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命科学从“描述生物学”到“设计生物学”的演变
这是一篇关于生命科学从“描述生物学”到“设计生物学”的演变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描述生物学。
这是一篇关于1990-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基因治疗(1990s-至今)从“修复基因”到“改写生命”,从“单基因研究” 到“系统解码”,基因组数据为“设计生物学”提供“生命源代码”。
这是一篇关于20世纪80年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成果的转化,研究方法的发展,集中于单个基因功能研究。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单身原因鱼骨图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生命科学从“描述生物学”到“设计生物学”的演变
描述生物学
达尔文的进化论
时间:19世纪中期 内容:达尔文通过环球航行观察动植物分布、化石记录和物种变异,提出“自然选择”理论,描述生物通过适应性进化形成多样性的规律。 科学意义:首次系统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起源,但仅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论归纳,无法干预或验证进化过程。 局限性:缺乏分子机制的解释,属于典型的“描述性科学”
孟德尔遗传定律与经典遗传学
时间:19世纪60年代 内容: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遗传因子(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规律,提出显性与隐性性状的概念。 科学意义:揭示了遗传的数学规律,但仍停留在表型描述层面,未触及基因的物理本质。 过渡性:为后续分子生物学奠定基础,但仍是“被动观察”的延伸
分子生物学
DNA双螺旋结构发现
时间:1953年 内容:沃森和克里克通过X射线衍射数据,解析DNA分子结构,揭示遗传信息的化学载体。 科学意义:生物学进入分子时代,从描述宏观现象转向解析微观机制,但仍以“理解生命”为目标。 技术应用:催生了基因测序技术(如桑格测序),但操作复杂、效率低下。
设计生物学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设计生物学的革命)
时间:2012年 内容:基于细菌免疫系统发现的CRISPR-Cas9技术,科学家可精准编辑基因序列,删除、插入或修改特定DNA片段。 科学意义: 主动设计:从“理解基因”到“改写基因”,如设计抗虫作物、修复遗传病突变(如镰刀型贫血症)。 技术突破:低成本、高效率,使基因编辑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 伦理争议:如“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引发全球对技术边界的讨论。
合成生物学与“细菌工厂”(工程化设计生命)
时间:21世纪初至今 内容:通过标准化生物元件(BioBricks)组装,设计微生物生产药物、燃料或材料。例如: 青蒿素合成:将植物青蒿的合成基因转入酵母,实现抗疟药物的微生物发酵生产。 人造细胞:2010年克雷格·文特尔团队合成首个“人造生命”Synthia,完全由人工设计的基因组驱动。 科学意义: 工程化思维:将生物学视为可编程系统,实现“设计-构建-测试”的闭环。 产业化应用:从医药到环保,生物制造逐步替代传统化工。
人工智能辅助蛋白质设计(未来设计生物学)
时间:2020年代 内容:DeepMind的AlphaFold预测蛋白质结构,华盛顿大学团队利用AI设计全新功能蛋白(如抗病毒蛋白)。 科学意义: 加速设计:AI突破传统试错模式,实现“按需定制”生物分子。 融合学科:生物学与计算机科学的深度交叉,推动合成生物学进入智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