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吸入麻醉药
吸入麻醉药概论,吸入麻醉药,是一种气体或挥发性液体,通过吸入而发挥麻醉作用的全身麻醉药,可逆的引起不同程度的感觉和意识丧失。
抗菌药物中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及多肽类抗生素的导图,非常详尽并且简明扼要的梳理了相关知识点。干货满满,有需要的赶紧收藏下来吧!
静脉麻醉药的导图,全身麻醉药是指能够可逆性地引起不同程度的感觉与意识丧失,从而实施外科手术、各类有创检查与治疗,以及ICU患者镇静的药物。较为细致,非常值得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吸入麻醉药
概述
概念
吸入麻醉药,是一种气体或挥发性液体,通过吸入而发挥麻醉作用的全身麻醉药,可逆的引起不同程度的感觉和意识丧失。
理化性质
血/气分配系数
分压相等时,即达到动态平衡时,麻醉药在两相中浓度的比值
血/气分配系数越大,药物在血中溶解度越大
诱导缓慢
苏醒期长
血/气分配系数低和代谢率低为突出优点
分类
挥发性吸入麻醉药
气体吸入麻醉药
作用机制
疏水区作用学说
与神经组织脂质发生物理化学结合
蛋白质作用学说
直接与神经膜上的蛋白质囊或裂隙结合(主要为离子通道蛋白)
作用部位
脊髓
镇痛
大脑
催眠、意识和认知功能障碍
药代
吸收
进入肺泡
吸入浓度
吸入麻醉药在吸入的混合气体中的浓度,与肺泡麻醉药的浓度呈正相关
浓度效应
吸入浓度越高,进入肺泡的速度越快,肺泡气浓度升高越快,血中麻醉药的分压上升就越快。
应用:在麻醉开始时吸入较高浓度的麻醉药可以缩短诱导期
第二气体效应
概念:同时吸入高浓度气体和低浓度气体时,低浓度气体的肺泡气浓度及血中浓度提高的速度,较单独使用相等的低浓度时更快。
浓缩效应
增量效应
肺通气量
通气效应
每分通气量增大,肺泡内麻醉药的浓度增大,动脉血中的分压也随之上升
经膜扩散
扩散速度
给定患者
仅分压差可变
不同患者
扩散面积和距离可变
进入血液
血中溶解度(λ)
常以血/气分配系数表示
心排血量(Q)
麻醉药进入血液速度
肺泡-静脉血麻醉药分压差(PA-PV)
血液摄取
分布
组织中溶解度
可用组织/血分配系数表示
局部血流量
动脉血与组织内麻醉药的分压差
代谢
少部分氧化还原代谢
可造成肝脏损伤
七氟烷被认为是肝损伤最小的吸入麻醉药之一
排泄
以原形从肺排出(大部分)
经皮肤排出体外(氧化亚氮)
麻醉过深时解救
停止给药
加大通气量
药效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
概念:MAC指在一个大气压下,使50%的人(或动物)在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不发生体动的肺泡气中吸入麻醉药的浓度。
特点
“相同相似”性质
不同麻醉药应用相同MAC可以产生相似的中枢抑制作用
MAC通常是稳定的
种属、性别、昼夜、甲状腺功能、刺激种类和麻醉持续时间均不影响MAC
MAC具有可加性
临床意义
反映吸入麻醉药的效能
MAC值越大,效能越弱
最低效能药物为地氟烷,MAC值为6
判断吸入麻醉深度
相当于动脉血及效应部位的浓度
扩展值
半数苏醒肺泡气浓度
大约为1/4~1/3MAC
95%有效剂量
相当于1.3MAC
半数气管插管肺泡气浓度
相当于1.5MAC
MACʙᴀʀ
能阻滞自主神经反应的肺泡吸入气浓度(1.7MAC)
特例:七氟烷为2.2MAC
影响因素
降低MAC
年龄
敏感性增加
体温¯
合并用药
妊娠
中枢低渗
钠离子浓度降低
增加MAC
年龄¯
体温
兴奋中枢药物的使用
慢性嗜酒
中枢高渗
对各个器官系统的影响
呼吸
呼吸抑制
直接抑制延髓呼吸中枢和肋间肌
抑制支气管平滑肌
对哮喘患者有效
刺激气道
当浓度超过1MAC时可发生气道刺激
循环
抑制心肌收缩力
抑制程度(剂量正相关)
氟烷=恩氟烷>地氟烷=异氟烷=七氟烷
解救
芬太尼、艾司洛尔和可乐定
导致心律失常
扩张冠状动脉
异氟烷
中枢神经
影响脑和脊髓神经元
记忆丧失和不能运动
增加脑血流
降低脑代谢
肝脏
降低肝血流
N₂O麻醉时,肝血流量无明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