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章炎症
这是一个关于第四章炎症的思维导图,炎症是机体为了清除病原体、修复受损组织而发生的防御性反应,主要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炎症可分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以及由不同病原体或原因引起的各种具体炎症,如胃炎、鼻炎、牙周炎等。
编辑于2024-07-07 21:06:02这是一个关于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的思维导图,包含肺癌、肺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肺硅沉着病(硅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详细知识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这是一个关于第九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思维导图,汇总了动脉粥样硬化、心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病、高血压等详细知识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这是一个关于第六章肿瘤的思维导图,肿瘤(tumor, neoplasm)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单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但并非所有肿瘤都会形成局部肿块,如白血病。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总称为癌症(cancer)。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个关于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的思维导图,包含肺癌、肺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肺硅沉着病(硅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详细知识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这是一个关于第九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思维导图,汇总了动脉粥样硬化、心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病、高血压等详细知识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这是一个关于第六章肿瘤的思维导图,肿瘤(tumor, neoplasm)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单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但并非所有肿瘤都会形成局部肿块,如白血病。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总称为癌症(cancer)。
第四章 炎症
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
炎症的概念
概念:具有血管系统,活体组织,以防御反应为主
本质:损伤-抗损伤-修复的动态过程
炎症的原因
生物性因子:病毒、细菌等 物理性因子:高温、低温、机械性损伤等 化学性因子: 尿素、强酸、强碱等 免疫反应:药物性超敏反应 组织坏死:心肌梗死 异物:手术缝线、二氧化硅晶体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
概念: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原因
致病因子-直接作用
血液循环障碍
炎症反应产物
间接作用
表现
实质细胞
变性:细胞水肿、脂肪变性
坏死: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
间质细胞:粘液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等
渗出 (最具特征性)
概念:液体、蛋白质和细胞➡️组织间隙、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
渗出物:渗出的液体和细胞
分类:在组织间隙-炎性水肿;在体腔-炎性积液;在表面-炎性卡它
作用
利
稀释、中和毒素 抗体、补体利于消灭病原体 纤维素限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利于病原体的吞噬,提供修复支架 白细胞吞噬和杀灭病原体,清除坏死组织 带来营养、带走废物 刺激细胞和体液免疫的产生
弊
液体过多—压迫和阻塞 纤维素过多—机化粘连
渗出液与漏出液
增生
概念:致炎因子,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
实质细胞增生:被覆上皮和腺体的增生
间质细胞增生: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局部表现
红—炎症局部血管扩张、充血
肿—局部血管充血、液体和细胞成分渗出有关
热—动脉性充血、血流加快,代谢旺盛
痛—渗出物压迫和炎症介质作用于神经末梢
器官功能障碍
全身反应
发热是内、外源性致热源共同作用
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增加
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增加
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病毒感染选择性地:单核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比例增加
炎症的意义
利
①使炎症病灶局限-- 纤维性渗出,炎性增生 ②渗出物稀释、消灭和清除作用 ③增生:修复损伤组织,恢复组织器官功能
弊
①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功能受损 ②大量渗出物蓄积,影响功能 ③增生,粘连 ④长期慢性炎症/“亚炎症”—慢性疾病、肿瘤
炎症的分类
依据炎症累及的器官进行分类
依据炎症病变的程度进行分类
依据炎症的基本病变性质进行分类: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和增生性炎
依据炎症持续的时间进行分类:急性炎症、慢性炎症
第三节 慢性炎症
发生情况
某些病原微生物持续存在
长期暴露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毒性因子
自身免疫反应
—般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
特点
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浸润为主
组织损伤
修复反应:纤维结缔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可伴上皮细胞、腺体和实质细胞增生
后果
管道性脏器的狭窄
在黏膜可形成炎性息肉
在肺或其他脏器可形成炎症假瘤
肉芽肿性炎
肉芽肿性炎的概念
炎症局部巨噬细胞,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即肉芽肿)
形态:肿直径小,巨噬细胞衍生➡️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
肉芽肿性炎的常见类型
感染性肉芽肿
细菌感染: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
螺旋体感染:梅毒螺旋体
真菌和寄生虫感染
异物性肉芽肿:手术缝线、石棉、被、滑石粉(可见于静脉吸毒者)、 隆乳术的填充物、移植的人工血管
原因不明的肉芽肿
第二节 急性炎症
血管反应,渗出性变化
急性炎症过程中的血管反应
血流动力学改变
细动脉短暂收缩
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
暂时:轴突反射/神经因素
持久,组胺、缓激肽等:化学介质
血流速度减慢
血管通透性增加
内皮细胞收缩
内皮细胞损伤
内皮细胞穿胞作用增强
新生毛细血管高通透性
急性炎症过程中的白细胞反应
白细胞渗出
游出到血管外,选择素介导WBC滚动:白细胞边集和滚动
整合素与配体介导:白细胞黏附
白细胞游出
白细胞穿过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的过程:概念
毛细血管后小静脉:好发部位
炎症不同阶段游出WBC不同
急性炎症早期(6-24小时)→中性粒细胞N
24~48小时后→单核-巨噬细胞M
细菌(N); 病毒(L); 过敏、寄生虫(E):不同致炎因子,渗出WBC类型不同
趋化作用
白细胞沿化学物质浓度梯度向着化学刺激物做定向移动:趋化作用
趋化因子
补体成份-C5a,白细胞三烯B4,趋化性细胞因子:内源性
可溶性细菌产物:外源性
白细胞在炎症病灶聚集称白细胞浸润,是炎症反应的最重要指征
白细胞激活
识别微生物产物的受体,调理素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细胞因子受体:激活相关的白细胞受体
吞噬作用
调理素、清道夫受体等识别并黏着被吞噬物:识别及黏附
吞噬细胞黏着后伸出伪足包绕细菌等→形成吞噬体→吞噬溶酶体→杀伤或降解吞噬物:吞噬
依赖氧的机制和不依赖氧的机制:杀伤和降解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免疫作用
吞噬产物损伤正常组织细胞:白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作用
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
共同特点
血浆和细胞:来源
多数炎症介质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生物活性, 少数本身具有酶活性
炎症介质可使靶细胞产生次级炎症介质,放大或抵消初级炎症介质的作用
同种炎症介质对不同细胞可产生不同作用
炎症介质是被精细调控的
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
血管活性胺
组胺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血小板:来源
细动脉扩张、细静脉通透性增加:作用
5-羟色胺(5-HT)
血小板:来源
血管收缩/作用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三烯)
血小板激活因子(PAF)
激活血小板;支气管收缩;血管扩张、小静脉通透性增加(极低浓度); 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粘附;促进白细胞趋化和脱颗粒
细胞因子
活性氧
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来源
作用
杀死和降解微生物和坏死细胞
趋化因子、细胞因子、内皮细胞-白细胞间粘附分子表达⬆️:少量
组织损伤:大量
白细胞溶酶体酶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来源
杀伤、降解、组织损伤:作用
传导疼痛、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神经肽
血浆中的炎症介质
激肽系统
扩张血管和增加血管通透性趋化白细胞、杀伤细菌:补体系统
凝血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炎性介质半衰期短,中性粒细胞寿命短,炎性终止因子释放➡️急性炎症反应的终止
急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
浆液性炎
浆液渗出为主:特征
3-5%蛋白质、少量中性粒细胞、纤维素:成分
好发部位及特点
疏松组织-炎性水肿 粘膜炎性外排-浆液性卡他性炎 浆膜、滑膜-积液 皮肤-水疱
轻者消退;重者有不利影响:结局
纤维素性炎
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素:特点
红染网状、条状、颗粒状:形态
细菌毒素或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毒物:致炎因素
好发部位及特点
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坏死黏膜组织、病原菌,黏膜表面,灰白色膜状物:黏膜➡️伪膜
“绒毛心”(纤维素性心包炎):浆膜
大叶性肺炎(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渗出):肺
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结局
化脓性炎
表面化脓和积脓
浆膜或粘膜组织的化脓性炎症:概念
中性粒细胞向粘膜表面渗出,深部组织无明显炎细胞浸润:特征
渗出的脓液在腔道内积存:积脓
蜂窝织炎
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见于皮肤、肌肉、阑尾:概念
溶血性链球菌:病因
透明质酸酶能降解疏松结缔组织中的透明质酸;链激酶能溶解纤维素:机制
明显水肿、大量中性粒浸润 :特点
脓肿
器官或组织内的局限性化脓性炎:概念
组织坏死溶解,形成充满脓液的腔:特征
皮下,内脏:好发部位
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因
毒素-液化性坏死;凝血酶-病灶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层粘连蛋白受体-迁徙性脓肿:形成过程
坏死组织,脓细胞➡️脓肿膜:病变特点
类型
毛囊、皮脂腺及周围组织的脓肿:疖
多个疖的融合,在皮下组织和筋膜组织中形成许多互相沟通的脓肿:痈
出血性炎
炎症病灶内含有大量红细胞:特点
e.g.钩端螺旋体病、鼠疫、炭疽等
急性炎症的结局
完全愈复/不完全愈复:痊愈
迁延为慢性炎症
蔓延扩散
沿器官自然管道蔓延:局部蔓延
淋巴道蔓延
血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