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了不起的我(关系)
这是一篇关于了不起的我(关系)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关系的三角化,不安全的依恋,关系的互补,关系的语言,关系中的角色,关系中的自我。从关系的视角来探讨自我发展之道,指出关系塑照着自我,影响着自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行。
这是一篇关于了不起的我(改变)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总结,第二序列改变,行为改变四原则,心理免疫X光片,心理舒适区,改变的本质,导论:关于改变。
《微习惯》读书笔记总结,对习惯养成有所帮助。什么是微习惯?微习惯就是像摸鼻子这样,随时可做且每个人毫不费力就能做到的小目标。微习惯最好设定成即使在你最困难、最疲惫、压力很大、极其忙碌的时候,也能完成的小目标。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了不起的我(关系)
关系中的自我
没有人是完全独立的个体
每一个关系中,都有一个不同的自我。如果你表现出自己不想要的行为,那也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你所处的关系出现了问题。
就好比面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相处模式或表现
为什么要从关系的视角来看待自我?
人无时无刻不在关系中
在不同的关系中,你的自我会很不同的
决定你行为的是你所处的关系,而不是你的个性
关系的视角可以让思考问题的视角发生重大的转化
关系的视角看自我的好处?
个体的角度看自我意味着稳定的个性
总结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 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面
关系中的角色
角色影响行为
角色期待提供了你行为的线索,让你不自觉地想去顺应这种期待。而这,常常就是影响我们行为关键因素
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期待
语言要求与角色期待的矛盾
一方面说自己的孩子没有自主性,一方面又帮孩子做好所有的事情,这本身就是矛盾的
调整角色的三个方法
考虑对方将我放到怎样的位置和角色上,自己是否接受?
如果对方和我相处已经有些不舒服,思考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是否有问题?
如果你对一个人有期待,不要在语言上要求她,而要像你期待他的样子对她?
什么是个性?
其实就是我们在关系中习惯扮演的角色,角色既是限制,也是改变的方法。
关系的语言
有时候我们自顾对表面的内容信息做出回应,却看不到内容背后,真正牵动我们情绪的关系信息,就会造成人与人之间很多的误会。
对人不对事
从内容的沟通上,沉默不说话是没有内容的,可是从关系的沟通上,沉默不说话可以表达很多内容。
如何解决角色期待上的矛盾?
直面关系,讨论关系,才有解决关系问题的机会
学着从关系的角度来理解别人在说什么,并从关系的角度来回应
要在讨论之前,先思考怎么样才能在角色上达成共识
案例
你把钱借给朋友,之后朋友还了,你和妻子说起这件事情。妻子生气说"你怎么老把家里的钱借给别人?"回:"朋友脾性你是知道的,而且钱也还了"妻子问:"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回:"我这不告诉你了"
表面上妻子在生气你不该将钱借给别人,实际上,妻子在生气借钱钱没有商量。可是为什么不和妻子商量呢?害怕妻子不同意。事后,你的诚实换来妻子的生气,你也是委屈的。
关系的互补
角色是系统逐渐生成的
系统的运作需要不同的角色,有人成了面子,有人成了里子,哪怕百般不愿。
关系中人和人之间的行为和角色就像一个拼图,是他们把彼此塑造成了现在的样子,来完成系统的大拼图。
三种不健康的互补关系
家里或者团队中,一些人特别能干,一些人特别不能干
系统通过把某个人变成有问题的人,来维持系统的平衡
常常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角色的错乱
不安全的依恋
最有利于自我发展的关系
我们不会轻易被别人的情绪影响,而是能自由地做出选择
我们能够不断探索新的关系,发现更多新的自己,而不是被绑在某段关系或者角色无法动弹
自主的、有选择的,但又能够为自己负责的关系
不安全感影响自我发展
如果父母的问题占据你太多的注意力,那我们就很难有好奇心探索世界
因为习惯了观察别人的情绪,这种不安全感很容易让他们对别人的情绪敏感
不安全的依恋,让我们和母亲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不安全的依恋造成感觉的混淆,影响自我的发展
关系的三角化
当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出现问题时,引入第三者,来减轻他们之间的情感张力,淡化他们的矛盾,从而让关系更稳定。
如果三角关系中的某个人,一直成为两个人解决矛盾的工具,这个人就被三角化了,别人的矛盾和情绪也会成为他的问题。
三角化影响自我发展
它很容易让我们产生防御性隔离
虽然我跟你们没有矛盾,但是你们利用我,我干脆远离你们
扭曲我们的情感
帮助一个人意味着打压另外一个人
内疚和自责
子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