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4年CPA经济法第01章法律基本原理
本思维导图是根据CPA经济法24年版,按课本章节顺序,加上历年真题的习题考点以及部分个人总结梳理而成,已按A3纸排版好,可直接打印。
编辑于2024-08-12 15:09:53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
第一节法律基本概念
一、 法
概念
国家定的规矩
特征
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是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
分类
社会规范
定义
人与人
包括
1||| 法律规范
2||| 道德规范
3||| 宗教规范
4||| 风俗习惯
5||| 党纪规范
1和2区别
技术规范
定义
人与自然
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国家强制力保证的
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
是规范
确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的
1和2的区别
①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整范围相互交叉、相互包容; ② 法律属于社会制度,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③ 法律规范的主要内容是权利与义务(不只是权利),并且强调两者之间的平衡;道德则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④ 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而道德规范则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人的内心信念以及宣传教育等手段来实现。
二、 法律体系
7个法律部门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刑法
行政法
调整纵向法律关系的部门
23年
民商法
经济法
社会法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三、 法律渊源
宪法
法律
基本法律
全国人大制定或经人大授权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属于法律
一般法律
全国人大党委会
法规:看见法规找条例,看见条例找法规
行政法规
国务院制定
地方性法规
地方人大及其党委会制定
特色
可以协同制定
24年新增
与省平级的可以建立区域协同立法工作机制
24年新增
上海
浦东新区法规
24年新增
海南
自由贸易港法规
24年新增
儋州市
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立未法权
24年新增
地级市
生态文明建设、基层治理
24年新增
规章
部门规章
国务院各部门
地方性规章
地方人民政府
司法解释
最高法或最高检
指导性文件
法律解释
24年修
明确
具体含义
明确适用法律依据
向人常委提出
法律解释要求
制定、修改法律的议案
国际条约和协定
四、 法律规范
概念
法律构成的基本单位
特征
区别
规范性法律文件
法律条文
文件里面一条一条的条例
包括
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法律条文的内容之一
表相反,记一个范是文的内容就可以了。
法律原则等要素
目的
对象
种类
子主题
授权性规范
可以、有权、享有。。权利
任意性规范
义务性规范
命令性规范
应当、必须、有。。义务
强制性规范
禁止性规范
不得、禁止
强制性规范
强行性规范
针对义务
“适用本法”
是个文件,如民法典
任意性规范
针对义务
子主题
确定性规范
明确的,无须再援引或参照
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非确定性规范
委任性规范
自己不用确定,委任国家机关确定
“由国务院规定”
准用性规范
援引或参照
参照适用
引用
“依照其规定”
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或者限制转让的标的物,依照其规定
逻辑结构
第二节法律关系
概念
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以主体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为内容表现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特征
与法律规范为前提,以权利义务为内容,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
种类
法律规范的性质
民事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主体
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
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基本构成
主体
种类
自然人
法人
营利法人
有限、股份、其他法人
非营利法人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
22年单
特别法人
特定的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
非法人组织
人个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
国家
以其机关或者授权的组织作为代表
权利能力
行为能力
客体
物
行为
包括
作为
如旅客运输合同的客体是运送旅客的行为
2023年课本案例
不作为
如竞业禁止合同的客体是不从事相同或相似的经营或执业活动
人格利益
是人身权、行政、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智力成果
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个人信息
数据
内容
享有的权利
承担的义务
变动原因-法律事实
概念
与任何事物一样,法律关系也有产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引起法律关系变化的原因,是法律事实。 所谓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即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
分类
根据其是否以权利主体的意志为转移分
行为
概念
是指以权利主体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实
分类
根据人的行为是否属于表意行为分
法律行为
与表意有关
事实行为
与表意无关
创作行为、侵权行为、发明行为
拆除房屋
事件
概念
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但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常见情况
人的出生与死亡;自然灾害与意外事件;时间的经过
第三节***法治思想引领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针
一、 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司法部
二、 ***法治思想
①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选项D正确)。 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 ④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⑤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选项C)。 ⑥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⑦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⑧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⑨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⑩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⑪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第四节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整与经济法律制度
一、 调整经济的法律制度的历史演进
二、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律制度体系的基本理念与逻辑
三、 高质量发展与优化营商环境建设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项目
优化营商环境的国内实践
市场主体保护
市场环境
政务服务
监管执法
依法保障
2024年新
四、 教材的名称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