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传染病学-病毒性传染病-肾出血热乙脑狂犬病
传染病学期末复习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4-07-16 17:30:55传染病学期末复习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染病学期末复习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染病学期末复习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传染病学期末复习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染病学期末复习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染病学期末复习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病毒性传染病2
肾综合征出血热
概述:乙类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热充血出血,低血压休克、肾损害
病原体
汉坦病毒
单股负链RNA病毒
一型/二型,汉滩重,汉城轻
对一般的溶剂、消毒剂敏感,紫外线敏感
流行病学
传染源
多宿主,自然疫源
小啮齿类动物(老鼠主要贮存宿主、传染源)
患者不是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接触
呼吸道
消化道
虫媒、垂直传播
易感人群
普遍,但农村青壮年发病较多
流行特征
春秋两季高峰
隐性感染1/3
青壮年,农村男性,实验室人员也有
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发病机制
病毒直接攻击
免疫
肾损害(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炎症
肾损害
血管内皮损伤导致出血、血液渗出导致水肿,血容量下降导致组织灌注量不足,从而低血压、休克
(血容量低)导致肾损害
病毒血症
发热
病理生理
休克
出血
DIC
病理
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
肾、心、脑、肝、纵隔等等
临床表现
复杂,但必备的是:发烧(高热)、出血、肾损害
潜伏期
1-2周
发热期
3-5d
发热是最早出现的必备症状
全身中毒症状
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
消化道症状、精神症状
毛细血管损伤
充血、出血、渗出水肿征
三红(皮肤充血):颜面部红、颈部红、胸潮红
粘膜充血:眼结膜、软腭、咽部
渗出水肿征:球结膜水肿
肾损害
蛋白尿、管型尿;透明、颗粒、蜡样管型
低血压休克期
4-6d
体温下降,体征反而加重
休克表现;顽固性休克患者可紫绀、DIC、MODS等等
少尿期
400ml/24h少尿;少于50ml无尿
尿毒症、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高容量综合征肺水肿
多尿期
移行期:尿多症状不减
多尿早期
氮质血症未改善
多尿后期
子主题
逐渐改善,要防止感染和休克
恢复期
分型
轻型
无休克少尿,中毒症状轻
中型
中毒重,有明显出血和少尿期
重型
中毒精神症状,休克,肾损害重
危重型
难治性休克、重要脏器出血、少尿期长、其他器官并发症
非典型
低热、很轻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血小板下降
血生化
BUN、肌酐升高,多尿后期下降
尿常规
尿蛋白很多加号,红细胞,巨大融合细胞
凝血功能检测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时间延长
血清学检测
IgM;IgG
病原学检测
并发症
腔道出血
便血、呕血等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脑水肿、高血压脑病等等
肺水肿ARDS
继发性感染、心肌损害肝损害
自发性肾破裂
治疗
发热期
抗病毒
利巴韦林
减轻外渗
改善中毒症状
预防DIC
一般治疗
低血压休克期
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血管活性药物、糖皮质激素
少尿期
稳定内环境、促进利尿、透析、导泻
多尿期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继发感染
恢复期
一般治疗
即:早期抗病毒,中晚期对症治疗,就地就近治疗,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把握好休克、肾衰、出血、继发感染
预防
控制传染源
灭鼠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疫苗
流行性乙型脑炎
概括
乙脑,乙型脑炎病毒,脑实质炎症,蚊传播、夏秋季,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为特征,可留严重后遗症
病原学
单股正链RNA
包膜
糖基化蛋白E蛋白
病毒主要抗原成分
血凝活性、中和活性
非糖基化蛋白M蛋白
敏感
噬神经病毒
仅有一个血清型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人畜共患病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许多动物都可以成为传染源
猪是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蚊叮咬传播,三带喙库蚊是主要媒介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感染后多数隐性感染
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10岁以下儿童,2-6岁组发病率最高
流行特征
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有季节性,夏秋季,789三月,蚊子繁殖有关
高度散发性因为隐性感染
发病机制
叮咬,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繁殖,进入血液形成毒血症
免疫力强不发病,隐性感染持久免疫力
免疫力弱毒量大,入侵中枢引起脑实质病变
脑寄生虫病、癫痫高血压等可使血脑屏障功能降低,病毒更易入侵中枢神经系统
脑组织损伤机制
直接侵袭致神经细胞坏死、胶质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凋亡,神经组织中大量NO产生有发脂质过氧化是脑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
免疫损伤:特异性IgM于病毒抗原结合,沉积在脑实质和血管壁上,引起细胞免疫,导致血管壁破坏、附壁血栓形成,脑组织供血障碍和坏死
病理
大脑皮质、基底核、视丘损伤最为严重
神经细胞坏死变性
卫星现象
软化灶形成
血管变化和炎症反应
血管内皮损伤、浸润的炎性细胞围绕血管周围间隙形成血管套
胶质细胞增生
小胶质细胞
临床表现
10-14
初期
1-3d
病毒血症期
高热,精神萎靡嗜睡;大儿童头痛,婴幼儿腹泻
极期
4-10d
突出脑实质受损症状
高热:体温超过40度,7-10d持续,
意识障碍,第3-8天,嗜睡等
惊厥或抽搐,病情严重表现
呼吸衰竭,中枢性呼吸衰竭,最重;呼吸抱歉、双吸气、叹气样呼吸,潮式呼吸、抽泣样呼吸 脑疝患者还有其他表现:小脑幕切迹疝:瞳孔变小患侧,眼睑下垂等,肌力减弱 枕骨大孔疝生命体征紊乱出现早,意识障碍出现晚
高热、抽搐、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严重表现
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10d内出现
循环衰竭血压下降、脉搏细速、休克、胃肠道出血
恢复期
体温下降,神经系统症状逐渐好转,
1-6月可恢复
可有神经系统表现:持续性低热、多汗、瘫痪等等
后遗症期
失语、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精神失常、痴呆
分型
轻型
39度以下
普通型
39-40度
重型
持续40度以上
极重型(爆发型)
起病急骤,1-2天内升到40度以上
实验室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80%以上
脑脊液
压力增高,外观无色透明或微浑,白细胞在50-500*10^6,早期中粒,随后淋巴细胞增多
蛋白轻度升高,糖正常或偏高,氯化物基本正常
血清学检查
特异性IgM抗体测定
最早在病程第二天即可检测到
早期诊断指标
补体结合试验
IgG,回顾性诊断,早期不行
血凝抑制试验
出现早
病原学检查
病毒分离不容易
抗原或核酸检测
并发症
支气管肺炎
鉴别诊断
中毒性菌痢
24小时内高热抽搐昏迷感染性休克,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正常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蛋白明显升高,氯化物明显下降
治疗
无特效抗病毒治疗药物,积极对症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一般治疗
隔离在防蚊子和有降温措施的病房,室温控制在30度以下
补液2L,昏迷可鼻饲
对症治疗
高热
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同时降低室温
抽搐
去除病因、镇静解痉
高热所致:降温
脑水肿所致:加强脱水治疗(甘露醇)
脑实质病变引起:使用镇静剂(地西泮、水合氯醛、亚冬眠疗法,巴比妥预防抽搐)
呼吸衰竭
根据病因治疗
氧疗
脱水治疗脑水肿
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引起的:使用化痰药,糖皮质激素吸入,气管插管人工气道
中枢性呼吸衰竭:呼吸兴奋剂,山梗茶碱
改善微循环,血管扩张剂
循环衰竭
补充血容量
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
恢复期和后遗症治疗
加强护理,防止压疮和继发感染
功能锻炼
预防
控制传染源,隔离至体温正常
切断传播途径
防蚊灭蚊
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
狂犬病
概述
狂犬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人畜共患病,病兽唾液咬伤方式传播,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恐水症
病原学
单股负链RNA
敏感
从患者或患兽直接分离得到的病毒:野毒株或街毒株,致病力强,能在唾液腺中繁殖
街毒株传代减毒后可用制作疫苗,为固定毒株
糖蛋白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决定了狂犬病毒的噬神经细胞性
流行病学
传染源
带狂犬病的动物,病犬我国,野生动物外国
狂犬病病人不是传染源
传播途径
咬伤,病犬的唾液经抓伤、舔伤和皮肤黏膜入侵
蝙蝠群居洞穴中含病毒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
器官移植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
是否发病
咬伤部位
头面、手指发病机会多
咬伤严重性
伤口深大发病率高
局部处理情况
迅速彻底清理发病率低
及时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发病率低
被咬伤者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者发病机会多
发病机制与病理
发病机制
动物咬伤感染病毒;病毒于伤口周围的肌肉细胞中复制;通过肌肉周围神经末梢进入神经系统;在神经系统中向心脏移动;进入大脑细胞引起全脑炎;通过唾液进入分泌腺体,在唾液中排出病毒
病理
急性弥漫性脑脊髓膜炎
特征病变:嗜酸性包涵体(内基小体),为狂犬病毒的集落最常见于海马以及小脑浦肯野细胞
HE染色呈樱桃红色内基小体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三个月内
前驱期
2-4d
低热头痛恶心,恐惧不安烦躁失眠,对光声刺激敏感,愈合后的伤口附近痒痛麻及蚁走感为诊断意义
兴奋期
1-3d
高度兴奋不安,恐水,体温升高,刺激也会引起喉肌痉挛;呼吸困难
肌肉痉挛,流口水,泡沫嘴
少数病人是麻痹型,无恐水表现,横断性脊髓炎
麻痹期
数小时
全身迟缓性瘫痪,患者肌肉痉挛停止,由安静进入昏迷状态,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
内基小体检查
抗体检查
并发症
肺炎、心律失常、气胸、急性肾衰、上血
预后
一旦发病,病死率100%
治疗
隔离患者,保持患者安静
对症
抗病毒(无效)
预防
控制传染源
犬管理
伤口处理
20%肥皂水、新洁尔灭冲洗伤口半小时,伤口免疫(局部浸润注射)+被动免疫+主动免疫
疫苗接种
被咬伤、高危人群
暴露前预防
接种3次,每次1ml,0/7/28
暴露后预防
5次
首剂加倍给予
注射疫苗前一个月注射过免疫球蛋白
免疫缺陷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
老年人
暴露时间更长才注射(48小时后)
免疫球蛋白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