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微生物学-1.线虫
人卫教材,本科阶段的导图,在医学微生物学中,线虫是一类重要的寄生虫,它们属于线形动物门,种类繁多,但仅有少数种类营寄生生活并对人体有害。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详细概述了胸部解剖学的多个方面,从胸部的界限、组成到具体的胸壁结构、胸腔以及体表标志,都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炎症,即平时所说的“发炎”,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炎症可以是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也可以不是由于感染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详细概述了肠结核(ITB)的各个方面,包括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原则。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线虫
蛔虫
形态
成虫
V:雌>胸
三个唇瓣(成虫标志之一)
虫卵
卵细胞
新月形间隙
卵壳
厚而透明
蛋白质膜(子宫分泌物)
被宿主细胞染成棕黄色
生活史
成虫(小肠)
食半消化食糜
蛔虫卵(排离)
外界)感染期虫卵(侵入)
温暖、湿润、氧气足的土壤
感染阶段
幼虫(体内)移行
成虫寄生(小肠)
致病
幼虫
一般不致病
蛔虫性哮喘、蛔虫性肺炎
掠夺营养、损伤肠黏膜
消化不良、恶心、(间歇性)腹痛
变态反应&毒素作用:夜间磨牙、“虫斑”
并发症
胆道蛔虫症(最常见)
肠梗阻
胰腺炎、阑尾炎
蛔虫穿孔
(最主要)
诊断
病原学检查
粪便直接涂片法(首选)
粪便浓聚法
分子生物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
流行&防治
因素
生活史简单
产卵量大
随地大便、不良卫生习惯
抵抗力强
阿苯达唑
鞭虫
纺锤形,棕黄色
卵壳较厚,两端透明栓
比蛔虫卵小
马鞭形,在盲肠
虫卵 (粪便→土壤)
感染期虫卵
含幼虫
摄血液&组织液
致病&诊断
慢性腹泻
消瘦
贫血、消化道出血
急性盲肠梗阻
直肠脱垂
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蛲虫
无色透明
一侧扁平,一侧稍突“包子” 卵壳较厚
含一卷曲胚胎
蜕皮一次就具感染性
细小、乳白色、线头样
头翼、鼓管球
吸在肠壁(盲、结、回)
子宫膨大 (充满虫卵)
挤压咽管球
失去吸附性
产卵
之后部分干枯死亡
产卵不在肠腔
肛周
感染性卵
异位感染
女童尿道、阴道
自体感染
肛门瘙痒
烦躁、尿床、 磨牙
异位寄生
(轻度)消化道无明显症状
诊断&防治
肛门拭子法
搞好卫生可不治而愈
钩虫
十二指肠钩虫
"C"形
2对钩齿
交合伞略圆
美洲钩虫
“S”形
1对钩齿
交合伞略扁
壳极薄,无色透明,卵内桑葚状
人体小肠
随粪便排出
Ⅰ杆状蚴
Ⅱ杆状蚴
丝状蚴
已具备感染能力
幼虫移行
穿刺进入皮肤
(少数)口、食管粘膜感染
侵入--肺泡
1~2周,蜕皮2次
上行至咽
第一次进消化道
幼虫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幼虫致病
钩蚴性皮炎
(一过性)
钩蚴性肺炎
成虫致病
消化道症状
肠黏膜出血点→溃疡
贫血(anemia)
”懒黄病“
吸血、漏血、渗血 →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 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吸血时分泌抗凝素
婴幼儿钩虫病
异嗜症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直接涂片(卵薄透明易漏诊)
饱和盐水浮聚法
改良加藤法(检出率高但易变形)
防治
贫血患者需先纠正贫血(铁剂、蛋白质)再驱虫(阿苯达唑)
旋毛形线虫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寄生在组织内
在宿主骨骼肌(横纹肌)
卵胎生,幼虫卷曲于梭形囊包
含囊包肉类
幼虫逸出
十二指肠&空肠上端
以其肠黏膜为食
小肠
横纹肌
被寄生宿主即是终宿主也是中间宿主
但不能幼虫→成虫
完成生活史需更换宿主
寄生虫侵入--肠道期
急性胃肠道症状
幼虫移行--肠外期
高热 水肿 肌肉疼痛
囊包形成--恢复期
免疫
抗体依赖的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临床表现复杂
询问发病史
实验室诊断
流行
地方性
群体性
食源性
丝虫
生源性
肠腔—肠黏膜—静脉循环—肺泡(1~2周蜕变2次)—(逆支气管方向)—咽部—消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