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内、外生殖器官及其相关组织。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女性外生殖器指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又称外阴,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
方剂学笔记分享。该思维导图合集系统梳理了中医的方剂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方剂分类、组成原则、煎药方法、功效应用等多个方面。
中药学笔记分享。该合集系统整理了中医的中药学的核心知识点,从药材分类到功效应用,再到配伍禁忌,一应俱全。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siweidaotu思维导图分享,该指南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据和医学进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规范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增补。
该系列学习笔记来源于近期指南,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适用于各科临床应用,不定时更新中。
在世界万物中,精神现象最为复杂。精神病学不仅与各医学学科关系密切,还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相关问题。精神病学的诊断主要是症状学诊断。所以在各医学学科诊疗过程中,有必要将精神病学运用其中,该系列导图根据《精神病学Psychiatry》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整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妇女一生各生理阶段分期
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绝经过渡期、绝经后期
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1.月经的概念
规律月经的出现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初潮:13-14岁
2.正常月经的临床表现
出血的第1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
周期:28±7天
经期:一般2-8日,多为4-6日。
经量:20-60ml,>80ml为月经过多。
一般呈暗红色,不凝,出血多时可有血凝块。
卵巢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
1.卵巢的功能:生殖、内分泌
2.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1)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2)排卵 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
(3)黄体形成及退化 排卵后7~8日黄体体积和功能达到高峰,排卵后9~10日开始退化,黄体功能仅限于14日。
3.卵巢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雌激素、孕激素和少量雄激素,均为甾体激素
(1)雌激素
两个高峰:月经第7日卵泡分泌雌激素量迅速增加,排卵前达高峰,约在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循环中雌激素形成第二个高峰,峰值低于排卵前高峰。
雌激素的生理作用:为怀孕做准备,以“增加”类词语为主
①促进子宫发育,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②使子宫内膜增生、修复
③使宫颈粘液分泌增加,性状变稀薄
④加强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振幅
⑤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黏膜变厚,维持酸性
⑥是阴唇发育丰满,色素加深
⑦促使乳腺腺管增生,促进其他第二性征的发育
⑧协同FSH促进卵泡发育
⑨对下丘脑、垂体正负反馈调节(排便排尿排卵正反馈)
⑩促进水钠潴留,维持和促进骨基质代谢
(2)孕激素
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分泌量达到高峰
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保胎,“抑制”类词语为主
①抑制子宫收缩
②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 (营养)
③粘液分泌减少
④抑制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⑤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⑥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⑦黄体期对下丘脑、垂体有负反馈作用
⑧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排卵后基础体温上升0.3-0.5℃
⑨促进水钠排泄
孕激素与雌激素的协同和拮抗作用
(3)雄激素
排卵前循环中雄激素升高,可促进非优势卵泡闭锁并提高性欲。
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①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促使阴蒂、阴唇和阴阜发育,促进阴毛、腋毛生长
②对机体代谢功能的影响:促进蛋白合成,促进肌肉生长,刺激骨髓中红细胞增生。(再障)
子宫内膜及其他生殖器的周期性变化
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基底层——不变;功能层——周期性变化,月经期坏死脱落
有排卵,有黄体,有孕激素,双向体温,分泌期
其他生殖器的周期性变化
1.宫颈粘液:
卵泡期--羊齿状结晶(雌激素);排卵后--椭圆体(孕激素)
2.阴道黏膜
3.输卵管
月经周期的调节
中医对月经、带下及其产生机理的认识
1.中医有关月经的概念和认识
月经的别称——“月事”、“月信”、“月汛”、“月水”、“经水”
2.带下的生理现象及其产生机理
(一)带下的生理现象:对阴道和阴户起濡润和充养作用,并能抵御病邪的入侵。
(二)带下产生及调节的机理:天癸作用下,任脉广聚脏腑所化水谷之精津,下注于胞中,流于阴股。此过程受督脉的温化和带脉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