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传染病学-病毒性传染病-流感水痘带状疱疹麻疹
传染病学-病毒性传染病-流感水痘带状疱疹麻疹,临床医学期末考试复习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4-07-16 17:30:11传染病学期末复习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染病学期末复习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染病学期末复习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传染病学期末复习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染病学期末复习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染病学期末复习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病毒性传染病1
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
流行性感冒
总结
流感病毒引起,传染性强,呼吸道传播,甲型流感病毒易变异,人群普遍易感,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高热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较重
病原学
结构
单链负链RNA病毒
包膜
基质蛋白
脂质双层膜
糖蛋白
植物血凝素HA
神经氨酸酶NA
甲型流感病毒分型的主要依据
核蛋白
特点
易于发生变异(尤其甲))
变异形式
抗原漂移
小幅度变异,不产生新亚型
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中小型流感流行
抗原转换
变异幅度大,往往产生强致病株
人体免疫力可完全无效,引起大流行
流行病学
传染源
2-3天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不同亚型无交叉免疫,可反复患病
流行特征
流行、大流行
大流行无明显季节性
23高峰,68一次
丙多散发,甲乙流行
临床表现
潜伏期13
分型
单纯型
起病急,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
预后良好最常见
胃肠型
呕吐腹泻
肺炎型
高热不退气急方案咯血
呼吸衰竭死亡
中毒型
全身毒血症,休克DIC
轻型患者,难以区别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降低,淋巴细胞增高(病毒)
可合并细菌感染表现
血清学
7d内留取急性期
24周恢复期
4倍升高有意义
病原学检查
病毒分离23天
蛋白水平检查
核酸检测(好一些)
并发症
细菌感染
脑肝脂肪变Reye综合征(可能和服用阿司匹林有关)
治疗
一般治疗、对症治疗
抗病毒治疗:奥司他韦
抗菌(合并细菌感染)
预防
管理传染源,病后1周解除隔离或退热2d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染人
甲型H1N1流感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者、无症状者,人人传播
传播途径
飞沫呼吸道、分泌物、体液、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直接或间接传播
临床表现
潜伏期
17天
临床表现
流感样症状(发热头痛等)
体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
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发高热,严重休克
Reye综合征、呼吸衰竭MODS甚至死亡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病原学
H5\H7能引起严重的禽类疾病 H5N1 H7N7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呼吸道、密切接触分泌物和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谁而被感染
人群易感性
普遍
临床表现
潜伏期
17
临床症状
流感样症状
热程17不等,可伴消化道症状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肺炎
实验室检查
呼吸道分泌物查抗原,晚期查抗体
治疗
隔离、一般治疗
抗流感病毒治疗
重症患者治疗(营养支持等)、激素
预防
检测及控制传染源
半径3KM疫区捕杀家禽5KM接种疫苗
切断传播途径
收治患者和病房要做好隔离消毒
H7N9
麻疹
总结
麻疹病毒、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热咳嗽流涕上午洗到卡他症状、眼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皮肤斑丘疹,乙类传染病
病原学
副黏液病毒,单股负链RNA,1个血清型
包膜
血凝素、融合蛋白、基质蛋白
黏附、融合、繁殖
体外抵抗力弱,对寒冷和干燥抵抗力强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人唯一感染源,(急性期)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
发病前2到出疹后5均有传染性
病毒在口鼻咽眼结膜分泌物中
传播途径
呼吸道飞沫传播
接触手可传播,接触衣物少见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发病率高,隐性感染少
发病后持久免疫力
发病人群为小儿,6个月到5岁
流行特征
世界范围内流行,儿童死亡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
冬春高峰
发病机制
1.空气飞沫到达呼吸道、眼结膜;局部上皮细胞内复制后入血,进入局部淋巴组织
2.感染后2-3天第一次病毒血症,随后进入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大量繁殖
3.5-7天再次入血,第二次病毒血症,然后随血流播散至全身各组织器官 主要侵犯口咽部、眼结膜、皮肤、胃肠道
4.恢复期
产生补体结合抗体IgM、血凝抑制抗体IgG和中和抗体IgG
病理特征
感染部位数个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各处可见
皮疹:病毒直接或间接免疫损伤使浅表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增生渗出; 真皮淋巴细胞浸润、充血肿胀(口腔类似)
呼吸道症状病理改变最重,肠道较轻
并发脑炎:充血水肿、点状出血脱髓鞘病变
临床表现
潜伏期
6-21,10,接种过疫苗3-4周
前驱期
3-4
上呼吸道卡他,急性起病,咳嗽发热,眼结膜充血
发病两到三天后,口腔出现麻疹粘膜斑柯氏斑,特征性体征 柯氏斑位于双侧第二磨牙对面的颊结膜0.5mm针尖大小白色点状凸起,周围有红晕
颈胸腹一过性风疹样皮疹,麻疹前驱疹
出疹期
1w
体温持续升高,中毒症状加重
开始出现皮疹
皮疹顺序
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至胸腹背四肢;2-3天全身,最后达到手掌和足底
形状
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直径2-5mm,压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
伴随
出疹同事可有嗜睡或烦躁不安,谵妄抽搐
表浅淋巴结肿及肝脾大
肺炎干湿罗音、心衰
恢复期
皮疹达高峰1-2天后好转
按出疹顺序依次消疹,可有浅褐色色素沉着斑,退皮疹有糠麸样细小皮肤脱屑
无并发症,整个病程大概10d
非典型麻疹
轻型麻疹
对麻疹有免疫力的人群
重型麻疹
中毒性:高热谵妄皮疹严重
休克性
心衰
出血性
紫斑,内脏出血
疱疹性
皮疹融合成大疱
中毒症状重
异型麻疹
接种过灭活疫苗多年
突起高热头痛,病情重,呼吸道卡他不明显,无麻疹粘膜斑
病后2-3出疹子,四肢远端开始,逐渐扩散至躯干
自限性
恢复期抗体高低度,病毒阴性
实验室
血常规
白细胞少,淋巴细胞多,可激发细菌感染
血清学
ELISA,IgM5-20天max可确诊
病原学
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核酸检测
并发症
喉炎,继发细菌感染至喉头水肿
肺炎(最常见)小孩多
心肌炎(2岁以下)
脑炎麻疹病毒直接侵犯脑组织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远期并发症
7年发病
患者逐渐智力障碍、性格改变、运动不协调癫痫
最后因昏迷、强直性瘫痪死亡
鉴别诊断
治疗
自限性疾病,无特效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
一般、对症
解热、祛痰、免疫球蛋白、吸氧、电解质平衡
并发症
喉炎肺炎用抗菌
心肌炎强心心衰者
预防
子主题
水痘和带状疱疹
总结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水痘原发性感染,丘疹水疱结痂;带状疱疹潜伏于感觉神经节的病毒激活后法审的皮肤感染,延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出现呈带状分布成簇出现的疱疹为特征
病原学
疱疹病毒科,一个血清型
双链DNA,球形
受感染的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细胞核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
对外界抵抗力弱,不耐热和酸
人是自然界中唯一宿主
水痘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者
上呼吸道粘膜、疱疹液,发病前到完全结痂,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水痘
传播途径
呼吸道
直接接触
间接接触
接触衣物等
人群易感性
传染性强,普遍易感
病后持久免疫,再患水痘五,带状疱疹可复发
冬春季高峰
发病机制
呼吸道黏膜细胞中增殖,2-3入血,第一次病毒血症
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增殖后再次入血,第二次病毒血症
主要累及皮肤,皮肤病变为表皮棘细胞层,细胞肿胀伴气球样变性,组织液渗入形成疱疹,内涵大量病毒
水痘疱疹单房,周边和基底部可见胞核分裂的多核巨细胞,内涵嗜酸性包涵体
结痂脱落后不留痕迹
临床表现
潜伏期10-21天
前驱期
轻微,畏寒低热等,1-2d
出疹期
首先躯干部,以后延伸到面部和四肢
初为斑疹,后发展为疱疹,周围有红晕,易破疱液先混后浊,瘙痒
1-2天退,1w痂皮脱落,继发感染时间延长
水痘皮疹向心性分布,主要位于躯干,四肢少
同一部位可同时出现斑丘疹水泡和结痂(水痘分批出现))
自限性疾病;成人症状重,易肺炎;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大疱融合,妊娠胎儿畸形,新生儿水痘危重
出血型水痘
极严重,DIC,
坏疽型水痘
皮肤大片坏死,脓毒症死亡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正常,淋巴高
血清学
特异抗体,出疹后有
病原学
病毒分离、抗原检查、核酸检测
并发症
皮疹继发细菌感染
化脓性、丹毒、蜂窝织炎
肺炎
成人、免疫缺陷者
脑炎
肝炎
Reye综合征
鉴别诊断
手足口
EV71,手足口腔,红色的丘疹顶部疱疹状
脓疱疹
细菌性,鼻唇周围,四肢,脓疱,无全身症状,无分批出现
丘疹样荨麻疹
无红晕不结痂不累计头和口腔
预后
良好,重症并发脑炎者预后差
治疗
一般治疗、对症治疗
隔离到全部疱疹结痂
卧床、避免搔抓
炉甘石洗剂
甲紫、抗生素软膏
抗病毒
阿昔洛韦
治疗水痘和带状疱疹首选抗病毒药物
防止并发症
继发细菌感染,用抗菌药
合并脑水肿脱水
预防
隔离至全部结痂,污染物消毒
带状疱疹
概述
潜伏在人体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免疫功能地下易发生带状疱疹
身体单侧带状成簇水疱,伴剧烈疼痛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呼吸道、接触
主要不是外界,而是病毒潜伏性感染再激活
易感性
普遍
发病机制和病理
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生炎症,神经细胞变性,核内包涵体
临床表现
病程2-3周
沿着神经节段分布的局部皮肤灼痒疼痛、感觉异常
成簇红色斑丘疹发展为水泡沿神经支配分布区域呈带状排列,伴显著神经痛
3d转疱疤,10-12d结痂
发生于任何感觉神经分布区,常见于胸部,其次为腰面部
多为一侧性,不超过身体中线
可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发生眼带状疱疹,角膜溃疡可致失明
侵犯脑神经,面瘫、听力丧失、眩晕等
疱疹后神经痛
轻症:也可仅有阶段性神经痛无疱疹
重症:免疫功能缺损,播散性带状疱疹,伴高热和毒血症,甚至发生带状疱疹肺炎和脑膜炎,死亡率高
诊断
单侧、带状排列、神经痛
鉴别诊断
单纯疱疹反复发生,分布无规律疼痛不明显
治疗
原则:止痛、抗病毒、预防继发感染
抗病毒
年龄大,病变在透镜,躯干四肢严重疱疹,免疫缺陷患者
阿昔洛韦,阿糖腺苷
对症
阿昔洛韦涂抹、镇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