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章 功能性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
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肠病,一组慢性、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症状、而无器质性改变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是胃肠道的相关症状,因症状特征而有不同的命名
详细解释了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及其特点,并探讨了影响这些电活动的主要因素。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学习资料。
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食管癌原发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主要为鳞癌和腺癌,不伴有淋巴结转移,内镜下呈充血、糜烂、斑块和乳头状,临床上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进展期的典型症状。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十章 功能性肠病 (functional gastrointesinal disorders,FGIDs)
概念
一组慢性、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症状、而无器质性改变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是胃肠道的相关症状,因症状特征而有不同的命名
分类
1.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FD)
起源于胃和十二指肠但不能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解释的一个或一组症状,以餐后饱胀、中饱、中上腹痛、烧灼感症状为主,也可见腹胀、嗳气、恶心和呕吐
病因和发病机制
(1)胃肠动力障碍
(2)内脏感觉过敏
(3)胃对食物的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
(4)胃酸分泌增加和胃、十二指肠对扩张、酸、其他腔内刺激的高敏感性
(5)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6)精神和社会因素
(7)脑-肠互动异常
临床表现(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1)餐后饱胀和早饱
(2)中上腹痛:餐后痛、无节律
(3)消化道外表现: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罗马Ⅳ诊断标准)
(1)存在以下1项或多项
①餐后饱胀不适
②早饱不适感
③中上腹胀痛
④中上腹烧灼不适感
(2)呈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1)诊断标准
(3)常规检查(包括胃镜检查)未发现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的证据
(4)症状和排便无关
诊断程序
(1)全面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2)排除器质性病变
①有报警症状和体征(45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有消瘦、贫血、呕血、黑粪、吞咽困难、腹部肿块、黄疸,消化不良症状进行性加重,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发热)®全面检查直至找到病因
②无报警症状和体征®基本的实验室检查+胃镜检查
辅助检查:血常规/血沉/粪潜血试验/上消化道内镜/肝胆胰超声/腹部CT/Hp检测/肝肾检查/血糖/甲状腺功能/胸部X线检查
鉴别诊断:消化性溃疡/胃癌/肝胆胰疾病/药物引起的上消化道症状/糖尿病、肾脏病、风湿免疫行疾病和精神性疾病引起的上消化道症状/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与其他功能性胃肠病并存(症状重叠)
治疗
(1)一般治疗: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烟酒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在不改变热量的基础上减少食物的容量和脂肪的成分
(2)药物治疗
①抑酸药物:PPI和H2受体拮抗剂
②促胃肠动力药:西尼必利、伊托必利、莫沙必利、多潘立酮、曲美布汀
③助消化药:消化酶制剂
④调节内脏感觉阈:5-HT拮抗剂和阿片受体激动剂提高胃扩张的感觉阈值,明显缓解消化道不良症状
⑤试验性用药:若患者无报警症状和体征无心理异常,可给予2-4周的治疗,如果无效果,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检查确定是否有器质性消化不良
(3)心理和行为疗法
①阿米替林;②选择性抑制5-HT再摄取的抗抑郁药如帕罗西汀;③若患者心理压力大,疑病,可以适当检查缓解病人焦虑;
预后:症状反复间断发作影响生活质量,但呈良性过程
2.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以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肠病,临床上除腹痛外,腹胀或腹部不适症状也比较常见,常伴腹泻或便秘
流行病学
(1)以中青年居多;(2)有家族聚集倾向
(1)胃肠动力异常:①便秘型IBS;②腹泻型IBS
(2)内脏高敏感性
(3)肠道感染
(4)脑-肠调节轴异常:脑-肠轴通过5-HT联系
(5)肠道微生态失衡:粪菌移植(将IBS患者的粪便移植给无菌鼠,无菌鼠一段时间后出现肠道传输加快的现象)
(6)精神心理障碍(最重要的因素):IBS病人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应激事件发生频率亦高于正常人,对应激反应更敏感和更强烈
(7)饮食因素:食物不耐受、食物过敏、FOMAPs饮食可以诱发IBS
临床表现(无腹部阳性体征)
(1)腹痛
①下腹和左下腹多见,排气或排便后缓解;②夜间少发
排便习惯和粪便形状的改变
(2)腹泻
①粪便呈糊状或稀水样,一般每日3-5次;②带有黏液但无脓血
(3)便秘
①排便困难、粪便干结、量少、呈羊粪状或细杆状;②表面可附黏液,伴有腹胀和排便不尽感
(4)肠道外表现: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精神症状
诊断
(1)近3个月内发作至少每周1次,伴下面2项或3项以上症状
①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和腹部不适与排便相关
②伴有粪便性状的改变
③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
(2)呈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近3个月症状符合(1)诊断标准
(3)常规检查(包括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的证据
(4)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生化/甲状腺功能检测(甲亢可以使肠蠕动增加)/CRP和粪钙卫蛋白(炎症性肠病的指标,数值可以反映炎症的程度)/粪便常规+OB(IBS合并痔疮容易需要和器质性病变鉴别/结肠镜检查(可以治疗)/腹部超声或CT
鉴别诊断:①与结直肠癌、炎症性肠病、乳糜泻、乳糖不耐受等疾病鉴别;②有报警症状的患者借助结肠镜检查和钡剂灌肠检查(可以从外面观察到整个肠道的运动)排除器质性病变
治疗(可改善症状但无法去除病因)
(1)一般治疗
①医患沟通:告知病人是功能性疾病,不会危及生命,消除病人恐惧
②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调整生活方式/低FOMAPs饮食显著改善IBS症状
(2)对症治疗
①腹痛
①解痉药:钙拮抗药(匹维溴铵、奥替溴铵、阿尔维林)和抗胆碱药(阿托品)
②调节内脏感觉药:5-HT3选择性拮抗剂和5-HT4受体激动剂
②腹泻
止泻剂:洛哌丁胺/蒙脱石散
③便秘
①导泻药:聚乙二醇(含醇类的容易导致腹胀)、乳果糖、山梨醇
②促动力药:伊托必利、莫沙必利、马来酸曲美布丁
③促分泌剂
④神经递质调节药
⑤肠道微生态制剂
⑥抗抑郁药
①阿米替林
②选择性抑制5-HT再摄取的抗抑郁药如帕罗西汀
(4)外科治疗/中医治疗
预后:良性过程,但症状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但不影响全身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