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抗甲状腺药物降血糖药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抗甲状腺药物、降血糖药的思维导图,包含抗甲状腺药物: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降血糖药:降血糖药概述、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
编辑于2021-07-31 05:44:19方剂学笔记分享。该思维导图合集系统梳理了中医的方剂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方剂分类、组成原则、煎药方法、功效应用等多个方面。
中药学笔记分享。该合集系统整理了中医的中药学的核心知识点,从药材分类到功效应用,再到配伍禁忌,一应俱全。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siweidaotu思维导图分享,该指南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据和医学进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规范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增补。
该系列学习笔记来源于近期指南,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适用于各科临床应用,不定时更新中。
在世界万物中,精神现象最为复杂。精神病学不仅与各医学学科关系密切,还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相关问题。精神病学的诊断主要是症状学诊断。所以在各医学学科诊疗过程中,有必要将精神病学运用其中,该系列导图根据《精神病学Psychiatry》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整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方剂学笔记分享。该思维导图合集系统梳理了中医的方剂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方剂分类、组成原则、煎药方法、功效应用等多个方面。
中药学笔记分享。该合集系统整理了中医的中药学的核心知识点,从药材分类到功效应用,再到配伍禁忌,一应俱全。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siweidaotu思维导图分享,该指南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据和医学进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规范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增补。
该系列学习笔记来源于近期指南,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适用于各科临床应用,不定时更新中。
在世界万物中,精神现象最为复杂。精神病学不仅与各医学学科关系密切,还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相关问题。精神病学的诊断主要是症状学诊断。所以在各医学学科诊疗过程中,有必要将精神病学运用其中,该系列导图根据《精神病学Psychiatry》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整理。
第十五单元:抗甲状腺药物、降血糖药
抗甲状腺药物
【常用的硫脲类药物】
1.硫氧嘧啶类:包括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
2.咪唑类:包括甲巯咪唑(他巴唑)、卡比马唑(甲亢平)。
【药理作用】
1.抗甲状腺 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过氧化物酶,抑制甲状腺素生成。故须待甲状腺内贮存的激素消耗到一定程度才能呈现疗效。丙硫氧嘧啶还能抑制T4生成T3的过程(合成t4>t3,但活性t3>t4)。
2.抑制免疫 甲亢的发病与异常免疫反应有关,硫脲类药物还有免疫抑制作用,能轻度抑制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对病因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临床应用】
1.甲状腺功能亢进:适用于轻症和不适宜手术或放射性碘治疗者。
2.甲状腺手术前准备:宜先用硫脲类将甲状腺功能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以减少发生麻醉意外、手术并发症及甲状腺危象的可能。需在手术前两周左右加服碘剂。
3.甲状腺危象的辅助:应立即给大量碘剂,阻止甲状腺激素释放,并采取其他综合措施消除诱因、控制症状。应用大量硫脲类(较一般用量增大1倍)作辅助治疗。(VS术前准备先后顺序)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常见的有皮疹、发热、荨麻疹等轻度过敏反应,多数情况下不需停药也可消失,少数发生剥脱性皮炎等严重反应,可用糖皮质激素处理。
2.消化道反应:可有厌食、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反应,曾报道有黄疸和肝炎。
3.严重的不良反应是粒细胞缺乏症,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4.甲状腺肿及甲状腺功能减退,一般多不严重,及时发现并停药常可自愈。
降血糖药
降血糖药概述
主要有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两类
口服降血糖药:包括磺酰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胰岛素增敏药等。口服降血糖药使用方便,但作用慢而弱,只适用于轻、中度糖尿病,不能完全代替胰岛素。
胰岛素
1.短效(速效)类:如普通胰岛素、半慢胰岛素锌混悬液;
2.中效类:如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珠蛋白锌胰岛素、慢胰岛素锌混悬液;
3.长效(慢效)类:如精蛋白锌胰岛素、特慢胰岛素锌混悬液
胰岛素
【药理作用】
1.对糖代谢:增加糖原的合成与储存,抑制糖原分解和异生从而降低血糖。
2.对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合成,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生成。
3.正氮平衡:促进蛋白质合成,并能抑制蛋白质分解。
4.促进钾离子内流:激活Na+-K+-ATP活性。
5.促生长
记忆要诀:胰岛素降血糖,合成蛋白生脂肪。钾离内流降血钾;促生长
【临床应用】
1.各型糖尿病
(1)Ⅰ型糖尿病:皮下注射需终身用药。
(2)Ⅱ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或用口服降血糖药未能控制者。
(3)糖尿病合并症:重度感染、高热、妊娠、创伤以及手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使用大量胰岛素可以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生成。脂肪酸酮体合在一块,不游离,血中酮体减少)
2.高钾血症:合用葡萄糖,胰岛素促进K+入胞。
【不良反应】
1.低血糖最为常见、过敏反应。
2.局部反应:注射部位出现皮下硬结、脂肪萎缩与肥厚。
3.胰岛素耐受性:
(1)急性抵抗性:常由于合并感染、创伤、手术、情绪激动等应激状态所致。
(2)慢性抵抗性:可能与体内产生了胰岛素抗体、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或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系统失常等因素有关。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时应注意】
1.治疗剂量 因人而异,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至血糖、尿糖控制满意。
2.Ⅰ型糖尿病需终身用药,不得自行停用。
3.熟悉胰岛素的种类、主要给药途径,以便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制剂及给药途径。
4.了解胰岛素主要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其防治方法,将药物的有害作用降到最低。
5.坚持血糖监测,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使糖尿病得到理想控制。
口服降糖药
常用磺酰脲类药物
【药理作用】
1.降血糖作用: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刺激内源性胰岛素释放。
2.抗利尿:格列本脲、氯磺丙脲能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并增强其作用,从而发挥抗利尿作用。
3.影响凝血功能:格列齐特可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刺激纤溶酶原的合成。
【临床应用】
1.糖尿病: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产生胰岛素耐受性的患者用后可通过刺激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而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2.尿崩症:氯磺丙脲可使病人尿量减少,与氢氯噻嗪合用可提高疗效。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胃肠不适、恶心、腹痛、腹泻等,减量或连续用药可消失。
2.过敏反应:出现皮疹、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胆汁淤积性黄疸及肝损害。
3.低血糖:可引起持久性的低血糖,造成不可逆性脑损伤,为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二甲双胍
代表药物:苯乙福明(苯乙双胍)、甲福明(二甲双胍)。
【药理作用】
1.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
2.增加肌肉组织中糖的无氧分解;
3.减慢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
4.减少肝葡萄糖的生成;
5.增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6.降低血中胰高血糖素水平
【临床应用】
用于单用饮食控制无效的轻、中度2型糖尿病,尤其肥胖且伴胰岛素抵抗者。常与磺酰脲类或胰岛素合用。
【不良反应】
厌食、口苦、口腔金属味(乳酸中毒)、胃肠刺激等胃肠道反应。低血糖症、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乳酸血症及酮血症。慢性心、肝、肾疾病患者及孕妇禁用。
α-葡萄糖腺苷抑制剂 - 阿卡波糖
【药理作用】
在小肠上皮刷状缘与碳水化合物竞争水解碳水化合物的糖苷水解酶,减慢碳水化合物水解及产生葡萄糖的速度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临床应用】
用于轻、中度2型糖尿病。可降低患者的餐后血糖,适合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不会导致低血糖)
【不良反应】
本品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由于碳水化合物在肠道滞留和酵解产气,出现腹账、嗳气、肛门排气增多甚至腹泻,溃疡病、肠道炎症病人慎用。
常用胰岛素增效药-罗格列酮
【药理作用】
是通过竞争性刺激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PPAR-γ)从而控制血糖的生成、转运和利用。
【临床应用】
用于2型糖尿病,特别是有胰岛素抵抗者,可单用,也可与其他治疗糖尿病药物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