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法律职业伦理
包含法律职业伦理课程重点,概述了法律职业及其相关伦理的概念、特点和规范。介绍详细,可以让你更快速更方便去了解学习。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编辑于2024-07-03 11:23:29法律职业伦理
法律职业与法律职业伦理
法律职业
法律职业的概念
专业人士以研究、发展和应用法律为职业的总称
法律职业是接受专门的法律教育、具备法律规定的任职条件和资格,专门从事法律工作的社会角色
类别
法律职业的特点
专业性
独立性
分层化
伦理性
法律职业伦理
法律职业伦理的概念
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人员在职务活动与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法律职业伦理的特征
主体的特定性与多样性
内容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实施中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法律职业伦理的功能
指引功能
调节功能
凝聚功能
辐射功能
法律职业伦理基本规范
正义规范
正义的内涵:秩序、平等、自由、安全
正义是法律的应有之义:精神与追求
正义和法律的关系
法律是实现正义的有效方式,正义也是法律的最高追求
法律是社会表达和实现正义的最主要手段,正义也在法律的制定、适用和执行过程中,得到体现和尊重
无论是在具体的法律制度中,还是在法律制度的制定、适用和执行过程中,正义都是最高的追求
独立规范
概念
是法律职业伦理的工具或手段,最终目的是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独立性体现了一个职业内在的特定要求,从而保障相关人员的职业行为不受过多干涉。所谓独立性,即要求法律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免受法律之外的干预和压力。
价值
一方面,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径和首要保障
另一方面,也是法律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分论
法官的独立规范
检察官的独立规范
律师的独立规范
平等规范
审慎规范
礼仪规范
廉洁规范
法官职业伦理
法官职业伦理概述
法官的概念
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
我国法官的任职条件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行
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学历
法本学历即以上
非法本即以上学历+法硕及以上学位
非法本及以上学历+法律专业知识
从事法律工作满五年
法硕四年
法博三年
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并取得法律职业资格
法官职业伦理
概念
指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和审判活动之外为了保障司法的公正所应遵循的伦理规则
特征
主体
特定性与包容性
对象
特定性与全面性
内容
更高要求
法官职业伦理的具体内容
司法公正规范
概念
司法公正是最基本的法官职业伦理
既包括实体公正也包括程序公正
既指国家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各类案件过程中运用体现公平原则的实体规范确认和分配权利义务,实现案件结果的公平正义,也包括在确认和分配过程中体现公平
基本要求
在司法活动中合理行使审判权
将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相结合
基本内容(具体体现)
回避规则
任职回避规则
兼职回避规则
执业限制规则
审判回避规则
平等规则
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法律适用中的要求
是程序正义原则中当事人平等和法官中立原则的具体体现
独立规则
审判权的独立行使,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审判权只能由法院行使
法官或合议庭独立行使审判权
体现在内部独立、外部独立和法官的精神独立
司法公开规则
狭义
审判公开
广义
社会公开
说理规则
概念
要求
阐明事理
释明法理
讲明情理
讲究文理
司法效率规范
概念
勤勉尽责
及时高效处理案件
注重裁判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必要性
各类纠纷的增多且日益复杂,司法系统面临较大的案件压力,而司法资源有限
及时高效地解决纠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是法官应尽的职责
效率是合理分配资源的方式,是司法公正实现的必要条件和必然要求
当下体现
我国实行审限制度
我国实行繁简分流制度
调解、和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适用
通过高科技手段提升效率 如:网上开庭、网上办案
具体要求
勤勉尽责
及时高效处理案件
注重裁判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司法涵养规范
概念
是对法官职业素养方面的规范,要求法官具备良好的职业修养,形成高尚人格,注重个人品行,从而维护司法形象
要求
涵养政治能力,忠诚司法事业
忠诚地执行宪法和法律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确保清正廉洁,约束业外活动
遵守司法礼仪,维护司法形象
检察官职业伦理
检察官职业伦理概述
检察官的概念
依法行使国家检察权的检察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查员
任职条件(和法官一样)
国籍
拥护
道德
身体
学历
年限
法考
检察官职业伦理
概念
检察官在履行职务和社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
内部伦理:检察官在检察机关内部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
外部伦理:检察官基于其职务行使和特殊身份需要在对外联系中遵循的行为准则
特性
主体、对象和内容的特定性
检察官职业伦理具有更强的责任性和强制性
检察官职业伦理的具体内容
忠诚规范
含义
忠于党、国家和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忠于法律,信仰法治,维护宪法和法律的统一
要求
一方面遵守政治上的忠诚规范,忠于党、国家和人民是我国检察官的政治义务
另一方面遵守对法律和检查事业的忠诚规范,忠诚规范要求检察官忠于宪法和法律,热爱人民检察事业,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统一、尊严和权威
为民规范
含义
强调检察官应当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要求
一方面坚持亲民利民为民便民的原则,坚持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另一方面树立人权保护意识,依法维护和保障诉讼当事人、参与人及其他有关人员的合法权益
担当规范
含义
检察官应具有担当精神,强化检察官法律监督职责的履行,敢于担当、拓展履职,增强在各项工作中的担当作为
要求
一方面,检察官应当勇于行使权力清单规定的决定权或其它权限,并敢于承担司法责任
另一方面,检察官应强化法律监督,敢于对司法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并且应当坚守防止冤假错案的底线
公正规范
含义
是对检察官职业的根本性伦理要求。检察官应当客观公正,维护公平正义。具体体现在回避制度、平等规则、独立规则中。
要求
回避制度
任职回避
执业限制
履职回避
平等规则
检察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需要坚持客观公正,平等对待当事人或相关诉讼程序参与人,不偏不倚,秉公办案
独立规则
要求检察官独立履行职责,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廉洁规范
含义
检察官应当坚持廉洁操守,自觉接受监督,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要求
一方面,检察官应当坚持清正廉明,恪守廉洁操守,不徇私情,保持廉洁本色
另一方面,检察官应当自觉接受监督,不断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保证清正廉明
律师职业伦理
律师职业伦理概述
律师的概念
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任职条件
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
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满一年
品行良好
律师职业伦理
概念
律师业务的从业人员和执业机构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律师职业伦理是法律职业伦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指导律师执业行为的标准,对违规律师、律师事务所追究职业责任的依据
特征
主体特殊性
内容特殊性
律师职业伦理的具体内容
律师与委托人的关系规范
关系的建立与终结
建立
建立关系的方式
委托:一般常见的建立关系的方式
指定:人民法院指定辩护或法律援助机构指定或指派
终结
解除
终止
律师的保密义务
概念
律师在执业过程中知悉的当事人的信息及相关情况必须保密,不得无故泄露
内容
主体
律师
律师事务所
律师辅助人员
实习律师
律师助理
客体
在职业活动中知悉的
国家秘密
商业秘密
当事人隐私
委托人和其他人不愿泄露的情况和信息
例外
防止未来严重犯罪
自我保护
委托人授权披露的信息
协调利益冲突的规则
利益冲突的含义
指律师在提供法律服务过程中,与当前委托人在客观上存在潜在相反的利益取向,并且律师无法消除由于潜在的相反利益而造成的利益上冲突或紧张关系
律师对委托人的代理将对律师自身的利益、现委托人或前委托人的利益或第三人的利益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利益冲突的类型
直接的利益冲突
律师维护一方利益时,必然损害另一方利益
间接的利益冲突
可能造成损害
利益冲突的解决
建立审查、回避制度
律师与司法人员的关系规范
律师参与司法活动的程序规范
含义
律师在其参与的司法程序中应严格遵守职业伦理规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履行真实义务;二是尊重法庭;三是遵循利益规则
具体的三个方面
律师的真实义务
以事实为依据
合法维护当事人的权益
不得提供虚假事实或从事违法行为以阻碍司法机关查明案件事实
尊重法庭
不得扰乱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扰诉讼、仲裁活动的正常进行
礼仪规范
既包括对律师参与司法活动的仪表要求,也包括对律师的言语规范要求
一方面,应当按照规定穿着律师出庭服装,佩戴律师出庭徽章,注重律师职业形象
另一方面,律师在法庭或仲裁庭发言时应当举止庄重、大方,用词文明、得体
律师法庭外行为规范
庭外与司法人员接触规范
庭外言论规范
律师职业内部规范
律师与其他律师关系规范
尊重与合作
禁止不正当竞争
律师与律师事务所的关系规范
律师业务推广规范
律师业务推广界定
主体
律师或律师事务所
客体
法律服务信息
对象
社会公众
目的
扩大影响
承担业务
树立品牌
律师业务推广方式
律师业务推广的原则与要求
应遵守一定的规范,防止出现违法、虚假或片面的业务推广行为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