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PMP项目整合管理
项目整合管理,项目整合是对项目管理活动进行识别、组合、定义、统一和协调的各个过程,全面梳理了项目整合管理的各个环节,为理解和实施项目整合管理提供了清晰的框架和指导。
编辑于2025-05-19 22:19:39项目整合管理
1. 核心概念
项目整合是对项目管理活动进行识别、组合、定义、统一和协调的各个过程
预测性项目,整合管理由项目经理负责,整合管理的责任不能被授权或转移,项目经理必须对整个项目承担最终责任。
项目经理被要求尽早介入启动项目,例如开展商业论证和效益管理(立项前有潜在项目经理)
2. 启动:制定项目章程
要点
正式批准项目并授权项目经理在项目活动中使用组织资源的文件
应尽早确认并任命项目经理,最好在制定项目章程是就任命,最晚应在规划开始之前任命
项目章程可以由发起人编制,或者由项目经理与发起机构合作编制。但最终批准是发起人 ※项目经理应该参与项目章程的制定
通过编制项目章程,来确认项目符合组织战略和日常运营的需要
输入
商业文件(迭代,定期审查)
关注:经济及法律法规
商业论证(是否值得投资?)
内容:经济可行性报告(商业需求和成本效益分析)---是否值得投资,投资回报ROI、NPV
编写人:发起人、项目经理、商业分析师
最终批准:发起人
效益管理计划(何时,何种方式,获得何种效益)
内容:包括有形和无形的效益,实现效益的时限、收益责任人,测量指标,实现目标收益有关的风险
编写人:发起人、项目经理、商业分析师
最终批准:发起人
与战略一致,需定期审核 项目经理无权直接修改 只能发起负责批准
协议
合同、协议书、意向书、口头协议
事业环境因素和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和技术
1. 专家判断
2. 头脑风暴
会用到头脑风暴的过程:收集需求、风险识别、识别干系人
重视数量而非质量
原则:不质疑,不分析,不批判,不反对
3. 焦点小组
同职能,同领域。主体专家SEM
4. 访谈
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5. 冲突管理
合作解决
强制命令
撤回规避
6. 引导
引导式研讨会,针对跨职能部门,引导达成一致意见
7. 会议管理
会前,有明确的议程 会中切题,处理会议冲突 会后,形成书面的会议纪要
输出
项目章程(背诵)
项目目的、目标、项目成功标准和项目退出标准
高层级的需求(概括性),整体预算,总体里程碑计划,整体的风险,关键相关方名单等
发起人和项目经理姓名和职权
项目章程是项目的”宪法“,是项目经理的”尚方宝剑“
假设日志
会用到假设日志的过程:风险识别
假设条件;不需要验证即可视为正确、真实或确定的因素
制约因素:对项目或过程的执行有影响的限制性因素
范围、进度、成本
记录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的所欲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
3. 规划: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要点
整合装订成一份综项目管理计划的过程
计划需要通过不断更新来渐进明细,并且这些更新需要得到控制和批准
输入
项目章程
其他规划阶段所有输出的子计划和基准
工具和技术
1. 核对单(Checklist)
检查清单
2. 引导
3. 开工会议(kick-off)
传达目标、获得项目团队承诺; 阐明每个相关方的角色&职责,并获得相关方一致认可
相关方没空参加,可会前或会后单独与相关方见面沟通,取得认可
规划结束的结束;执行阶段的开始
输出
项目管理计划
概念区分: 项目管理计划:经过批准相关方认可的,批准后修改需要变更的流程。 项目文件:项目开展过程中项目内部进行记录工作信息的文件。 项目工件:是一种模版、文件、输出或项目可交付物。
10个子管理计划+变更、配置管理计划
1规划范围管理计划
2需求管理计划
3规划进度管理计划
4规划成本管理计划
5规划质量管理计划
6规划资源管理计划
7规划沟通管理计划
8规划风险管理计划
9规划采购管理计划
10规划相关方参与
11配置管理计划:版本控制
12变更管理计划
三大基准
范围基准
进度基准
成本基准
确定基准前:可进行多次更新,无需遵循正式流程; 确定基准后:只能通过实施变更控制过程进行更新。
三个其他组件
项目生命周期描述
开发方法
绩效测量基准
4. 执行: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
要点
计划内:执行项目管理计划中确定的工作
计划外:实施已批准变更的过程
作用:对项目工作和可交付成果开展综合管理,以提高项目成功性
输入
项目管理计划
批准的变更请求
工具和技术
1. 专家判断
2. 会议
3. PMIS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1. 进度计划软件工具
2. 工作授权系统
3. 配置管理系统
4. 信息收集与发布系统
文件版本不一致——PMIS及时更新 经验教训知识库也要存在PMIS系统中
输出
可交付成果
独特并可核实的产品(具有可核实性)
工作绩效数据
原始观察结果和测量值(不做分项评判)
问题日志
更新问题日志:解决老问题和出现的新问题
持续整个项目生命周期
问题日志三要素
问题描述
责任人
解决期限
变更请求
必须有书面记录
预防措施:防风险
纠正措施:纠偏差
缺陷补救:补质量
更新:通常该基准
5. 执行:管理项目知识
全项目生命周期都在进行 考点:防止知识流失(风险)—老带新
要点
使用现有知识并生成新知识,一实现项目目标,并且帮助组织学习的过程
显性知识
易使用文字、图片和数字进行编撰的知识
隐性知识
个体知识以及难以表达的知识,比如信念,经验和洞察力(诀窍)
存在于专家个人的思想中或者社会团体和情境中,经由人际交流和互动来分项
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营造一种相互信任的范围,激励人们分项知识或管理他人的知识
输入
经验教训登记册
工具和技术
1. 知识管理
隐性知识
2. 信息管理
显性知识
输出
经验教训登记册
全过程记录和更新
有利于未来的项目
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6. 监控:监控项目工作
给领导汇报:针对已存在问题,针对原因,给出备选方案(带分析)
要点
把工作绩效信息整合成工作绩效项目报告,让相关方了解项目的当前状态和未来状态。
输入
工作绩效信息
范围信息、进度信息、成本信息……
成本预测
进度预测
工具和技术
备选方案分析:选择要执行的措施的最佳组合,或最佳方案
成本效益分析:确定最节约成本的措施
根本原因分析:识别问题的根本原因,从根源上解决,杜绝再次发生
挣值分析:对范围、进度和成本绩效进行了分析
偏差分析:审查目标绩效与实际绩效之间的差异
趋势分析:根据遗忘结果预测未来绩效,提出必要的预防措施
输出
工作绩效报告
变更请求
7. 监控:实施整体变更控制
要点
贯穿项目始终,项目经理对此承担最终责任
任何人都可以提出,可以口头提出,但所有变更请求都必须以书面形式记录
项目管理计划或组织程序中的制定一位责任人,批准、推迟或是否变更(默认交给CCB)
在基准确定之前,变更无需正式受控于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过程; 一旦确定了项目基准,就必须通过本过程来处理变更需求。
了解变更原因,防止不必要的变更。走流程: 1、记录(输出变更请求书—提交PM) 2、评估(全面) 3、提交(项目经理提交给CCB,只有CCB才能审批) 4、更新; 5、通知
输入
变更需求
项目管理计划
工具和技术
变更需求工具
输出
批准的变更请求
项目文件更新
更新变更日志
8. 收尾:结束项目或阶段
要点
正常收尾
1. 获得验收
2. 移交最终成果
3. 总结经验教训
4. 更新组织过程资产
5. 存档
6. 释放资源
项目提前终止
1、调查并记录原因
2、移交已完成和为未完成的最终结果
3、总结经验教训
4、更新组织过程资产
5、存档
6、释放资源
1、释放资源是收尾的最后一步,如果已经彻底完成了收尾: 出现问题或缺陷,那么项目经理只需要即及时地协调运营部门介入。 客户需要增加新功能,可以建议客户新开一个项目。 2、如果还没有彻底完成收尾 出现问题或缺陷,项目经理必须积极处理,甚至可能需要走的变更流程。 或遇到新增功能工,一般也要走变更流程。 3、如果收尾当前项目和开始新的项目同时出现,预先保证收尾当前项目。
输入
项目章程
验收的可交付成果
组织过程资产
项目或阶段收尾指南或要求
合同,商业文件等
工具和技术
会议
输出
最终产品、服务或成果移交
最终报告(交付给甲方)
总结项目绩效
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项目或阶段收尾文件
商业环境15/16题 (市场因素)
项目立项前,法律法规更新
项目立项后,商业需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项目没有价值了——找商业文件(市场需求、业务需求),重新进行商业评估
法律法规变更——永远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