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药学目录
这是一篇关于中药学目录的思维导图,从“第八章解表药”开始,依次列出了“第九章清热药”、“第十章泻下药”、“第十一章祛风湿药”等多个章节,这些章节各自代表了中药学中的一个特定领域或类别。每个章节的名称都简明扼要地指出了其研究的内容,如“解表药”用于解除外感邪气,而“清热药”则主要用于清热解毒。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了中药学的知识体系,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中药学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同时,通过各个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相互连接,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药学的核心思想和治疗方法。
编辑于2024-05-31 09:58:59这是一篇关于中药学具体内容的思维导图,中药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中药的学科,其内容非常丰富和广泛。如清热药:可以治疗各种体内火热之邪,无论是实热证还是虚热证都可以通过清热药进行治疗。解表药:主要治疗外感、各种表证的药物。它们各自具有特定的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
这是一篇关于中药学目录的思维导图,从“第八章解表药”开始,依次列出了“第九章清热药”、“第十章泻下药”、“第十一章祛风湿药”等多个章节,这些章节各自代表了中药学中的一个特定领域或类别。每个章节的名称都简明扼要地指出了其研究的内容,如“解表药”用于解除外感邪气,而“清热药”则主要用于清热解毒。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了中药学的知识体系,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中药学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同时,通过各个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相互连接,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药学的核心思想和治疗方法。
这是一篇关于中医诊断学的思维导图,详细介绍了望诊的原理和具体方法。望诊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表现(如面色、舌苔、脉象、体型等)来判断其健康状况和疾病情况。脑图中详细列举了望诊时关注的多个方面,包括颜色、形态、动态等,并通过具体的症状(如分泌物、排泄物、病理产物等)来解释它们与疾病的关系。例如,通过观察分泌物的颜色、稠度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如虚证、寒证、实证、热证等)。还特别提到了“塑神”的原理,即通过观察病人的神态、表情等来判断其精神状况和病情的轻重。此外,还详细解释了如何观察“痰”、“涕”、“涎”等病理产物,并给出了它们与不同疾病的关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中药学具体内容的思维导图,中药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中药的学科,其内容非常丰富和广泛。如清热药:可以治疗各种体内火热之邪,无论是实热证还是虚热证都可以通过清热药进行治疗。解表药:主要治疗外感、各种表证的药物。它们各自具有特定的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
这是一篇关于中药学目录的思维导图,从“第八章解表药”开始,依次列出了“第九章清热药”、“第十章泻下药”、“第十一章祛风湿药”等多个章节,这些章节各自代表了中药学中的一个特定领域或类别。每个章节的名称都简明扼要地指出了其研究的内容,如“解表药”用于解除外感邪气,而“清热药”则主要用于清热解毒。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了中药学的知识体系,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中药学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同时,通过各个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相互连接,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药学的核心思想和治疗方法。
这是一篇关于中医诊断学的思维导图,详细介绍了望诊的原理和具体方法。望诊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表现(如面色、舌苔、脉象、体型等)来判断其健康状况和疾病情况。脑图中详细列举了望诊时关注的多个方面,包括颜色、形态、动态等,并通过具体的症状(如分泌物、排泄物、病理产物等)来解释它们与疾病的关系。例如,通过观察分泌物的颜色、稠度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如虚证、寒证、实证、热证等)。还特别提到了“塑神”的原理,即通过观察病人的神态、表情等来判断其精神状况和病情的轻重。此外,还详细解释了如何观察“痰”、“涕”、“涎”等病理产物,并给出了它们与不同疾病的关系。
中药学
第 八 章 解 表 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麻黄
麻黄
麻黄汤
平喘之功,故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
概要
发汗解表
风寒感冒
伍苦杏仁、甘草
三拗汤
风寒外束,肺气壅遏的喘咳实证
石膏、苦杏仁、甘草配用
麻杏甘石汤
肺热壅盛,高热喘急者
以清肺平喘
细辛、干姜、半夏
小青 龙汤
寒痰停饮,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者,
概要
宣肺平喘
胸闷喘咳
甘草
甘草麻黄汤
故宜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 者
再配伍生姜、白术等
发汗解表、利水退肿 药,则疗效更佳,如《金匮要略》越婢加术汤。
概要
利水消肿
风水浮肿
桂枝
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
麻黄同用,以开 宣肺气、发散风寒,如麻黄汤
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
当与白芍同用,以 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如桂枝汤
治疗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
麻黄、附子、 细辛配伍,以发散风寒、温助阳气。
1.风寒感冒
发汗解肌
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桂枝能温通心阳
枳实、薤白等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中焦虚寒,脘腹冷痛,桂枝能温中 散寒止痛,
与白芍、饴糖等同用,如小建中汤
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 经闭痛经,产后腹痛,桂枝既能温散血中之寒凝,又可宣导活血药物,以增强化瘀止痛之效
,多 与当归、吴茱萸等同用,如温经汤
若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可与附子同用,以 祛风散寒、通痹止痛
桂枝附子汤
概要
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脘腹冷痛、经闭痛经、关节痹痛等寒凝血滞诸痛证
紫苏叶
附药:紫苏梗
生姜
附药:生姜皮、生姜汁
香薷
荆芥
附药:荆芥炭
防风
羌活
白芷
细辛
藁本
苍耳子
附药:苍耳草
辛夷
葱白
胡荽
西河柳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薄荷 71
牛蒡子 72
蝉蜕 72
桑叶 73
菊花 74
蔓荆子 75
柴胡 76
升麻 77
葛根 78
附药:葛花 79
淡豆豉 80
附药:大豆黄卷 80
浮萍 80
木贼 81
谷精草
第九章 清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石膏 83
寒水石 84
知母 85
芦根 86
天花粉 87
竹叶 88
淡竹叶 88
鸭跖草 89
栀子 89
夏枯草 90
决明子 91
密蒙花 92
青箱子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黄芩 93
黄连 94
黄柏 96
龙胆
秦皮
苦参
白鲜皮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附药:忍冬藤、山银花
连翘
穿心莲
大青叶
板蓝根
青黛
贯众
蒲公英
紫花地丁
野菊花
重楼
拳参
漏芦
土茯苓
鱼腥草
金荞麦
大血藤
败酱草
附药:墓头回
射干
山豆根
附药:北豆根
马勃
青果
附药:西青果
木蝴蝶
白头翁
马齿苋
鸦胆子
地锦草
半边莲
附药:半枝莲
白花蛇舌草
山慈菇
熊胆粉
附药:猪胆粉
千里光
白兹
四季青
绿豆
附药:绿豆衣、赤小豆、黑豆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附药:鲜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紫草
附药:紫草茸
水牛角
第五节 清虚热药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第十章 泻下药
第一节 攻下药
大黄
芒硝
番泻叶
芦荟
第二节 润下药
火麻仁
郁李仁
松子仁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甘遂
附药:红大戟
芫花
附药:狼毒
商陆
牵牛子
巴豆霜
附药:巴豆
千金子
京大戟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
第一节 祛风寒湿药
独活
威灵仙
徐长卿
川乌
附药:草乌
蕲蛇
附药:金钱白花蛇
乌梢蛇
附药:蛇蜕
木瓜
蚕沙
伸筋草
油松节
附药:松花粉
海风藤
青风藤
丁公藤
昆明山海棠
路路通
穿山龙
第二节 祛风湿热药
秦艽
防己
桑枝
豨益草
臭梧桐
海桐皮
络石藤
雷公藤
老鹳草
丝瓜络
第三节 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
桑寄生
狗脊
千年健
雪莲花
附药:天山雪莲
第 十 二 章 化 湿 药
广藿香
佩兰
苍术
厚朴
附药:厚朴花
砂仁
附药:砂仁壳
豆蔻
附药:豆蔻壳
草豆蔻
草果
第 十 三 章 利 水 渗 湿 药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茯苓
附药:茯苓皮、茯神
惹苡仁
猪苓
泽泻
冬瓜皮
附药:冬瓜子
玉米须
葫芦
香加皮
枳棋子
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
附药:车前草
滑石
木通
附药:川木通
通草
瞿麦
蒿蓄
地肤子
海金沙
附药:海金沙藤
石韦
冬葵子
灯心草
革薛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茵陈
金钱草
附药:连钱草、广金钱草、江西金钱草、
小金钱草
虎杖
地耳草
垂盆草
鸡骨草
珍珠草
第 十 四 章 温 里 药
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
小茴香
附药:八角茴香
丁香
附药:母丁香
高良姜
附药:红豆蔻
花椒
附药:椒目 212
胡椒 212
革芨 213
荜澄茄
第十五章 理 气 药
陈皮
附药:橘红、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
青皮 217
枳实 218
附药:枳壳 218
木香 219
附药:川木香、土木香 220
沉香 220
檀香 221
川楝子 221
乌药 222
荔枝核 223
香附 223
佛手 224
香橼 225
玫瑰花 225
梅花 226
娑罗子 226
薤白 227
大腹皮 227
甘松 228
九香虫 229
刀豆 229
柿蒂
第十六章 消 食 药
山楂 231
六神曲 232
附药:建神曲 233
麦芽 233
稻芽 234
莱菔子 234
鸡内金
附药:谷芽
第十七章 驱 虫 药
使君子 236
苦楝皮 237
槟榔 238
南瓜子 239
鹤草芽 239
雷丸 240
鹤虱 241
榧子 241
芜黄
第十八章 止血药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小蓟 244
大蓟 244
地榆 245
槐花 246
附药:槐角 247
侧柏叶 247
白茅根 248
苎麻根 248
羊蹄 249
附药:土大黄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三七 250
附药:菊叶三七、景天三七 251
茜草 251
蒲黄 252
花蕊石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白及 253
仙鹤草 254
紫珠叶 255
附药:大叶紫珠 255
棕榈炭 255
藕节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艾叶
炮姜
灶心土
血余炭
第十九章 活 血 化 瘀 药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川 芎
延胡索
郁金
姜黄
附药:片姜黄
乳香
没药
五灵脂
降香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丹参
红花
附药:西红花
桃仁
益母草
附药:芜蔚子
泽兰
牛膝
附药:川牛膝、土牛膝
鸡血藤
王不留行
月季花
凌霄花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
土鳖虫
马钱子
自然铜
苏木
骨碎补
血竭
儿茶 280
刘寄奴 280
附药:北刘寄奴 281
第四节 破血消癥药
莪术 281
三棱 282
水蛭 283
虻虫 283
斑蝥 284
穿山甲
第二十章 化 痰 止 咳 平 喘 药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
半夏 287
附药:半夏曲、水半夏 288
天南星 289
附药:胆南星 290
白附子 290
附药:关白附 291
芥子 291
皂荚 292
附药:皂角刺 293
旋覆花 293
附药:金沸草 293
白前 294
猫爪草 294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
川 贝 母 295
浙贝母 296
附药:湖北贝母、土贝母 297
瓜蒌 297
附药:瓜蒌皮、瓜蒌子 298
竹茹 298
竹沥 299
天竺黄 299
前胡 300
桔梗
胖大海 302
附药:罗汉果 302
海藻 302
昆 布 303
黄药子 304
海蛤壳 305
海浮石 305
瓦楞子 306
碟 石 307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 308
附药:甜杏仁 309
紫苏子 309
百 部 309
紫 菀 310
款冬花 311
马兜铃 311
附药:青木香、天仙藤 312
枇杷叶 313
桑白皮 313
葶苈子 314
白果 315
附药:银杏叶 316
矮地茶 316
洋金花
第二十一章 安 神 药
第一节 重镇安神药
朱砂 319
磁石 320
龙 骨 320
附药:龙齿 321
琥珀 321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 322
酸枣仁 322
柏子仁 323
灵 芝 324
首乌藤 324
合欢皮 325
附药:合欢花 326
远志
第二十二章 平肝息风药
第一节 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 329
珍珠母 330
牡蛎 330
紫贝齿 331
代赭石 332
刺蒺藜 333
罗布麻叶 334
第二节 息风止痉药
羚羊角 334
附药:山羊角 335
牛黄 335
附药:体外培育牛黄、人工牛黄 336
珍珠 336
钩藤 337
天麻 338
附药:蜜环菌 339
地龙 339
全蝎 340
蜈蚣 341
僵蚕 342
附药:僵蛹、雄蚕蛾
第二十三章 开 窍 药
麝香 344
附药:人工麝香 346
冰片 346
苏合香 347
附药:安息香 348
石菖蒲 348
附药:九节菖蒲
第二十四章 补虚药
第 一节 补气药
人参
附药:红参、人参叶
西洋参
党参
附药:明党参
太子参
黄芪
附药:红芪
白术
山药
白扁豆
附药:扁豆衣、扁豆花
甘草
大枣
刺五加
绞股蓝
红景天
沙棘
饴糖
蜂蜜
附药:蜂胶
第二节 补阳药
鹿茸
附药:鹿角、鹿角胶、鹿角霜
紫河车
附药:脐带
淫羊藿
巴戟天
仙茅
胡芦巴
杜仲
附药:杜仲叶
续断
肉苁蓉
锁阳
补骨脂
益智仁
沙苑子
蛤蚧
核桃仁
冬虫夏草
韭菜子
阳起石
紫石英
海狗肾
附药:黄狗肾
海马
附药:海龙
哈蟆油
第三节 补血药
当归
熟地黄
白芍
阿胶
何首乌
龙眼肉
第四节 补阴药
北沙参
南沙参
百合
麦冬
附药:山麦冬
天冬
石斛
附药:铁皮石斛
玉竹
黄精
枸杞子
墨旱莲
女贞子
桑椹
黑芝麻
龟甲
附药:龟甲胶
鳖甲
菟丝子
第 二 十 五 章 收 涩 药
第一节 固表止汗药
麻黄根 405
浮小麦 405
附药:小麦 406
糯稻根
第二节 敛肺涩肠药
五味子 407
乌梅 408
五倍子 408
罂粟壳 409
诃子 410
石榴皮 411
肉豆蔻 412
赤石脂 412
禹余粮
第三节 固精缩尿止带药
山茱萸 414
覆盆子 415
桑螵蛸 415
海螵蛸 416
金樱子 417
莲子
附药:莲须、莲房、莲子心、荷叶、荷梗、
石莲子
芡实 419
刺猬皮 419
椿皮 420
鸡冠花
第 二 十 六 章 涌 吐 药
常山 422
附药:蜀漆
甜瓜蒂 423
胆矾 424
藜芦
第 二 十 七 章 攻 毒 杀 虫 止 痒 药
雄黄 426
硫黄 427
白矾 428
附药:皂矾(绿矾) 429
蛇床子 429
土荆皮 430
附药:木槿皮 430
蜂房 431
附药:蜂蜡 431
樟脑 431
蟾酥 432
附药:蟾皮、守宫 433
大蒜
第 二 十 八 章 拔 毒 化 腐 生 肌 药
红粉 435
轻粉 436
附药:水银 437
砒石 437
铅丹 438
附药:密陀僧 438
炉甘石 438
硼砂
中药学
第 八 章 解 表 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辛热药)
麻黄
麻黄
麻黄汤
平喘之功,故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
概要
发汗解表
风寒感冒
伍苦杏仁、甘草
三拗汤
风寒外束,肺气壅遏的喘咳实证
石膏、苦杏仁、甘草配用
麻杏甘石汤
肺热壅盛,高热喘急者
以清肺平喘
细辛、干姜、半夏
小青 龙汤
寒痰停饮,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者,
概要
宣肺平喘
胸闷喘咳
甘草
甘草麻黄汤
故宜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 者
再配伍生姜、白术等
发汗解表、利水退肿 药,则疗效更佳,如《金匮要略》越婢加术汤。
概要
利水消肿
风水浮肿
桂枝
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
麻黄同用,以开 宣肺气、发散风寒,如麻黄汤
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
当与白芍同用,以 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如桂枝汤
治疗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
麻黄、附子、 细辛配伍,以发散风寒、温助阳气。
1.风寒感冒
发汗解肌
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桂枝能温通心阳
枳实、薤白等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中焦虚寒,脘腹冷痛,桂枝能温中 散寒止痛,
与白芍、饴糖等同用,如小建中汤
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 经闭痛经,产后腹痛,桂枝既能温散血中之寒凝,又可宣导活血药物,以增强化瘀止痛之效
,多 与当归、吴茱萸等同用,如温经汤
若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可与附子同用,以 祛风散寒、通痹止痛
桂枝附子汤
概要
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脘腹冷痛、经闭痛经、关节痹痛等寒凝血滞诸痛证
紫苏叶
附药:紫苏梗
生姜
附药:生姜皮、生姜汁
香薷
荆芥
附药:荆芥炭
防风
羌活
白芷
细辛
藁本
苍耳子
附药:苍耳草
辛夷
葱白
胡荽
西河柳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寒凉药)
薄荷 71
牛蒡子 72
蝉蜕 72
桑叶 73
菊花 74
蔓荆子 75
柴胡 76
升麻 77
葛根 78
附药:葛花 79
淡豆豉 80
附药:大豆黄卷 80
浮萍 80
木贼 81
谷精草
第九章 清热药(凉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石膏 83
寒水石 84
知母 85
芦根 86
天花粉 87
竹叶 88
淡竹叶 88
鸭跖草 89
栀子 89
夏枯草 90
决明子 91
密蒙花 92
青箱子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黄芩 93
黄连 94
黄柏 96
龙胆
秦皮
苦参
白鲜皮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附药:忍冬藤、山银花
连翘
穿心莲
大青叶
板蓝根
青黛
贯众
蒲公英
紫花地丁
野菊花
重楼
拳参
漏芦
土茯苓
鱼腥草
金荞麦
大血藤
败酱草
附药:墓头回
射干
山豆根
附药:北豆根
马勃
青果
附药:西青果
木蝴蝶
白头翁
马齿苋
鸦胆子
地锦草
半边莲
附药:半枝莲
白花蛇舌草
山慈菇
熊胆粉
附药:猪胆粉
千里光
白兹
四季青
绿豆
附药:绿豆衣、赤小豆、黑豆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附药:鲜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紫草
附药:紫草茸
水牛角
第五节 清虚热药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第二十章 化 痰 止 咳 平 喘 药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
半夏 287
附药:半夏曲、水半夏 288
天南星 289
附药:胆南星 290
白附子 290
附药:关白附 291
芥子 291
皂荚 292
附药:皂角刺 293
旋覆花 293
附药:金沸草 293
白前 294
猫爪草 294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
川 贝 母 295
浙贝母 296
附药:湖北贝母、土贝母 297
瓜蒌 297
附药:瓜蒌皮、瓜蒌子 298
竹茹 298
竹沥 299
天竺黄 299
前胡 300
桔梗
胖大海 302
附药:罗汉果 302
海藻 302
昆 布 303
黄药子 304
海蛤壳 305
海浮石 305
瓦楞子 306
碟 石 307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 308
附药:甜杏仁 309
紫苏子 309
百 部 309
紫 菀 310
款冬花 311
马兜铃 311
附药:青木香、天仙藤 312
枇杷叶 313
桑白皮 313
葶苈子 314
白果 315
附药:银杏叶 316
矮地茶 316
洋金花
感冒药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
第一节 祛风寒湿药
独活
威灵仙
徐长卿
川乌
附药:草乌
蕲蛇
附药:金钱白花蛇
乌梢蛇
附药:蛇蜕
木瓜
蚕沙
伸筋草
油松节
附药:松花粉
海风藤
青风藤
丁公藤
昆明山海棠
路路通
穿山龙
第二节 祛风湿热药
秦艽
防己
桑枝
豨益草
臭梧桐
海桐皮
络石藤
雷公藤
老鹳草
丝瓜络
第三节 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
桑寄生
狗脊
千年健
雪莲花
附药:天山雪莲
第 十 二 章 化 湿 药
广藿香
佩兰
苍术
厚朴
附药:厚朴花
砂仁
附药:砂仁壳
豆蔻
附药:豆蔻壳
草豆蔻
草果
第 十 三 章 利 水 渗 湿 药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茯苓
附药:茯苓皮、茯神
惹苡仁
猪苓
泽泻
冬瓜皮
附药:冬瓜子
玉米须
葫芦
香加皮
枳棋子
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
附药:车前草
滑石
木通
附药:川木通
通草
瞿麦
蒿蓄
地肤子
海金沙
附药:海金沙藤
石韦
冬葵子
灯心草
革薛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茵陈
金钱草
附药:连钱草、广金钱草、江西金钱草、
小金钱草
虎杖
地耳草
垂盆草
鸡骨草
珍珠草
祛湿药
第 十 四 章 温 里 药
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
小茴香
附药:八角茴香
丁香
附药:母丁香
高良姜
附药:红豆蔻
花椒
附药:椒目 212
胡椒 212
革芨 213
荜澄茄
第十五章 理 气 药
陈皮
附药:橘红、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
青皮 217
枳实 218
附药:枳壳 218
木香 219
附药:川木香、土木香 220
沉香 220
檀香 221
川楝子 221
乌药 222
荔枝核 223
香附 223
佛手 224
香橼 225
玫瑰花 225
梅花 226
娑罗子 226
薤白 227
大腹皮 227
甘松 228
九香虫 229
刀豆 229
柿蒂
第二十四章 补虚药
第 一节 补气药
人参
附药:红参、人参叶
西洋参
党参
附药:明党参
太子参
黄芪
附药:红芪
白术
山药
白扁豆
附药:扁豆衣、扁豆花
甘草
大枣
刺五加
绞股蓝
红景天
沙棘
饴糖
蜂蜜
附药:蜂胶
第二节 补阳药
鹿茸
附药:鹿角、鹿角胶、鹿角霜
紫河车
附药:脐带
淫羊藿
巴戟天
仙茅
胡芦巴
杜仲
附药:杜仲叶
续断
肉苁蓉
锁阳
补骨脂
益智仁
沙苑子
蛤蚧
核桃仁
冬虫夏草
韭菜子
阳起石
紫石英
海狗肾
附药:黄狗肾
海马
附药:海龙
哈蟆油
第三节 补血药
当归
熟地黄
白芍
阿胶
何首乌
龙眼肉
第四节 补阴药
北沙参
南沙参
百合
麦冬
附药:山麦冬
天冬
石斛
附药:铁皮石斛
玉竹
黄精
枸杞子
墨旱莲
女贞子
桑椹
黑芝麻
龟甲
附药:龟甲胶
鳖甲
菟丝子
养人药
第十八章 止血药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小蓟 244
大蓟 244
地榆 245
槐花 246
附药:槐角 247
侧柏叶 247
白茅根 248
苎麻根 248
羊蹄 249
附药:土大黄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三七 250
附药:菊叶三七、景天三七 251
茜草 251
蒲黄 252
花蕊石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白及 253
仙鹤草 254
紫珠叶 255
附药:大叶紫珠 255
棕榈炭 255
藕节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艾叶
炮姜
灶心土
血余炭
第十九章 活 血 化 瘀 药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川 芎
延胡索
郁金
姜黄
附药:片姜黄
乳香
没药
五灵脂
降香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丹参
红花
附药:西红花
桃仁
益母草
附药:芜蔚子
泽兰
牛膝
附药:川牛膝、土牛膝
鸡血藤
王不留行
月季花
凌霄花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
土鳖虫
马钱子
自然铜
苏木
骨碎补
血竭
儿茶 280
刘寄奴 280
附药:北刘寄奴 281
第四节 破血消癥药
莪术 281
三棱 282
水蛭 283
虻虫 283
斑蝥 284
穿山甲
止血活血药
第二十一章 安 神 药
第一节 重镇安神药
朱砂 319
磁石 320
龙 骨 320
附药:龙齿 321
琥珀 321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 322
酸枣仁 322
柏子仁 323
灵 芝 324
首乌藤 324
合欢皮 325
附药:合欢花 326
远志
第二十三章 开 窍 药
麝香 344
附药:人工麝香 346
冰片 346
苏合香 347
附药:安息香 348
石菖蒲 348
附药:九节菖蒲
第二十二章 平肝息风药
第一节 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 329
珍珠母 330
牡蛎 330
紫贝齿 331
代赭石 332
刺蒺藜 333
罗布麻叶 334
第二节 息风止痉药
羚羊角 334
附药:山羊角 335
牛黄 335
附药:体外培育牛黄、人工牛黄 336
珍珠 336
钩藤 337
天麻 338
附药:蜜环菌 339
地龙 339
全蝎 340
蜈蚣 341
僵蚕 342
附药:僵蛹、雄蚕蛾
安神清醒药
第 二 十 五 章 收 涩 药
第一节 固表止汗药
麻黄根 405
浮小麦 405
附药:小麦 406
糯稻根
第二节 敛肺涩肠药
五味子 407
乌梅 408
五倍子 408
罂粟壳 409
诃子 410
石榴皮 411
肉豆蔻 412
赤石脂 412
禹余粮
第三节 固精缩尿止带药
山茱萸 414
覆盆子 415
桑螵蛸 415
海螵蛸 416
金樱子 417
莲子
附药:莲须、莲房、莲子心、荷叶、荷梗、
石莲子
芡实 419
刺猬皮 419
椿皮 420
鸡冠花
第十章 泻下药
第一节 攻下药
大黄
芒硝
番泻叶
芦荟
第二节 润下药
火麻仁
郁李仁
松子仁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甘遂
附药:红大戟
芫花
附药:狼毒
商陆
牵牛子
巴豆霜
附药:巴豆
千金子
京大戟
第 二 十 六 章 涌 吐 药
常山 422
附药:蜀漆
甜瓜蒂 423
胆矾 424
藜芦
第十六章 消 食 药
山楂 231
六神曲 232
附药:建神曲 233
麦芽 233
稻芽 234
莱菔子 234
鸡内金
附药:谷芽
第十七章 驱 虫 药
使君子 236
苦楝皮 237
槟榔 238
南瓜子 239
鹤草芽 239
雷丸 240
鹤虱 241
榧子 241
芜黄
第 二 十 七 章 攻 毒 杀 虫 止 痒 药
雄黄 426
硫黄 427
白矾 428
附药:皂矾(绿矾) 429
蛇床子 429
土荆皮 430
附药:木槿皮 430
蜂房 431
附药:蜂蜡 431
樟脑 431
蟾酥 432
附药:蟾皮、守宫 433
大蒜
第 二 十 八 章 拔 毒 化 腐 生 肌 药
红粉 435
轻粉 436
附药:水银 437
砒石 437
铅丹 438
附药:密陀僧 438
炉甘石 438
硼砂
收,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