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诊断学:基本检查法
这是一篇关于诊断学:基本检查法思维导图,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一篇关于新生儿黄疸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定义,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分类。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
正常足月儿(normal term infant)是指 37 周≤胎龄<42 周,2 500g≤出生体重≤4 000g,无畸形或疾 病的活产婴儿。早产儿(preterm infant)又称未成熟儿(premature infant)。
慢性肾衰竭CRF:慢性肾脏病引起的 GFR 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汇总了尿毒症症状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预防与治疗等详细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基本检查法
视诊
用眼睛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表现
全身
年龄、发育、营养、意识状态、面容、表情、体位、姿势、步态
局部
皮肤、黏膜、眼、耳、口、鼻、舌、头颈、胸廓、腹形、肌肉、骨骼、关节外形
特殊部位
借助仪器——耳镜、鼻镜、检眼镜、内镜
触诊
通过手接触被检查部位时的感觉来进行判断
体温、湿度、震颤、波动、压痛、摩擦感
包块大小、轮廓、位置、表面性质、移动度、硬度
手指指腹——触觉敏感 掌指关节部掌面皮肤——震动 手背皮肤——温度
方法
浅部触诊法
体表浅在病变: 关节、软组织、浅部动脉、静脉、神经、阴囊、精索
深度1㎝
检查——腹部有无压痛、抵抗感、搏动、包块、肿大脏器
深部触诊法
深度2㎝以上,4~5㎝
分类
深部滑行触诊法
右手并拢二、三、四指平放在腹壁上,手指末端逐渐触向腹腔脏器/包块,在触及的包块上作上下左右滑动触摸
肠管/条索状包块——与包块长轴垂直方向进行滑动触诊
腹腔深部包块、胃肠病变检查
双手触诊法
左手掌置于被检查脏器/包块背后部,右手中间三指并拢平置于腹壁被检查部位,左手掌向右手方向托起,使被检查脏器/包块位于双手之间
配合好病人的腹式呼吸
肝、脾、肾、腹腔肿物检查
深压触诊法
一个/两个并拢手指逐渐深压腹壁被检查部位
腹腔深在病变部位、确定腹腔压痛点(阑尾、胆囊、输尿管)
反跳痛——手指深压稍停片刻,2~3秒,迅速将手抬起,询问是否疼痛加重/察看面部表情
冲击触诊法
右手并拢示、中、环三个手指70~90°角,放置腹壁检查的相应部位,作数次急速有力冲击动作
大量腹腔积液时肝、脾、腹腔包块难以触及者检查
避免用力过猛
注意事项
检查前讲清触诊目的,消除病人紧张情绪
手应温暖,手法轻柔,随时观察病人表情
恰当体位
腹部检查前,病人排尿
手脑并用,边检查边思考
叩诊
用手指叩击身体表面某一部位,使之震动产生音响,根据震动和声响的特点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
用于
确定肺尖宽度、肺下缘位置、胸膜病变、胸膜腔中液体多少/气体有无、肺部病变大小与性质、纵隔宽度、心界大小与形状、肝脾边界、腹腔积液有无与多少; 子宫、卵巢、膀胱有无胀大
直接叩诊法
右手中间三指并拢,用掌面直接拍击被检查部位,借助于拍击的反响和指下的震动感判断病变情况
胸部/腹部范围较广泛病变——胸膜黏连或增厚、大量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气胸
间接叩诊法
应用最多
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勿与体表接触; 右手指自然弯曲,用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末端指关节处或第二节指骨远端
注意
叩击方向应与叩诊部位垂直
以腕关节与掌指关节活动为主
灵活、短促、富有弹性
连接叩击2~3下,避免不间断连续快速叩击
检查肝区/肾区: 左手手掌平置于被检查部位,右手握成拳状,用尺侧叩击左手手背,询问/观察有无痛感
环境安静
适当体位
对称部位比较与鉴别
注意叩诊音响变化,注意不同病灶震动感差异
用力均匀适当,深度5~7㎝
心、肝相对浊音界、脾界——轻弱叩诊; 心肝绝对浊音界——中度力量叩诊; 病灶位置距体表达7㎝左右——重叩诊
叩诊音
听诊
根据病人身体各部分活动时发出的声音判断正常与否
直接听诊法
将耳直接贴附于被检查者的体壁上进行听诊
间接听诊法
运用听诊器
血管音、皮下气肿音、肌束震颤音、关节活动音、骨折面摩擦音
环境安静、温暖、避风
不要隔着衣服听,手捂热听诊器体件
正确使用听诊器:耳件方向向前,合适的体件; 中型体件——低调声音(二尖瓣狭窄时隆隆样舒张期杂音—— 膜型体件——高调声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杂音、呼吸音、肠鸣音)
听诊时注意力集中,必要时嘱病人控制呼吸配合听诊
嗅诊
通过嗅觉判断病人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汗液
正常——无特殊刺激气味
酸性——风湿热、长期服用水杨酸、阿司匹林等
狐臭味——腋臭
痰液
正常——无特殊气味
恶臭味——厌氧菌感染(支扩、肺脓肿)
恶臭脓液——气性坏疽
血腥味——大量咯血
呼吸
刺激性蒜味——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氨味——尿毒症
肝腥味——肝性脑病
口腔
口臭——口腔炎症、胃炎等消化道疾病
呕吐物
酸味——食物在胃内长期滞留而发酵(幽门梗阻、贲门失弛缓症)
粪便味——长期剧烈呕吐/肠梗阻
杂有脓液+烂苹果味——胃坏疽
粪便
腐败性臭味——消化不良、胰腺功能不良
腥臭味——细菌性痢疾
肝腥味——阿米巴痢疾
尿液
浓烈氨味——膀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