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钩端螺旋体病
这是一个关于钩端螺旋体病的思维导图,钩端螺旋体病是由各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
这是一个关于心脏瓣膜病的思维导图,包含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脱垂)、二尖瓣狭窄等。
这是一个关于心肌疾病的思维导图,根据病理生理、病因和发病因素,心肌病主要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等。
这是一个关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思维导图,介绍了概论、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治疗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钩端螺旋体病
概论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动物源性传染性疾病
鼠和猪是主要传染源
皮肤黏膜接触含有钩端螺旋体的疫水传染
病原学
波摩那群分布最广
洪水型/雨水型主要菌群
黄疸出血群毒力最强
稻田型主要菌群
致病原理
钩端螺旋体细胞壁有内毒素→侵入血管后引起致病
流行病学
传染源
南方稻田型钩体病
鼠类(携带菌群)
黄疸出血群>波摩那群>犬群>流感伤寒群
北方钩体病
猪类(携带菌群)
波摩那群>犬群>黄疸出血群
易导致洪水型/雨水型流行
人类
带菌时间短
人尿为酸性→不适宜钩端螺旋体生存→没有传染性
★犬类
犬群菌群
导致雨水型流行主要传染源
毒力较轻
传染途径
直接接触传播(主要传播途径)→经过皮肤传播
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尿污染的食物和水)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后可获得较强同型免疫力
可交叉免疫二次感染
发病机制和病理
机制
钩端螺旋体经过皮肤侵入人体→经过淋巴管进入血流繁殖→钩端螺旋体血症
引起中毒症状
进入内脏器官→器官受到不同损害
钩端螺旋体轻重与菌型和人体免疫状态有关
病变基础
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伤
病理改变的突出特点
器官功能障碍严重
组织形态变化轻微
轻症重症
轻症无改变
重症
肺脏(主要病变→肺弥漫性出血)
镜检
肺弥漫点状出血
非破裂性弥漫性肺毛细血管漏出性出血(双肺弥漫性大出血)
肝脏
肝大/肝细胞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
肾脏
其他
★主要取决于人体免疫状态
临床表现
早期(钩端螺旋体血症期)
主要症状→(急性起病+发热+全身中毒症状)
发热
头痛
全身乏力
非常明显乏力(无法站立/行走)
眼结膜充血
第一天可出现结膜下出血
腓肠肌疼痛
淋巴结肿大
腹股沟淋巴结多见(质软有压痛+无红肿化脓)
咽痛
肝脾/扁桃体肿大
总结
三症状
寒战高热
全身痛
三体征
眼红
★腓肠肌痛
中期(器官损伤期)→(表现特异性高)
流感伤寒型
肺出血型
肺出血普通型
肺弥漫性出血型(肺大出血型)
呼吸衰竭为主要死因
黄疸出血型
肝损害
出血
肾脏损害
肾衰竭为主要死因
肾衰竭型
脑膜脑炎型
后期(恢复期/后发症期)→与变态反应有关
后发热
热退后1-5天再次发热
眼后发症
多见于波摩那群钩体感染(热退1周-1个月出现)
葡萄膜炎
虹膜睫状体炎
球后视神经炎
脑
反应性脑膜炎
后发热同时出现脑膜炎表现
闭塞性脑动脉炎
病后出现偏瘫/失语/反复肢体功能障碍
★可出现动脉脑血栓
实验室检查
一般检查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正常
血清学检查
显微凝聚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治疗
病原治疗
轻症
多西环素/阿奇霉素
青霉素/头孢类
赫氏反应
青霉素治疗后加重反应
大量钩端螺旋体被杀死后释放毒素导致
青霉素剂量较大易产生
部分可诱发肺弥漫性出血
对症治疗
对于较重钩端螺旋体应该常规给予镇静剂(镇静剂/地西泮/苯巴比妥)
相关继发损害
镇静剂
氢化可的松
氢化可的松(抗感染)
★禁用升压药和提高血容量的高渗溶液→以免加重出血
后发症治疗
后发热/反应性脑膜炎
简单对症治疗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阿托品扩瞳
闭塞性脑膜炎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药
预防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染人群
预防接种
多价钩体菌接种
药物预防
有高危感染人群
多西环素
高度怀疑已经无症状感染
每天肌注青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