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口腔医学第四,五章
这是一篇关于口腔医学第4 5章节思维导图,主要包含非龋性牙体硬组织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周组织病等。
编辑于2024-03-10 16:16:39第四,五章
解剖结构
牙体的解剖形态
牙冠
牙根
牙颈
牙体组织结构
牙釉质
人体中最坚硬的矿化组织
黄白色,半透明,有光泽
有窝沟,是龋齿的始发部位
牙本质
牙齿的主体
色淡黄有光泽
对外界机械,温度,化学刺激均非常敏感
牙骨质
覆盖牙根表面,紧贴牙根
厚薄不均,色淡黄
具有修复和补充功能
是牙周膜纤维的主要附丽部位将牙体固定于牙槽窝内
牙髓
营养牙体组织,形成继发牙本质的功能
牙周组织结构
固定支持营养
牙周膜
介于牙根和牙槽骨之间的致密结缔组织,主要为胶原纤维
X线为一条黑线
含有丰富的神经和末梢感受器,能够调节和缓冲咀嚼力
一旦受损难以修复,牙齿会松动脱落
牙槽骨
X线呈白色线状阴影,称为硬骨板
牙龈
龈缘炎
粉红色,坚韧而有弹性,无活动性
两牙之间突出为:龈乳头
牙龈边缘称游离龈
游离龈与牙齿间的空隙为龈沟<2mm
牙骨质
牙体硬组织,支持作用
龋病
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
龋病
表现为牙齿的无痛性不可复性破坏
病因
细菌
变形链球菌
产酸能力
耐酸能力
附着能力
乳杆菌
放线菌
口腔环境
食物
蔗糖
唾液
机械清洗
抑菌作用
抗酸作用
抗溶作用
全身情况
缺钙磷
缺氟
佝偻病等
宿主
时间
一般需要1-2年
分类
浅龋
釉质龋,牙骨质龋
白垩色点或斑进阶为黄褐色或褐色
探针查看粗糙感
中龋
牙本质软化呈黄褐色或深褐色
对酸甜饮食敏感,过冷过热也产生酸痛
刺激去除后立刻消失
深龋
牙髓病变为可逆性,无自发性痛性症状
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
恒牙:下颌第一磨牙,第二磨牙,上颌第一二磨牙,最低是下前牙
乳牙:下颌第二乳磨牙,上颌第二乳磨牙
咬合面的窝沟处居于首位,邻接面,颊面
病变程度
牙体硬组织脱矿与再矿化交替进行
由表及里的色,质,形改变,以质地变化为主,颜色和形态的变化为伴随
预防
氟化物防龋
抑制制龋细菌的代谢生长
减少牙菌斑内酸形成
减低釉质溶解度
促进牙釉质再矿化
直接提高牙齿的防龋能力抑制可能的致龋相关因素
窝沟封闭
治疗
深龋治疗
正确判断牙髓状况;治疗成功的基础
停止龋病发展;防御性反应
保护牙髓,减少对牙髓的刺激
非龋性牙体硬组织病
变色牙
四环素牙
病因
四环素药物可结合到发育矿化期的牙组织内
黄色逐渐到棕褐色或深灰色
可通过胎盘屏障
8岁后不着色
临床表现
轻:分布均匀的黄色或灰色
中:棕黄色至黑色
重:带状着色,黄灰色或黑色
极重:颜色加深,灰褐色
预防
避免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七岁以下儿童使用四环素类药物
楔形缺损
牙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缺损呈楔形
不恰当的刷牙方式
好发于第一前磨牙
牙本质过敏症
过敏牙本质,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牙体疾病共有的症状,40岁高峰
牙隐裂
牙冠表面的非生理性细小裂纹,常不易发现
最多发生于上颌磨牙,其次是下颌磨牙,上颌前磨牙
病因
牙结构的薄弱部位是隐裂牙发生的易感因素
牙尖斜面愈大,产生的水平分力愈大,隐裂的可能性愈多
病理性磨损出现陡高牙尖,牙尖斜度也明显增大,咬合时水平分力增加,形成创伤性咬合力
畸形中央尖
牙齿发育过程中,成釉器形态分化异常所致牙形态发育异常
下颌前二前磨牙,偶见于上颌前磨牙,常对称发生
中央尖折断或磨断后临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黑色小环,环内浅黄色牙本质轴,中央黑色髓角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
牙髓病
病因
细菌
物理因素
急性外伤
温度刺激
电流刺激
化学因素
免疫因素
临床表现
可复性
牙髓组织以血管扩张,充血为主要病理变化的初期炎症“牙髓充血”
对刺激敏感,尤其是冷刺激,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
不可复性
无恢复可能性
急性牙髓炎
剧烈自发性疼痛,间歇性
疼痛位置不明确,沿着三叉神经放散
夜间较剧烈
早期冷热刺激均可导致疼痛,后期化脓后,热刺激疼痛,冷刺激缓解疼痛
慢性牙髓炎
阵发性隐痛或钝痛
慢性闭锁性牙髓炎
迟缓痛
对冷热不敏感
龋洞深
探针不敏感,不漏髓
慢性溃疡性牙髓炎
探针探查有穿髓孔
少量暗红色血液
X线显示牙周膜间隙增宽,硬骨板模糊
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青少年常见
大而深的龋洞可见红色肉芽组织“息肉”
探针无痛易出血
诊断
可以定位患牙
长期的冷热刺激史
叩诊反应
牙髓坏死
牙体变色为主诉
牙髓无活力,冷热,电刺激无反应
牙冠变色,有深的龋坏及牙体缺损
X线提示无根尖区炎症
根尖周病
病因:牙周菌斑生物膜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临床表现
根尖脓肿
自发持续性剧烈跳痛,伸长感加重,不敢咬合
骨膜下脓肿
持续搏动性跳痛明显
根尖区牙龈肿胀明显
扪诊有波动感
伴随着全身症状
黏膜下脓肿
扪诊波动感明显
自发性胀痛,咬合痛减轻
全身症状缓解
慢性根尖周炎
临床表现
炎症肉芽组织的形成和牙槽骨的破坏
X线
慢性根尖周肉芽肿
患牙根尖部圆形透射影像直径小于1cm
慢性根尖周脓肿
根尖部边界不清,形状不规则,周围骨质疏松云雾状
根尖周囊肿
根尖区有较大圆形透射区边界清楚,有一圈白线围绕
治疗;根管治疗术
清除根管内的炎症牙髓及坏死物质
适当消毒,充填根管
去除根管内容物对根尖周围组织的不良刺激
防止根尖周病变的发生,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
牙周组织病
牙龈病
慢性牙龈缘炎
临床表现
局限于游离龈和龈乳头
牙龈深红色或暗红色
龈乳头变圆钝,肥大,龈缘便后,点彩可消失,表面光亮
龈沟探诊深度3mm以上,形成假性牙周袋,但无附着丧失
区别牙龈炎和牙周炎
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
清洁菌斑和牙石
手术治疗
维护治疗
妊娠期龈炎
妇女在妊娠期间由于激素水平改变,原有牙龈慢性炎症加重,使牙龈肿胀或形成龈瘤样的改变,分娩后病变可减轻或消退
病因:牙周菌斑生物膜
临床表现
妊娠前就有龈缘炎的表现,2-3个月开始明显,8个月达到高峰,分娩后2个月可恢复
白血病的牙龈病损
临床表现
极易出血且不易止住
牙龈和口腔黏膜上可见出血点和瘀斑
伴有口臭
治疗原则
禁手术或活检
牙周炎
慢性牙周炎
牙菌斑中的微生物引起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牙周袋形成,牙周附着丧失,牙槽骨吸收。最终导致牙齿松动,脱落,或拔除。
临床表现
大量牙石
牙龈呈现不同程度慢性炎症
颜色鲜红色,质地松软,点彩消失
探诊出血或溢脓
主要表现刷牙或进食出血
治疗
洁治术和刮治术
侵袭性牙周炎
病因
伴放线放线杆菌,带有家族性
临床表现
局限性侵袭性
临床表现
女多于男,年龄较小
菌斑,牙石量很少,炎症轻微
已有深牙周袋,牙周组织破坏程度与局部刺激物的量不成比例
切牙和第一磨牙松动,自觉咀嚼无力,切牙呈扇形散开,后牙出现食物嵌塞
病程进展快,家族聚集性
广泛型侵袭性
弥漫型,累及除切牙和第一磨牙以外的至少三颗牙
严重及快速的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明显的阵发性
易出血,有溢脓
治疗原则
早期实施洁治,刮治和根面平整等基础治疗
必要时施行牙周手术,彻底消除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