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镇静催眠药和抗焦虑药
探索镇静催眠与抗焦虑的奥秘!从iV滴注NaHCO3到第十四章的深度解析,我们揭示了BDZ如何依赖GABA发挥作用,以及其在焦虑、失眠治疗中的卓越表现。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BDZs及佐匹克隆等,各具特色,但BDZs以其较少不良反应成为临床首选。氟马西尼作为BDZ受体拮抗剂,为中毒抢救提供关键支持。从慢波睡眠到异相睡眠,这些药物精准调控睡眠时相,为患者带来安宁。然而,严重肺功能不全等禁忌症提醒我们,安全探索镇静催眠与抗焦虑的奥秘!
编辑于2025-03-10 15:20:28眼球内部结构揭秘:精密设计下的视觉引擎 晶状体位于眼球内部,由前囊下单层立方上皮延续至赤道后约1mm处,具有调节与屈光功能。玻璃体占眼球容积4/5,为无色透明胶体,含少量游走细胞,随年龄增长可能液化塌陷。房水维持眼压并滋养角膜、晶状体,动态循环于前房、后房及不规则腔隙中。视网膜、葡萄膜与巩膜构成眼球壁,分别负责感光、营养及保护。晶状体终身生长但弹性下降,代谢依赖房水,无血管神经。这些结构协同完成视觉传递与保护。
呼吸系统健康的关键在于气体交换的平衡。肺泡与外界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环节,正常V/Q比为08,但部分区域如肺底和肺尖比值不同。呼吸衰竭多表现为Ⅰ型呼衰,因健全肺泡的代偿作用,少数可能引发左心衰竭,导致头痛等症状。防治呼衰需降低CO2分压、提高动脉血氧分压,解除呼吸道阻塞,增强呼吸动力。Ⅰ型和Ⅱ型呼衰的吸氧浓度需分别控制在50%和30%以内,同时注意补充营养和人工辅助。
慢性心力衰竭,不仅仅是心率的快慢问题!它源于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的下降,导致心输出量不足,进而引发肺循环充血和体循环淤血。从病因、诱因到代偿机制,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复杂多样。通过控制水肿、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脏舒缩功能,以及防治基本病因,我们可以有效应对这一挑战。了解心衰的机制与临床表现,掌握防治策略,才能更好地守护心脏健康。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眼球内部结构揭秘:精密设计下的视觉引擎 晶状体位于眼球内部,由前囊下单层立方上皮延续至赤道后约1mm处,具有调节与屈光功能。玻璃体占眼球容积4/5,为无色透明胶体,含少量游走细胞,随年龄增长可能液化塌陷。房水维持眼压并滋养角膜、晶状体,动态循环于前房、后房及不规则腔隙中。视网膜、葡萄膜与巩膜构成眼球壁,分别负责感光、营养及保护。晶状体终身生长但弹性下降,代谢依赖房水,无血管神经。这些结构协同完成视觉传递与保护。
呼吸系统健康的关键在于气体交换的平衡。肺泡与外界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环节,正常V/Q比为08,但部分区域如肺底和肺尖比值不同。呼吸衰竭多表现为Ⅰ型呼衰,因健全肺泡的代偿作用,少数可能引发左心衰竭,导致头痛等症状。防治呼衰需降低CO2分压、提高动脉血氧分压,解除呼吸道阻塞,增强呼吸动力。Ⅰ型和Ⅱ型呼衰的吸氧浓度需分别控制在50%和30%以内,同时注意补充营养和人工辅助。
慢性心力衰竭,不仅仅是心率的快慢问题!它源于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的下降,导致心输出量不足,进而引发肺循环充血和体循环淤血。从病因、诱因到代偿机制,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复杂多样。通过控制水肿、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脏舒缩功能,以及防治基本病因,我们可以有效应对这一挑战。了解心衰的机制与临床表现,掌握防治策略,才能更好地守护心脏健康。
第十四章 镇静催眠药和抗焦虑药
基本概念
镇静催眠药
指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能引起镇静和催眠的药物
催眠药
能引起近似生理睡眠的药物叫做催眠药
小剂量仅引起安静或嗜睡状态
表现为镇静作用
剂量较大时表现为催眠作用
二者之间无明显界限,只是作用程度不同
抗焦虑药
指能解除兴奋、不安等焦虑症状以及相应的躯体症状的药物
睡眠时相
慢波睡眠/非快速动眼睡眠
意识逐步丧失、血压略降、心率呼吸减慢、瞳孔缩小、体温和代谢率下降、尿量减少、胃液增多、唾液分泌减少、发汗功能增强等表现,使身心逐渐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异相睡眠/快速动眼睡眠
当大脑处于异相睡眠中,脑电图呈现快频低压电波,有点像清醒时的脑波,会出现某些激动反应,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强,频繁出现快速的眼球运动、心率和呼吸加速、血压升高、脑血流及耗氧量均增加、男性阴茎勃起、翻身时面部和指(趾)端肌肉不时抽动等,人还会做梦。
常用三类
苯二氮卓类BDZs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镇静催眠/抗焦虑药
化学结构
苯并二氮卓被不同基团取代而产生
主要
地西泮/安定
作用
主要
抗焦虑
小于镇静剂量即有
选择性高,不影响中枢活动的小剂量情况下即能消除焦虑
可消除焦虑以及因其引起的肠胃功能紊乱或失眠等症状
优点
作用久
持续时间长
不易产生依赖性
e.g.“小老鼠通电抗打架实验”
镇静催眠
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
对睡眠时相的影响
缩短快动眼睡眠和深睡眠
与巴比妥类比较,其缩短快动眼睡眠的作用较弱→停药后“反跳”现象较轻
反跳现象又称撤药综合征, 指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时原病复发或恶化。 系指长期使用某些药物治疗疾病,在症状基本控制后突然停药,由此造成的疾病逆转的现象。
抗惊厥抗癫痫
iV(静脉注射)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
治疗破伤风/药物中毒/小儿高热引起的惊厥
惊厥(convulsion)俗称抽筋、抽风、惊风,也称抽搐。
中枢性肌松作用
在iV时此作用表现更突出
用途
脑血管意外或脊髓损伤时的肌强直
缓解关节病变、腰肌劳损、内窥镜检查所致的肌肉痉挛
氯硝西泮的中枢性肌松作用最明显
在不引起镇静剂量的情况下即可出现
机制
脑内有地西泮结合位点—BDZ受体,其分布与GABA(A)受体分布一致
γ-氨基丁酸(GABA)被认为是哺乳动物、昆虫或者某些寄生蠕虫神经系统中的神经抑制剂,对神经元的兴奋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GABA(A)受体兴奋时与Cl-通道开放→Cl-内流使膜电位超极化→突触后抑制效应
BDZs与GABA结合于同一“GABA(A)受体•Cl-通道复合物”
GABA(A)受体由亚基×2;β亚基×2;γ亚基×1围城,中间为Cl-通道 GABA结合在GABA(A)受体的α、β BDZ结合在GABA(A)受体的α、γ
使GABA与结合部位的亲和力增加→Cl-通道的开放频率加速,从而增加了突触后抑制效应
BDZ的作用前提是GABA的作用
地西泮结合抑制因子DBI/致焦虑肽
又称为“BDZ的反相激动剂”
机制
BDI结合在GABA(A)受体与BDZ的结合部位
而其效应与BDZ的相反
抑制GABA开放Cl通道→引起焦虑和惊厥
体内过程
吸收好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经肝药酶转化为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且半衰期长
药效持久
连续用药时要注意药物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在体内的蓄积
不良反应
嗜睡、乏力、头昏
影响技巧性操作和驾驶安全
iV速度过快能抑制呼吸和循环功能
老年人和心肺功能低下者慎用
长期用药可产生依赖性
突然停药有戒断症状:失眠、兴奋、焦虑、震颤甚至惊厥
要逐渐停药
过量急性中毒
引起运动功能失调、谵语、昏迷和呼吸抑制
一般不会危及生命
但应用地西泮期间饮酒或应用其他中枢抑制药则加重中毒症状,招致死亡
氯氮卓/利眠宁
特点
其活性代谢产物的T1/2很长,为60h
久用有积蓄
用于
焦虑症
神经官能症
失眠
酒后症状的控制等
氟西泮
其活性代谢产物T1/2更长
40-100h
属于长效类药物
禁忌
肝脏、肾脏功能不全者、妇女儿童
硝西泮
作用
除用于失眠
还能治疗癫痫
尤其用于婴儿痉挛及肌阵挛性发作
氯硝西泮
主要应用
治疗癫痫和惊厥
最强的抗癫痫药物之一
iV治疗癫痫持续状态
三唑仑
镇静催眠作用显著
在BDZs中效价强,代谢快
药物效价强度:药物达一定药理效应所需的剂量,反应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速效
强效
极少蓄积
艾司唑仑/舒安乐
咪达唑仑/速安眠
用于
失眠
焦虑
麻醉前给药
BDZ受体拮抗剂—氟马西尼
机制
与BDZs竞争结合BDZ受体
拮抗DBI的效应
特点
口服吸收好,但首过效应明显
F仅20%
通常iV给药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BDZs过量引起的中枢深度抑制
巴比妥类
有较多不良反应,已逐渐被BDZs取代
代表药
长效
苯巴比妥
脂溶性最低
吸收慢
起效慢
持续时间长
主要经肾脏排出
弱酸性药
碱化血液、尿液→
iV滴注NaHCO3
极性增强,吸收减少
加速排泄
中毒的抢救措施
中效
异戊巴比妥
短效
司可巴比妥
超短效
硫贲妥
脂溶性最高
吸收快
起效快
持续时间短
快速入脑后快速再分布到全身(尤其脂肪组织),故血药浓度迅速降低
四类脂溶性都其他药高→易穿过血脑屏障而对中枢起作用
脂溶性越高→越短效
药理作用
特点
巴比妥类药物有明显剂量依赖性
随剂量增加,其对中枢抑制的程度和范围逐渐增加
镇静→催眠→抗惊厥→麻醉→直至麻痹生命中枢而致死
催眠作用
缩短入睡时间,减少觉醒次数
对睡眠时相
缩短快动眼睡眠作用比BDZs更明显
故久用停药后反跳现象更明显
作用机制
与“GABA(A)受体•Cl-通道复合物”结合→促进GABA与受体结合→延长Cl-开放时间,Cl-内流↑→膜电位超极化→兴奋性↓
在麻醉浓度下抑制Na+通道→不易去极化
在镇静催眠剂量下选择性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降低皮层兴奋性
脑于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是感觉传导通路上行经脑干网状结构时,发出侧支多次换神经元,经多突触联系形成的上行系统。其上行冲动在丘脑换元后通过非特异性投射,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以维持觉醒。
临床应用
镇静催眠
主要作为配伍应用
拮抗氨茶碱、麻黄碱的中枢兴奋作用
增强镇痛药的疗效
抗惊厥
小儿高热、破伤风、子痫、药物中毒所致惊厥
抗癫痫
较大剂量
麻醉和麻醉前给药
主要用超短速的硫贲妥进行麻醉和诱导麻醉
诱导麻醉是麻醉的一种阶段,麻醉一般包括诱导麻醉,还有麻醉维持和病人苏醒三个阶段。
不良反应
作为催眠药应用同时,有“宿醉”现象
偶见过敏反应
e.g.剥脱性皮炎
是肝药酶的诱导剂
加速自身代谢
加速其他伍用药物的代谢
严重肺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颅脑损伤致呼吸抑制者禁用
其他类
水合氯醛
化学结构
三氯乙醛的水合物
特点
口服吸收快
但口服刺激性大(穿透性臭气及腐蚀性苦味)
易引发恶心、呕吐
一般稀释成10%溶液,肛门灌肠给药
一定要稀释,原浓度会造成中毒
持续时间长
6-8h
催眠作用强
15min左右入睡
作用温和
无宿醉现象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顽固性失眠
大剂量—抗惊厥
注意事项
灌肠时一定要稀释,原浓度会造成中毒
否则对心脏、肝脏、肾脏等造成损害
用药时间长后可能产生耐受性、成瘾性
丁螺环酮
一种新型抗焦虑药
与BDZs相比
无催眠、抗惊厥和中枢肌松作用
药理作用
主要用于抗焦虑
需要一周后才能产生稳定的抗焦虑作用
机制
与GABA无直接关系
是5-HT(1A)受体的部分激动剂
5-羟色胺:是一种能产生愉悦情绪的抑制性神经递质
佐匹克隆
化学结构非BDZs类,但
作用基本一致
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和抗惊厥、肌肉松弛
作用机制基本一致
只是结合“GABA(A)受体•Cl-通道复合物”的结合位点与BDZs不同
催眠特点
入睡快,缩短入睡潜伏期
延长睡眠时间
轻度减少快动眼睡眠时间
停药后返跳现象基本没有
显著增加深睡眠
对催眠用药较好
禁忌症
哺乳期禁用,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