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七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2020年考研马原知识点章节整理(根据最新的考纲整理)
编辑于2019-11-14 10:09:21第七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第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是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写作的《乌托邦》一书
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19世纪初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第二,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在理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
他们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
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
“没有能够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第三,马克思、恩格斯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
第一,第一国际
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应运而生。
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
第二,巴黎公社
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是第一国际精神的产儿,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马克思高度评价巴黎公社的意义,认为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并保持胜利果实的首要条件是有革命的武装
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的新型国家
无产阶级政权是为人民服务的机关
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发挥党的政治领导作用
第三,第二国际
举行代表大会,标志着第二国际的诞生
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发生的一国论与多国论: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列宁总结了当时变化了的新情况,深刻论述课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有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获得胜利
第二,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
第一,战时共产主义
从1918 年夏到1921年春,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以余粮收集制和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非常措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俄国面临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被迫采取的一种临时性政策
第二,新经济政策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
用粮食税制取代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自由贸易,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允许私人小工业企业发展,采取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来发展生产
这一决策表明,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对俄国这样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又有了新的认识,标志着列宁正在探索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三,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
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过程
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再次,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列宁还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阐明了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施
第四,苏联模式
这种模式在当时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告诉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
这中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站中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员保障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苏联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十月革命之后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根本的原因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失误归咎于领袖个人,把纠正领袖的错误发展成全盘否定苏共的奋斗历史,直到丑化和歪曲历史, 从根本上动摇了原来的理想信念,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并成为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导力量。党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经过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过程,在近百年的奋斗中不断发展壮大,在21世纪焕发出勃勃生机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
第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根本依据
第二,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的历史使命
第三,无产阶段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第四,社会主义社会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尾随生产的根本目的
第五,社会主义社会要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应当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只有到了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第六,社会主义社会要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七,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八,无产阶段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第九,社会主义社会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并最终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反对任何背离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错误倾向
第二,要善于把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本国实际结合,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第三,紧跟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在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率先进人社会主义社会的俄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不可避免地遇到一系列困难与问题,使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能不具有长期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不同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第一,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第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出发,坚持“走自己的路”。
第三,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
第一,在实践中开拓前进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以自信相当、开拓奋进的姿态走向社会主义光明未来
首先,正确人数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形势
其次,充分估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意义
最后,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以开拓奋进的姿态走向社会主义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