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级经济师-人力
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复习精华版),整理了组织激励、领导行为、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等知识点。
编辑于2024-05-16 10:54:47第一部分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 组织激励
需要、动机与激励
需要
物质需要
社会需要
动机
内源性动机(工作本身)
外源性动机(行为结果)
激励
满足员工需要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需要层次、双因素、ERG及三重需要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层次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观点
人均有五种需要、未被满足的具有激励作用、阶梯式、高级需要和基本需要
应用
考虑不同层次需要、考虑特殊需要、投入效益递减
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
激励因素
对应高级需要,成就感,认可,工作性质,责任和晋升等
保健因素
对应基本需要,组织政策,监督方式,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等。
ERG理论(奥尔德弗)
层次
生存需要, 关系需要, 成长需要
观点
灵活变通、“挫折-退化”
三重需要理论(麦克利兰)
成就需要
适度的风险、责任感、得到及时反馈。 是好职员但不一定是好的管理者。
权力需要
支配并影响别人,重视权力地位,追求出色成绩。 地位越高,权力需要越强。
亲和需要
追求友谊与合作。 充当被管理者。
公平、期望及强化理论
公平理论(亚当斯)
员工比较其投入和产出的自我知觉、投入指工作绩效、产出指工作安全。
纵向比较(自我)和横向比较(他比)
恢复公平的五种方法
期望理论(弗罗姆)
效价
需要多少报酬、数量表示
期望
概率估计、信念强度
工具性
绩效与报酬间关系的估计、信念
强化理论
行为主义观点、不考虑人的内在心态
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目标管理(MBO)
目标设定: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要素
目标具体化
参与决策
限期完成
绩效反馈
参与管理
分享的理由
工作复杂时、工作相互依赖时、员工有认同感、内在奖赏
提前条件
时间充裕、利益相关、有参与的能力、地位不受威胁、组织文化支持、个人有参与的意愿
质量监督小组
8-10人每周一次定期集会
与双因素和ERG理论关系密切
绩效薪金制
形式
计件工资、工作奖金、利润分成、按利分红
优点
减少管理者工作量
与期望理论关系密切
第二章 领导行为
领导理论
交易型和变革型(伯恩斯)
交易型
奖励、差错管理、放任
变革型
魅力、激励、智慧型刺激、个性化关怀
魅力型领导理论(豪斯)
在变革型基础上提出
魅力归因的领导特质
自信、印象管理技能、社会敏感性、共情
具有情境性
道德特征和非道德特征
个人、单向、外在等关键词
路径-目标理论(豪斯)
分类
指导式(外控型下属)
支持型(结构化工作)
参与式(内控型下属)
成就取向式(经验多能力强下属)
环境因素
工作结构
正式权力系统
工作团队
下属的个性特征
经验、能力、内外控
权变理论(费德勒)
工作取向和关系取向
上下级的关系、工作结构、职权
领导-成员交换理论
在早期分出权利人和圈外人
领导与下属互惠并互相改变
领导风格与技能
经典研究(麦克格雷格) 和领导风格小结
X理论:传统权威;Y理论:启发人性化
风格小结
管理中心
X理论、独裁、生产中心、产出、任务驱动、督导、指导
员工中心
Y理论、民主、员工中心、关怀、人际关系、支持、参与
俄亥俄和密歇根模式
俄亥俄模式
关心人、工作管理 支持双高
密歇根模式
员工取向、生产取向 支持员工取向
两个理论在纬度的数量和性质都极其相似,具有对比研究的意义。
管理方格图(布莱克和默顿)
二维坐标图
关心人、关心任务
几个重点图标
无为而治(1·1) 中庸式(5·5) 乡村俱乐部(1·9) 任务式(9·1) 最理想(9·9)
生命周期理论(赫塞和布兰查德)
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
关系取向和工作取向
分类
指导式(高工作低关系)
推销式(高工作高关系)
参与式(低工作高关系)
授权式(低工作低关系)
领导技能
技术技能(关注事)
人际技能(关注人)
概念技能(关注思想和观点)
领导决策
决策过程
西蒙:智力、设计、选择
明茨伯格:确认、发展、选择
决策模型
理性(最大化原则)、有限理性(满意原则)
社会模型(无意识、非理性决策)、投入增加的四个原因
决策风格
两个维度
价值取向:关注任务和技术、关注任何社会
模糊耐受性:高、低
四种风格
指导型:关注任务和技术,低模糊
分析型:关注任务和技术,高模糊
概念型:关注人和社会,高模糊
行为型:关注人和社会,低模糊
第三章 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
组织设计
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
静态(古典)
动态(现代)
组织结构设计的定义
定义
又称权责结构, 目标是实现组织的目标, 本质是分工协作, 内涵是职权责三方面。
相关概念
职能
职权(权力责任)
层次(纵向)
部门(横向)
三要素
复杂性 规范性 集权度
组织结构设计的主要参数
特征因素
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专业化程度 地区分布 分工形式 关键职能 集权程度 规范化 制度化 职业化 人员结构
权变因素
组织环境 组织战略 组织技术 人员素质 组织规模 组织生命周期
组织结构
行政层级式
特征
集权 等级管理
适用:复杂/静态
职能式
特征
职能分工 直线-参谋 权力高度集中
优点
同部门相互影响和支持的机会多 消除设备及劳动力重复 有利于专门设备的开发和专家的培养 专业化分工、稳定性高、管理权力集中(专、稳、权)
缺点
狭隘职能观念 横向协调性差 适应性差 领导负担重 不利于培养全面管理企业的人才
适用:简单/静态,中小企业
矩阵式
特征
两个领导 两个协调层次 横向联系灵活多样
优点
适应性好、领导负担轻、职能部门和产品部门相互制约,有利于目标实现
缺点
稳定性差、双重领导、机构臃肿
适用:复杂/动态,发展迅速、创新性、管理复杂的企业
其它组织形式
事业部制
特征
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优点
有利于长远规划、增强活力、将联合化和专业化结合起来
缺点
削弱整个企业的协调一致性、可能增加管理成本
适用于:产品种类多,工艺差别大的大型联合企业
团队结构形式
打破部门界限并把决策权下放到工作团队成员手中,行政层级组织形式的补充。
虚拟组织形式
优点
灵活
缺点
公司管理层缺乏对公司的主要职能活动缺乏有力监控。
无边界组织形式
对管理幅度不加限制,减少或取消各种职能部门,代之以授权的团队。
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的结构
物质层(表层)
制度层(里层或中间层)
精神层(核心和灵魂)
一个组织是否形成组织文化的主要标志
组织文化的类型
学院型
培养从事专业化工作的人
俱乐部型
重视适应、忠诚感和承诺; 资历、年龄和经验; 培养通才。
棒球队型
鼓励冒险、革新; 薪酬以员工绩效水平为依据,对工作出色员工给予巨额奖励
堡垒型
着眼于公司生存,能够吸引喜欢流动性和挑战的人
组织文化与组织设计
制度化
规范化
管理层次(扁平组织鼓励员工独立决策)
集权度
招聘制度(外部招聘的组织重视灵活性和创新)
绩效评估体系
薪酬制度
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概述
变革方法
人员中心
提高人的知识和技能
结构中心
组织内部结构的分化和统合,如重新划分和合并部门、调整管理层次和幅度、任免责任人、明确责任和权力等
技术中心
工作流程再设计
系统中心
综合型变革
变革程序
确定问题 组织诊断 实行变革 变革效果评估
组织发展概述
传统组织发展方法
结构技术
合并职能部门 减少垂直分化度 简化部门规章 扩大员工工作自主性 工作再设计等
人文技术
敏感性训练 调查反馈 质量圈 团际发展
现代组织发展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
组织文化的支持 高层支持 自上而下推行并从下向上实施
团队建设
好的团队必须进行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可以针对工作也可以是员工业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