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介绍了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列个大纲,药理重点梳理,让你考前速记重点,考的候不再犯难。快来收藏学起来!不足请指正!
自个瞅瞅的 说不定还会加东西……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常用抗癫痫药物
大苯小乙,丙戊全能,三精制药,卡马西平
I. 苯妥英钠
体内过程
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高85%至90%
消除:经肝药酶代谢失活,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有关
作用机制
i. 抑制突触传递的强直后增强
ii. 膜稳定作用
阻断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兴奋性降低(主要机制)
阻断电压依赖性钙离子:抑制钙离子内流
对钙调素激酶系统的影响
a. 抑制钙调素激酶活性影响突触传递
b. 抑制突触前膜磷酸化,减少钙离子依赖的兴奋性递质释放
c. 抑制突触后膜磷酸化,减少突出后膜递质与受体结合的去极化
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
1. 抗癫痫
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的首选药
失神发作(小发作)无效,甚至使病情恶化
2. 抗神经痛:对三叉神经痛疗效较好,对舌咽神经也有效
3. 抗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
1. 局部刺激
碱性强,刺激性大,不肌注
口服:刺激胃肠道,与食物同服可减轻
静脉注射可治静脉注射时应选用较粗大的血管
2. 齿龈增生
药物经唾液排出,刺激胶原组织增生,口服维生素c可以减轻
3. 神经系统反应
4. 血液系统反应
久用可导致叶酸缺乏—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可以用甲酰四氢叶酸预防 治疗用叶酸和维生素b12
5. 骨骼系统
低血钙
6. 过敏反应及肝功异常
皮疹,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
7. 其他
偶见男性乳房增大,女性多毛症,淋巴结肿大,可以致畸胎孕妇慎用
药物的相互作用
a. 与苯妥英钠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的药物:苯二氮卓类,磺胺类,水杨酸类,口服抗凝血类
b. 肝药酶抑制剂能提高苯妥英钠的代谢:异烟肼,氯霉素
c. 肝药酶诱导剂可加速苯妥英钠的代谢:苯巴比妥,卡马西平
d. 具有肝药酶诱导作用
II. 卡马西平
1. 阻滞钠离子通道:抑制癫痫病灶及其周围神经元放电
2. 增强中枢性抑制递质(GABA)的突触后的作用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抗癫痫作用—广谱抗癫痫药
单纯局限性发作和大发作的首选之一 小发作,疗效差
抗中枢性疼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
优于苯妥英钠
尿崩症: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用于神经性尿崩症
抗狂躁抑郁作用:锂盐无效的躁狂,抑郁病人。
常见眩晕,视力模糊,恶心呕吐,共济失调,手指震颤水钠潴留,皮疹,心血管反应等
严重时出现骨髓抑制,肝损伤
III. 苯巴比妥
机制:既能抑制病灶异常放电又能抑制异常放电的扩散
兴奋GABA受体,氯离子内流增加,膜兴奋性下降
阻断突触前膜钙离子摄取,减少钙离子依赖性递质释放
高浓度时也可阻断钠离子和钙离子通道
临床应用
对大发作及癫痫持续状态效果好
对单纯性局限性发作和神经运动性发作有效
对小发作和婴儿痉挛效果差
IV. 扑米酮(贵)
体内代谢转为苯巴比妥和苯乙基丙二酰胺(都有抗癫痫作用)
对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疗效较好 对精神运动性发作也有效 但对小发作无效
V. 乙琥胺
失神小发作首选,对其他癫痫无效
VI. 丙戊酸钠
大发作合并小发作时作为首选药物
广谱抗癫痫
对小发作疗效优于乙琥胺但对肝毒性较大
VII. 苯二氮卓类
抑制病灶放电向周围扩散
特异性与GABA受体结合,增强脑内GABA功能
抗惊厥药
硫酸镁
I. 特点:给药途径不同,作用性质不同,用途不同
1. 口服:导泻 利胆:泻药(驱虫排毒)以及十二指肠胆汁引流
2. 注射:抗惊厥,降压,中枢抑制
3. 局部外用:消炎消肿—50%高渗溶液湿敷
II. 作用机制
神经化学传递和骨骼肌收缩需要钙离子参与,镁离子与钙离子由于化学性质相似,可以特异性的竞争钙离子受体拮抗钙离子的作用,抑制神经化学递质和骨骼肌收缩。主要减少了乙酰胆碱的释放
III. 不良反应及防治
静脉注射速度过快或者过量会导致血镁过高,抑制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引起呼吸抑制血管运动中枢,血压下降心脏停跳而死亡。
久用常检查的项目:肌腱反射消失(呼吸抑制的前兆)
中毒解救:慢注钙剂(氯化钙/葡萄糖酸钙)
巴比妥类
苯二氮卓类
水合氯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