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园艺生物技术思维导图
园艺生物技术大二下,包含第二章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与基础技术、第三章 园艺植物细胞工程、第四章 园艺植物染色体工程、第五章 植物基因工程基础知识与技术、第六章 园艺植物基因分离与克隆、第七章 遗传转化载体的构建、第八章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第九章 基因编辑(简答题)创造新的基因等。
编辑于2024-07-30 11:27:00生物技术
第二章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与基础技术
组织培养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
脱分化,再分化,再进行器官发生途径或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
外植体
胚胎培养
性细胞
器官培养
组织培养
细胞培养
原生质体培养
培养基
固体培养(有琼脂)
液体培养
培养方法
静置培养
震荡培养
看护培养(陪护)
通过愈伤组织给外植体营养
饲喂培养
微室培养
理论基础(过程)
细胞全能性
细胞分化
时间上的分化
同一植株,不同发育阶段有不同形态及机能
空间上的分化
同一植株后代,环境不同
脱分化
启动阶段
演变阶段
脱分化终结期
细胞再生途径
器官发生(组织变组织)途径
先芽后根
先根后芽
独立产生芽和根
体细胞胚胎发生(细胞变细胞)途径
直接途径(幼嫩植物)
间接(愈伤组织)
原球茎发生途径
(十字花科)兰科种子胚(原球茎)
仪器和设备
仪器和设备
无菌接种设备
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干燥箱,过滤灭菌装置,喷雾消毒器,紫外灯
可调控人工培养设备
培养架,空调机,摇床
必备:准备室(培养基制备室),接种室,培养室
培养基配置技术
培养基的成分(必考)
无机营养
有机营养
糖
蔗糖
维生素类
辅酶
肌醇
氨基酸
有机附加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长素
启动有丝分裂,使已停止分裂的植物细胞恢复分裂能力
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使茎增粗,而抑制茎的生长,诱导芽的分化,促进侧芽萌发
子主题
脱落酸
琼脂(溶解时要大于40度)
水
活性炭
培养基的配置
直接称取法
不准确
母液法
大量元素母液
微量元素母液
铁盐母液
有机化合物母液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外植体灭菌技术
子主题
接种环境和接种设备灭菌技术
超净工作台上
无菌接种技术
组培苗继代技术
初代培养
继代培养
组培苗生根技术
组培苗驯化和移栽技术
洗种,接种
自然水浸泡预处理
75%酒精
84消毒
无菌水洗三次
接种到培养基里
继代培养
生根培养基诱导生根
炼苗,移栽
影响因素
外植体种类
植物基因型
取材季节
选植物最适季节
外植体来源
同一植物不同部位
生理状态和年龄
外植体大小
培养基成分PH及激素配比
绝大多数PH5.0-6.0
组织培养环境条件
湿度
氧气和其他气体
温度
20-30°C
光照
光强
光质
光周期
应用
胚挽救
营养或生理原因难以播种成苗,通过此技术能长出苗
园艺植物的脱毒
意义
子主题
分类
热处理脱毒
阻断ssRNA和dsRNA的合成从而明显减少植物病毒的复制
超低温冷冻脱毒
分生组织不易被冻死
组织培养脱毒
茎尖培养脱毒
珠心培养脱毒
花药培养脱毒(100%,最佳)
愈伤组织培养脱毒
病毒分布不均匀
微体嫁接离体培养脱毒
茎尖和砧木一起培养
快繁
消毒后,在培养基上长(同组织培养)
意义
可用于繁殖稀缺或急需的良种植物
可用于拯救濒危植物
可用于自然界无法用种子繁殖或难以保持后代的三倍体,单倍体及基因工程植株的快速繁殖
可用于无病毒苗木快速繁殖
可用于种质的试管保存与交换
方法
无菌培养体系的建立
母株和外植体的选取
无菌培养物的获得
外植体的启动生长
茎芽增值的途径
第三章 园艺植物细胞工程
概述
单倍体细胞培养和抗逆作物育种
二倍体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
细胞培养
单细胞培养(指的是多个相同种类细胞)
单细胞分离
从叶片直接分离
机械法
叶片研碎
酶解法
子主题
从愈伤组织分离
单细胞培养方法
平板培养
植板率
纸桥培养
滤纸桥渗透培养
双层纸培养法
看护培养
愈伤组织提供营养给单细胞
微室培养
条件培养
先培养高密度细胞,这些细胞分泌一些物质使培养基条件化
单细胞培养的影响因素
培养基
细胞密度
培养环境条件(CO2,温度)
细胞悬浮培养(液体培养基)
培养方法
细胞悬浮液的制备
选择材料
质地疏松
制备细胞悬浮液
酶处理并震荡
过滤
离心
细胞计数(血细胞计数板)
细胞悬浮液培养方法
分批培养
S型曲线
滞后期
先适应环境
对数增长期
细胞分裂活跃
直线生长期
速度最快,细胞数最多
缓慢期
营养耗尽
静止期
细胞基本不增,甚至死亡
半连续培养
一半留着,一半倒出
连续培养
不断注入新的,排出旧的
悬浮培养细胞的同步化
饥饿法
停在G1或G2期,不能合成蛋白质
抑制剂法
DNA合成抑制剂
采用植物细胞连续培养的发酵器系统诱导同步分裂
氮气处理
悬浮细胞培养的植株再生
形成体细胞胚(胚细胞,自己发育)
先形成愈伤组织,再形成植株(没有胚细胞,还得诱导)
影响细胞悬浮培养的因素
培养基
细胞密度
培养基PH
二氧化碳浓度
植物激素和其他附加成分
植物细胞的规模培养(生产代谢产物)
植物细胞规模化培养体系的建立
从外植体获得植物细胞的方法
外植体直接分离法(直接机械分割)
愈伤组织分离法
原生质体再生法
高产细胞系的建立和选择
高产基因型筛选
高产细胞系诱变与筛选
物理诱导和化学诱导
外植体选择与处理
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和选择
初代愈伤组织生产次级产物的能力不稳定,需要多代培养
培养条件优化
培养基组成和培养环境条件
高产细胞系的增值培养与大规模培养体系的建立(又称种子培养,对高产细胞进行多次扩大繁殖)
影响因素
植物细胞特性
细胞静止期才能产生较多产物
外植体和愈伤组织生理状态
选择产物合成部位
培养基
培养条件
合成前体
诱导剂
抑制剂
抑制合成支路
目的代谢产物
及时移走目的代谢产物
原生质体培养(好多内容)
意义
作为研究无性系变异和突变体筛选的重要材料
可吸收外源DNA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
基本技术
外植体的选择
原生质体的制备
外植体材料的预处理(提高质体的活力和分裂频率)
低温处理,等渗溶液处理
原生质体的分离
分离原生质体的酶制剂
纤维素酶
半纤维素酶
果胶酶
崩溃酶(粗制酶,含多种酶)
分离液组成
渗透压稳定剂,无机盐
其他条件
最佳的酶液组成,酶处理的时间和酶液浓度
原生质体分离方法
取材
酶液配置
酶解处理
过滤
原生质体的纯化
离心法
原生质体在下
漂浮法
质体在上
界面法
质体在中间
原生质体活力的测定(考)
形态观察法
荧光素二乙酸法(活染)
酚藏花红染液法(活染)
伊文思蓝染色法(死染)
影响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的主要因子
材料来源
酶处理
渗透压稳定剂
原生质体的培养
培养方法
同单细胞培养法
平板培养法
看护培养法
微滴培养法
液体浅层培养法
固液双层培养法
上液下固
细胞壁,细胞分裂,愈伤组织的形成及植株再生
细胞壁的形成
再生细胞壁可用荧光素卡氏白,若有,为蓝光
细胞分裂和愈伤组织形成
植株再生
细胞融合
意义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
可转移抗逆性状
细胞质基因
细胞融合技术
化学诱导融合
化学诱导融合方法
盐类融合法
高PH-高钙离子法
PEG法
化学诱导融合的机制
凝聚作用阶段
局部黏连
融合完成
物理诱导融合
杂种细胞的筛选
利用显微技术
遗传标记
代谢互补法
再生植株性状
生物学性状鉴定
介于两亲本之间
细胞学鉴定
染色体计数
核型分析
第四章 园艺植物染色体工程
园艺植物单倍体培养
概念
雄配子途径(花药)
雌配子途径(胚囊)
单倍体培养
花药培养/花粉培养
花药培养方法
外植体选择
材料灭菌
接种培养
影响因素(考)
供体植株基因型
小孢子发育时期
关键因素之一,大多数在单核期适合培养
供体植株的生理状态
生长环境,生理年龄
预处理
改变其发育成雄配子的命运,使其发育成植株
低温处理效果最佳
接种方向(一面接受营养,一面长)
培养基成分
基本培养基
碳源及其浓度
激素组合及其浓度
其他附加成分
培养条件
温度和光照
子房/大孢子培养
外植体制备
培养基
影响雌核发育的主要因素
基因型
供体植株的生理状态
胚囊发育时期
培养条件
接种方向
单倍体植株鉴定
形态学鉴定
植株弱小
细胞学鉴定
显微观察
多倍体培养
多倍体诱导
活体诱导(秋水仙素)(必考)
浸种法
浸芽法
滴苗法
涂抹法
套罩法
毛细管法
组培苗诱导
离体培养细胞诱导
离体培养细胞诱导因素
外植体
加倍剂的类型
加倍剂的浓度和处理时间
加倍剂的加入时间
助剂
DMSO
多倍体植株的鉴定
形态学鉴定
细胞学鉴定
染色体计数法
生理生化鉴定
营养物质含量,各种酶活性
分子生物学鉴定
分子标记
非整套染色体操作
染色体代换系
染色体异位系
在组织培养中最容易引起变异的是细胞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
染色体附加
附加系
同种或异种染色体导入受体
第五章 植物基因工程基础知识与技术
基因的概念与类型
结构基因
结构蛋白
调控基因
合成调控转录或翻译的蛋白质的基因(转录因子基因)
重叠基因
前一个基因和后一个基因有重合的部分
断裂基因
内含子隔开的基因
跳跃基因
转座子
假基因
突变了的
工具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Ⅱ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第一种分类
第二种
同序同切酶(同裂同工酶)
相同识别序列和切点
同序异切酶(同裂酶)
相同识别序列但切点不同
同尾酶
序列相似,只差一个核苷酸,切下来的粘性末端相同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DNA分子的结构
超螺旋
DNA的纯度
酶是蛋白质,一些盐离子会影响其活性
缓冲液
Mg+
酶切消化反应的温度
DNA连接酶
大肠杆菌DNA连接酶
只黏性末端
T4-DNA连接酶
既平又黏
DNA聚合酶(必考)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1(考)
5'→3'DNA聚合酶
5'→3'外切酶
边切边检查切除错误的,特有
3'→5'外切酶
切除引物,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1的Klenow片段(酶1去除了5'→3'外切酶)
用于修补3'隐蔽末端
标记DNA片段的末端
cDNA克隆中第二链cDNA的合成
DNA序列测定
T4-DNA聚合酶(酶1去除了5'→3'外切酶)
外切酶活性极高
T7-DNA聚合酶
持续合成能力最强
反转录酶
TaqDNA聚合酶
其他工具酶
载体
质粒
条件
载体本身应尽量小
载体的信息清楚
供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点
自主复制
有可以选择的标记
生物学特性
复制类型
松弛型好
不亲和性
接合转移
分类
克隆质粒载体
穿梭质粒
表达质粒载体
类型
高拷贝式的质粒载体
低拷贝数
插入失活型
正选择
表达型
基因工程基本技术
核酸分离技术
DNA的分离
CTAB
子主题
第六章 园艺植物基因分离与克隆
化学合成法(合成引物)
寡核苷酸链合成
磷酸二酯法
亚磷酰胺化学法(考)
固定3'端
基因合成
先短链再拼成长链
优缺点(考)
优点
可直接合成,方便快捷
合成基因,或改变原始序列
改变密码子(简并性)
缺点
价格昂贵
已知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
基因不能过大
利用PCR技术扩增(扩增目的基因)
引物设计原则
引物与模版的序列要紧密互补
引物与引物之间避免形成稳定的二聚体或发卡结构
引物不能在模版的非目标位点引发聚合反应(错配)
巢式PCR
用四条(两对)引物,先外引物缩小范围,再内引物精准定位
RACE(快速增值cDNA末端)
中间有已知序列,以此将两端未知序列扩出来
易错PCR
用高保真较低的Taq酶,使基因发生突变
融合PCR
将PACE同源保守所得序列连起来
利用目的基因首尾端扩增目的基因,或中间已知的同源保守序列
基因组文库和基因文库(考)
基因组文库条件
覆盖整个基因组
插入的DNA片段比较大
文库易于保存且较稳定
影响基因组文库构建因素
DNA片段的制备
随机切
载体的选择
噬菌体(可插入更多)
大肠杆菌质粒
100kb
载体与基因组DNA的比例
增加连接概率
重组克隆数
重组子要足够
步奏
载体的制备
计算所需筛选的重组子数量
大片段基因组的制备
避免机械切割,用酶切
片段DNA与载体的连接
调整比例,一般载体:外源片段1:(5-15)
载体的遗传转化
电转化或热激
克隆的挑取与验证
提质粒,进行阳检,计算空载率
文库的扩增和分装及保存
液体培养法或影印滤膜培养法
cDNA文库的构建(一般研究互作蛋白时用cDNA文库,其他用基因组文库)
步奏
高质量mRNA的制备
反转录形成CDNA
先合成一条(反转录酶),再合成另外一条(DNA聚合酶)
cDNA与载体连接
cDNA先甲基化加人工接头,再接
重组DNA的转化与克隆
筛选鉴定cDNA
cDNA的均一化处理
要提高低丰度cDNA浓度
cDNA文库和基因组文库的区别
利用转座子标签法获取目的基因
利用同源序列法获取母的基因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法直接分离
第七章 遗传转化载体的构建
根癌农杆菌Ti质粒
天然Ti质粒
结构
T-DNA区
转移,由致癌基因(onc,包括了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冠瘿碱基因)和两端边界序列组成(15-30kb)
Vir区
激活转移,又称“毒性区”
Con区
接合转移,调控Ti质粒在农杆菌之间的转移
Ori区
自我复制,为复制起点区
缺点
分子巨大,不利于操作
含许多编码激素的基因
难以找到单酶切位点
不能在大肠杆菌中复制
无选择标记基因
分类(根据冠瘿碱不同)
章鱼碱型
胭脂碱型
农杆碱型
琥珀碱型
改造的Ti质粒
除去非必需序列
卸甲
卸掉vir区
插入MCS
植物的启动子,筛选基因
大肠杆菌的复制子和筛选基因
构建中间表达载体
加了T-DNA(去掉了onc基因)的大肠杆菌质粒
嵌合基因
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和外源基因连接
Ti双元载体
遗传转化载体
正义表达载体
VIR和T-DNA在同一载体上
反义表达载体
不同载体
RNA干涉载体
Vir区作用机理(考)
特点(考)
有多克隆位点
可在大肠和农杆中复制
有抗性基因
具有左右边界序列,可转移整合
RI双元转化载体构建
优点
RI质粒可以直接作为中间载体
发状根是单细胞克隆,可以避免嵌合体
可以不用卸甲,因为发状根可以再生植株
RI质粒和TI质粒可以配合使用建立双元载体系统
共整合载体和双元载体优点
构建简单
鉴定更容易
双复制位点
接合频率更高
选择标记基因和报告基因
标记基因
新霉素(卡那霉素)Kanr基因
潮霉素 hpt基因
报告基因
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遗传转化载体类型
正义表达载体
过量表达
反义表达载体
与内源mRNA互补
RNA干涉表达载体
合成小双链RNA,被切割成更小的siRNA,其和核酸酶结合,再与内源RNA结合并切割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出论述题)
双酶切法
同聚物加尾法(TA克隆)
末端转移酶
衔接物链接法
碱性磷酸激酶
DNA接头连接法(adaptor)
第八章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
遗传转化受体系统
概念
子主题
要求
稳定的外植体来源
较高的遗传稳定性,不仅能将接收的外源DNA稳定遗传给后代,而且不影响自身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对遗传转化所用的筛选剂有一定的敏感性
高效稳定的再生效率,良好的实验稳定性和重复性
遗传转化方法(简答)
外源裸露DNA的转化
化学诱导转化法
PEG处理原生质体
优
高转化率
可用于基因的瞬时表达分析(不整合到染色体DNA中)
避免嵌合体
PEG对细胞的毒害小
缺
原生质体再生系统难建立
脂质体介导转化法
物理诱导
基因枪法(物理方法)
优点
同时几个质粒进行共转化
转入组织深度可控
可转化和基因组和细胞器基因组
缺点
价格昂贵
转化效率低
电穿孔法
体内注射转化法
载体介导的DNA转化
农杆菌介导法
优
节省成本
与基因抢法结合
能稳定遗传表达
外源基因不易发生沉默
缺
单子叶不敏感
外植体再生脱(农杆)菌难
病毒介导法
种质转化法
植物原位真空渗入法
优
直接获得转基因植株,无需组培,转化率高
缺
真空条件
花粉管通道转化法
优
整棵植株转化
缺
时间难控制,转化率低
浸泡转化法
转化植株的鉴定
初筛
标记基因
报告基因
再筛(名解)
整合水平
重组DNA分子酶切图谱鉴定
PCR技术鉴定
southern blotting鉴定
转录水平
northern blotting鉴定
实时荧光定量PCR
翻译水平
western blotting鉴定
利用蛋白质免疫测定技术鉴定
改变外源基因表达水平
外源基因的沉默
引发因素
位置效应
高度甲基化区,高度重复序列区
转录水平的基因沉默
外源及启动子的甲基化
多拷贝重复基因诱导的沉默
染色体包装
嵌合性失活
提高外源基因表达水平的策略(简答题)
强启动子和诱导型启动子
增强子
嵌合基因上
强终止子
决定在哪停,后面好连
使用MAR序列
MAR-GENE-MAR,创造独立的结构域,避免被识别
使用信号肽
表示是内源的,防止表达出的蛋白质被受体识别降解
防止甲基化
使用植物偏爱的密码子
改造外源基因
加内含子
采用合适的转化系统和方法
农杆转,单拷贝
基因沉默技术
RNA干扰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利用RNAi原理)(简答题)
优点
是转染过程,不需要遗传转化
结果可被迅速放大和重复
仅用一个植株就能鉴定一个表型
可通过检测VIGS载体来鉴定
克服基因家族功能冗余的缺点
比较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功能
缺点
沉默的微弱表型可能会被病毒自身引起的表型掩盖
病毒感染可能会影响植株的发育
很难完全抑制把基因
沉默水平因不同植株和不同实验有差异
外源基因的遗传
第九章 基因编辑(简答题)创造新的基因
ZFN(锌指核酸酶)
原理:三个串联的锌指结构域与fokΙ的C端剪切结构域与通过连接蛋白融合,制造出锌指核酸酶,该酶可识别9bp序列,可在特定部位切割DNA
TALEN(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转录激活因子类效应因子核酸酶)
将锌指核酸酶中的锌指结构域换成TALE(特异性结合启动子),,TALE可以识别并激活基因的表达
CRISPER技术(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
原理:以CRISPER/Cas9系统为例,1.当病毒首次侵染细菌细胞时,Cas1和2识别并切下一段病毒序列并将其整合到重复序列中成为原间隔序列,2.当同种病毒再次侵入时,细胞内的CRISPER簇转录形成pre-crRNA,与tracrRNA结合成复合体,该复合体在cas蛋白作用下切割形成成熟的crRNA,3.再和cas9核酸酶结合,识别PAM区,引导cas9蛋白的核酸酶结构域在特定位置对外源核酸进行切割,造成外源DNA的降解
第十章 园艺植物遗传标记(找到不同生物的差异)
形态学标记
细胞学标记
蛋白质标记
DNA标记
优点(简答)
多态性高,可检测整个基因组
表现稳定,不受环境植物组织器官,发育阶段和是否表达的影响
许多分子标记表现为共显性,可区分杂合和纯合基因型
表现中性,不影响目标性状的表达
DNA序列变异广泛存在,无需创造特殊的遗传材料
分子标记多态性的分子基础(考过简答题)
酶切位点(引物结合位点)突变→酶切(PCR)扩增产物减少
插入和缺失
串联重复单元数目改变
方法(选择题)(过程或名称)
基于southern blotting的标记
RFLP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原理: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不同生物个体的DNA,根据含有与杂交探针同源序列的酶切片段的长度来检测DNA序列差异的技术(同源片段大小)
基于限制性酶切和PCR扩增的DNA标记
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双酶切,同切异长
基于PCR扩增的DNA标记
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
短的单引物(10bp),扩增许多反向重复序列,条带很多
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单串联重复)
不同长度的简单重复序列,两端有保守序列,根据此序列设计引物,对SSR区(一个重复单位)进行扩增,可显示同一物种不同基因型在此位点的多态性
基于序列测定的分子标记
SNP(单核苷酸多态性)
直接测序可知哪些突变了,哪些没有
只测编码区突变基因,因为只有这里才会影响性状
只单个核苷酸不一样
理想的DNA标记应具备的特点(简答)
直接以DNA的形式表现,不受发育时期,组织等影响
多态性高,有许多等位基因变异
共显性遗传,可通过看条带判断显隐性
检测位点多
分布均匀
中性,不影响本身基因表达
稳定性和重复性好
容易获得且可快速分析
开发成本和使用成本低
分子标记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简答)
生物多样性保护
品种鉴别与分类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亲缘关系及系谱分析
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
系统发育分析
核心种质构建
第十一章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蛋白质的性质(基础)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两性解离与等电点
等电点的概念:在一定PH下,氨基酸解离成阴,阳离子的程度相同,呈电中性,此时的PH为等电点(名解)
紫外吸收性质
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有共轭双键(填空)
茚三酮反应
蓝紫色,570nm
蛋白质分子量
凝胶过滤层析
原理:一定范围内,蛋白质分子量的对数和洗脱体积之间呈线性关系。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原理:SDS作为变性剂,使蛋白变性,然后两者结合,使蛋白质带负电, 消除了电荷差异和性状差异,在一定范围内,蛋白质迁移率只和其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两性电离
胶体性质
相同电荷排斥和水化膜的相互隔离
蛋白质的沉淀(提问,填空或选择,简答)
加热沉淀
破坏次级键和水化膜
煮鸡蛋
等电点沉淀
电荷
盐析沉淀
原理:盐比蛋白质更亲水
分段盐析:调节中性盐的浓度和溶液PH,使蛋白质溶液中不同蛋白质分批沉淀
有机溶剂沉淀
原理:极性有机溶剂,可引起蛋白质脱去水化膜,使蛋白质沉淀
有机溶剂分段沉淀:不同蛋白质在不同有机溶剂或相同有机溶剂不同浓度中的溶解度存在差异,对蛋白质进行分批沉淀
生物碱试剂和某些酸类沉淀
变成蛋白质离子发生反应
重金属盐沉淀
蛋白质的变性和复性
变性
非共价键和二硫键断裂
复性(提问,选择题)
可逆
不可逆
凝固
强酸强碱使蛋白质变性后的沉淀如果再加热就不会再被强酸强碱溶解了
蛋白质的紫外吸收性质
大多蛋白均含酪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
颜色反应(提问:填空)
双缩脲反应
肽键
茚三酮反应
氨基酸
Folin-酚试剂反应
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测吸收峰
考马斯亮蓝染料结合法
通过疏水作用与蛋白质结合,由红变蓝,测吸光度,定量分析
蛋白质混合物的分离
渗透压冲击法
反复冻融法
T↓,冰体积大于水体积,细胞破裂
超声波法
酶破碎细胞
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
原则
子主题
原理
方法(简答)
疏水性
疏水作用层析
功能专一性
亲和层析
所带电荷
等电点沉淀
据蛋白质溶解度的差异
盐析
大小和形状
超滤
注意事项(简答)
缩短操作时间
提取液用量不能太多
保证蛋白质浓度
加入DNA酶
使用灭菌液
避免微生物生长
使用蛋白酶抑制剂
加入β巯基乙醇,防止含巯基的蛋白质氧化
低温进行,防蛋白降解
避免反复冻融
蛋白出了又进,出了又进不好
选择合适的缓冲液和PH
蛋白质的粗分离(去杂蛋白)
等电点沉淀法
盐析沉淀法
有机溶剂沉淀法
蛋白质的细分离
根据分子量大小
透析
半透膜
超滤
凝胶过滤层析
根据电荷性质
等电聚焦电泳(IEF)
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
据蛋白质-配体特异性结合
亲和层析
抗原抗体结合,共价键
据疏水性质
高盐疏水,低盐降低疏水 通过逐渐降低盐浓度降低疏水性
蛋白质的鉴定
纯度
电泳法
高压液相色谱法
末端分析法
蛋白质组学(考概念)
蛋白质谱技术
酵母双杂交技术(填空)
蛋白质互作研究 若AB互作则产生物质,使得酵母可在缺此种物质的培养集中生长
蛋白质芯片
抗原抗体结合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蛋白质定性定量测定(简答题)
免疫组织化学
抗原-抗体反应
免疫标记化学反应
显色化学反应
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技术
桥抗生物素-生物素技术
蛋白质定量检测
双缩脲法
Folin-酚试剂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
BCA法
第十二章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功能(简答)
结构组成
核糖体
保护
糖蛋白
信号传递与识别
受体蛋白
运输作用
水通道蛋白
贮藏作用
铁蛋白
催化作用
活性肽
谷胱甘肽
谷氨酸
半胱氨酸
甘氨酸
植物蛋白肽
抗氧化肽有大豆肽,花生肽和玉米肽
肽类激素
参与植物防御反应,细胞增值和自交不亲和
包括系统素(诱导植物自身防卫),植物磺肽类激素(可从内到外,用于抗灰霉病)
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类型
结构
一级
二级(提问,选填)
α螺旋
β折叠
β转角
无规则卷曲
超二级结构(提问,选填)
αα,ββ,βαβ
三级结构
四级结构
蛋白质的主要类型
按组成
单纯蛋白质
结合蛋白质
按分子形状
纤维状蛋白质
球状蛋白质
膜蛋白
蛋白质结构的形成(简答)
每加入一个氨基酸耗4个磷酸键(活化2,进位1,移位1)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别构效应
某一物质与蛋白结合造成其构象变化
热激蛋白:在高温逆境刺激后大量表达的蛋白,作为分子伴侣参加蛋白组装
第十三章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及分子改造与表达
翻译后的修饰名解
化学途径
磷酸化
激活
作用位点:丝氨酸(Ser),苏氨酸(Thr),酪氨酸(Tyr)残基侧链的羟基(选择题)
糖基化
糖蛋白
泛素化
泛素:76个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蛋白质
泛素化级联反应过程需三种酶的协同作用
E1泛素激活酶,E2泛素偶联酶,E3泛素连接酶
类泛素化修饰
提高蛋白质稳定性(不被降解),抗逆
乙酰化
起始氨酰trna的乙酰化
乙酰化酶和去乙酰化酶
蛋白质工程技术(名解)
改变现有蛋白质结构
小范围改造
大范围改造
蛋白质融合
三种技术手段
定向进化
荧光蛋白的改造
理性设计
半理性设计
重组蛋白的表达
表达系统:宿主,外源基因,载体和辅助成分
蛋白质标签:检测标签,表达纯化标签,示踪标签
蛋白质互作研究技术(填空)
酵母双杂交系统
蛋白质片段互补分析
同酵母双杂交
免疫共沉淀法
抗原抗体结合
Pull-down技术
体外抗原抗体结合
蛋白质与DNA互作技术
凝胶阻滞实验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
CUT&Tag技术
蛋白质与RNA互作技术
酵母三杂交系统
第十四章 园艺植物生物信息学
测序技术
第一代:双脱氧链终止法
第二代:I11umina/Solexa测序平台
第三代:对每一条DNA进行单独测序
复习后几章蛋白质的内容,回忆问题,背名解
横向对比,纵向对比
浮动主题
浮动主题
浮动主题
浮动主题
浮动主题
拿DNA
浮动主题
浮动主题
浮动主题
和胡聊玫瑰的故事 培养方法及影响因素? 原生质体的过程? 原生质体检测方法? 细胞融合成功检测法? 单倍体培养的影响因素? 秋水仙素诱导方法? 化学合成方法?及优缺点? vir区是磷酸化还是去磷酸化激活? Ri双元载体的有点? 遗传转化方法? vigus的优缺点? 分子遗传多态性的分子基础? AFLP,RAPD? DNA标记的特点和应用? 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
vir区磷酸化激活?
想最近发生的人际,注意力不集中? 讲太多考研的事,罗有压力?
质粒的条件? PCR技术有哪几种? 质粒,噬菌体谁容纳更多? 载体与基因比例? 农杆菌转化法的优缺点? VIGUS优缺点? 查漏补缺?看书 问蛋白质问了什么问题? 氨基酸简写?
知原理即可
1
各过程
易脱靶
愈伤组织若干部位成簇出现细胞群是拟分生组织,也称分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