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这是一个关于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的思维导图,炎症性肠病:是一组病因尚未阐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狭义上的炎症性肠病( IBD )是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两个独立的疾病,溃疡性结肠炎( UC )和克罗恩病( CD)
编辑于2024-11-20 11:19:38这是一个关于41胰腺疾病的思维导图,急性胰腺炎( AP ):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为轻型,预后良好。10%-20%为重型,临床经过凶险,死亡率高。
这是一个关于35小肠疾病的思维导图,小肠疾病是指发生在小肠的各种疾病,包括小肠损伤出血性疾病、小肠血管相关性疾病、小肠炎性疾病、肠梗阻、小肠肿瘤等。这些疾病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腹部外伤、感染、粘连等。
这是一个关于33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思维导图,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累及整个腹腔,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腹膜炎,介绍了概述、病理、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个关于41胰腺疾病的思维导图,急性胰腺炎( AP ):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为轻型,预后良好。10%-20%为重型,临床经过凶险,死亡率高。
这是一个关于35小肠疾病的思维导图,小肠疾病是指发生在小肠的各种疾病,包括小肠损伤出血性疾病、小肠血管相关性疾病、小肠炎性疾病、肠梗阻、小肠肿瘤等。这些疾病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腹部外伤、感染、粘连等。
这是一个关于33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思维导图,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累及整个腹腔,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腹膜炎,介绍了概述、病理、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等。
炎症性肠病
概述
炎症性肠病:是一组病因尚未阐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狭义上的炎症性肠病( IBD )是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两个独立的疾病,溃疡性结肠炎( UC )和克罗恩病( CD)
发病机制
环境因子作用于遗传易感者→肠道菌丛参与启动肠道免疫失衡→免疫反应和炎症损伤肠粘膜屏障→临床症状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未明的直肠和乙状结肠炎性病变,病变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 临床表现:反复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 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部位:肠结核——回盲部,溃疡性结肠炎——直肠和乙状结肠,克罗恩病——回肠末段
病理
病变部位:位于大肠,呈连续性非节段性分布,多数在直肠、乙状结肠。也可扩展至全结肠,如果累及回肠末端,称为倒灌性回肠
病变早期:黏膜弥漫性炎症,可见充血、水肿、灶性出血,黏膜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组织变脆、触之易出血。有浅溃疡、隐窝脓肿、杯状细胞减少等,病变主要在黏膜层与黏膜下层
病程中、晚期:大量肉芽肿组织增生,出现假性息肉,结肠变形缩短,肠腔变窄,少数可癌变
重症并发中毒性巨结肠可致急性穿孔
临床表现
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性起病,偶见暴发起病 病程呈慢性经过,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少数持续并逐渐加重 诱因:饮食失调、劳累、精神刺激、感染等 临床表现与病变范围、病型及病期有关
消化系统症状
腹泻 原因:主要由于炎症导致大肠黏膜对水钠吸收障碍及结肠运动功能失常所致 特点:黏液脓血便(活动期重要表现)
腹痛:疼痛程度不一 部位:左下腹(⚠️⚠️克罗恩病、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腹痛多位于右下腹) 特点:隐痛,阵痛,有疼痛一便意一便后缓解的规律,中毒性巨结肠——持续性剧烈腹痛
其他:常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体征
轻、中型者左下腹轻压痛,条状包块 重型和暴发型者:明显压痛和鼓肠 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等并发症时可出现腹膜炎
全身表现
活动期:低热或中等发热,重症或有合并症者高热,心率增快 病情进展与恶化患者:衰竭、消瘦、贫血、水电解质失衡、低蛋白血症、营养障碍等
肠外表现——同 Crohn 病所见的肠外表现
临床分型
根据病程经过分型:初发型、慢性复发型
疾病分期:缓解期和活动期,活动期又分为
轻度:腹泻4次/ d 以下,便血轻或无,无全身症状,血沉<20mm/ h
中度:介于轻、重度之间,一般指腹泻4次/ d 以上,仅伴有轻微全身表现
重度:腹泻6次/ d 或以上,有明显粘液血便, T >37.8℃, P >90次/ min , Hb ≤75%正常值, ESR >30mm/ h
根据病变范围分型:直肠炎,直肠乙状结肠炎,左半结肠炎,广泛性或全结肠炎(倒灌性),区域分布者称区域性结肠炎
并发症
中毒性巨结肠(主):多发生于暴发型或重症病人,毒血症明显,脱水、电解质紊乱,鼓肠,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 WBC ↑↑ X 线腹部平片:结肠扩张,结肠袋消失可引起急性穿孔。 常因低钾、钡灌肠、使用抗胆碱药或阿片类制剂诱发
癌变
其他并发症:肠大出血发生率约3%,肠穿孔、肠梗阻,偶见瘘管形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Hb :中、重度患者下降 WBC :活动期升高 ESR ↑及 C 反应蛋白:活动期之标志 血清白蛋白↓ 水电解质失衡 PT 延长(肝损)
粪便检查:
■常规检查:常有粘液、脓血便,镜检有 RBC 、 WBC 及巨噬细胞
■病原学检查:排除感染性结肠炎,常规致病菌培养,新鲜粪便找阿米巴滋养体及包囊,血吸虫卵及孵化
自身抗体检测
UC (溃疡性结肠炎): p -ANCA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CD(克罗恩病):ASCA(抗酿酒酵母抗体)
结肠镜检查(确诊),特征性病变有:
①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黏膜血管模糊,质脆易出血 ②黏膜有多发性浅表溃疡,其形态、大小不一,呈弥漫性分布,附有脓血性分泌物,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 ③可见假性息肉(炎性息肉)形成,结肠袋往往变钝或消失
活检:见炎症表现,可有糜烂、溃疡、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变化
X线钡剂灌肠检查:
目的: ①确定病变部位和范围 ②了解病变活动性和严重性 ③确诊并发症和鉴别诊断
①黏膜粗乱或有细颗粒改变 ②多发性浅溃疡,表现为管壁边缘毛糙呈毛刺状或锯齿状,以及见小龛影或条状存钡区,也可见多个小的原形充盈缺损 ③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肠管缩短、变细,可呈铅管状 ④息肉形成
鉴别诊断
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大肠癌,肠易激综合征, Crohn 病
治疗
原则:诱导并维持症状缓解以及黏膜愈合,防治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一般治疗
休息,饮食,营养,补充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戒烟等 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严重营养不良、肠瘘及短肠综合征者,全胃肠外营养 病情重禁食,输液、白蛋白,广谱抗生素 腹痛、腹泻者对症治疗,控制继发感染
药物治疗:
氨基水杨酸制剂
①柳氮磺胺吡啶( SASP ):4.0~6.0/d,分4次口服,病情缓解2.0/d,维持1~2年 ②5﹣氨基水杨酸(5- ASA ):3.0~4.0/d,分4次口服,病情缓解,1~2g/ d ,维持治疗 ③病变局限于乙状结肠以下,可考虑灌肠治疗
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暴发型或中、重度患者,控制、减轻毒血症
泼尼松0.75-1mg/ kg / d ,分次口服,病情缓解后,逐渐递减至10~15mg/ d ,可维持数月,重度可静脉使用
激素无效:泼尼松0.75mg/ kg / d ,超过4周,疾病仍活动
激素依赖:激素治疗3月,仍不能减量至10mg/ d ;停药后3个月内复发;
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1.5mg/( kg . d ),分次口服,通常≥4年
手术治疗:
紧急手术指征:大出血、肠穿孔、重型患者特别是合并中毒性结肠扩张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且伴严重毒血症者
择期手术指征:并发癌变、腹腔内脓肿、瘘管形成,顽固性全结肠炎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虽然激素可控制病情但副作用太大不能耐受者
克罗恩病
Crohn 病:是病因未明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 病变部位——回肠末段和邻近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全消化道受累; 临床特点——以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发热、贫血、营养障碍及关节、皮肤、眼、口腔黏膜、肝脏等肠外损害。 有终生复发倾向,重症患者迁延不愈,预后不良 18~35岁多见,男女发病率相近;
临床表现
不同病例差异较大,多与病变部位、病期及并发症有关 起病缓、进展慢、迁延不愈;急性病程少见; 分为消化道及消化道外表现;
消化系统表现
腹痛:为最常见症状 部位:右下腹或脐周 发作特点:间歇性发作,痉挛性疼痛伴有肠鸣,餐后加重,排便后暂时缓解 如持续性腹痛、压痛明显,提示炎症波及腹膜或腹腔内脓肿形成
急腹症:可能是病变肠段急性穿孔所致
腹泻:为常见症状 原因:由病变肠段炎症渗出、蠕动增加及继发性吸收不良引起 特点:间歇性发作,病程后期为持续性。糊状便,一般无脓血或粘液,病变涉及结肠下段或直肠者,可有黏液血便及里急后重
腹部包块:约见10%~20%患者,以右下腹与脐周为多见
瘘管形成(特异性):因透壁性炎性病变穿透肠壁全层至肠外组织或器官而形成瘘管
肛门直肠周围病变:瘘管、脓肿形成及肛裂等病变,是部分病人首发症状
全身表现
发热:常见的全身表现之一,系由于肠道炎症活动或继发感染引起
营养障碍: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维生素缺乏、缺钙致骨质疏松等。因慢性腹泻、食欲减退及慢性消耗等所致
急性发作期有水、电解质紊乱
肠外表现
部分病人有杵状指、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口腔黏膜溃疡、小胆管周围炎、硬化性胆管炎、慢性肝炎等。偶见淀粉样变性或血栓栓塞性疾病
并发症
肠梗阻:最常见 腹腔内脓肿 吸收不良综合征 急性穿孔、大量便血:偶见 中毒性结肠扩张:罕见 癌变:1% 肠外并发症:胆石症、尿路结石、脂肪肝
实验室检查
贫血, Hb ↓,活动期 WBC ↑, ESR ↑,血清白蛋白↓,粪便 OB 试验(+)
影像检查: CT / MR / X 线/超声等
目的:确定肠壁炎症病变部位、范围、狭窄与否,瘘管形成?腹腔脓肿?
结肠镜检查(首选):
1、节段性分布 2、见纵行或匐行性溃疡,溃疡周围黏膜正常或增生呈鹅卵石样 鹅卵石征:纵横交错深凹陷性溃疡和裂沟,将残存的黏膜分割成许多小块,由于黏膜下病变使黏膜稍隆,表面呈半球型,周围有溃疡包绕,呈大小不等结节 3、肠腔狭窄,炎性息肉,病变肠段之间黏膜外观正常 活检:非干酪坏死性肉芽肿
诊断WHO 标准:
①节段性肠道病变 ②肠黏膜呈铺路卵石样表现或有纵行溃疡 ③全层性肠道炎症性病变,伴有肿块或狭窄 ④结节病样非干酪坏死性肉芽肿 ⑤裂沟或瘘管 ⑥肛门病变,有难治性溃疡、肛瘘或肛裂 ①②③疑诊;加上④⑤⑥之一者可确诊;④加上①②③中的两项,也可确诊
治疗:同溃疡性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