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针灸学》针灸治疗痛经
本文根据针灸学,针灸治疗痛经归纳总结,针灸作为中医理疗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治疗痛经方面有着丰富的应用。祝大家学习愉快!
本文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针灸学,针灸治疗部分,针灸治疗腰痛归纳总结,包含病因病机 、诊断要点、辩证分型、治疗、预防与调摄,祝大家学习愉快!
本文根据《针灸学》治疗部分,颈椎病内容归纳总结整理,包含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辩证分型、治疗、预防与调摄等,祝大家学习愉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收藏一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痛 经
痛经是指妇女行经期间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晕厥的病 证。本病以青年女性较为多见。 西医学的原发性痛经、急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宫颈口粘连狭窄、子宫前倾或后倾等病所引起的痛经可参照本节辨治。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经期受寒饮冷,坐卧湿地,冒雨涉水,而致寒客冲任;
或肝郁气滞,经血滞于胞宫;
或脾胃虚弱,化源不足;
或大病久病,气血亏虚,
或禀赋素弱,肝肾不足,精血亏损,
加之行经之后精血更虚,以致冲任不足,胞脉失养,而发痛经。
诊断要点
1.经期或经行前后小腹疼痛,痛及腰骶,甚则昏厥。呈周期性发作。
2.好发于青年未婚女子。
3.常因情志、六淫所伤,或与素体不足有关。
4.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所致腹痛。
辨证分型
本病以经期或行经前后少腹疼痛为主症,可根据发病原因,痛势、腹诊等以辨别虚实。
1.实证
血瘀证:
经行不畅,少腹胀痛较剧。如腹痛拒按,经色紫红夹有血块,血块下后疼痛即减,脉沉涩。
寒凝证:
胀甚于痛或连两胁,胸闷泛恶,脉弦者为气滞;少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经血量少,畏寒怕冷,苔白,脉沉紧。
2.虚证
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痛势绵绵不休,喜揉喜按,量少,神疲乏力,腰骶酸痛,头晕心悸,舌淡,脉细弱。
治疗:
1.针灸疗法
(1)实证
治则:
行气活血,散寒逐瘀,通经止痛。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处方:
中极、次髎、地机、三阴交。
配穴:
气滞血瘀配太冲、血海;
寒凝配归来、关元。
方义:
中极属任脉经穴,可通调冲任之气;
地机乃脾经郄穴,可疏调脾经经气而止痛;
次髎既能活血通经,又为治疗痛经的经验效穴。
诸穴相配,以达行气活血,散寒逐瘀,通经止痛之功。
操作:
毫针刺,用泻法,寒甚可加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
(2)虚证
调补气血,温养冲任。取任脉,足太阴、阳明经穴为主。
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肾气虚配肾俞、太溪;脾虚甚配脾俞。
关元、气海属任脉,又均为全身强壮要穴,可暖下焦,温养冲任;
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三经气血;
足三里补益胃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气血充足,胞脉得养,冲任自调。
毫针刺,用补法并可加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
2.其他疗法
(1)耳针
选穴:
子宫、内分泌、交感、神门。
每次选2~3穴,毫针刺,中强刺激,每次留针30min;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
(2)穴位注射
上髎、次髎、关元、地机、血海。18:22操作:取1%利多卡因注射液1ml,皮下注射上髎、次髎,此法有即刻止痛之效。5%当归注液或10%红花注射液,每次取2穴,每穴注射0.5~1ml,每日1次,连续注射2~5次。
预防与调摄
1.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有很好的止痛效果,但要嘱患者坚持治疗,一般须经3个月经周期痛经出现方可停止治疗。
2.痛经原因很多,必要时做妇科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