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口腔颌面部损伤
这是一个关于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思维导图,口腔颌面部损伤是指口腔颌面部受到外力冲击或伤害所引起的损伤,涉及的范围包括口腔、颌骨以及周围软组织。重点明确,帮助学习者快速把握核心知识点。
编辑于2024-06-20 15:01:49这是一个关于41胰腺疾病的思维导图,急性胰腺炎( AP ):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为轻型,预后良好。10%-20%为重型,临床经过凶险,死亡率高。
这是一个关于35小肠疾病的思维导图,小肠疾病是指发生在小肠的各种疾病,包括小肠损伤出血性疾病、小肠血管相关性疾病、小肠炎性疾病、肠梗阻、小肠肿瘤等。这些疾病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腹部外伤、感染、粘连等。
这是一个关于33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思维导图,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累及整个腹腔,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腹膜炎,介绍了概述、病理、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个关于41胰腺疾病的思维导图,急性胰腺炎( AP ):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为轻型,预后良好。10%-20%为重型,临床经过凶险,死亡率高。
这是一个关于35小肠疾病的思维导图,小肠疾病是指发生在小肠的各种疾病,包括小肠损伤出血性疾病、小肠血管相关性疾病、小肠炎性疾病、肠梗阻、小肠肿瘤等。这些疾病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腹部外伤、感染、粘连等。
这是一个关于33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思维导图,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累及整个腹腔,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腹膜炎,介绍了概述、病理、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等。
口腔颌面部损伤
概述
解剖特点:上接颅脑,下为呼吸道和消化道的起始端 损伤分类:软组织损伤、牙损伤、硬组织损伤,临床上常综合发生
损伤对机体的影响: 合并其它脏器的损伤→危及生命 颌面部解剖结构的破坏 口颌系统功能的影响 面容的影响,心理上的创伤
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
头面部动静脉血供丰富
①易引起血肿、水肿→呼吸道窒息 ②抗感染能力、再生能力↑→伤口愈合↑ ③清创时间可延迟至24-48小时、甚至72小时
牙与颌面部损伤的关系
增加感染的机会→二次弹片伤 诊断的重要依据→咬合关系错乱 治疗的主要标准→恢复正确的咬合关系
并发颅脑损伤,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颅底骨折
颈部损伤→大出血,瘫痪
对呼吸的影响→易引起呼吸困难,窒息
消化系统的影响:张口、咀嚼、吞咽→饮食,口腔卫生下降
窦腔多、易污染
特有解剖结构的破坏:腮腺→涎瘘,面神经→面瘫,三叉神经→分布区麻木
面部畸形→外形,心理
口腔颌面部急救处理
急救总原则: 迅速判断伤情 分清轻重缓急 仔细询问、全面检查 准确及时救治 序列治疗
急救措施
防治窒息
临床表现: 前驱症状 ①烦躁不安、出汗、吸气长于呼气,或伴有喉鸣音 ②吸气费力、呼吸困难、鼻翼煽动、口唇发绀 ③四凹症、呼吸快浅、脉细弱、血压下降 ④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阻塞性窒息→清除上呼吸道异物,吊起上颌骨,插入通气导管,牵拉舌头 吸入性窒息→气管切开术或,环甲膜切开
止血
两个步骤: 判断出血性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选择止血方法: ①压迫止血:指压止血法,包扎止血法,填塞止血法 ②结扎止血法 ③药物止血法
抗休克的治疗
定义及主要分类: 低血容量性休克>20%,心源性休克,感染中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内分泌性休克 抗休克的治疗目的:恢复组织的灌注量
休克的症状及体征: 早期烦躁不安、呼吸快浅、出冷汗、皮肤苍白湿冷、脉细速 中期兴奋转入抑制、表情淡漠、意识模糊、血压下降、口唇苍白 晚期脉细弱、测不到血压、少尿或无尿 治疗原则→止血、输血、镇痛、补液、安静
伴发颅脑损伤的急救
1.判断 神志、脉搏、血压、呼吸、瞳孔的变化 2.早发现、早处理 逆行性遗忘,脑震荡,中间清醒期,硬脑膜外血肿 脑脊液鼻(耳)漏→颅底骨折
防止感染
及时清创缝合及应用抗菌素 口腔颌面部伤口易被细菌、尘土污染 易于感染枪弹伤感染率更高,约为20% 减少感染的措施: 1.尽早清创,彻底清创; 2.无条件清创,应包扎保护伤口; 3.全身使用抗生素 4.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T . A . T )
包扎和运送 包扎作用:压迫止血,暂时固定,防止骨折进一步移位,保护缩小伤口,减少污染 运送昏迷者体位:俯卧、额高位,有利分泌物外流,防止舌后坠。 一般伤员:侧卧位或头偏健侧位
颌骨骨折
下颌骨骨折
临床表现
下颌骨骨折 发生率高:占颌面损伤25-28%,约占颌面骨折70%。 1.一般骨折的共性:肿、痛、出血、移位、感觉异常、功能障碍 2.骨折片移位 影响因素﹣骨折部位、外力大小、方向、骨折线方向和倾斜度;骨折块肌肉附着,牙齿等,但肌肉作用为主
下颌骨最常见的骨折部位(重要考点) (1)正中联合骨折: 线型骨折﹣移位不明显 双发骨折﹣正中骨折片向下后移位,两侧骨折片中移 粉碎性骨折﹣同双发骨折,更严重,常致呼吸困难 (2)须孔区骨折 额点偏患侧, 骨折段向下后移位,短骨折段向上、内移位 双骨折:两侧额孔区间的骨折段向后下移位而引起呼吸困难 (3)下颌角部骨折:肌群附着内﹣不移位 肌群附着前﹣长骨折段向下后移位,短骨折段向上移位 (4)髁状突骨折:占比17%-36% 分类→高位骨折(囊内横行骨折,矢状骨折),中位骨折(课颈骨折),低位骨折(课状突基部骨折) 单侧﹣髁状突前上内移,额点偏患侧,耳前区肿痛,张口时课状突运动消失 双侧﹣双升支向上后移,后牙早触,前牙开牙合
4.咬合错乱——常见体征,重要的诊断依据 类型有:早接触,反牙合,开牙合 5.骨折段异常活动,台阶感 6.下唇麻木:下牙槽神经损伤 7.骨折线压痛 髁状突颈部扪诊:压痛,活动消失(外耳道扪诊),耳屏前空虚 8.张口受限 9.X线表现:颌骨全景片、下颌骨开口后前位片、下颌骨侧位片
上颌骨骨折
1.Le Fort I 型骨折:骨折线从梨状孔下部,经牙槽突基底部,向后至上颌结节呈水平延伸至翼突 2. Le Fort II 型骨折:骨折线横过鼻背,通过眶内下、眶底、经眶下缘、颧骨下方向后达翼突 3.Le FortIII 型骨折:骨折线横过鼻背、眶部、经颧骨上方达翼突。矢状骨折(中线、中线旁) 由于暴力的种类和方向不同,骨折可双侧或单侧发生,也可发生上颌骨纵裂。可沿骨折线扪及压痛、台阶、摇动上颌前牙可见骨折缝处异常活动。 骨折块移动:常向后下移位,或两侧移位(腭弓扩大),多因外力方向和骨块重力所致。 咬合关系错乱:患侧有后牙早触,前牙开牙合 上颌骨骨折特有表现: 面形改变﹣蝶形脸,眼镜状瘀斑,口鼻眼出血,脑脊液漏,眼征:结膜下出血、眼球移位、复视、运动障碍失明 X 线表现:华氏位片、 CBCT 或 CT 三维重建
治疗
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
■处理时机,兼顾全身情况,尽早处理 ■伴有软组织伤的处理 ■骨折线上牙的处理 ■正确的复位和坚强内固定( RIF ) ■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
原则: 1)恢复颌骨的解剖外形; 2)重建骨折前咬合关系; 3)恢复颜面外观 下颌骨骨折应以上颌骨作为复位、固定的基础 上颌骨骨折应以颅骨作为复位、固定的基础
上下颌骨联合骨折,则应以骨折轻、复位容易者为基础,最后再以颅骨为基础。常先复位下颌骨骨折,再以下颌为基础复位上颌 建议术前模型外科 颌间牵引复位固定:下颌骨骨折固定4-6周,上颌骨骨折3-4周,课状突颈部骨折2-3周 促进骨折愈合的局部与全身治疗 中药、脉冲电磁场、营养、促骨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