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血液
这是一个关于血液的思维导图,血液是人体内循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运输、防御、调节等多重生理功能。
编辑于2025-04-22 21:10:21血液
血液生理概述
血液的组成
血细胞。
子主题
红细胞(最多)99%.
血红蛋白(Hb)
男性>120g/L
女性>110。
孕妇>100。
白细胞(WBC)最少
4~10
血小板(PLT)
100~300
血浆
血清(凝固)不同
水/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气体。
血浆蛋白
分类
白蛋白(清蛋白)
40~48(在肝脏合成)
白/球(A/G)
肝硬化。
多发性骨髓瘤(MM)
球蛋白增多。
球蛋白(15~30)
α1,α2
β
γ(丙种球蛋白)
抗体(免疫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血浆蛋白的功能
形成胶体渗透压。
稳定激素
T3/T4
甲状腺危象
禁用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与T3/T4竞争白蛋白。首选物理降温。
导致游离的t3t4更多。
运输物质
白蛋白
胆红素。
脂肪酸。
子主题
Ca2+
磺胺类药物
参与血液凝固,抗凝,纤溶等过程。
免疫作用。
营养功能
血浆蛋白分解旧蛋白质产生新的蛋白质。
血液的理化性质
比重
全血比重(1.05~1.06)
关键看红细胞数量。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浆比重(1.025~1.03)
关键看血浆蛋白。
多发性骨髓瘤。
红细胞比重(1.090~1.092)
血红蛋白。
血细胞比容(压积) (HCT)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烧伤。
真红
增高。
血液浓缩(脱水)/红细胞增多。
下降。
血液稀释(水中毒)/红细胞减少
粘度(分子摩擦力)
子主题
全血黏度。
4~5
HCT
血浆相对黏度。
1.6~2.4
血浆蛋白
渗透压(290~310)300
高低取决于单位容积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与种类大小无关。
白蛋白分子量小,分子数量远多于其他血浆蛋白,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的蛋白。
若血浆中白蛋白含量减少,即使其他血浆蛋白相应增加,仍保持血浆蛋白总量不变,血浆胶体渗透压将明显降低。
总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98.5%)
Na,Cl(80%)
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不能大量输低渗盐水。
子主题
胶体渗透压(1.5%)
白蛋白(80%)
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总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
细胞内/血浆/组织液 晶 < < 胶 > >
子主题
PH(7.35~7.45)
血浆缓冲对
NaHCO3/H2CO3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Na2HPO4/NaH2PO4
红细胞内
HbK+/Hb
肺的呼吸。
肾的调节。
重吸收碳酸氢根。
泌H
近端小管。
Na-H交换体。
质子泵。
集合管润细胞。
H-K交换
质子泵。
泌NH3
血细胞生理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白血病
区分:看细胞分化停滞阶段。
急性白血病(原始粒/早幼粒)
急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淋巴系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中幼粒/晚幼粒/杆状核/分叶核)
慢性髓系白血病。
慢性淋巴系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AML分型
子主题
红细胞
特点
成熟红细胞
无核,无线粒体。
双凹圆盘状
维持需要耗能(钠泵,维持渗透压)
糖酵解
红细胞的功能。
血红蛋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缓冲维持血浆pH。
免疫复合物清除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Hb)
基本原料
血红蛋白
原料。
蛋白质+Fe2+
缺失导致缺铁性贫血(核老浆幼)
失血增多
男性.痔疮/溃疡。
女性.月经过多。
老人.消化道肿瘤
胃癌
右半结肠癌。
组成
珠蛋白
四条肽链。
2α/2β
血红素(4个)
Fe2+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辅因子
叶酸
维生素b12(回肠末端吸收)
概要
核酸DNA合成。
核苷酸
一碳单位
运载体
四氢叶酸
叶酸
维生素b12。
子主题
调节因子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肾皮质间质细胞产生
肾衰会导致肾性贫血。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高原红。
EPO增多。
子主题
雄激素
子主题
红细胞增多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
男性血红蛋白多于女性血红蛋白的原因之一
其他因素。
子主题
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
库欣综合征。
红细胞血红蛋白生成增多。
多血质
库欣综合征。
血细胞
升高
红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下降
淋巴细胞下降,嗜酸性粒细胞下降
容易感染。
COPD不能长期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子主题
(抑制)专找女的干坏事儿(转化生长因子β,雌激素,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
生理特性
可塑变形性(生存所需最重要特征)
可通过口径比他小的毛细血管/血窦
子主题
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取决于
红细胞几何形状(最重要)
红细胞内粘度(反比)
子主题
红细胞膜弹性
对比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首选且疗效最佳:脾切除)
变形能力下降。
血管外溶血(脾)
贫血+黄疸+脾大。
胆红素(黄疸)
子主题
悬浮稳定性
血沉(ESR)/红细胞沉降率
男性
0~15.
女性。
0~20.
原因
红细胞与血浆之间的摩擦力阻碍红细胞下沉。
双凹圆盘状,相对表面积大,摩擦力大,下沉慢
子主题
血沉
悬浮稳定性下降
红细胞叠连。
本质
决定血沉大小的因素。在于血浆成分不在于红细胞本身。
子主题
ESR
胆固醇,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子主题
结核。
ESR
白蛋白,卵磷脂。
渗透脆性(红细胞本身的特性)
子主题
红细胞的破坏
子主题
子主题
血管外破坏。(90%)
巨噬细胞。
脾窦(最主要)
脾大/贫血/黄疸。
骨髓。
原位溶血
大细胞性贫血
巨幼贫
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串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脾大脾亢。
三系减少(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管内破坏。(10%)
血管内溶血
主要是血型不符引起的急性溶血。
红细胞破坏
血红蛋白释放+结合珠蛋白(触珠蛋白)(下降)
肝,脾
血红蛋白释放增加
大量经肾排出
堵塞肾小管。
急性肾衰。
少量经肾排出
血红蛋白尿(酱油色)
寿命
120天(4个月)
糖化血红蛋白。
反应糖尿病病人近2~3个月血糖控制总水平。
血型和输血原则
血型
定义
红细胞膜上的抗原(凝集原)
子主题
血浆中存在的抗体(凝集素)
HLA
人类白细胞抗原
是免疫细胞识别自我和非自我的关键分子。
是引起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最重要抗原(与超急性排斥反应关系密切)
ABO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Rh
特点。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输血原则。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200ml)
子主题
血液凝固的负性调控(抗凝)/纤溶
抗凝。
生理性抗凝物质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抗凝血酶(最主要)!!!!!
产生部位
肝和血管内皮细胞。
作用机制
与内源性途径产生的(2,9,10,11,12)等分子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结合而抑制其活性。
子主题
与肝素结合后,抗凝作用可增强两千倍。
生理情况下,循环血浆中几乎无肝素存在。
抗凝血酶主要通过与内皮细胞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结合。
蛋白质c系统(PC,TM,PS,蛋白质c抑制物)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肝素
产生部位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作用机制
增强抗凝血酶活性(主要作用)
减肥
TFPI(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子主题
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FPI
特点
既可以体内抗凝,又可以体外抗凝。
子主题
治疗肺栓塞
肝素抗凝管。
华法林只能体内,不能体外(治疗房颤)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体内主要生理性抗凝物。负反馈。
内皮细胞合成
子主题
临床抗凝剂/促凝剂。
温盐水纱布
异物激活12因子血小板。促凝。
加温(加速酶促反应)
降温,增加异物表面光滑度。
除去血浆中钙离子(枸橼酸钠,草酸钾)
体外抗凝。
华法林
拮抗维生素k。
体内抗凝。
血管内皮细胞的抗凝作用
屏障:隔离凝血因子,血小板与胶原接触(避免凝血系统激活和血小板活化)
释放
抗凝血酶
凝血酶调节蛋白(TM)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PGI2(前列环素),NO
子主题
ADP酶
合成分泌t-PA(组织型纤溶能源激活物)
子主题
子主题
纤溶
子主题
子主题
12
t-pA
U-PA
激肽释放酶(K)
子主题
子主题
FM(纤维蛋白单体)
FDP(有抗凝作用)
子主题
子主题
生理性止血
过程
血管收缩
局部血流下降。
子主题
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初步止血)
子主题
形成血凝块。
子主题
血液凝固(加固止血)
本质
纤维蛋白性止血栓。
凝血因子(F)14
12罗马数字无六。
两种
高分子量激肽原(HK)
前激肽释放酶(PK)
凝血因子
FI
纤维蛋白原。
子主题
FII
凝血酶原。
凝血酶功能。
分解(激活)纤维蛋白原(主要)
激活13因子。
使单体变为多聚体(间接作用)
激活5,8,11,正反馈。
使血小板聚集活化(内表面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提供磷脂表面。
生理性致聚剂
激活 PC,促进抗凝。
凝血酶调节蛋白(TM)
凝血酶通过与凝血酶调节蛋白的结合,还可激活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
FIII
组织因子(TF)
子主题
FIV
Ca2+
子主题
活化的7因子可以自身激活7因子。
FV,FVIII
辅因子。
高腹肌杀死我吧(高分子量激肽原,3458)
最不稳定因子(VI)
可被活化的蛋白C(PC)灭活。
血管性血友病
血小板粘附性下降。
VIII因子被活化的蛋白c灭活(VIII与vwF结合不被灭活)
血友病(先天性遗传疾病)
甲A
FVIII
乙B
IX
子主题
丙C
XI
症状轻微(外源性代偿)
外源性直接激活九因子。
10
子主题
9正反馈激活7
3,7复合物激活9
12
子主题
产生部位
大部分在肝脏产生。
小结。
子主题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
2.7.9.10(儿妻就是家)K
经过γ羧化酶活化发挥作用。
维生素k是它的辅酶。
香豆素类(华法林,双香豆素)与维生素k结构相似,竞争性抑制。 在肝脏发挥作用(体内抗凝剂)
出血/凝血指标。
出血
出血时间(BT,变态)
反映
血管壁
血小板(主要)
数量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功能
血小板无力症。
血管性血友病。
子主题
凝血
凝血酶原时间(PT)
定义
在被检血浆中加入Ca和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或组织凝血活酶( tissue thromboplastin),观测血浆的凝固时间,称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它是外源凝血系统较为灵敏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
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
子主题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定义
在受检血浆中加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试剂(接触因子激活剂和部分磷脂)和Ca”后,观察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它是内源凝血系统较为灵敏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
反应内源性凝血途径。
子主题
凝血酶时间(TT)
反应纤维蛋白原。
子主题
反应凝血因子。
凝血时间(CT)
定义
试管法:静脉血放入试管(玻璃试管、塑料试管)中,观察血液接触试管壁开始至凝固所需的时 间,称为凝血时间(cloting time,CT)。本试验是反映由因子被负电荷表面(玻璃等)激活到纤维 蛋白形成,即反映内源凝血系统的凝血过程。
反映内源性途径。
考点
单独
APTT/CT
8.9.11.12.5.10.1.2,PK,HK
PT
7.3.5.10.1.2
TT
1
混合
APTT上,PT正常
12.11.8.9,HK,PK
PT上,TT正常。
7,5,10,2
APTT升/TT正常。
8,9,11,12,10,2,5,PK,HK
过程
子主题
抗板溶栓抗凝。
子主题
子主题
血小板。
100~300.
血小板生成素(TPO),只能存活7~14天,只有最初两天有生理功能。
五大生理功能。
粘附(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
子主题
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胶原蛋白)结缔组织/血管。
条件。
血小板表面
GP Ib(糖蛋白)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桥梁。
减少易导致出血,发生血管性血友病。
胶原纤维,Ca2+
聚集。
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黏着。
子主题
条件
血小板表面。
GpIIb/GpIIIa
减少
血小板无力症。
桥梁。
纤维蛋白原。
钙离子(致聚剂)
NO(既能抑制黏附,又能抑制聚集)
子主题
致聚剂
生理性。
ADP,肾上腺素,五羟色胺, 组胺,凝血酶,胶原,血栓素a2。
子主题
膜磷脂
子主题
子主题
病理性。
细菌,病毒,免疫复合物,药物
血小板聚集时象
子主题
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
子主题
释放
致密体
ADP,ATP,五羟色胺,钙离子。
子主题
α颗粒。
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因子4(PF4),vwF,纤维蛋白原
子主题
即时合成释放。
血栓烷A2(TXA2)
促进血小板聚集,促进血管收缩。
收缩。
子主题
吸附(停机坪)
血小板表面可吸附血浆中多种凝血因子。
子主题
PF血小板因子。
白细胞(4~10)
集落刺激因子(CSF),寿命是100~300天。
分类
中性粒细胞(N)
50%~70%.
中年无妻
淋巴细胞(L)
20%~40%.
聆听而死。
单核巨噬细胞。
3%~8%.
单身38年。
嗜酸性粒细胞。
0.5%~5%.
心酸呜呜
嗜碱性粒细胞。
0%~1%.
见您一面。
中性粒细胞(主要的吞噬细胞)
变形游走能力。
速度最快,最先到达炎症部位,急性炎症早期主要浸润细胞(<24h)
吞噬活性
脓细胞
化脓性炎症。
粒细胞缺乏症。
<0.5
单核细胞。
进入组织
巨噬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CD4+)
肝脏。
Kupffer细胞。
肺
尘细胞
神经系统。
小胶质细胞。
骨骼。
破骨细胞。
脾脏/骨髓/淋巴结。
表皮。
朗格汉斯细胞。
区别于Langhans巨细胞(肉芽肿)
嗜酸性粒细胞。
主要功能
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I型超敏反应中的作用。
支气管哮喘/过敏反应
参与对蠕虫(寄生虫)的免疫反应
是机体对抗寄生虫幼体感染的主要防御机制。
血吸虫
早期虫卵结节。
嗜酸性脓肿(夏科-雷登结晶)
淋巴细胞
游走能力弱,没有趋化性。
慢性炎症。
分类
B淋巴细胞。
体液免疫。
T淋巴细胞。
细胞免疫。
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固有免疫。
浮动主题
胃大部切除术
胃壁细胞。
盐酸。
Fe2+吸收。
内因子。
维生素b12在回肠吸收。
回肠切除/慢性A型胃炎(内因子)
巨幼红细胞贫血
胃主细胞。
胃蛋白酶原。
盐酸。
胃蛋白酶。
G细胞(胃窦部)
胃泌素。
血尿
肾小球源性血尿。
红细胞容积<静脉峰值红细胞容积。
被挤破了。
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红细胞容积>静脉峰值红细胞容积。
尿中无葡萄糖,无法进行糖酵解,不能维持渗透压。吸水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