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3章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课本: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人卫出版社 第一版),本文提炼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涵盖本书所有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适用于考试复习、预习,提高学习效率。
编辑于2024-09-22 16:15:083章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粒细胞系统
颗粒
非特异性颗粒
中性颗粒
最细小的颗粒
红色或淡紫色,细胞胞质背景透明度较高
数量较多
嗜酸性颗粒
粗大颗粒
红色圆形的颗粒,桔红色
不覆盖在细胞核上
嗜碱性颗粒
最粗大的颗粒
大小不一,深紫色或深紫黑色
⚠️覆盖在细胞核上
发育变化规律
胞体-圆形或椭圆形
胞质-无颗粒-非特异性颗粒-仅有特异性颗粒
胞核-逐渐变为分叶状
发育过程形态
原始粒细胞
染色质细颗粒状,平坦如薄纱
有很多的核仁,2-5个。明显的白色透明区
开始出现嗜天青颗粒
非特异性颗粒的出现,紫红色
根据颗粒的有无分为I或II型原始粒细胞
I型:较典型的原始粒细胞,胞质中没有颗粒
II型:胞质中有少量的稀少的嗜天青颗粒
早幼粒细胞
核偏向一侧。细胞有凹陷的透亮区
高尔基体聚集地
染料只能对DNA染上颜色,核仁的RNA是透明区
近核处的透亮区——高尔基体发育的位置,也叫初浆区
有较多的非特异性颗粒,嗜天青颗粒
有时附着在核上,有时附着在胞质中
中幼粒细胞
主要依靠细胞核凹陷程度区分
细胞核凹陷程度和假象直径的比较,凹陷程度越高,越老化
⚠️此时已出现特异性颗粒
中性中幼粒细胞
等量细小、大小一致的中性颗粒,淡红色或淡紫色
胞质中只能在在近核处看到浅红色区域
嗜酸性中幼粒细胞
胞质蓝色,嗜酸性颗粒黄色或褐色
有的嗜酸性粒细胞中胞质,可出现紫黑色颗粒,颜色似嗜碱性颗粒,但是这种嗜酸性粒细胞成为双染性嗜酸性粒细胞,最后慢慢发展为典型的嗜酸性粒细胞
只在中幼、晚幼阶段有
紧密排列的嗜酸性颗粒
双染性嗜酸性粒细胞
部分像嗜碱性颗粒,但最后能成为典型的嗜酸性里细胞
两种颜色的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中幼粒细胞
中等,蓝色的胞质
核上有深紫黑色或深紫红色的嗜碱性颗粒
晚幼粒细胞
假想圆径1/2
花生、肾形
杆状核细胞
假想圆径1/3
分叶核细胞
最粗是最细的3倍以上
红细胞系统
发育变化规律
胞体:原始及早幼红细胞可有伪足
胞质:逐渐从深蓝色-红色,一开始的胞质是深蓝色的
胞核:圆形居中,晚幼红细胞有脱核现象
发育过程变化
原始红细胞
染色质颗粒状,较粗
胞质深蓝色,不透明,有油画蓝的感觉
‼️常在核周围形成淡染区
⚠️有伪足的形成
早幼红细胞
胞核圆形,核染色质浓集且粗颗粒状
成小块状物
核仁消失或模糊
中幼红细胞
⚠️核染色质凝聚,像打碎的墨砚、龟背纹样、花瓣样
血红蛋白逐渐增多,嗜碱性物质逐渐减少,胞质是多色性的
血红蛋白在中幼红细胞处开始生成
晚幼红细胞
核染色质是巨大的黑紫色团块
有部分细胞正在脱核
细胞核靠近细胞边缘
单核细胞系统
发育变化规律
胞体:较大,可能有伪足
⚠️胞质:灰蓝色,粉尘样,胞浆丰富
胞核:大且不规则,多样的核
发育过程变化
原始单核细胞
胞质较多,蓝色或灰蓝色,不透明
相比于中性粒细胞,胞质更丰富,而且没有颗粒
⚠️可有空泡,不透明毛玻璃样
核仁较大,较小,胞核不规则,多样
相比于原始粒细胞,没有这么多核仁
嗜天青颗粒很多,细胞质很脏
幼稚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染色质多,核是多样的
胞浆比较脏,模糊
淋巴细胞系统
发育变化规律
胞体:较小,圆形或类圆形
胞质:量少,胞核大,蓝色或淡蓝色
胞核:较大,胞质挤得较少
发育过程变化
原始淋巴细胞
胞质含量少,蓝色,没有颗粒
幼稚淋巴细胞
核浆比很大,几乎没有胞质
蓝紫色的核
淋巴细胞
大淋巴细胞
核常偏向一侧,核染色质致密均匀
核仁消失,胞质较多,胞质是清澈的淡蓝色,有少许的紫红色颗粒
小淋巴细胞
核染色质聚集,核类圆形或圆形,有小切迹
胞质较少或极少,淡蓝色,有时深蓝色,没有颗粒
主要的区别是核的形状,胞质中的内容物,有无颗粒
浆细胞系统
发育变化规律
胞体:圆形或类圆形
胞质:深蓝色,常有小空泡
‼️常有小空泡、核旁淡染区
胞核:圆形,常偏位
发育过程变化
原始浆细胞
分泌较多的免疫球蛋白,改变RBC的表面电荷,周围的RBC缗钱状分布
浆细胞分泌较多的免疫球蛋白
核染色质粗颗粒状
幼稚浆细胞
胞质多,深蓝色,不透明
⚠️有空泡状胞质,无颗粒
浆细胞
胞质丰富,深蓝色不透明,常有空泡
个别细胞胞质边缘呈红色或深红色,(细胞分泌黏蛋白),细胞核旁有明显的淡染区,偶见少许紫红色的颗粒
分泌球蛋白??
核旁边常有淡染区
有火焰细胞、桑葚样细胞
胞核车轮状、辐射状
巨核细胞系统
发育变化规律
胞体:不断的增大,自从原始阶段开始就不分裂了,DNA物质逐渐增多,变成多倍体细胞
胞质: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非常丰富,有大量的细小颗粒
胞核:巨大非常巨大,胞核高度分叶且重叠
发育过程变化
原始巨核细胞
⚠️胞质有伪足,周围常有很多血小板附着
核仁不清晰,淡蓝色
和幼红细胞差不多
云雾状凸起
幼稚巨核细胞
胞质丰富,深蓝色或蓝色
颗粒型巨核细胞
胞质超级丰富,淡蓝色,充满大量细小、大小一致的紫红色颗粒
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
周围有很多紫红色颗粒
有一颗血小板颗粒都称作为产血小板细胞
其他细胞
肥大细胞
蝌蚪形、梭形、圆形等不规则形
充满深紫红色的颗粒,胞体周围可见但紫红色的红晕
有部分细胞整个胞体充满黑色颗粒,容易被误认为异物
组织细胞
胞体大小不易、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胞质丰富、淡蓝色,有一些紫红色颗粒
胞质颜色很淡
吞噬细胞
大小和形态不一致,由吞噬物的种类的多少决定
胞核圆形、常有一个核、胞质多少不一
胞质淡蓝色,常有空泡
成骨细胞
有时单个存在、有时成簇存在
胞质丰富,深蓝色或淡蓝色,常有空泡
较破骨细胞体积小点,只有一个胞核
破骨细胞
很大很大的细胞,骨髓中最大的多核细胞之一
胞质丰富,淡蓝色、淡红色或红蓝色相间
胞质中有丰富的粗大紫红色颗粒
同一个细胞中有很多细胞核1-100个,体积较大,破骨和成骨细胞最大的区别就是细胞核
脂肪细胞
有多个脂肪空泡,脂滴形成,不规则形状
内皮细胞
胞核椭圆形、圆形或不规则
胞质较小,分布于细胞的一端或两端
成纤维细胞及纤维细胞
合成纤维和机制,细长细长条的形态
胞体扁平状或星状、梭形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骨髓常规检查的临床应用
适应症
不明原因的外周血细胞异常:一系或多系的减少、增多、出现原始细胞
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
不明原因的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黄疸、紫癜等
血液系统疾病定期复查,化疗后的疗效观察
其他:骨髓活检、骨髓移植、微生物培养等
禁忌症
有出血倾向或凝血时间明显延长,不适宜做骨髓穿刺
严重的血友病、DIC
晚期妊娠妇女
穿刺样本的标准
抽出骨髓有酸痛感
抽出的骨髓有较多的骨髓小粒
可见有较多的骨髓特有细胞
幼稚细胞、有核红细胞、巨核细胞、浆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骨髓有核细胞数大于外周血有核细胞数
低倍镜观察
判断骨髓涂片的质量
厚薄
骨髓小粒
染色
是否有油滴
判断骨髓增生程度
增生程度介于两者之间,有稀释的可能,不可能是浓缩
巨核细胞计数并分类
观察有无异常细胞,尤其注意观察血膜的尾部
油镜观察
主要检查内容
各系增生程度
各种细胞的比例
细胞形态
有核细胞的计数和分类
也是体尾交界处
计数:除了巨核细胞、破碎细胞、分裂象以外的其他有核细胞
观察
⚠️观察: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以及其他细胞
形态是否正常
胞体、胞核、胞浆
嗜酸性、嗜碱性
成熟红细胞的排列、大小、形态等
血小板数量、形态、聚集性、颗粒
骨髓小粒结构
是否有寄生虫
有无瘤细胞、转移性肿瘤细胞
计算结果
有核细胞的百分比
非红系细胞百分比
去除 有核红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 以外的有核细胞百分比
就是剩下粒细胞、单核细胞
实际上就是在某些白血病时,比如说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只检测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的数量,便于分型,避免其他有核细胞的干扰计数
粒红比值
各阶段 粒细胞百分率总和和各阶段 有核红细胞百分率总和之比
粒细胞百分率/有核红细胞百分率
填写骨髓细胞学检验报告单
文字描述
骨髓涂片描述
血涂片描述
细胞化学染色特征
诊断意见
骨髓增生长度
极度活跃
1:1
明显活跃
1:10
活跃
1:20
减低
1:50
极度减低
1:200
红细胞越多,有核细胞越少,越接近于外周血,表示增生程度低下
根据有核细胞/红细胞判断
骨髓中主要为有核细胞为主,其次是红细胞,主要用于判断整体的增生程度
骨髓象
正常骨髓象
正常特征
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各系、各阶段有核细胞所占百分比基本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
各系、各阶段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
无寄生虫和明显异常细胞
正常骨髓象指征
粒红比值
(2-4):1
粒细胞百分比/有核红细胞百分比
粒细胞系统
40%-70%
原始粒细胞较少、嗜碱性粒细胞最少
红细胞系统
15-25%
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原始红细胞最少,早幼红细胞较多
淋巴细胞
20-25%
原始淋巴细胞少见,多为成熟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在中枢淋巴器官产生和成熟,所以位于骨髓中含量较少幼稚淋巴细胞,成熟淋巴细胞较多
单核细胞
均为成熟单核细胞,幼稚单核细胞较少见
浆细胞系统
均为浆细胞,原始浆细胞罕见
B淋巴细胞分化而来,和淋巴细胞一个道理,都在中枢淋巴器官生成
巨核细胞系统
异常骨髓象
粒红比值改变
粒细胞数量改变
增多
原始粒细胞增多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
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增多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
早幼粒细胞类白血病
中性中幼粒细胞增多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粒细胞型白血病反应
中性晚幼粒、杆状核粒细胞增多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药物中毒
严重烧伤、急性失血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变态反应性疾病
寄生虫感染、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减少
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造血停滞
红细胞系统改变
有核红细胞增多
原始红细胞和早幼红细胞增多
急性红血病
急性红白血病
中幼红细胞和晚幼红细胞增多
溶血性、缺铁性、巨幼红细胞颦贫血
急性失血性红细胞
要补充失去的红细胞
巨幼红细胞和巨幼样变红细胞增多
巨幼细胞贫血
急性红血病、急性红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铁粒幼红细胞增多
铁粒幼细胞贫血
骨髓增常综合征
有核红细胞减少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贫血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化疗后
巨核细胞数量改变
巨核细胞增多
骨髓增殖型疾病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全髓白血病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脾功能亢进
巨核细胞减少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白血病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化疗后
单核系细胞数量改变
原始及幼稚单核细胞增多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单核变
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成熟单核细胞增多
①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②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③单核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④某些感染
淋巴细胞数量改变
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增多
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②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
③淋巴瘤白血病
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变
成熟淋巴细胞增多
①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②淋巴瘤白血病 ③再生障碍性贫血 ④淋巴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⑤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⑥传染性 “单个核细胞”增多症 ⑦某些病毒感染 ⑧巨球蛋白血症 ⑨淀粉样变
其他
浆细胞增多
①多发性骨髓瘤 ②浆细胞白血病 ③再生障碍性贫血 ④过敏性疾病 ⑤结缔组织疾病 ⑥恶性淋巴瘤 ⑦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⑧肝硬化 ⑨巨球蛋白血症 ⑩寄生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