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方剂学——消食剂,驱虫剂,涌吐剂,治痈疡剂
整理了方剂学的消食剂,驱虫剂,治痈疡剂的内容,包括方歌,组成,功用,主治,病机,辨证要点和方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4-06-16 13:13:48各论
消食剂
消食化滞剂
保和丸
组成
①山楂②神曲,莱菔子③陈皮,半夏,茯苓,连翘
功用
消食化滞,理气和胃
主治
食积证 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
病机
饮食失节,食积内停,气机受阻,脾胃失和
辨证要点
脘腹胀满,嗳腐厌食,苔厚腻,脉滑
方解
山楂:消一切食积,尤善消肉食油腻之积 神曲:消食健脾,尤善消酒积 莱菔子:下气消食,长于消谷面之积 半+陈:行气化滞,和胃止呕 茯苓:健脾渗湿,和中止泻 连翘:清热散结 消食之中兼以行气理脾,以消为主
方歌
保和曲莱楂,苓翘陈半夏
枳实导滞丸
方歌
枳实导滞曲连芩,大黄术泽与茯苓。 食湿两滞生郁热,胸膈便秘效堪灵。
组成
①大黄②神曲,枳实③黄连,黄芩,茯苓,泽泻,白术
功用
消食导滞,清热祛湿
主治
湿热食积证 脘腹胀痛,大便秘结,或下痢泄泻,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
病机
湿热与食积互结于肠胃
辨证要点
脘腹胀痛,泻痢或便秘,苔黄腻,脉沉有力
方解
大黄:攻积泻热,使积滞湿热从大便而下 神曲:消食健脾,尤善消酒积 枳实:行气化滞 连+芩:清热燥湿,厚肠止痢 茯+泽:甘淡渗湿,分消湿热 白术:健脾燥湿 下消清利合法,以下助消,消中寓补
健脾消食积
健脾丸
方歌
健脾参术苓草陈,肉蔻香连合砂仁。 楂肉山药曲麦炒,消补兼施不伤正。
组成
①人参,白术,茯苓②山楂,神曲,麦芽③木香,砂仁,陈皮,肉蔻,山药,黄连④炙甘草
功用
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主治
脾虚食积证 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倦怠乏力,苔腻微黄,脉虚数
病机
脾虚食停,生湿化热
辨证要点
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虚数
方解
参+术+茯:益气健脾渗湿以止泻 楂+曲+芽:消食化积 木+砂+陈:理气和胃 蔻+山:健脾止泻 黄连:清热燥湿厚肠 炙甘草:调和药性 消补兼施,补重于消,补而不滞,消中寓清
驱虫剂
乌梅丸
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 人参椒姜加附子,温脏泄热又安蛔。
组成
①乌梅(醋浸)②蜀椒,细辛,黄连,黄柏③附子,干姜,桂枝,人参,当归,蜂蜜
功用
温脏安蛔
主治
蛔厥证 腹痛时作,手足厥冷,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即呕,常自吐蛔。 久泻久痢
病机
脾肾虚寒蕴热,蛔虫内扰
辨证要点
腹痛时作,常自吐蛔,甚或手足厥冷
方解
乌梅:酸以安蛔止痛,涩肠止泻止痢 椒+细:辛以伏蛔,温热以温脏散寒 连+柏:苦以下蛔,寒以清热 附+干+桂:辛热以助温脏散寒 参+归:补养气血以扶正 蜂蜜:甘缓和中 酸苦辛并进,则蛔静伏而下;寒热佐甘温,则和肠胃扶正
涌吐剂
治痈疡剂
仙方活命饮 散结消痈剂
仙方活命君银花,乳没归芍陈皂甲。 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疡内消法。
组成
①金银花②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 ③白芷,防风,贝母,花粉,山甲,皂刺④甘草
功用
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
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局部红肿焮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病机
热毒壅聚,营气郁滞,气滞血瘀,聚而成形
辨证要点
红肿焮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方解
金银花:清热解毒疗疮 归+芍+乳+没:活血祛瘀止痛 陈皮:行气疏滞止痛 芷+防:疏风散表,以助散结消肿 贝+粉:清热化痰排脓 甲+皂:通行经络,透脓溃坚 甘草:清热解毒,和中调药 消清并举,清解之中寓活血祛瘀之法,佐辛透散结之品 "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
五味消毒饮
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 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功用
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主治
火毒结聚之疔疮
辨证要点
疮疡初起,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 以及痈疡疖肿,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
阳和汤
阳和熟地鹿角胶,姜炭肉桂麻芥草。 温阳补虚散寒凝,阳虚寒凝阴疽疗
组成
①熟地黄,鹿角胶②肉桂,姜炭③白芥子,麻黄④生甘草
功用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
阴疽 如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 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
病机
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痰滞
辨证要点
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
方解
熟地黄:温补营血,填精益髓 鹿角胶:温肾益精,强壮筋骨 桂+姜:温阳散寒,温通血脉 白芥子:温化寒痰,通络散结 麻黄:开腠理,散寒凝 生甘草:解毒并调和诸药 滋补之中寓温散之法,补而不滞
苇茎汤
苇茎汤方《千金》存,桃仁薏苡冬瓜仁。 瘀热在肺成痈毒,脓成未成均胜任。 (苇茎桃仁薏冬瓜)
组成
①苇茎②冬瓜仁,薏苡仁③桃仁
功用
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主治
痰瘀互结,热毒壅滞之肺痈证 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 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
热毒壅肺,痰瘀互结,肉腐血败,成痈化脓
辨证要点
身有微热,咳嗽痰多,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解
苇茎:清肺化痰,化痈排脓 冬瓜仁:清热化痰,利湿排脓 薏苡仁:清肺热排脓,渗湿化痰 桃仁:活血行滞,祛瘀消痈,润肠滑下 药性平和,清化于上,降渗于下,凉而不寒
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大黄牡丹桃,冬瓜子芒硝)
组成
①大黄,桃仁②芒硝,牡丹皮③冬瓜子
功用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
湿热瘀滞之肠痈初起 右下腹疼痛拒按,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甚,甚则局部肿痞, 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病机
湿热郁蒸肠中,气血凝聚不通,瘀热壅盛,血败肉腐
辨证要点
右少腹疼痛拒按,善屈右足,舌苔薄黄而腻,脉滑数
方解
大黄:苦寒攻下,泻热祛瘀 桃仁:苦平破血 芒硝:泻热导滞,软坚散结 牡丹皮:凉血散瘀消肿 冬瓜子:清肠中湿热,排脓散结消痈 下消之中寓清利之能,以通为用
透脓散 托里排脓剂
透脓散治毒成脓,芪归山甲皂刺芎。 程氏又加银蒡芷,更能速奏溃破功。
组成
①黄芪②当归,川芎③穿山甲,皂角刺,酒
功用
补气养血,托毒溃痈
主治
气血两虚,疮痈脓成难溃 疮痈内已成脓,无力外溃,漫肿无头,或酸胀热痛
病机
气血两虚,不能托毒外透,形成疮痈脓成难溃之证
辨证要点
疮痈脓成而体虚无力外溃,舌淡,脉细弱
方解
黄芪:甘温益气,托疮生肌 当归:养血活血 川芎:活血行气,化瘀通络 穿+皂:消散穿透,软坚溃痈 酒:宣通血脉,以助药力 重用甘温以扶正,寓消于补以托毒
内补黄芪汤 补虚敛疮剂
内补黄芪地芍冬,参苓远志加川芎。 当归甘草官桂并,力补痈疽善后功。
组成
①黄芪,人参②肉桂,熟地③当归,川芎,麦冬, 白芍,远志,茯苓,生姜,大枣④炙甘草
功用
温补气血,生肌敛疮
主治
痈疽溃后,气血两虚证 痈疽发背,溃后虚羸少气,溃疡作痛,或疮口经久不敛,脓水清稀,倦怠懒言, 少食乏味,自汗口干,夜寐不安,间有发热,经久不退,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机
痈疽溃后,气血两虚,不能生肌敛疮
辨证要点
痈疽发背,溃后虚羸少气,溃疡作痛,或疮口经久不敛,脓水清稀,倦怠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解
十全大补汤–白术+麦门冬,远志 黄芪:补脾肺之气,生肌敛疮 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 肉桂:温阳散寒,通畅气血 熟地:滋养阴血 归+芎:活血养血通络 麦+芍:滋阴补血敛阴 远+茯:宁心安神,健脾泄浊 姜+枣:调补脾胃益中州、促运化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药 气血并补,少佐温通,扶正生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