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古代文学史—诗歌发展史梳理
从较宏观角度来把握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及其流变,串联起各个朝代重点诗人与诗派,穿插值得拓展思考的亮点知识,在建立起宏观框架的同时,帮助你打开学科思维。
编辑于2024-05-22 21:19:40诗歌篇
先秦
诗经
名词解释
四家诗
亡佚,今文今学
鲁国 申培
燕国 韩婴
仅存«韩诗外传»
齐国 辕固生
古文经学
赵国
大毛公 毛亨
小毛公 毛苌
“六义”
名解
分类
一般采用 朱熹«诗集传»
风雅颂
15国风
雅
大雅小雅
变风变雅
颂
周、商、鲁
赋比兴
赋
比
兴
创造性的误读问题
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孔子删诗说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孔颖达
朱彝尊
崔述
现实主义精神: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楚辞
名词解释
屈原
代表作
离骚
天问
九歌
11篇
东皇太一、东君、湘君、湘夫人、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九章
9篇
招魂
渔夫
隐者形象? 清浊之辩?
影响
浪漫主义精神,集体歌唱到个人书写
人格魅力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
《九辩》
第一部悲秋主题
对后世文体影响
骚体
赋体
诗歌
散文
戏剧
小说
与西方相比为什么汉民族未能形成大规模史诗?
外部
内部
汉代
楚歌
刘邦《大风歌》,项羽《垓下歌》
民间
汉乐府
“乐府”名解
音乐机构和纳入的作品
思想内容
底层人民在艰难时世中的苦难
游子的漂泊之悲
爱情婚姻以及妇女问题
艺术特色
详略得当
有过程 并不总是在意结尾
详人物的服饰仪仗,略容貌
善于描绘诗意的画面
尚奇
有完整情结
人物独特
文学成就
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叙事的自觉意识
形似-神似
两汉乐府叙事诗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乐府文学的发展脉络
先秦
采风习俗
音乐机构
丰富大量民歌
两汉
对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
汉乐府
魏晋
曹操乐府旧题写 时事
南北朝
南朝乐府
北朝乐府
鲍照:拟乐府歌行
唐
新乐府运动
杜甫
白居易,元稹
宋元以后
用作词曲的别称
文人
文人五言
五言之冠冕:古诗十九首
名解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影响
班固《咏史诗》
现存第一首咏史诗.开创咏史题材
“咏史诗”发展脉络?
汉代
魏晋南北朝
唐
宋元
明清
梁鸿《五噫歌》 楚歌变体
其他
文人四言
焦延寿《焦氏易林》
文人七言
张衡《四愁诗》
现存第一首独立完整的七言
魏晋南北朝
文人
魏
建安风骨
三曹
曹操
古直悲凉
乐府旧题写时事
子主题
曹丕
曹植
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
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璨,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邺下文人集团
蔡琰《悲愤诗》
正始之音
名解
竹林七贤
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两晋诗坛
太康诗风
二十四友
陆机-太康之英
左思风力
左思
咏史诗发展历程?
班固《咏史》
左思《咏史诗》八首
游仙诗
郭璞
游仙诗的发展历程?
屈原离骚
曹植
郭璞
东晋玄言诗
寄言上德,托意玄珠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文心雕龙:老庄告退,山水方滋
陶渊明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人格魅力及其影响
“陶渊明”经典化问题
南北朝-隐士
隋唐五代 - 影响贯穿始终
两宋 - 走至一个高峰(尤其苏式)
金元:元好问/明清:龚自珍
经典作家作品的新解?
金元时代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明清时期 - 龚自珍《己亥杂诗》
朱光潜“浑身是静穆” VS 鲁迅“金刚怒目”
晋宋之际
山水诗
南朝 元嘉三大家
谢灵运
鲍照
颜延之
民间
南朝乐府
收于 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
背默名篇
北朝乐府
收于 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
名篇
南北朝乐府对比分析
各自名解
情感表现
语言风格
内容题材
影响
永明体 = 新体诗
名词解释
齐武帝永明年间,佛教传入中国,四声发现,运用入诗。讲究声律和对偶,
《南齐书.陆阙传》
四声八病说
四声
八病
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注意发展脉络:古诗-永明体-近体诗
古诗
诗经、楚辞
乐府
古诗十九首
永明体(新体诗)
沈约
谢眺 以永明体写山水诗
近体诗(今体诗)
沈佺期、宋之问 定型
律诗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绝句
排律
其他
竟陵八友
谢眺、王融、沈约、萧衍、萧琛、任昉、范云、陆倕
大小谢
南朝 昭明太子 萧统(兄)
《昭明文选》
南朝 昭明太子 萧统召集文人名士编撰
是我国现存编选最早的 诗文总集
大胆将经史子集排除在外
选文标准: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沉思翰藻
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南朝 梁简文帝 萧纲(弟)
宫体诗
名解
萧纲为太子时,围绕他形成的东宫文人集团
浮华艳丽,雍容婉媚
萧衍萧纲、徐摛徐陵、庚信 庚肩吾 — 徐庚体
注意 六朝诗歌 批判继承问题
六朝宫体诗,东宫僚属,眼界狭隘,难免有浮华婉媚之风
但是到了庚信,已经老成而别有成就
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横扫六朝风气
杜甫《戏为六绝句》批判继承
《玉台新咏》
唐代
初唐
上官体
上官仪“绮错婉媚”《奉和山夜临秋》
沈佺期,宋之问
律诗
文章四友
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吴中四士
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初唐四杰
反对上官体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杜甫《戏为六绝句》评四杰出贡献
陈子昂
《与东方左使虬修竹篇序》
《登幽州台歌》
盛唐
山水田园诗
孟浩然 “诗隐”
王维 “诗佛”
边塞诗
高适 “高常侍”
沉雄悲壮、质直浑朴
岑参 “岑嘉州”
好“奇”
高适岑参对比分析?
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胡正亨《唐音葵签》
王昌龄
七绝圣手
与李白七绝做对比
大李杜
李白 “诗仙”
乐府
歌行
绝句
思想、艺术特色、人格魅力
杜甫 “诗圣”
乐府、五七古、五七律,七律第一
艺术特色
沉郁顿挫
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
千锤百炼
语不惊人死不休
创新
“诗史”
诗可证史
诗可补史
诗论
《戏为六绝句》
影响
诗歌艺术
人格魅力
中唐
韩孟诗派
韩愈
孟郊贾岛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凄艳诡激
巅峰想象力对决
与李白相比
刘禹锡
咏史诗特点
西塞山怀古、金陵怀古、金陵五题、姑苏台、荆州道怀古
咏史诗发展脉络
刘长卿
自诩“五言长城”
大历十才子
李益、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讳、夏侯审
元白
元白诗派
元稹
白居易
新乐府
晚唐
杜牧
咏史诗特色?(没考过,但很重要)
“雄姿英发...如鹤舞长空,俊郎飘逸”
过清华宫、泊秦淮、题武关、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晚唐七绝,第一高手
李商隐
无题诗
朦胧多义
锦瑟主题?
“丁香意象”
民间诗
王梵志
诗僧
皎然
贯休《献钱尚父》
宋代
北宋
宋初“宗唐三体”
白体
学白居易、元稹
晚唐体
学贾岛孟郊
西昆体
学李商隐 - 杨亿《西昆酬唱集》
反击西昆
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
欧阳修《六一诗话》“诗穷而后工”
苏轼
全盛天才诗人,但是考诗不如考词
苏门
元祐体
苏轼、门人黄庭坚、陈师道互相唱和
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
苏门六君子
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陈师道、李廌
江西诗派
黄庭坚
《答洪驹父书》
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
点铁成金
夺胎换骨
陈师道
陈与义
吕本中
《江西诗社宗派图》
悟入、活法
方回
《瀛奎律髓》
一祖三宗:杜甫祖
贡献影响
缺陷
严羽《沧浪诗话》:“江西诗病”
南宋
中兴四大诗人
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
道学体:朱熹
理 — 分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永嘉四灵
江湖诗派
金
元好问
《论诗三十首》
继 杜甫 之后运用绝句形式系统阐发诗歌理论
元代
元初
直接上承 金 元好问
元中晚
元诗四大家
元晚
蒙古族 萨都剌
杨维桢
明代
台阁体
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浦
台阁重臣、歌功颂德、粉饰太平
茶陵派
李东阳
前七子
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后七子
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篇法有起有束,有放有敛,有唤有应 / 格调要“本于情实”
公安派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三兄弟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竟陵派
几社
复社
陈子龙
清代
清初
遗民诗人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岭南三大家
江左三大家
钱谦益、吴伟业、龚
南朱北王
朱彝尊
王世祯
清中期
沈德潜
宗唐 格调说
江右三大家/乾隆三大家
袁枚
性灵说
嘉靖以降
龚自珍
清后期
宋诗派
近代诗派
诗界革命派
南社
同光体
汉魏六朝诗派
中晚唐诗派
唐宋诗之争?
钱钟书”诗分唐宋
唐诗派、宋诗派
对于 作家作品 的思考维度
名词解释(基础)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语言艺术
修辞手法
音韵节奏
多记忆名家点评
文学史地位
人格魅力的影响?
对后世文体演变的影响?
评价
注意各个不同的作家的独特气质
独树一帜之处-我有别人没有
形似神似之处-我有别人有,但同中有异
比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