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明互鉴视角下的中外交流
中外交流的脉络,包含古代中国的“天下”观、汉以后的中外文化交流佛教传播、知识传播的路径与效果、中外贸易往来。
关于中国的民族知识,介绍了民族数量与构成、民族形成与发展、人口与分布、民族区域自治等详细知识点,便于理解和记忆。
《中国古代历史脉络》核心内容概述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涵盖所有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赶紧收藏一起学习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考研复习知识点之史纲思维导图。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文明互鉴视角下的中外交流
一、古代中国的“天下”观
二汉以后的中外文化交流佛教传播
1汉代佛教经北印度传入中亚
佛教的传播路径
从印度传入中亚
经过丝绸之路到达长安
早期传播者
以神异灵验手段吸引信众
或看病占卜方法吸引信众
提供医疗帮助
通过占卜预测未来
2早期信徒的特点
地位高贵
皇室成员
皇帝或皇族成员信仰
佛教得到官方支持
社会精英
士大夫阶层信仰
佛教文化影响扩大
3“西天”的吸引力
法显、玄奘、义净等西行取经的事迹
法显
东晋时期的僧人
著有《佛国记》
玄奘
唐代高僧
著有《大唐西域记》
义净
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
三中外贸易往来
1张骞所达“西域”
包括葱岭东西及中亚、罗马帝国等地
张骞出使西域
汉代的外交使节
开拓了丝绸之路
汉代与外国交流建立后
安息等国使者到长安贸易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增强了汉朝的国际影响力
2隋唐时期发现海外
隋炀帝时常骏出使海外
发现“海洋
3安史之乱后
陆路“丝绸之路”受阻
东南沿海经济崛起
福建泉州成为大港
海上贸易中心
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4宋代重视海外贸易
对外贸易重心从陆地向海洋转变
宋代铜钱外流到高丽、日本、交趾等国
促进了货币经济的发展
增强了宋代的经济实力
5元代对外交往规模远迈前代
海路贸易范围广
海、陆“丝绸之路”多方位拓通
6明代前期朝贡贸易兴盛
朱元璋遣使海外
外国贡使受到良好接待
增强了明朝的国际影响力
郑和下西洋把朝贡贸易推向顶峰
展示了明朝的海上力量
促进了与东南亚、非洲等地的交流
明代中期以后
西方人开始与中国直接贸易
贸易对象和商品种类发生变化
促进了中国与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7大航海时代的贸易特点
西班牙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将美洲白银运到菲律宾与华商交易
中国与日本、东南亚贸易往来频繁
日本白银也流入中国
促进了东亚地区的经济交流
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欧洲白银因价格差异大量流入中国
影响了中国的经济结构
四 知识传播的路径与效果
1关于世界的知识的传播
明代万历十二年传教士利玛窦刻印西洋式世界地图
世界地图的传播
未能促进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
2.16 世纪以后传教士东来
利玛窦等耶稣会士采取宗教适应政策
传播宗教的同时传播科学知识
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3传教士主导的中国形象传播
16 世纪末欧洲人眼里的中国是治理最好的土地
中国形象在欧洲的传播
通过传教士的描述
形成了“中国热”
18世纪的“中国热”
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
促进了欧洲启蒙运动
影响了欧洲的艺术和哲学
2朝贡体系与 “天下” 观
朝贡体系
一种古代东亚的国际关系模式
1九州与五服
《禹贡》中记载九州
九州为古代中国的地理概念
代表中国的核心统治区域
包括冀州、兖州、青州等
在核心统治区域之外分为的五服
甸服
最接近核心的区域
侯服
次一级的区域
绥服
较远的区域
要服
更远的区域
荒服
最远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