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遗传学的发展简史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遗传学的发展简史,遗传学的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归纳总结了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研究者对遗传学作出的贡献,非常全面,脉络也清晰,这么全面的思维导图不可错过哦。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介绍了DNA和RNA的化学结构、DNA的复制、RNA的转录与加工、遗传密码与蛋白质的翻译等重要知识点。适用于考试复习!
这是一篇关于植物学发展简史的思维导图,植物学的发展简史是一部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历程。从古代对植物的简单描述到现代对植物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植物学为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保护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生物分界系统发展历史简介,每个系统的提出都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使得我们对生物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拉马克lamarck 1744~1829
环境改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
器官的用进废
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
获得性状遗传
所有生物变异(获得性遗传)都是可遗传的, 并在生物世代积累
达尔文Darwin 1859、1868
1859《物种起源》,提出自然选择的进化论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否定物种不变
1868《驯养下动植物的变异》,提出泛生论
承认获得性状遗传一些观点, 认为遗传性状的载体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细胞里 都普遍存在的微小泛生粒,它们能够独立繁殖, 在体内流动、聚集到生殖器官里形成生殖细胞。
当受精卵发育为成体时,各种泛生粒进入各器官 发生作用,因而表现遗传。
如果亲代泛生粒发生改变, 则子代表现变异
魏斯曼Weismann 1834~1914
新达尔文主义
种质连续论 认为多细胞的生物体是由 体质和种质两部分所组成
种质是指性细胞和产生性细胞的那些细胞
体质是由种质产生的, 种质是世代连绵不绝的
种质是世代连绵不绝的,环境只能影响体质,不能影响种质 从而否认获得性状遗传
植物界不存在这种划分,局限性
孟德尔Mendel 1866 、1900
1866发表“植物杂交试验”提出遗传因子假说
认为遗传性状是受细胞里的遗传因子控制的
首次提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认为遗传因子在生物性状世代间传递遵循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两个基本规律
被誉为遗传学之父,真正科学、系统
1900被注意到
德·弗里斯De Vries、柯伦斯Correns、 柴马克Tschermark 1900
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规律,是遗传学学科建立的标志
1900是公认为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的一年。
鲍维里Boveri、萨顿Sutton 1903
分别提出染色体遗传理论:遗传因子位于细胞核内染色体上。 从而将孟德尔遗传规律与细胞学研究结合起来
贝特森Bateson 1905
1905给“遗传学”正式定名
genetics
1906香豌豆杂交试验
发现连锁性状的现象
哈迪Hardy-温伯格Weinberg 1905
提出随机交配群体中基因频率和 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公式和遗传平衡定律
约翰生Johansen 1909
发表“纯系学说”,提出“基因”一词
摩尔根Morgan 1910
用果蝇进行遗传试验,发现性状连锁现象
结合研究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动态创立基因理论
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
提出遗传学第三个基本规律——连锁遗传规律
提出遗传学的染色体理论,进一步发展为细胞遗传学
斯特蒂文特Sturtevant 1913
绘制出第一张连锁遗传图, 并标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线性排列
穆勒Muller、斯特德勒Stadler 1927
采用X折线,分别诱发果蝇和玉米基因突变成功
费希尔Fisher、赖特Wright、霍尔丹Haldane 1930-1932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性状的遗传变异 推断遗传群体的各项遗传参数
奠定了数量遗传学和群体遗传学的基础
麦克林托克McClintock 1932
发现玉米籽粒色素斑点的不稳定遗传行为
提出玉米的Ac-Ds转座因子系统
布莱克斯里Blakeslee 1937
利用秋水仙素诱导植物多倍体成功
杂种优势
比德尔Beadle、泰特姆Tatum 1941
用红色面包酶为材料 证明基因是通过酶而起作用的
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
阿委瑞Avery 1944
用肺炎双球菌试验直接证明 DNA是转化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赫尔歇Hershey、蔡斯Chase 1952
在大肠杆菌的T2噬菌体内,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标记试验
进一步证明DNA是T2的遗传物质
沃森Watson、克里克Crick 1953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提出DNA分子结构的双螺旋模型
双螺旋模型是分子遗传学及以之为核心的分子生物学建立的标志
遗传学发展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
明确了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片段。
20世纪60年代
蛋白质和DNA人工合成 中心法则和三联体密码 基因调控机理 突变的分子基础
遗传学发展走在了生物学科的前列, 同时渗透到其它学科
20世纪70年代
人工分离基因 人工合成基因
建立了遗传工程研究新领域
20世纪80-90年代
基因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模式生物和重要生物基因组计划。
基因组学(Genomics)蛋白质组学(Protemics )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 )
21世纪--2000年
后基因组时代
HGP 1 % 项目
2000年,中国完成了人类基因组3p区域 “工作框架图”的任务
2002年
2002年,粳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
完成了粳稻基因组第4号染色体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定, 总长为3500万碱基对,精确度为99.99%,覆盖了 染色体全长序列98%的区域。
★对第4号染色体基因预测分析,鉴定出4658个基因, 并注释在染色体的准确位置上;完整地测定了水稻 4号染色体的着丝粒序列。
2002年 水稻基因组序列草图
籼稻基因组序列草图的测定和初步分析。
覆盖整个水稻基因组92%,共包含4.66亿个碱基对; 基因数目在4.6万至5.6万之间; 约70%以上的基因出现重复现象。
2002年12月 中国水稻(籼稻)基因组“精细图
★绘制了水稻亚种内和亚种间分子遗传标记图谱。发现了一百多万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SNP)点,将这些分子遗传标记在染色体上定位,整合在基因组精细图上
★预测出约6万个水稻基因,为功能基因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为大规模分离基因奠定了基础。
分子遗传学阶段 1953-现在
微生物遗传学及 生化遗传学阶段 1940-1953
初创时期
近代遗传学奠基
细胞遗传学阶段 1910-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