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真菌性皮肤病
这是一个关于真菌性皮肤病的思维导图,真菌性皮肤病,又称浅部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皮肤、黏膜、毛发和甲等部位的感染性疾病。它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大约占皮肤科门诊患者的15%到20%,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能达到1/5到1/4,尤其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更为常见,因此我国南方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这是一个关于41胰腺疾病的思维导图,急性胰腺炎( AP ):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为轻型,预后良好。10%-20%为重型,临床经过凶险,死亡率高。
这是一个关于35小肠疾病的思维导图,小肠疾病是指发生在小肠的各种疾病,包括小肠损伤出血性疾病、小肠血管相关性疾病、小肠炎性疾病、肠梗阻、小肠肿瘤等。这些疾病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腹部外伤、感染、粘连等。
这是一个关于33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思维导图,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累及整个腹腔,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腹膜炎,介绍了概述、病理、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真菌性皮肤病
概述
真菌的基本结构:菌丝﹣生长器官,孢子﹣繁殖器官 根据入侵组织的深浅分为:浅部真菌一按发病部位命名和深部真菌一按致病菌命名
浅部真菌病按发病部位命名: 侵犯头部一头癣 侵犯平滑皮肤﹣体癣、段癣 侵犯手足﹣手足癣 侵犯甲﹣甲癣 按皮损形态命名:花斑癣、叠瓦癣 按致病菌命名:马拉色菌毛囊炎
体藓和股藓
好发季节夏秋季节 易感人群肥胖多汗、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
形成机制:皮肤癣菌在角质层寄生→炎症反应→表皮增生亢进、出现脱屑→中心自愈,环状炎症性皮疹
体癣
典型皮损及症状 (1)境界清楚的表面有鳞屑的红色斑片,境界清楚,且边缘常有丘疹、丘疱疹和水疱(活跃边缘,中央消退) (2)自觉瘙痒 (3)长期搔抓刺激可引起局部湿疹样或苔藓样改变
股癣
好发部位腹股沟部位,也常见于臀部,单侧或双侧发生 典型皮损 (1)基本皮损同体癣 (2)患处透气性差、潮湿、易摩擦,常使皮损炎症明显,瘙痒显著
诊断:临床表现+真菌培养+真菌镜检(菌丝和孢子)
治疗
1.外用药物治疗 可用各种唑类、丙烯胺类等抗真菌药 坚持用药2周以上或皮损消退后继续用药1~2周以免复发 2.系统用药治疗 口服伊曲康唑或特比茶芬
手廯和足癣
病因:本病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絮状 表皮癣菌等感染引起;其中红色毛癣菌占50%~90%
传播途径
接触传染,用手搔抓患癣部位或与患者共用鞋袜、手套、浴巾、脚盆等是主要传播途径
临床表现
好发季节——夏秋季节 好发人群——成年人,男女无明显差别
皮损:根据临床特点不同,手足癣可分为三种类型:水疱型、浸渍糜烂型、鳞屑角化型
鳞屑角化型: 多见于掌距 临床表现以糠状鳞屑、角化过度为主要特点 病程缓慢,常见弥漫于整个足底及侧缘在增厚红斑基础上的片状鳞屑,冬季易发生皲裂
浸渍糜烂型: 以4~5和3~4趾间最为常见,多见于手足多汗、双足常浸在水中或长期穿胶鞋的人,夏季多发或加重 皮损表现为趾间糜烂、浸渍发白,除去浸水松软的角质层可见其下红色糜烂或蜂窝状基底,可有少许渗液
水疱型: 多发于趾间、足底、足侧部、指屈侧或掌缘 原发损害以针头到绿豆大厚壁深在性小水疱为主,成群或散在分布,疱液清亮,数日后疱液吸收疱壁干燥脱屑 自觉瘙痒严重,常因搔抓而致继发细菌感染形成小脓疱
足癣多累及双侧,往往由一侧传播至对侧;手癣常见于单侧
外用药物治疗
本病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疗程一般需要1~2个月 根据不同临床类型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按照外用药物原则使用
手足癣推荐使用口服抗真菌药: ·顽固、泛发者 ·外用治疗依从性差 ·疗效欠佳者 ·角化增厚型皮损 .受累面积较大 .浸渍糜烂型 ·合并其他疾患(如免疫功能缺陷)等者
首选外用药治疗,可选用溶液、霜剂、软膏剂等,疗程为2-4周 对趾间糜烂型:先用糊剂收敛、干燥后,再外用霜剂 角化肥厚型:选用软膏剂或角质剥脱剂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
口服药:外用药治疗效果不好,或同时伴有甲癣者可给予口服药物治疗:特比茶芬250mg/日,2-4周伊曲康唑:200mg/日,2周;400/日,1周
系统用药
治疗口服伊曲康唑或特比蔡芬 继发细菌感染时应联合抗生素 引发癣菌疹时,应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
甲真菌病
病因
甲真菌病主要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其次为酵母菌和霉菌 皮肤癣菌包括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其中红色毛癣菌占首位 同一病甲偶可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致病真菌
多由手足癣直接传染,易感因素有遗传因素、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局部血液或淋巴液回流障碍、甲外伤或其他甲病等
白色浅表型( SWO )
致病真菌从甲板表面直接侵入引起。表现为甲板浅层有点状或不规则状白色浑浊,表面失去光泽或稍有凹凸不平。是甲癣中最轻型
远端侧位甲下型( DLSO )
此型最常见,多由手足癣蔓延而来 真菌从一侧侵犯甲的远端前缘及侧缘,并使之增厚、灰黄浑浊,甲板表面凹凸不平或破损。最为常见的一型
近端甲下型( PSO )
真菌多通过受损甲小皮进入甲板及甲床。表现为甲半月和甲根部粗糙肥厚、凹凸不平或破损
全甲毁损型( TDO )
是各型甲真菌病发展的最终结果 表现为整个甲板被破坏、增厚,呈灰黄、灰褐色,甲板部分或全部脱落,甲床表面残留粗糙角化堆积物
外用药物治疗一般用于浅表性白甲或甲损害的面积小于1/3者:
①30%冰醋酸、3-5%的碘酊,每日2次 ②阿莫罗芬(罗每乐)、环吡酮胺(巴特芬)甲涂剂,每周外用一 次;指甲:6个月,趾甲:9-12个月; ③40%尿素软膏封包后拔甲+外用药
口服药:用于甲损害面积超过1/3者
①伊曲康唑冲击疗法:每个疗程:200mg/ d ,每日2次,连服1周,停药3周,指甲:2个疗程;趾甲:3-4个疗程 ②特比奈芬:250mg/ d ,每日1次,指甲连服6周,趾甲连服12周;或从第2周始,隔250mg
癣的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选用抗真菌药物,不同皮损选用不同剂型 甲癣:高浓度、渗透性强、附着性好,刮(拔)病甲、内服药物 手足癣:糜烂渗出者先按湿疹处理,角化型以霜剂和软膏为主体 股癣:皮肤薄,宜低浓度
注意事项
首次治疗前应做镜检和培养,以确定诊断坚持治疗不动摇 浅部真菌病顽固,应坚持长期搽药 禁单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外用药物注意不同临床类型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注意消毒隔离,防止再感染 特比茶芬口服对马拉色菌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