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专题二: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这是一篇关于专题二:西欧中世纪的教育的思维导图,详细的介绍了基督教教育和世俗教育 两个方面的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
这是一篇关于311专题一:西方古希腊的教育思想的思维导图,介绍了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四个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方面的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基督教教育 是中世纪的全部精神和内容
教育实践
教育形式:教会学校
教育机构:修道院学校(最典型)、主教学校(城市)、教区学校(堂区学校)
教育目的:培养教徒
教育内容:《圣经》、七艺、读写算
教育方法:灌输、体罚、口授、个别教学、背诵等
教育思想
1、神学世界观:确立了超理性的信仰权威,丰富道德体系,敬畏上帝
2、神学儿童观:儿童接受基督教教育,约束惩戒儿童,使儿童丧失主体性和主动性
3、神学知识观:神学知识是最高知识,神学高于任何学问
4、神学目的观:培养信徒,传播宗教
评价
积极影响
1、基督教是超越种族的存在,肯定世界是统一的,有规律的文明体
2、基督教思考人生,呼吁平等,含有辩证法的思想,哲理性的论证人生
3、基督教强调人的精神与道德,培养人的灵魂与智慧
4、基督教区别理性与信仰,讨论了人类的知识观
消极影响
1、崇尚神性,阻碍科技发展
2、愚弄百姓,束缚思想,基督教也是维护统治的工具
3、阻碍世俗文化与思想的发展
世俗教育
宫廷学校(n)
简介:宫廷学校是一种设在国王或贵族宫廷中,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
典型学校:秀最著名的宫廷学校是由阿尔琴管理的法兰克王宫的宫廷学校
教育内容:宫廷学校主要学习“七艺”、拉丁语、希腊语,宫廷学校也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教育方法:主要采用教会学校盛行的问答法
教育目的:宫廷学校主要培养封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
评价:宫廷学校是欧洲主要的世俗教育形式之一
骑士教育(n)
简介:骑士教育是一种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它与等级鲜明的欧洲中世纪封建制结构是相适应的。
教育目的: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教育阶段
1、家庭教育阶段(0-7、8岁)
儿童在家接受母亲的教育,宗教知识、道德及身体的养护
2、礼文教育阶段(7、8岁-14岁)
低一级的贵族将儿子送到高一级贵族的家庭中充当侍童,学习礼节、行为规范、简单的知识技艺和军事训练。
3、侍从教育阶段(14-21岁)
重点是学习“骑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
年满21岁,通过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
优点
中世纪备受歌颂的骑士精神,培养了当时社会所需要的实际应用人才,体现了当时社会所崇尚的人格品质和道德风范,对主人和军长尊崇忠诚,对贵妇斯文典雅,作战时勇猛果敢,与人交往中慷慨豪侠,形成了中世纪的骑士文化。
缺点
骑士教育是一种典型的武夫教育,重在灌输服从与效忠的思想观念,训练勇猛作战的诸种本领,使其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骑士教育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并不介意。
中世纪大学 n、简、分析
简介
新兴市民阶层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后,追求新学问成为一种时尚,于是中世纪大学应运而生。最初的中世纪大学是一种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一般由一名(或数名)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
原因
1、在经济政治上:西欧封建制度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之后,社会趋于稳定,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越来越好
2、在文化交流上:新兴的市民阶层追求新学问成为一种时尚,而十字军东征复兴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3、在传统教育自身方面:以上两方面导致传统的宫廷学校和骑士教育已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新的教育机构开始出现
典型
波隆纳大学(法律)、萨莱诺大学(医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海德堡大学
特点
1、办学总体特征:自治和自由
2、教育目的: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
3、教育体制:“学生”大学与“先生”大学
4、课程设置:文、法、神、医
5、学位制度:学位制度,“硕士”“博士”学位
6、教学方法:讲演和辩论
意义
1、在权利上,中世纪大学保留了高等教育自由、自治的优良传统。它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促进了教育的普及。
2、在思想上,动摇了人们盲目的宗教信仰,讲求实效和理解力,突破死记硬背等教学方法
3、在制度上,现代大学的雏形和渊源
4、在局限性上,宗教色彩浓厚
为什么说中世纪大学才是现代大学的雏形 1、近现代大学就是由中世纪大学直接演化而来,从未中断办学 2、学位制、学院制、分科制、管理制、教学制全部延续至今 中世纪大学发展的当代价值或启示 1、大学定位:开放性、自治自由、独立性 2、大学理念:学生主体性和全人教育,和谐发展 3、课程设置:经典性和自由教育的特点——通识教育 4、制度建设:制度确保自由自治的落实
城市学校(n)
城市学校是应新兴市民阶层需要而产生的,它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新兴市民子弟开办的世俗性质的初等学校的总称,其种类有行会学校、商会学校(也称基尔特学校)
1、在领导权上,领导权大多属于行会和商会
2、在教育内容上,其内容以读写算及商业、手工业相关的世俗知识为主,用本民族语教学
3、在教育目的上,主要是培养从事手工业、商业的职业人才
4、在学校性质上,世俗性质的初等学校
满足新兴市民阶层的教育需要,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