:单位自制的原始凭证——必须有经办单位相关负责人的签名盖章 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必须加盖本单位公章或者财务专用章 从外部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填制单位的公章或者财务专用章; 对外开出或从外取得电子形式的原始凭证——必须附有符合《电子签名法》的电子签名。 从个人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有填制人员的签名或盖章。 4、书写清楚规范 1)原始凭证要按规定填写,文字要简明,字迹要清楚,易于辨认,不得使用未经国务院公布的简化汉字。 2)大小写金额必须符合填写规范,小写金额用阿拉伯数字逐个书写,不得写连笔字。 3)在金额前要填写人民币符号 “¥”,且与阿拉伯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 例:正确示范—— ¥1007.00 错误示范:¥ 1007.009 4)金额数字一律填写到角、分,无角无分的,”00”或符号“-”;有角无分的,分位写0,不得用符号“-” 例:正确示范—— ¥1007.00或1007.- 或1007.50 错误示范:¥1007 ¥1007.5- 5)大写金额用汉字壹、贰、参、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元、角、分、零、整等,一律用正楷或行书字书写。 6)大写金额前未印有“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写”人民币”三个字且和大写金额之间不得留有空白。 7)大写金额到元或角为止的,后面要写“整”或"正”字,有分的,不写“整”或“正”字 例: 小写金额为¥1007.00,大写金额应写成壹仟零柒元整”。 5、连续编号:各种凭证要连续编号,以便检查。 注意:如果凭证已预先印定编号,如发票、支票等重要凭证,在因错作废时,应加盖“作废”戳记,妥善保管,不 得撕毁。 6、不得涂改刮擦挖补: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原始凭证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 记忆口诀:金有错得重开,其他错可修改。 7、填制及时:各种原始凭证一定要及时填写,并按规定的程序及时送交会计机构审核。
原始凭证的审核
原始凭证的审核 记忆口诀:真合完正。 1)真实性:真实性审核包括凭证日期是否真实、业务内容是否真实、数据是否真实等。 注意:对通用原始凭证,还应审核凭证本身的真实性,以防作假。 2)合法性合理性:①审核原始凭证所记录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是否履行了规定的凭证传递和审核程序 ②审核原始凭证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企业经济活动的需要、是否符合有关的计划和预算等 3)完整性:审核原始凭证各项基本要素是否齐全,是否有漏项情况,日期是否完整,数字是否清晰,文字是否完整,有关人员签章是否齐全,凭证联次是否正确等。 4)正确性:①接受原始凭证单位的名称是否正确。 ②金额的填写和计算是否正确。 注意: 阿拉伯数字分位填写,不得连写。小写金额前要标明“¥”字样,中间不能留有空位。 大写金额前要加“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与小写金额要相符。 ③更正是否正确。原始凭证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刮擦和挖补。口诀:金有错,得重开;其他错,可修改
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 概念 记账凭证,又称记账凭单,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填制的会计凭证,作为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 → 确定会计分录 → 填制记账凭证 → 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作用: 确定会计分录,进行账簿登记,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监督企业经济活动,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 种类 1)按其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内容划分: ①收款凭证:用于记录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款业务的记账凭证。 根据:收款凭证根据有关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 收款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 作用:是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有关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等账簿的依据, 也是出纳人员收讫款项的依据。 例: 借: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等 ②付款凭证:用于记录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的记账凭证。 根据:付款凭证根据有关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 支付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 作用:是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有关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等账簿的依据, 也是出纳人员支付款项的依据。 例: 借:原材料等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③转账凭证:用于记录不涉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的记账凭证。 根据:转账凭证根据有关转账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 作用:是登记有关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等账簿的依据。 例: 借:原材料等 例:结转售出商品的销售成本、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贷:应付账款 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1)填制凭证的日期; 2)凭证编号 3)经济业务摘要; 4)应借应贷会计科目; 5)金额; 6)所附原始凭证张数 7)填制凭证人员、稽核人员、记账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PS:收款和付款记账凭证应由 出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记账凭证的填制
1记账凭证填制的基本要求 (1)除结账和更正错账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原始凭证。 记账凭证→原始凭证 (2)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填制,也可以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 PS:不得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 (3)记账凭证应连续编号。凭证应由主管该项业务的会计人员,按业务发生的顺序并按不同种类的记账凭证采用“字号编号法”连续编号. 例:银收字1号、现收字2号。 如果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两张以上 (含两张)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编号; 例: 转字4⅓号,转字4⅔号、转字4又三分之三号。 (4)填制记账凭证时若发生错误,应重新填制(反正还未入账,如果入账了,就要填错账更正了) (5) 记账凭证填制完成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 2.收款凭证的填制要求 (1)收款凭证左上角的“借方科目”按收款的性质填写“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 (2)日期填写的是填制本凭证的日期 (3)右上角填写填制收款凭证的顺序号; (4)“摘要”填写对所记录的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 (5)“贷方科目”填写与收入“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相对应的会计科目。 (6)“记账”是指该凭证已登记账簿的标记,防止经济业务重记或漏记; (7)“金额”是指该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额。 (8) 该凭证右边“附单据x张”是指该记账凭证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 (9)最下边分别由有关人员签章,以明确账证经管责任 3.付款凭证的填制要求 (1)付款凭证是根据审核无误的有关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付款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的。 (2)付款凭证的填制方法与收款凭证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付款凭证的左上角应填列贷方科目,即“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借方科目”栏应填写与“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相应的一级科目和明细科目。 (3)对于涉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相互划转业务,为了避免重复记账,一般只填制付款凭证,不再填制收款凭证。 [例1] 将现金存入银行,编制“库存现金付款凭证” 借:银行存款 贷: 库存现金 [例2] 从银行提取现金,编制“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借: 库存现金 贷:银行存款 (4)出纳人员在办理收款或付款业务后,应在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迄”的戳记,以免重收重付。 4.转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1)转账凭证通常是根据有关转账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的。 (2) 转账凭证中“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栏应填写应借应贷的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借方科目应记金额应在同一行的“借方金额”栏填列,贷方科目应记金额应在同一行的“贷方金额”栏填列,“借方金额”栏合计数与“贷方金额”栏合计数应相等
记账凭证的审核
记账凭证的审核 (1)是否有原始凭证为依据, (2) 项目是否齐全; (3)应借应贷科目及对应关系是否正确; (4)记账凭证所记录的金额与原始凭证的有关金额是否一致,计算是否正确; (5)记账凭证中的记录是否文字工整、数字清晰,是否按规定进行更正等; (6)出纳人员在办理收款或付款业务后,是否已在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迄”的戳记。
会计凭证的保管
(四)会计凭证的保管会计凭证的保管,是指会计凭证记账后的整理、装订、归档和存查工作。 任何单位在完成经济业务手续和记账后,必须将会计凭证按规定的立卷归档制度形成会计档案,妥善保管防止丢失,不得任意销毁,以便日后随时查阅。 会计凭证的保管要求主要有: 1.会计机构在依据会计凭证记账以后,应定期(每天每旬或每月)对各种会计凭证进行分类整理,将各种记账凭证按照编号顺序,连同所附的原始凭证一起加具封面和封底,装订成册,并在装订线上加贴封签,防止抽换凭证 定期分类整理→编号顺序→加具封面和封底装订成册 (1)会计凭证封面的内容 会计凭证封面应注明单位名称、凭证种类、凭证张数起止号数、年度、月份、会计主管人员和装订人员等有关事项,会计主管人员和保管人员等应在封面上签章。 1.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遗失 ①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遗失时,应: 取得原签发单位盖有公章的证明→注明原始凭证的:号码、金额、内容→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批准→代作原始凭证 ②若确实无法取得证明的,如车票丢失,则应 当事人写明详细情况→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批准→代作原始凭证 2.原始凭证较多时: ①可单独装订——凭证封面 注明所属凭证的日期、编号、种类 所属记账凭证注明——附件另订,原始凭证的名称和编号 PS:对各种重要的原始凭证,如押金收据提货单等,以及各种需要随时查阅和退回的单据,应另编目录,单独保管,并在有关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上分别注明日期和编号 另编目录单独保管——重要的原始凭证(押金收据、提货单等) ——需要随时查阅和退回的单据 3.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电子会计资料可仅以电子形式保存,形成电子会计档案,无须打印电子会计资料纸质件进行归档保存: (1)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来源真实有效由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和传输: (2)使用的会计核算系统能够准确、完整、有效接收和读取电子会计资料,能够输出符合国家标准归档格式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设定了经办、审核审批等必要的审签程序; (3)使用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接收、管理、利用电子会计档案,符合电子档案的长期保管要求,并建立了电子会计档案与相关联的其他纸质会计档案的检索关系; (4)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电子会计档案被篡改 防改 (5)建立电子会计档案备份制度,能够有效防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为破坏的影响: 备份 (6)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不属于具有永久保存价值或者其他重要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 不属于 单位内部形成——同时满足以上条件 单位从外部接收——同时满足以上条件+符合《电子签名法》规定的电子签名 4.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由单位会计机构临时保管一年,期满后再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因工作需要确需推迟移交的,应当经单位档案管理机构同意,且最长不超过三年,单位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在会计机构等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PS: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5.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一般不得对外借出,确因工作需要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必须借出的,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PS: 其他单位如有特殊原因,确实需要使用单位会计档案时,经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可以复制。 PS: 向外单位提供的会计档案复制件,应在专设的登记簿上登记,并由提供人员和收取人员共同签名或者盖章。 6.单位应当严格遵守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要求,保管期满前不得任意销毁。会计档案达到保管期限的,单位应当组织对到期会计档案进行鉴定。 经鉴定: (1)仍需继续保存的会计档案,应当重新划定保管期限; (2)对保管期满,确无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可以销毁; (3)不得销毁,纸质会计档案应当单独抽出立卷电子会计档案单独转存,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 ①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会计凭证; ②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
(一)会计账簿概述 会计账簿,简称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一、会计账簿基本内容: 1、封面 2、扉页 3、账页 二、会计账簿的分类: 1、按用途分类: ①序时账簿 又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的账簿。 普通日记账——对全部经济业务 特种日记账——对某一特定种类的经济业务 例: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②分类账簿 分类账簿是按照分类账户设置登记的账簿分类账簿是会计账簿的主体,也是编制财务报表的主要依据。 按照反应经济业务的详细程度,可细分为 总分类账簿——简称总账,是根据总分类账户设置的,总括地反映某类经济活动。 明细分类账簿——简称明细账,是根据明细分类账户开设的,用来提供明细的核算资料。例:原材料明细账 ③备查账簿 又称辅助登记簿或补充登记簿,是指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或记载不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备查账簿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设置,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备查账簿是其他账簿补充用的,不存在严密的依存和勾稽关系。 例:反映企业租入固定资产的“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 例:反映为其他企业代管商品的“代管商品物资登记簿“ 2、按账页格式: ①三栏式账簿 是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金额栏目的账簿。 应用典型: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以及资本、债权、债务类明细账。记忆口诀:两日两债资本总 ②多栏式账簿 是在账簿的两个金额栏目 (借方和贷方)按需要分设若干专栏的账簿。可以按“借方”和“贷方”分设专栏,也可以只设“借方”或“贷方”专栏,设多少栏则根据需要确定。 [典型应用]收入、成本、费用明细账。记忆口诀:收成费 ③数量金额式账簿 是在账簿的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栏目内,每个栏目再分设数量、单价和金额三小栏借以反映财产物资的实物数量和价值量的账簿。 [典型应用]原材料、库存商品等明细账。 PS:在库存商品明细账簿中:收入(收取入库的商品)=借方;发出=贷方;结存=余额 3、按外形特征: ①订本式账簿 简称订本账,是在启用前将编有顺序页码的一定数量账页装订成册的账簿。 [优点]避免账页散失和防止抽换账页 [缺点]不能准确为各账户预留账页。 [典型应用]一般适用于重要的和具有统驭性的总分类账、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②活页式账簿 简称活页账,是将一定数量的账页置于活页夹内,可根据记账内容的变化而随时增加或减少部分账页的账簿。 [优点]记账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将空白账页装入账簿,或抽去不需要的账页,便于分工记账; [缺点]如果管理不善,可能会造成账页散失或故意抽换账页。 [典型应用] 一般适用于明细分类账。原材料、库存商品等明细账 ③卡片式账簿 简称卡片账,是将一定数量的卡片式账页存放于专设的卡片箱中,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增添账页的账簿。 [典型应用]在我国,企业一般只对固定资产的核算采用卡片账形式,也有少数企业在材料核算中使用材料卡片。
会计账簿的登记与生成
1.会计账簿的登记要求 (1)登记账簿时,应当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计入账内。 PS:①账簿记录中的日期,应该填写记账凭证上的日期; 以自制原始凭证 (如收料单、领料单等)作为记账依据的,账簿记录中的日期应按有关自制凭证上的日期填列。 ②记账凭证登记完毕后,要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已经登账的符号,表示已经登账。 (2)为了保持账簿记录的持久性,防止涂改,登记账簿必须使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银行的复写账簿除外)或铅笔书写。 (3)会计账簿应当按照连续编号的页码顺序登记记账时发生错误或者隔页、缺号、跳行的,应在空页空行处用红色墨水划对角线注销,或者注明“此页空白或“此行空白”字样,并由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在更正处签章 (4)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在“借或贷”栏目内注明“借”或“贷”字样,以示余额方向.对于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在“借或贷”栏内写“平”字,并在“余额”栏“元”位处用”θ”表示。 (5)每一账页登记完毕时,应当结出本页发生额合计及余额,在该账页最末一行“摘要”栏注明“转次页”或“过次页”,并将这一金额记入下一页第一行有关金额栏内,该行“摘要”栏注明“承前页”,以保持账簿记录的连续性,便于对账和结账。 (6)账簿记录发生错误时,不得刮擦、挖补或用褪色药水更改字迹,而应采用规定的方法更正
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1) 日记账的格式与登记方法 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 PS: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一般只设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1、库存现金日记账的格式与登记方法 库存现金日记账,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库存现金日常收付和结存情况的序时账簿。 [账页格式]:主要为三栏式。 [外形特征]:必须使用订本账 [登记人员]:出纳人员 [登记依据]:库存现金收款凭证、库存现金付款凭证、银行存款的付款凭证。 [登记方法]:按照库存现金收、付款业务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 2、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格式与登记方法 银行存款日记账,是用来核算和监督银行存款每日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的账簿。 PS: 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按企业在银行开立的账户和币种分别设置,每个银行账户设置一本日记账。 [账页格式]三栏式或多栏式。 [登记人员]出纳人员。 [登记方法]按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 根据银行存款收款凭证和有关的库存现金付款凭证登记银行存款收入栏,根据银行存款付款凭证登记其支出栏。每日结出存款余额。 3、总分类账的格式与登记方法 总分类账,是指按照总分类账户分类登记以提供总括会计信息的账簿。 [账页格式]:总分类账最常用的格式为三栏式,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金额栏目。 [登记方法]:经济业务少、单位规模小型单位、可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 经济业务多、单位规模大中型单位、根据记账凭证汇总表(又称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等定期登记。 4、明细分类账的格式与登记方法 明细分类账,是根据有关明细分类账户设置并登记的账薄。 [作用]能提供交易或事项比较详细、具体的核算资料,以补充总账所提供核算资料的不足。 [依据]一般根据记账凭证和相应的原始凭证来登记 [适用] 一般采用: 活页式账簿、卡片式账簿。 账页格式 ①三栏式 三栏式账页是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栏目,用以分类核算各项经济业务,提供详细核算资料的账簿,其格式与三栏式总账格式相同。 ②多栏式 多栏式账页是将属于同一个总账科目的各个明细科目合并在一张账页上进行登记,即在这种格式账页的借方或贷方金额栏内按照明细项目设若干专栏。这种格式适用于收入、成本、费用类账户的明细核算 ③数量金额式 [适用] 既要进行金额核算又要进行数量核算的账户如原材料、库存商品等存货账户。 [格式] 其借方(收入:验收入库的意思) 、贷方 (发出) 和余额(结存)都分别设有数量、单价和金额三个专栏 [作用]提供了企业有关财产物资数量和金额收、发、存的详细资料,有助于加强财产物资的实物管理和使用监督,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4)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 另一方面记入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是: 方向相同、期间一致、金额相等。 例:3000元买了A、B两种原材料,进入了总账以及原材料明细账。 借:原材料-A 1000 原材料-B 2000 贷:银行存款 3000
对账与结账
(1) 对账 [概念]对账簿记录所进行的核对,也就是核对账目 [时间] 对账工作一般在记账之后、结账之前,即月末进行。 [分类]对账分为: ①账证核对: 核对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做到账证相符。 ②账账核对: 总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试算平衡。 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和“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 总分类账簿与所辖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总分类账各账户的期末余额=其所辖各明细分类账的期末余额之和。 例:总账的 原材料 与 明细账的 原材料A、原材料B……等 总分类账簿与序时账簿之间的核对 库存现金总账的期末余额=库存现金日记账期末余额 银行存款总账的期末余额=银行存款日记账期末余额 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会计机构有关实物资产的明细账与财产物资保管部门或使用部门的明细账定期核对,以检查余额是否相符。 ③账实核对:账簿、实有数额 (1)库存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实际库存数逐日核对是否相符; (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定期核对是否相符: (3)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定期核对是否相符, (4)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债权债务账面记录核对是否相符,等。
对账
(1) 对账 [概念]对账簿记录所进行的核对,也就是核对账目 [时间] 对账工作一般在记账之后、结账之前,即月末进行。 [分类]对账分为: ①账证核对: 核对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做到账证相符。 ②账账核对: 总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试算平衡。 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和“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 总分类账簿与所辖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总分类账各账户的期末余额=其所辖各明细分类账的期末余额之和。 例:总账的 原材料 与 明细账的 原材料A、原材料B……等 总分类账簿与序时账簿之间的核对 库存现金总账的期末余额=库存现金日记账期末余额 银行存款总账的期末余额=银行存款日记账期末余额 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会计机构有关实物资产的明细账与财产物资保管部门或使用部门的明细账定期核对,以检查余额是否相符。 ③账实核对:账簿、实有数额 (1)库存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实际库存数逐日核对是否相符; (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定期核对是否相符: (3)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定期核对是否相符, (4)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债权债务账面记录核对是否相符,等。
结账
结账 [概念] 结账是将账簿记录定期结算清楚的会计工作 [时间]在一定时期结束时 (如月末、季末或年末)为了编制财务报表,需要进行结账,具体包括月结、季结和年结。 [结账的内容] 通常包括两个方面: ①结清各种损益类账户,并据以计算确定本期利润 损益类账户——本期利润 ②结出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 年度终了结账时,有余额的账户,应将其余额结转下年,并在摘要栏注明“结转下年”字样; 在下一会计年度新建有关账户的第一行余额栏内填写上年结转的余额,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
错账的更正
错账的更正: 一、划线更正法 情况:账簿记录错误 (记账凭证无误) 1.在错误的文字或数字上划条红线(全部数字划销目原有数字清晰可辨,以便审查),在红线的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 2.记账人员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在更正处盖章,以明确责任 例:把“3457”元误记为“8457”元时,应将错误数字“8457”全部用红线划销后,写上正确的数字"3457,而不是只删改一个“8”字。 PS:如记账凭证中的文字或数字发生错误在尚未过账前,也可用划线更正法更正,或者重新写一张记账凭证。 二、红字更正法 情况:记账凭证有误 导致 账簿记录错误 1.应借应贷会计科目错误: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内写明“注销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并据以用红字登记入账,以示注销原记账凭证,然后用蓝字填写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用蓝字登记入账。 2.科目无误、金额多记:按多记的金额用红字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内写明“冲销某月某日第x号记账凭证多记金额”,以冲销多记的金额,并据以用红字登记入账。 三、补充登记法 情况:记账凭证有误 导致 账簿记录错误 科目无误、金额少记:按少记的金额用蓝字填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内写明“补记某月某日第x号记账凭证少记金额”以补充少记金额,并据以用蓝字登记入账。
会计账簿保管
会计账簿是各单位重要的经济资料,必须建立管理制度,妥善保管。 1.各种账簿要分工明确,指定专人管理。 2.会计账簿未经领导和会计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批准非经管人员不能随意翻阅查看会计账簿。会计账簿除需要与外单位核对外,一般不能携带外出;对携带外出的账簿,一般应由经管人员或会计主管人员指定专人负责。 3.会计账簿不能随意交与其他人员管理,以保证账簿安全和防止任意涂改账簿等问题发生。 4.年度终了更换并启用新账后,对更换下来的旧账要整理装订,造册归档。 5.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满足《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八条有关规定的,可仅以电子形式保存会计账簿,无须定期打印会计账簿;确需打印的,打印的会计账簿必须连续编号,经审核无误后装订成册,并由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字或者盖章。 6.各种账簿同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一样,都是重要的经济档案,必须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保存年限妥善保管,不得丢失和任意销毁。保管期满后,应当按照规定进行鉴定,经鉴定可以销毁的,方可按照审批程序报经批准后销毁。
财产清查
(一) 财产清查的概念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等财产物资进行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财产清查的分类: 1、按照清查范围分类:全面清查、局部清查 1)全面清查:指对所有的财产进行全面的盘点和核对,需要进行全面清查的情况通常有: ①年终决算前; ②在合并、撤销或改变隶属关系前; ③中外合资,国内合资前; ④股份制改造前; ⑤开展全面的资产评估、清产核资前 ⑥单位主要领导调离工作前等。 例:董事长 2)局部清查:指根据需要只对部分财产进行盘点和核对。 ①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根据需要随时轮流盘点或重点抽查); ②贵重财产物资(每月进行清查盘点); ③库存现金(每日终了应由出纳人员进行清点核对; 出纳人员离职,也是局部清查即可。 ④银行存款(至少每月同银行核对一次); ⑤债权、债务(每年至少同债权人、债务人至少核对一至两次)。 2、按清查时间分类:定期清查、不定期清查 1)定期清查 按照预先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进行盘点和核对,一般在年末、季末、月末进行。 2)不定期清查 事前不规定清查日期,而是根据特殊需要临进行的盘点和核对: ①财产物资、库存现金保管人员更换时 ②发生自然灾害和意外损失时; ③上级主管、财政、审计和银行等部门,对本单位进行会计检查时; ④开展临时性的清产核资时 3、按执行系统分类: 1)内部清查 由本单位内部自行组织清查工作小组所进行的财产清查工作;大多数财产清查都是内部清查。 2)外部清查 由上级主管部门、审计机关、司法部门、注册会计师等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或情况需要对本单位进行的财产清查。一般来讲,进行外部清查时应有本单位相关员参加。
财产清查的方法
(一) 财产清查的方法 1、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1) 库存现金的清查 采用实地盘点法确定库存现金的实存数,然后与库存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核对,确定账实是否相符。 ①库存现金盘点时,出纳人员必须在场; ②不允许白条抵库、挪用舞弊; ③盘点结束后,应填制“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作为重要原始凭证。 (2)银行存款的清查 将本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簿记录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逐笔进行核对,查明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 [时间] 一般在月末进行。 差异原因: ①企业银行一方或双方记账过程有错误 ②未达账项: 企业与其开户银行之间,一方收到凭证并已入账,另一方未收到凭证因而未能入账的账项。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单,解决差异,口诀:谁没做,帮谁做。 PS: 调节后的余额如果相等,通常说明企业和银行的账面记录一般没有错误,该余额通常为企业可以动用的银行存款实有数。 PS:“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只是为了核对账目,不能作为调整企业银行存款账面记录的记账依据。 2.实物资产的清查方法 实物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存货等。实物资产的清查就是对实物资产在数量和质量上所进行的清查。 清查方法:实地盘点法、技术推算法 (1) 实地盘点法 实地盘点法:通过点数、过磅或量尺等方法,以确定实物资产的实有数量。适用范围较广,在多数财产物资清查中都可采用。 (2) 技术推算法 技术推算法又称估推法,利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财产物资的实存数进行推算。 适用场景: 成堆量大而价值不高,逐一清点的工作量和难度较大的财产物资的清查。例:露天堆放的煤炭等 PS:在实物清查过程中,实物保管人员和盘点人员必须同时在场。 盘点结果 生成 盘存单 可作为 原始凭证(反映财产物资实存数) 盘存单:需要盘点人和实物保管人签字或者盖章以明确经济责任 3.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 主要包括应收、应付款项和预收、预付款项等。一般采用发函询证的方法进行核对。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单 口诀:谁没做,帮谁做。 分别调节企业和银行两方面的余额: 1、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银行先做了已收、已付的动作,企业还未收到消息的事项 ①加: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 例:企业委托银行代收某公司购货款480万元,银行已收妥并登记入账,但企业未收到收款通知,尚未记账 ②减: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 例:银行代企业支付电话费40万元,银行已登记减少企业银行存款,但企业未收到银行付款通知,尚未记账 2、银行对账单余额 企业先做了已收、已付的动作,银行还未登记入账 ①加: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 例:企业送存(送到银行并存入) 转账支票6 00万元,并已登记银行存款增加,但银行尚未记账 ②减: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 例:企业开出转账支票450万元,并已登记银行存款减少,但持票单位尚未到银行办理转账,银行尚未记账
财产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
财产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 盘盈:实存数>账存数 盘亏:实存数<账存数 财产清查产生的损溢: 1、企业应于期末前查明原因,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 2、如果在期末结账前尚未经批准,在对外提供财务报表时,先按相关规定进行相应账务处理,并在附注中作出说明,其后如果批准处理的金额与已处理金额不一致的,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会计账务处理程序
一、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概述 (一)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 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或者会计核算形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相结合的方式。 (二)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主要区别是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 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2、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3、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处理程序应用
二、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应用 原始凭证 → 记账凭证 → 会计账簿 → 报表 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特点: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优缺点: 优点: 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总分类账可以反映经济业务的详细情况; 缺点: 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 实用范围:该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2.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汇总记账凭证是指对一段时期内同类记账凭证进行定期汇总而编制的记账凭证。 特点: 先根据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优缺点: 优点: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 缺点: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的工作量较大,并且按每一贷方账户编制汇总转账凭证,不利于会计核算的日常分工。 适用范围: 该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3.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科目汇总表又称记账凭证汇总表,是企业定期对全部记账凭证进行汇总后,按照不同的会计科目分别列示各账户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的一种汇总凭证。(试算平衡) 特点:先将所有记账凭证汇总编制成科目汇总表,然后以科目汇总表为依据登记总分类账。 优缺点: 优点: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并且科目汇总表可以起到试算平衡的作用, 缺点:科目汇总表不能反映各个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利于对账目进行检查 (科目汇总表没有会计分录) 适用范围: 该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账务处理
三、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账务处理 (一)会计信息化概述会计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会计核算,以及利用上述技术手段将会计核算与其他经营管理活动有机结合的过程。 (二)信息化环境下会计账务处理的基本要求(14条……) 1.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应当保障企业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开展会计核算,设定了经办、审核、审批等必要的审签程序,能够有效防止电子会计凭证重复入账,并不得有违背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的功能设计。 2.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的界面应当使用中文并且提供对中文处理的支持,可以同时提供外国或者少数民族文宁界面对照和处理支持 3.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应当提供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的会计科目分类和编码功能。 4.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应当提供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显示和打印功能。 5.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应当提供不可逆的记账功能,确保对同类已记账凭证的连续编号,不得提供对已记账凭证的删除和插入功能,不得提供对已记账凭证日期、金额科目和操作人的修改功能。 6.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应当具有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满足外部会计监督需要。 7.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应当具有会计资料归档功能,提供导出会计档案的接口,在会计档案存储格式、元数据采集、真实性与完整性保障方面,符合国家有关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的要求 8.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应当记录生成用户操作日志确保日志的安全、完整,提供按操作人员、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查询日志的功能,并能以简单易懂的形式输出。 9.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数据服务器的部署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数据服务器部署在境外的,应当在境内保存会计资料备份,备份频率不得低于每月一次。 10.企业会计资料中对经济业务事项的描述应当使用中文,可以同时使用外国或少数民族文字对照。 11.企业应当建立电子会计资料备份管理制度,确保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 12.企业电子会计档案的归档管理,应当符合《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的规定。 13.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企业以及企业分支机构,应当为外部会计监督机构及时查询和调阅异地储存的会计资料提供必要条件。 14.企业不得在非涉密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和传输涉及国家秘密、关系国家经济信息安全的电子会计资料;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将电子会计资料及其复印件携带、寄运或者传输至境外。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基础
财务会计:对外报告会计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对内报告会计
成本会计基础
一、成本会计基础 (一) 成本会计的概念 成本会计,是基于商品经济条件下,为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成本和费用的会计活动。 1)费用——主营业务成本: 料:原材料 工:直接人工 费:制造费用 (间接) 2)费用——期间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二)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 1.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 (1)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2)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 ①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例:收益性支出:一般可以计入费用中。机器坏了进行维修。是费用,计入当期会计期间 资本性支出:花的钱可以计入资产成本中去的支出。五层楼加盖到六层。 ②成本费用、期间费用和营业外支出 ③本期成本费用和以后期间成本费用 ④各种产品成本费用 ⑤本期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成本 (3)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常用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包括: 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定额法、标准成本法等。 (4) 遵循一致性原则企业产品成本核算采用会计政策和估计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5) 编制产品成本报表 企业一般应当按月编制产品成本报表,全面反映企业生产成本、成本计划执行情况、产品成本及其变动情况等。
产品成本项目
2.产品成本项目 为具体反映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生产费用的各种经济用途,还应将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即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简称产品成本项目或成本项目。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一般可设置如下项目 1)直接材料: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 例:原材料、 辅助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劳保用品) 2)燃料及动力: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和自制燃料和动力 3)直接人工: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职工薪酬 4)制造费用: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常用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包括: 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 (1) 品种法 核算对象:产品品种 适用:单步骤、大量生产的企业 典型:发电、供水、采掘等企业 特点: ①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品种。 ②一般定期 (每月月末)计算产品成本。 ③月末一般不存在在产品。 PS:一般不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划分,当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总和就是该种完工产品的总成本; 如果企业月末有在产品,要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2) 分批法 (订单法) 核算对象:产品批别 适用:单件、 小批生产的企业 典型:如造船、重型机器制造、 精密仪器制造等,也可用于一般企业中的新产品试制或试验的生产、在建工程以及设备修理作业等 特点: ①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的批别 ②产品成本的计算是与生产任务通知单的签发和结束紧密配合的,因此产品成本计算是不定期的。 PS: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基本一致 与财务报告期不一致 ③在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时,一般不存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成本的问题 (3) 分步法 核算对象:生产过程中各个加工步骤 (分品种) 适用: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 典型:冶金、纺织、机械制造等 特点: ①成本核算对象是各种产品的生产步骤。 ②月末为计算完工产品成本,还需要将归集在生产成本明细账中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③除了按品种计算和结转产品成本外,还需要计算和结转产品的各步骤成本。 如果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则成本核算对象就是该种产品及其所经过的各个生产步骤 其成本计算期是固定的,与产品的生产周期不一致 逐步结转分步法: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 平行结转分步法:不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
管理会计基础
(一) 管理会计指引 1.管理会计的概念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 ①管理活动 ②服务对象 ③如何服务 2.管理会计指引体系 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是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可操作性的系列标准。 管理会计指引体系: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管理会计案例库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区别
管理会计指引体系
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管理会计案例库 1、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在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中起统领作用,是制定应用指引和建设案例库的基础。 基本指引是对管理会计 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目标等内容的总结、提炼。 PS:不同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管理会计基本指引 不对 应用指引中未作出描述的新问题提供处理依据。 2、管理会计应用指引 应用指引居于主体地位,是对单位管理会计工作的具体指导。 3、管理会计案例库 案例库是对国内外管理会计经验的总结提炼,是对如何运用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的实例示范。
管理会计要素
管理会计要素:应用环境、管理会计活动、工具方法、信息与报告 1、应用环境 管理会计应用环境是单位应用管理会计的基础,单位应用管理会计,首先应充分了解和分析其应用环境。 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国内外经济、市场、法律、行业等因素 内部环境:组织机构、资源(人力、财力等支持) 2、管理会计活动 管理会计活动是单位管理会计工作的具体开展,是单位利用管理会计信息,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方面服务于单位管理需要的相关活动 3、管理会计工具方法 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是实现管理会计目标的具体手段是单位应用管理会计时所采用的战略地图、滚动预算、作业成本法、本量利分析、平衡计分卡等模型、技术、流程的统称。 ①战略地图: 指为描述企业各维度战略目标之间因果关系而绘制的可视化战略因果关系图。 [四个维度]:学习与成长→内部业务流程→客户→财务 记忆口诀:客学财内流 人才成长 然后 优化流程 然后获取 更多客户 赚取更多的 财务。 ②滚动预算:企业根据上一期预算执行情况和新的预测结果,按既定预算编制周期和滚动频率,对原方案进行调整补充,逐期滚动,持续推进的预算编制方法。 中期滚动预算:预算编制周期:3年或5年 预算滚动频率: 年度 短期滚动预算:预算编制周期:1年 预算滚动频率: 月度、季度 ③作业成本法:指以“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为原则: 资源(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 作业 (作业动因追溯分配到产品)→ 产品 ④本量利分析:”本”是指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量”是指业务量,一般指销售量;利 一般指营业利润。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营业利润=(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x 业务量 - 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管理人员工资等,与产量无关,产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其总额基本不发生变动; 变动成本:直接材料、生产工人计件工资等,与产量成正比,属于变动成本; ⑤平衡计分卡:基于企业战略,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将战略规划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具体的、相互平衡的业绩指标体系,并据此进行绩效管理的方法。 4、管理会计信息与报告 管理会计信息包括管理会计应用过程中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是管理会计报告的基本元素。 管理会计信息应相关、可靠、及时、可理解。 记忆口诀: 两可相及。 管理会计报告分类: 按期间分为:定期报告、不定期报告。 按内容分为:综合性报告、专项报告等。
政府会计基础
双规制: 预算会计+财务会计 实现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 全面、清晰地反映 政府财务信息 和 预算执行信息
政府会计概述
(一)政府会计的概念 政府会计是会计体系的重要分支,它是运用会计专门方法对政府及其组成主体(包括政府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等)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含运行成本,下同)现金流量、预算执行等情况进行全面核算、监督和报告。 1、核算、监督和报告 2、主体 3、对象 二)政府会计标准体系 1、政府会计基本准则 政府会计基本准则用于规范政府会计目标、政府会计主体、政府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政府会计核算基础,以及政府会计要素定义、确认和计量原则、列报要求等原则事项。 基本准则 指导 具体准则和制度的制定,并为政府会计实务问题提供处理原则。 2、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 政府会计具体准则依据基本准则制定用于规范政府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详细规定经济业务或事项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动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应用指南是对具体准则的实际应用作出的操作性规定。 3、政府会计制度 政府会计制度 依据基本准则制定,主要规定政府会计科目及账务处理、报表体系及编制说明等。 三)主体 1、政府会计主体 主要包括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 2、各级政府 指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具体负责财政总会计的核算。 3、各部门各单位 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或者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 注意:军队、已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单位和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社会团体,其会计核算不适用政府会计准则制度。 (二)政府会计的特点 与企业会计相比,政府会计具有以下特点 1、双功能: ①预算会计:对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全部预算收入和全部预算支出进行会计核算,主要反映和监督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②财务会计:对政府会计主体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事项进行会计核算,主要反映和监督政府会计主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 2、双基础: ①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②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 3、双要素: ①预算会计:预算会计要素 3个 包括: 预算收入、预算支出与预算结余 ②财务会计:财务会计要素 5个 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 4、双报告: ①政府决算报告:概念——综合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年度预算收政府概念支执行结果的文件。 编制基础——收付实现制、 以预算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 ②政府财务报告:概念——反映政府会计主体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的文件。 编制基础——权责发生制、以财务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
政府会计特点
(二)政府会计的特点 与企业会计相比,政府会计具有以下特点 1、双功能: ①预算会计:对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全部预算收入和全部预算支出进行会计核算,主要反映和监督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②财务会计:对政府会计主体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事项进行会计核算,主要反映和监督政府会计主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 2、双基础: ①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②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 3、双要素: ①预算会计:预算会计要素 3个 包括: 预算收入、预算支出与预算结余 ②财务会计:财务会计要素 5个 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 4、双报告: ①政府决算报告:概念——综合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年度预算收政府概念支执行结果的文件。 编制基础——收付实现制、 以预算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 ②政府财务报告:概念——反映政府会计主体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的文件。 编制基础——权责发生制、以财务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
政府会计实务概要
政府预算会计要素
1.政府预算会计要素 ①预算收入:指政府会计主体在预算年度内依法取得的并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流入 确认时间:实际收到时予以确认 金额计量:以实际收到的金额计量 ②预算支出:指政府会计主体在预算年度内依法取得的并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流出 确认时间:实际支付实际收到时予以确认 金额计量:以实际支付的金额计量 ③预算结余:政府会计主体预算年度内: 1)预算收入扣除 预算支出 后的资金余额 2)历年滚存的资金余额。 PS:预算结余包括结余资金和结转资金 结余资金:指年度预算执行终了,预算收入实际完成数,扣除预算支出和结转资金后剩余的资金。 结转资金:指预算安排项目的支出年终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因故未执行,且下年需要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
政府财务会计要素
2.政府财务会计要素 (1) 资产 概念:资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过去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由政府会计主体控制的,预期能够产生服务潜力或者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经济资源。 确认条件: ①与该经济资源相关的服务潜力很可能实现或者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政府会计主体: ②该经济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分类: ①流动资产:预计在1年内(含1年)耗用或者可以变现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②非流动资产: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资产、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和自然资源资产等。 (2)负债 概念:负债是指政府会计主体过去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资源流出政府会计主体的现时义务。 确认条件:①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流出政府会计主体; ②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分类; ①流动负债:指预计在1年内 (含1年)偿还的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短期政府债券、应付及预收款项、应缴款项等。 ②非流动负债: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应付长期政府债券等。 (3)净资产 概念:指政府会计主体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净额。 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4)收入 概念:指报告期内导致政府会计主体净资产增加的、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的流入。 确认条件: ①与收入相关的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很可能流入政府会计主体; ②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流入会导致政府会计主体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 ③流入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5)费用 概念:指报告期内导致政府会计主体净资产减少的、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的流出。 确认条件: ①与费用相关的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很可能流出政府会计主体; ②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流出会导致政府会计主体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 ③流出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政府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
政府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 1)资产: 历史成本(一般); 重置成本: 现值: 公允价值: 名义金额:(无法采用其他属性时,即人民币1元) 记忆口诀:无变现历史重置;看名义公允现值 2)负债: 历史成本(一般) 现值: 公允价值。 记忆口诀:历现公
一、会计概述
会计概念、职能、目标
1、会计概念
概念:会计是什么 1、经济管理活动:现代会计师经济管理活动。 2、主要目的: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和提供有用经济信息 3、专业: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 4、主体: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 5、职能:核算和监督 6、计量单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PS: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但货币不是唯一计量单位,除了货币计量外,还有劳动计量(计件)、实物计量(重量)、时间计量(课时)共4种计量单位。 特征: 准确完整性:是对会计的基本要求,是会计的本质特征 连续系统性:经济活动是一个连续系统的过程,所以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过程也必然是连续系统的过程。
现代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准确完整、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如实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和提供有用经济信息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
单位: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
PS:如无特殊说明,学习和考试中均以工业生产企业为会计主体。
2、会计职能
这个讲的是:会计”做什么“
基本职能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关系: 1、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2、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3、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
会计核算(最基本职能、反映职能)
核算的具体内容
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确认——定性 是定性分析,这个经济活动是不是OK的? 包括初始确认(发生时)和再确认(盘点)两个环节。 计量——定量 是多少? 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各项经济交易或事项及其结果进行计量的过程 记录——登账 记录会计信息,以载体反映出来。经济交易或事项→确认、计量→会计凭证→会计账簿 报告——出报表 提供会计信息,反映在报表告诉需要的人,有助于他们做决策
核算的主要内容:
核算七点内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 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基金的增减 5) 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会计监督(控制职能)
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合理性
会计监督7点内容
2.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1)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 (2)对伪造、变造、故意毁灭会计账簿或者账外设账行为,应当制止和纠正, (3)对实物、款项进行监督,督促建立并严格执行财产清查制度; (4)对指使、强令编造、篡改财务报告行为,应当制止和纠正; (5)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 (6)对违反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经济活动,应当制止和纠正; (7)对单位制定的预算、财务计划、经济计划、业务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等。 对会计资料的监督:1、2、4 对财、物的监督:3、5 对制度、计划的监督:6、7
拓展职能
1、(过去)评价经营业绩
2、(现在)参与经济决策
3、(未来)预测经济前景
3、会计目标
会计到底要做什么(做报表,提供信息)
电影导演的目标是制造影片:剧本→拍摄→剪辑→影片 会计的目标:通过整理归类,做财务报表 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财务报表 会计的目标:编制出“财务报表”! 以“财务报表”为载体,为报表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政府相关部门、公众等) 提供信息,有助于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财务报表(4表1注)
1、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财务报表使用者
对内:企业管理者、 对外:投资人、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公众
2、反应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约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会计基本假设
若无会计主体,就不存在持续经营l; 若无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 若无货币计量,所谓的会计就只能停留在原始计数时代。
会计主体
指会计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服务的对象:企业公司
空间范围
持续经营
概念: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会破产清算和大规模削减业务。
会计分期
概念:指讲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时间范围
货币计量
概念: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主要以货币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计量尺度
会计基础(归属期确定的基础)
解决的问题:解决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问题 划分收入、费用应该属于哪个会计期间(哪个月,哪个季度,哪一年) 一般来说,财务会计采用的事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 考试的时候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时,一般默认为是企业会计,要实用权责发生制。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政府的预算会计师用的。 定义:是指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标志来确定本期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核算基础 人话:一般来说,收入在哪个月实现(收到钱),就属于哪个月的收入;费用在哪个月实现(付出钱),就属于哪个月的费用。 采用收付实现制记录的话: 例1:2月卖出了货物,5月份收的钱,如果采用收付实现制,则这个收入是记录在5月。 例2:你5月份的电费是1000元,7月才缴5月份的电费,如果采用收付实现制,费用就是记录在7月份。
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 收到钱了就要有履约的义务(责),花钱了就有享受购买项目的权利(权) 又叫“应计制” 定义:是指以取得收取款项的权利或支付款项的义务为标志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基础。 人话:收入在哪个月发生(即:哪个月卖出货物、完成履约义务),就属于哪个月的收入;费用在哪个月发生(哪个月受益),就属于哪个月的费用。 优点:能够揭示收入与费用的因果关系,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缺点:忽视现金流量。 例:有些公司的利润表很漂亮,但是他的收入现金都是以赊账形式存在的,利润都是应收账款。 采用权责发生制记录的话: 例1:2月卖出了货物,那收入就是2月份的,因为2月已经完成履约义务了,只是没收到钱,后面3月收钱也好,4月收钱也好,都无所谓。但是收入就是算2月份的。 例2:你5月份的电费是1000元,这个费用就是5月份享受的权益,所以就记录在5月份。你可能7月才缴5月份的电费,但是,一样不用理会,费用就是记录在5月份。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是什么: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其他 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共8点,记忆口诀:三可一相,始终谨记。
可靠性
实际发生的业务。 如实反映 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可靠性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所在
可理解性
清晰明了,便于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相关性
决策需要相关:对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联 作用:有助于使用者对过去、现在的情况作出评价,对未来作出预测
可比性
纵向可比:时间纵深,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比较一下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 相同或类似交易或事项,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横向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类似交易,应采用同一会计政,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实质重于形式
经济实质 重于 法律形式 甲公司买了设备(法律上归甲所有),乙公司租赁设备(实质上乙应该视其为资产),
重要性
会计信息应当反映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重要——充分严谨 非重要——简化省略 判断重要性:依据功能、性质、金额大小来判断重要性。 如:低值易耗品可以采用一次摊销法 企业发生某些支出金额较小,从支出的受益期来看,可能需要再若干会计期间摊销,但根据重要性要求,可以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工具、劳保用品、管理用品。) 例:一副手套,金额5元,可以用100次,每次摊销0.05元。
谨慎性
保持应有的谨慎,预计。预估未来。 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 不要低估负债和费用。 例: 1、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2、对售出商品很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确认预计负债。 3、对很可能承担的环保责任确认预计负债等。 4、企业将属于研究阶段的研发支出确认为研发费用: 因为不保证研究一定能成功,不能形成无形资产。
及时性
对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会计职业道德
怎么做好会计
会计职业及风险
利用会计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经济社会提供会计服务,获取合理报酬的职业 职业、专业、提供、获取 会计职业的特征:记忆口诀:社会经济史————谐音梗 1、技术性 (专业) 2、社会属性 (为经济社会提供服务) 3、经济性 (获取报酬) 4、规范性 (职业道德) 5、时代性 (与时俱进) 职业风险: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带来的技术处理、职业判断、选择不当造成的会计差错 2、公司治理:不当盈余管理,会计造假,财务舞弊。
会计职业道德与内容
遵守 会计法律制度 是 会计职业道德 的最低要求,基本制度保障。 会计职业道德 是 会计法律制度 的重要补充。 职业道德:自律性 成文不成文规定都有 道德约束 法律制度:他律性 成文规定 国家强制力 职业道德内容: 1.爱岗敬业 2诚实守信 3.廉洁自律 4.客观公正 5.坚持准则 6.提高技能 7.参与管理 8.强化服务
会计职业道德管理
1、增强会计人员诚信意识: 加强教育 2、建议会计人员信用档案: 严重失信会计人员“黑名单”;与财务有关的违法行为。信用中国、黑名单 3、会计职业道德管理的组织实施: 褒奖守信会计人员,先进会计评选 4、建立健全会计职业联合惩戒机制: 惩戒、记入档案、信用中国公布、行业协会、限制考证、限制评优、限制担任高管,董事,监事,法人。考公参考
内部控制基础
风险控制
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全体员工实施的,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是实现目标的 程序 及 方法 而其本身并非目标 股东大会——权利机构 董事会——决策机构 经理层——执行机构 监事会——监督机构 (监事会成员有董事会和经理层) 内部控制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有利于合理保证企业合法合规经营管理 3、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内部控制的目标 1、合规目标 2、资产目标 3、报告目标 4、经营目标 5、战略目标
内部控制要素
内部控制要素: 1、内部环境:组织机构、企业文化、内部审计机构、反舞弊。 是基础环境条件 2、风险评估:风险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 是重要环节、控制活动的对象内容 3、控制活动:采用措施 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和程度。 是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方法和手段 4、信息与沟通:信息及时、准确、完整的收集,各层级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应用。 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 5、内部监督:对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 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报告,并作出相应的处理过程。 日常监督、专项监督 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内部控制的缺陷分类: 成因:设计缺陷、运行缺陷 缺陷的影响程度: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一般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