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呼吸系统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四章呼吸系统中X线与CT的基本病变表现,干货满满,有需要的朋友赶紧收藏吧!
编辑于2024-03-10 10:53:38呼吸系统
X线表现
气管,主支气管病变
阻塞性肺气肿
局限性
肺透明度增加
肺纹理稀疏
弥漫性
胸廓呈桶状,肋骨走形变平,肋间隙变宽
横膈低平呈波浪状
两肺野透亮度增加,可见肺大疱影,肺纹理稀疏,肺叶中外带肺纹理可消失
心影狭长呈垂位心型
阻塞性肺不张
一侧肺不张
患侧肺叶呈均匀一致的密度增高影
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纵膈向患侧移位,横膈升高
心缘及横膈模糊,健侧肺呈代偿性肺气肿
肺叶不张
肺叶体积缩小,密度增高,肺血管,肺门及纵膈不同程度向患侧移位
邻近肺叶可出现代偿性肺气肿
肺部病变
肺泡病变
实变病灶密度较高而均匀,有的较淡,其内可见血管影,称为磨玻璃密度影
病变形态多不规则,其大小差异大,大片状者常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影,称为空气支气管征或支气管气像
大片状向邻近肺泡蔓延,边缘模糊不清,小病变可融合为大片状
病变邻近肺叶,肺段边界时,可见清楚的边缘
增殖性病变
结节状,片状,肿块状密度增高
肉芽肿性:结节状 球状 肿块状
慢性肺炎:片状影
病变密度较高,边缘较清楚
纤维化病变
局限性
索条状僵直的高密度影,边缘清楚
气管及纵膈向患侧移位,肺门上移
下肺纹理被牵拉伸直呈垂柳状
慢性肺结核 矽肺
弥漫性
弥漫分布的网状,线状及蜂窝状影
弥漫的颗粒状或小结节状影
尘肺 慢性间质性肺炎
结节与肿块
结节
≤3cm
良性:形态规则,边缘光滑
恶性:分叶状,肺癌边缘可见毛刺
多发病灶:转移瘤
空洞与空腔
空洞
虫蚀样
多发边缘不规则虫蚀状透明区,见于干酪样肺炎
薄壁
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环形
肺结核 肺脓肿 少数肺转移癌
厚壁
洞壁外:边缘较模糊的片状影
空洞内多:气液平面
结合性空洞壁:外:整齐清楚;内:含少量液体
周围型肺癌:外:分叶和毛刺状;内:凹凸不平,可见壁结节
空腔
肺内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
菲薄而均匀
肺大疱 肺囊肿 肺气囊
钙化
病灶密度很高,边缘清楚锐利,大小形状不同
肺结核,淋巴结结核钙化--单发或多发斑点状
错构瘤--爆米花
矽肺--两肺散在多发结节状或环状影
淋巴结钙化--蛋壳样
骨肉瘤钙化--两肺散在结节状
肺泡微石症钙化--多发粟粒状或结节状
胸膜病变
胸腔积液
游离性积液
少量积液
液体上缘在第4肋前端以下
最先积聚:后肋膈角
250ml以后,肋膈角变钝
可随呼吸及体位发生改变
与轻微的胸膜粘连鉴别
后肋膈角--外侧肋膈角--膈顶
中量积液
体液上缘在第4肋前端以上,第2肋骨以下
由于胸腔负压,液体的重力,肺组织弹力,液体表面张力等综合作用
立体胸片上:呈外高内低的边缘模糊的弧线状,称为渗液曲线
大量积液
达到第2肋前端以上
患侧肺叶呈均匀致密阴影,有时仅见肺尖部透明
肋间隙增宽,横膈下降,纵膈向健侧移位
局限性积液
包裹性积液
局限于胸膜腔的液体,常见于肺结核
叶间积液
局限于水平裂或斜裂内的积液
侧位胸片:叶间裂部位的梭形阴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楚
肺下积液
肺底与横膈间的胸膜腔积液,右侧多见
“膈升高”圆顶最高点位于外1/3处,肋膈角深且锐利,且立位向一侧倾斜60%或取仰卧位检查可见游离积液征象,不同于真正的横膈升高。
气胸和液气胸
气胸:空气进入胸膜腔
自发性气胸
肺内空气进入胸腔
张力性气胸
体外空气进入胸腔
气胸区无纹理,肺脏自外围向肺门方向压缩
少量气胸:气胸区呈线状或带状,可见被压缩的肺边缘
大量气胸:气胸区可占据肺野的中外带,内带为压缩的肺:密度均匀软组织影 同侧肋间隙变宽,横膈下降,纵膈向健侧移位
液气胸
胸膜腔内液体与气体同时存在
胸膜增厚粘连与钙化
肋膈角变浅变平,横膈运动轻度受限
广泛性:患侧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肺野密度增高,肺野外侧及后缘可见带状密度增高影,肋膈角近似直角或消失,膈升高且顶变平,运动微弱或消失,纵膈向患侧移位
胸膜钙化:肺野边缘的片状,不规则点状或条状高密度影
胸膜肿瘤
半球形,扁平丘状或不规则形肿块
密度均匀,边缘清楚
肺门改变
大小改变
密度改变
位置改变
纵膈改变
形态
密度
位置
横膈改变
形态
位置
运动
膈矛盾运动--肿瘤,外伤或炎症等引起的膈肌麻痹,使患侧膈吸气时升高,呼气时下降,与健侧膈运动相反。
CT表现
气管,主支气管病变
阻塞性肺不张
肺叶肺段不张表现为叶间裂移位和血管支气管聚拢
阻塞性肺气肿
分类
小叶中央型
小圆形低密度影
全小叶型
广泛密度减低区,肺血管影变细,稀疏
瘢痕旁型
肺内瘢痕灶周围,由肺泡破裂融合形成的局限性肺气肿
间隔旁型
胸膜下局限性低密度区
阻塞性肺炎
病变阻塞气管导致分泌物引流不畅而继发的肺部感染
段或叶分布的片状或斑片状高密度影
胸部病变
肺泡实变 高密度影
肺实变
均匀性高密度影,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病灶边缘不清楚,靠近叶间胸膜清楚
磨玻璃样密度影
GGO密度低于肺内气管影,见于肺泡实性病变的早期或吸收阶段
分类
小片状
大片状
肺段性
大叶性
弥漫性分布
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症
肺出血,肺泡蛋白沉着症
增殖性病变
呈结节,肿块或大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清楚,动态变化缓慢
纤维化病变
弥漫性
小叶核心增大
小叶内间质增粗
小叶间隔增厚
支气管血管束异常
胸膜下弧线
胸膜下与胸膜平行的线样影
蜂窝状影
多发的环形影,似蜂窝状,正常的肺结构消失
牵拉性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呈不规则的管状及环状
磨玻璃样密度影
小片状呈多发性
结节与肿块
分类
边缘
周围型肺癌边缘毛刺状,分叶状
密度
实性
高密度
磨玻璃样密度
密度低于气管
肺内稍高密度,且不掩盖其中肺血管影的结节灶
常见病变
非典型腺瘤样增生
急性局限性肺炎
局限性肺纤维化
周围性肺癌
肺出血
混合密度
气体密度影
空泡征多见于肺癌
邻近
结核性病变
小结节和条状病灶,称为卫星灶,可见引流支气管
肺炎肿块
合并片状影
周围型肺癌
牵拉胸膜形成--胸膜凹陷征
肺结核球,炎性结节也可如此
小结节(1cm以下)
血源性结节(随机分布)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和血源性转移瘤
淋巴管周围结节
癌性淋巴管炎和结节病
小叶中心结节
小气道结节
树芽征:小叶中心有小结节及短线影,与支气管血管束分支相连,如树芽状
细支气管炎性病变及支气管播散型肺结核
空洞与空腔
空洞
洞壁
薄壁空洞
肺结核
内壁光滑外缘清晰
壁厚薄一致
后壁空洞
外壁不规则呈分叶状
内壁凹凸不平成结节状
癌性空洞或干酪样物质未完全排出的肺脓肿或结核性空洞
内部
气-液平面--急性肺脓肿
球状物--曲球菌与洞壁之间形成半月形空气影,称为空气半月征
周围
结核性空洞周围--卫星灶和肺门相连的支气管壁增厚
癌性空洞--支气管狭窄或阻塞
空腔
壁厚在1mm以内,均匀,内外缘光滑,可有气液平面
钙化
局限性
肺内斑片状钙化以肺结核多见
肺孤立结节内的多发斑点状,同心圆状,爆米花样钙化为良性病变
弥漫性
弥漫性细微点状钙化见于肺泡微石症
尘肺可见于多发小结节状钙化
肺门改变
肺门增大
肺门移位
肺不张,肺内纤维化
胸膜病变
胸腔积液
游离性积液
少量:后胸壁内缘与胸壁平行一致的弧形窄带状液体密度影
中等:后胸壁内缘新月形的液体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缘整齐,局部肺组织轻度受压
大量:肺被压缩于肺门呈软组织影,有时似肿块,但其内可见支气管影,纵隔向对侧移位
与腹腔积液鉴别
横膈征
当腹水或胸腔积液存在时,横膈可显示为弧形状影,内侧为腹水,外侧为胸腔积液
膈脚移位征
胸腔积液积聚在膈脚与脊柱间,使膈脚向前外侧移位,而腹水积聚在膈脚的前外侧,将膈脚推向后内侧
界面征
腹水直接贴着肝脾,故腹水与肝脾的交界面清楚,而胸腔积液和肝脾之间隔有横膈,故胸腔积液与肝脾的交界模糊
裸区征
肝的后部直接附着后腹壁,没有腹膜覆盖,称为裸区,该区阻断腹腔致腹水不能达到脊柱右侧,而右侧的胸腔积液则可以聚集于脊柱右侧
包裹性积液
胸膜尾征:自胸壁突向肺野的凸形液体密度影,基底宽而紧贴胸壁,与胸壁的夹角多呈钝角,边缘光滑,邻近胸膜处有增厚
叶间积液
叶间裂处片状或带状的高密度影,多为液体密度,有时梭状或球状高密度影,积液量多时可呈肿块状,但其两端的叶间胸膜常有增厚
气胸与液气胸
气胸
肺外侧带状无肺纹理的透亮区,其内缘可见弧形的脏胸膜呈细线样影与胸壁平行
肺组织可有不同程度的受压萎陷
液气胸
可见明确的气液平面及萎陷的肺边缘
胸膜增厚粘连与钙化
增厚
厚度不均,有小结节,沿胸壁的带状软组织影,表面不光滑
厚度达2cm及纵膈胸膜增厚提示恶性病变
粘连
伴随增厚,广泛粘连可导致胸廓塌陷或肺被牵拉,影响呼吸功能
钙化
点状,带状,块状的高密度影
结核性胸膜炎,脓胸及胸腔出血后机化
胸膜肿瘤
胸膜下肿块
病变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匀,其内有空气支气管征,边缘模糊有毛刺,与胸壁的夹角为锐角
胸膜本身肿块
病变形态多规则,梭形或半圆形,密度均匀,与肺交界面清楚,与胸壁夹角呈钝角,有时可见胸膜尾征
胸壁来源肿块
病变多同时向胸壁和肺内生长,多呈梭形,与肺交界光滑清楚,与胸壁夹角呈钝角,局部胸壁膨隆,肌间脂肪影及筋膜层界限消失,可有邻近肋骨破坏
纵膈改变
位置
形态
密度
邻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