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神经肌肉疾病
这是一个关于神经肌肉疾病的思维导图,汇总了神经肌肉疾病和急性细菌性脑膜炎这两个重要内容梳理,为大家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信息。
编辑于2024-12-01 19:34:10这是一个关于41胰腺疾病的思维导图,急性胰腺炎( AP ):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为轻型,预后良好。10%-20%为重型,临床经过凶险,死亡率高。
这是一个关于35小肠疾病的思维导图,小肠疾病是指发生在小肠的各种疾病,包括小肠损伤出血性疾病、小肠血管相关性疾病、小肠炎性疾病、肠梗阻、小肠肿瘤等。这些疾病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腹部外伤、感染、粘连等。
这是一个关于33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思维导图,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累及整个腹腔,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腹膜炎,介绍了概述、病理、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个关于41胰腺疾病的思维导图,急性胰腺炎( AP ):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为轻型,预后良好。10%-20%为重型,临床经过凶险,死亡率高。
这是一个关于35小肠疾病的思维导图,小肠疾病是指发生在小肠的各种疾病,包括小肠损伤出血性疾病、小肠血管相关性疾病、小肠炎性疾病、肠梗阻、小肠肿瘤等。这些疾病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腹部外伤、感染、粘连等。
这是一个关于33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思维导图,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累及整个腹腔,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腹膜炎,介绍了概述、病理、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等。
神经肌肉疾病
惊厥
概念
惊厥:是一种临床症状,脑细胞突然异常放电所导致的全身或局灶肌肉抽搐,可能由于癫痫所致
癫痫:慢性脑功能障碍的疾病。脑细胞突然异常放电所导致的反复发作性的、暂时的脑功能紊乱,表现为肌肉抽搐或感知觉异常、认知及行为异常、植物神经素乱等。其发作形式包括惊厥
惊厥持续状态:多数惊厥发作可在5分钟内自发缓解,发作超过5分钟者需要及时给予药物止惊治疗。1次惊厥发作持续30min以上,或反复多次发作持续>30min,且发作间期意识不恢复至发作前的基线状态,称为惊厥持续状态
病因
感染性病因
颅内感染 颅外感染:包括感染中毒性脑病、热性惊厥等
非感染性病因
颅内疾病:颅脑病变及出血,先天发育畸形,颅内占位等等 颅外(全身性)疾病: HIE (缺血缺氧性脑出血)、中毒、代谢性疾病
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
典型惊厥发作时患儿意识丧失,全身骨胳肌不自主、持续性、强直性收缩,继之痉挛性收缩,呼吸暂停,口吐白沫,两眼凝视、斜视或上翻,头转向一侧或后仰。部分小儿有大小便失禁现象
不典型表现:
婴幼儿惊厥:常无强直性发作,只有肢体阵挛,但破伤风则以强直性惊厥为主。
新儿惊厥:表现全身性抽搐者不多,往往仅一侧肢体跳动、强直、下颌抖动,频繁眨眼,两眼凝视,呼吸暂停。
早产儿惊厥:可表现为阵发性眼球转动、斜视、凝视或上翻,也可反复眨眼,面肌抽动似咀嚼、吸吮动作,也可表现为阵发性面红、苍白、流涎、出汗或呼吸暂停而无抽搐,
诊断及鉴别诊
病史
首先了解有无发热,可从前述病因中考虑
参考发病年龄
发病季节
有热惊厥: .夏秋季:以乙脑及胃肠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多见 .冬春季:以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脑多见
无热惊厥: .夏季:低血糖多见 .冬春季: VitD 缺乏性手足抽搐症多见 .食物中毒:与食物上市的季节有关
其他病因
体查
神志意识改变、血压,头围、前卤,脑膜刺激症、局灶性 ns 体征,局部感染灶(耳、皮肤),抽搐后有无暂时性肢体瘫痪,眼底
辅助检查(根据病史、体查及其他线索,有步骤的选择检查项目
感染性疾病:血常规、血培养+药敏 肾炎、尿毒症:尿常规、血 BUN 、 Cr 肠道感染:血常规、大便培养+药敏 代谢性疾病:血生化( Glu 、 Ca 、 Mg 、 Na ) CNS 感染: CSF 常规、生化、培养 EEG 头颅 CT 、 MRI 、头颅 X 线平片
治疗
治疗原则是尽快明确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控制惊厥,稳定生命体征
控制惊厥
①地西泮:副作用:抑制呼吸和血压,可致呕吐、共济失调。
②咪达唑仑 ③巴比妥
治疗脑水肿:首选20%甘露醇,呋噻米,清蛋白、地塞米松
一般处理
①侧卧位,以防窒息及误吸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 ③如青紫或惊顾时间较长者及时吸氧 ④体温升高应退热:药物口服或肌注或静推;物理降温:30%一50%酒精擦浴;冰袋置颈部、腋下、腹股沟大血管处
密切监测惊厥发生持续时间,意识改变,生命体征变化和神经系统体征,动态观察血清电解质,血糖的变化。
惊厥持续状态抢救原则
①选择强有力的抗惊厥药,尽可能单药足量,先缓慢静注,一次负荷量后维持,不宜过度稀释。所选药物宜奏效快,作用长,副作用少,根据发作类型合理选择。 .②维持生命功能,防止脑水肿,酸中毒,呼吸、循环衰竭,保持气道通畅,吸氧。 ·③积极寻找病因和控制原发疾病
热性惊厥
排他性诊断 初次发作在3个月~5岁(6个月~3岁多发)之间,发热初起或体温快速上升期(多为38°以上)出现的惊厥,排除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及引发惊厥的任何其他急性病,既往也没有无热惊厥史(热性惊厥三要素:年龄,体温,惊厥)
热性惊厥的发病,与年龄、发热、感染、疫苗接种及遗传等因素有关。多为全面性发作。有明显的家族史和个体易感性
分型
复发的危险因素:
·①首次发作年龄<18个月; ·②首次发作即为复杂性热性惊厥; .③惊厥发作前发热时间短; .④有明确的热性惊厥或癫痫家族史
惊厥危险因素:
若干因素使热性惊厥患儿发生癫痫危险性增加,主要有: ①复杂性热性惊厥; .②直系亲属中癫痫病史; .③首次热性惊厥前已有神经系统发育延迟或异常体征。 具有其中2~3个危险因素者,7岁时癫痫发生率平均达9%以上
预防治疗
单纯性热惊厥不推荐任何预防性治疗,预防治疗对远期的癫痫发生无作用,如需预防,仅用于有 FS 复发高危因素患儿 退热剂对预防热性惊厥的发生无效!! 预后好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是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部分患者病变累及脑实质。临床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
致病菌和入侵途径
致病菌
3个月以下: B 族链球菌( GBS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3个月~3岁: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 3岁以上: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
入侵途径
血流(最常见) 邻近组织器官感染 与颅腔存在直接通道
临床表现
大多急性起病,部分患儿病前数日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病史。流脑的暴发型起病急骤,可在24小时内死亡
感染中毒症状
发热、头痛、凝视、激惹、哭闹、精神萎靡、疲乏无力,皮肤瘀点、瘀斑、休克等 新生儿及小婴儿:表现不典型,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重,似败血症"五不"症状并有青紫、呼吸不规则、昏迷等
惊厥和意识障碍
惊厥:约30%患儿可出现反复的全身或局限性惊厥发作,以流感嗜血杆菌及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多见 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神萎→嗜睡→昏睡→昏迷→深度昏迷
颅内压增高表现
头痛、喷射性呕吐,视乳头水肿 婴幼儿前卤饱满(隆起、紧张),头围增大,颅缝增宽,用 手打头、摇头,哭声尖锐 严重者可引起脑疝
脑膜刺激征
颈项强直最常见,Kernig征、Brudizinski征阳性
病理反射:Babinski征,Chaddock征,Oppenheim征,Gordon征,Schaeffer征,Hoffmann征 提示:2岁以内出现意义不大,2岁以后阳性是锥体束损害重要体征
新生儿及3个月以下小婴儿化脑:
①常缺乏典型症状和体征 ②可无发热或体温不升,主要表现为面色发灰、少动、嗜睡、易激惹、目光呆滞、哭声低弱或尖叫、吐奶、黄疸、青紫、休克、昏迷等。 ③惊厥可不典型,仅见前卤隆起或紧张、头后仰,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确诊
外观混浊似米汤样,压力增高 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达1000x106/L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蛋白质含量增多,多在1g/ L 以上;糖含量显著降低,常<1.1mmol/ L ; 脑脊液涂片:简便易行,阳性率较高,是明确病原菌的重要方法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可达(20~40)x10/L,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见中毒颗粒
血培养和局部病灶分泌物培养:血培养、咽拭子及皮肤脓液或新生儿脐部分泌物培养等,对确定病原菌有参考价值
皮肤瘀点、瘀斑涂片
方法简便,是发现脑膜炎球菌的重要方法,阳性率50%以上
影像学检查
对于出现神经定位体征、治疗效果不理想,或疑有并发症的患儿,应进行头颅 CT 或 MRI 检查。前卤未闭者可行头颅 B 超检查,可发现脑水肿、硬膜下积液、脑室扩大、脑室炎等
并发症及后遗症
硬脑膜下积液——最常见
1岁以下婴儿及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较多见 头颅 B 超、 CT 等协助诊断 经前卤硬脑膜下穿刺是最直接的诊断(治疗)手段,当积液>2mL、蛋白>0.4g/ L ,或细菌学检查阳性时,即可确诊
脑室管膜炎
多发生于治疗被延误的婴儿化脑 表现:在有效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发热不退、惊厥、意识障碍不改善,进行性加重的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脑脊液始终无法正常化,头颅影像学检查示脑室扩大 确诊依靠侧脑室穿刺,治疗困难,病死率和致残率高
脑积水
炎症渗出物粘连堵塞脑室内 CSF 流出通道,如导水管、第 IV 脑室侧孔或正中孔等狭窄处或炎症引起 CSF 重吸收障碍 表现颅内压增高、落日眼、头围增大、脑功能障碍等 多见于治疗不当、小于6个月的患儿
脑性低钠血症(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
炎症累及下丘脑或垂体后叶,可引起抗利尿激素过量分泌,导致低钠血症和血浆渗透压降低,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尿少及软弱无力等,可加重脑水肿和意识障碍,促使惊厥发作
炎症累及脑神经,出现耳聋、失明、斜视等 脑实质受损可出现继发性癫痫、瘫痪、智力低下等
鉴别诊断
病毒性脑炎:常有病毒感染的先驱症状,感染中毒及神经系统症状均比化脑轻。 CSF 清亮,白细胞很少,淋巴为主,糖含量正常
结核性脑膜炎: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多发生于未接种卡介苗者,有结核接触史或肺部等处的结核病灶,多有结核中毒症状。 CSF 外观呈毛玻璃样,白细胞多<500x106/L,以淋巴为主,涂片可找到结核菌。做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 PPD )试验有助于确诊。脑脊液糖和氯化物↓
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但病情进展缓慢,头痛等颅压增高表现更持续和严重,诊断靠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和培养找到致病真菌
治疗
抗生素治疗
用药原则:坚持早期、足量、联合、静脉和足疗程用药 选择对病原菌敏感、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在脑脊液中能达到有效浓度的药物
病原菌未明时:
选用对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3种常见致病菌皆有效的抗生素 氨苄西林与大剂量青霉素合用,分次静脉注射; 或单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
病原菌明确后:
①脑膜炎球菌脑膜炎:首选青霉素,耐药者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②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约半数以上对青霉素耐药,故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钠等 ③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首选氨苄西林或氯霉素
④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可选第三代头孢菌素,也可选用苯唑西林与丁胺卡那霉素联用。 ⑤其他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多选三代头孢霉素,对氨苄西林敏感者可继续应用
抗生素疗程:
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应静脉滴注有效抗生素10~14天; 脑膜炎球菌脑膜炎7天;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应不少于3周。 .若伴有并发症或出现耐药,应适当延长疗程或酌情更换抗生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
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中毒症状,降低颅内压 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可选用地塞米松
对症处理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定期观察患儿意识、瞳孔和呼吸节律变化 (2)降低颅内压:20%甘露醇快速静脉注射。或同时给予味塞米1~2mg/ kg ,静脉注射。 .(3)控制高热和惊厥:频繁惊厥会加重脑缺氧和水肿,甚至导致呼吸衰竭死亡。给予镇静药物如地西洋、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 (4)抢救休克:积极给予扩容、纠酸及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
支持疗法
.保证充足热量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对新生儿或免疫功能低下患儿,可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或新鲜血浆
并发症治疗
硬脑膜下积液:积液量多时应行硬膜下穿刺放液。若反复穿刺放液无效,应外科手术引流
脑室管膜炎:静脉注射抗生素,同时行侧脑室穿刺引流
脑积水:主要依赖手术治疗
脑性低钠血症:适当限制液体入量,酌情补充钠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