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导图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国两制、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
编辑于2021-08-10 15:02: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前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确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大精神力量
单、多、判
第一部分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
十二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
十五大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社会主义本质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裕。
在改革中,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
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一是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同步富裕”与“同等富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56年-本世纪中叶
最大实际、总依据、国情
党的基本路线
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党的生命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开放理论
改革
改革的性质——“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
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改革的实质和目标
改革的衡量标准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改革进程
开放
开放的格局
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
开放的进程
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
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
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板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 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 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区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开篇之作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形成过程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十六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2004 年写入宪法。
核心观点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历史地位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
形成过程
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写入党章。
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写入宪法
科学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历史地位
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第二部分
第一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新时代的内涵
历史方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核心要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回顾其他理论的核心要义和精髓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八个明确
十四个坚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与活的灵魂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作贡献
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活的灵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十九大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第二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本质: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具体定位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实现途径(多)
中国道路
中国精神
中国力量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第三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板书
概要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贯彻新发展理念
创新
第一动力
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协调
内在要求
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绿色
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开放
必由之路
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共享
本质要求
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
板书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板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
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本质特征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基本方式
区分地位
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根本制度
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政治协商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政协主题
团结和民主
政协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文化建设的方针
文化建设的方向
文化建设的原则
文化建设的“双创”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新闻舆论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坚持党性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
社会层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区分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板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地位考察
基础工程
最大的民生
民生之源
收入分配
再次分配
兜底作用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延伸考点
板书
延伸考点
板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千年大计
地位区分
生态文明的核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的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基本国策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生态文明的方针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文明发展道路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以及各类海域保护线,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第四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
覆盖领域要全面
覆盖的人口要全面
覆盖的区域要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板书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民共治、源头防治
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提
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主线
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统领
党的政治建设
根基
坚定理想信念宗旨
贯穿其中
制度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政治建设
地位
根本要求
根本性建设
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统领
摆在首位
根本政治担当
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
思想建设
地位
区分政治建设
首要任务
坚定理想信念
“钙”
组织建设
地位
物质基础
高素质干部
忠诚干净担当
基层组织
是....
提升....
突出....
子主题
板书
好干部标准
“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作风建设
核心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负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要求
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纪律建设
治本之策
“两个维护”是首要政治纪律。
制度建设
反腐败斗争
“打虎”、“拍蝇”、“猎狐”
“三不”顺序
第五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新时代强军目标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唯一的根本的标准
战斗力
新时代革命军人
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
核心战斗力
科技兴军
第六章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推进“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实践方略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
全面管治权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一个中国原则
第七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题
外交政策
根本原则
独立自主
宗旨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理念
周边国家
亲诚惠荣
发展中国家
真实亲诚
时代潮流(时代背景)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全球治理观
共商共建共享
新型国际关系
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
一带一路
第八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对比习思想的核心、中国梦内涵、伟大梦想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
以人民为中心
发展思想、发展思路、文艺创作导向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四个伟大
目标
伟大梦想
手 段
伟大斗争
工程
伟大工程
决定性作用
主题
伟大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