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二章、精神障碍治疗药物
《药理学》第八版 ,第十二章内容,结合景晴老师的课绘制,快收藏下来吧,以便考试复习!
编辑于2024-05-16 20:35:16精神障碍治疗药物
精神障碍
是以情感活动障碍为特征的一类疾病,表现为知觉、思维、智能、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异常。
特征: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
分类(与精神药物治疗有密切关系的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
心境障碍
抑郁
双相障碍
躁狂症
焦虑症为最轻的精神障碍性疾病,没有列入上述精神障碍分类中。
抗精神分裂症药
精神分裂症
定义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多发于青壮年(18~40岁),在总人群中发病率为1%。 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慢性病程,具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病情迁移或反复发展,导致明显的精神功能障碍,生活能力的衰退。该病发病机制有待阐明,目前认为是遗传因素(主要)加上环境、疾病、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临床症状分类
阳性症状
妄想幻觉、情感混乱、联想散漫、怪诞表现、敌对性等
阴性症状
冷漠、无欲望、失语等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作用机制基本相同
氯丙嗪、舒必利、奋乃静、氟哌啶醇、葵氟奋乃静、五氟利多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作用机制各有不同
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奥氮平、氯氮平等
两种类型的药物均能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但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较轻、发生率低,又能控制阴性症状。因此现在临床治疗主要以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为主。
第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
病因
阳性症状与“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能通路”有关
阴性症状与“中脑-皮质多巴胺能通路”有关
基本作用
阻断多巴胺D2受体
吩噻嗪类
氯丙嗪(冬眠灵)
药动学
约90%与血浆蛋白结合
脂溶性高,以肝、脑等组织含量较高,脑中为血中的10倍
首过消除明显
口服吸收慢而不规则,肌内注射吸收较快
不同个体口服相同剂量的血药浓度相差可达10倍,故应注意用药剂量个体化
老年患者消除速率慢,应减少剂量
作用机制
阻断一堆受体
治疗作用
阻断D2受体
副作用
阻断α受体,H1受体,5~HT2受体,M受体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1)镇静、抗精神病
机制
拮抗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系统的D2样受体(但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较高)
患者用药后出现安静,可迅速控制兴奋躁动。
继续服药后幻觉、妄想、躁动及精神运动性兴奋逐渐消失,理智恢复,达到生活自理
正常人一次口服氯丙嗪100 mg后,出现安定、镇静、感情淡漠和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在安静环境可以人睡,但易唤醒。
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
大剂量也不引起麻醉
必须长期用药维持疗效,减少复发
(2)镇吐
机制
小剂量选择性阻断延髓催吐化学感受触发区(chemoreceptor trigger zone,CTZ)的D2样受体
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
对顽固性呃逆有效
用于癌症、放射病等多种疾病及药物引起的呕吐、顽固性呃逆。但不能制止前庭刺激所致的呕吐,例如:晕车晕船
(3)体温调节
不同于阿司匹林,地塞米松 ——阿司匹林,地塞米松只能使体温不升高,但不能降低正常体温
机制
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使体温调节失灵
可降低发热患者的体温,也可降低正常人的体温,但降温程度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幅度变小
人工冬眠
争取时间采用其他治疗措施
(4)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使麻醉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解热镇痛药和乙醇的作用增强
——合用时应减少药量以避免对中枢的过度抑制
不良反应
一般不良反应
中枢抑制作用
嗜睡、困倦、无力
阿托品样作用(M受体阻断)
视力模糊、心动过速、口干、便秘,眼内压升高
青光眼禁用
α样受体阻断
鼻塞、体位性低血压
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压不能用肾上腺素纠正,用去甲肾上腺素
氯丙嗪刺激性较强,不宜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锥体外系反应(EPR)
心血管系统
体位性低血压
静脉或肌肉注射后应静卧,以防体位突然间变化而引起血压下降
用去甲肾上腺素或者间羟胺治疗
禁用肾上腺素,因为氯丙嗪可阻断α1受体,使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作用
内分泌系统
阻断结节~漏斗多巴胺通路
其他
服药后头1~2个月产生阻塞性黄痘和肝功能障碍,与剂量无依赖性关系,氟奋乃静等药物无此作用多数患者可自行恢复。用药后6~12周内还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
禁忌症
有癫痫史、严重肝功能损害和肝性脑病患者禁用。伴心血管病老年患者慎用。
口诀
氟哌啶醇
口服易吸收
阻断D2作用强于氯丙嗪,控制躁狂、幻觉、妄想作用显著
用于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抗胆碱作用弱,降压作用较弱,椎体外系反应明显
舒必利
舒必利是一种选择性D2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幻觉妄想型和紧张型,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孤僻、退缩、淡漠也有效;镇吐作用较强。无镇静作用,对自主神经系统几乎无影响,锥体外系反应较轻。
第二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
奥氮平开始用于精神分裂症,疗效好,锥体外系反应常见
阻断D2受体和5-HT2受体
化合物对5-HT 2受体/D受体洁抗作用的比例(越小越好)进行精神分裂症药物研发
奥氮平
氯氮平抗精神分裂症作用和镇静作用强。该药5-HT2受体/D2受体比例最小,故锥体外系反应轻。在少数患者引起严重的粒细胞缺乏症,还可能致血脂素乱、加重糖尿病等,临床使用受到一定限制。但由于疗效肯定,价格低,在中国的一、二级医院应用仍较多。
利培酮
口服后首过消除明显,生物利用度约60%,血浆蛋白结合率约88%,血浆代谢产物9-羟基利培酮也有抗精神病作用。
与5-HT2受体和D2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也可与α1,H1受体结合。
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焦虑等。
妊娠、哺乳期妇女儿童禁用。帕金森病、癫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本药对需要警觉性的活动有影响,治疗期间避免驾驶等精密操作。
喹硫平
齐拉西酮
阿立哌唑
抗抑郁药
定义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和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作用机制
提高5-HT,NA
分类
选择性抑制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
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
这类药临床应用最多
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艾拉法辛,度洛西汀,阿米替林,氯米帕明,多塞平
去甲肾上腺素选择性抑制剂
马替普林
单胺受体拮抗剂
米氮平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
吗氯贝胺
不良反应多
其他
噻奈普汀
抗抑郁药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
耐受性好,副作用轻,较少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视力模糊,口干等副作用
例如
氟西汀
强效选择性SSRI.对受体的影响小。
除用于抑郁症,还可用于强迫症、贪食症等
经肝脏代谢后为去甲氟西汀,活性与母体相同
偶有消化道症状、头痛头晕等,肝病患者服用后可有tu延长,应慎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慎用。
舍曲林
帕罗西汀
西酞普兰
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作用机制
阻断5-HT和NA的再摄取而发挥作用,提高突触间隙NA和5-HT浓度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眩晕、嗜睡、失眠、视觉异常和性功能异常等,偶见无力、气胀、震颜、激动、鼻炎等。
不良反应多在治疗的初始阶段发生,随着治疗的进行,这些症状逐渐减轻。
例如
氯米帕明
多塞平
阿米替林
这些药物都是三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差,不良反应多
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选择性差,不良反应多,临床上日益减少
例如
马替普林
四环素类
选择性NA再摄取抑制剂,对5-HT的摄取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有强抗组胺和弱抗胆碱作用,故抗胆碱作用和心血管作用弱,镇静作用较强
光谱,奏效快
用于各型抑郁症,老年性抑郁症患者尤为适用
安非他酮
瑞波西汀
单胺受体拮抗剂
曲唑酮
米安色林
该药阻断α1、α2、5-HT2A及H1受体
有镇静和抗焦虑的作用
对伴有抑制的焦虑症有效
无抗胆碱作用,无心脏毒性
米氮平
单胺氧化酶抑制药
其他抗抑郁药
噻奈普汀
治疗双向障碍药物
定义
双相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情感和行为异常为主要特征,主要发病状态包括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
治疗双相障碍的药物称为心境稳定剂
碳酸锂
机制
抑制中枢性神经递质NA和DA的释放,促进神经元再摄取,使突触间隙NA下降,由于NA减少,抑制脑中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使第二信使cAMP下降,产生抗躁狂作用
临床上用于双相障碍,也可用于精神分裂症的兴奋躁动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多,安全范围窄
用药初期有恶心呕吐、腹泻、疲乏、肌肉无力,肢体震颜、口干多尿常在继续治疗1~2周内逐渐减轻或消失。
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或甲状腺肿,一般无显症状,停药后可恢复。
锂盐中毒
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昏迷、肌张力增高、深反射亢进、共济调、震颤。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可促进锂的排泄。
为防止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最好每日做血药油度监测。当血锂高达1.6 mmol/L时应立即减量或停药。
抗焦虑药
苯二氮䓬类
常用药物有苯二氮草类地西半、氯硝西洋、劳拉西洋、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等。
丁螺酮
是5-HT受体部分激动剂,该受体位于5-HT能神经元的突触前膜,激动时可抑制5-HT的释放。
抗焦虑时不产生显著的镇静、催眠等作用,不良反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