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 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
考研政治近代史第一章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本脑图有助于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第 一 章 进 入 近 代 后 中 华 民 族 的 磨 难 与 抗 争
鸦片战争的爆发 (1840-1842)
鸦片战争
结果
“中英南虎口”
1842《南京条约》
1843《虎门条约》
1843《五口通商章程》
“望黄浦江”(美、法)
1844中美《望厦条约》
1844中法《黄埔条约》
“土海税法”
主权和领土完整
割让香港:中英“南北拓”
外国船舰自由航行领海,领海主权
协定关税,领土主权
领事裁判权,司法主权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形成原因
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 (政治)
A.侵略战争破坏主权
B.中国人民顽强持久反抗+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无法协调
逐步变成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经济)
C.逐渐使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破坏手工业
D.民族资本主义又无法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基本特征
政治
资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封建势力与之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经济
自然经济的基础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依旧
民族资本主义妥协性软弱性难堪大用
社会
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三重压迫,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阶级关系
旧阶级
地主农民
新阶级
资产
官僚资本主义
官僚买办资本家
民族资本家
革命性、动摇性(动摇性表现在软弱性、妥协性)
民族资本主义
无产
主要来源是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矛盾
主要矛盾(“封帝”)
民族矛盾: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阶级矛盾: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
两队矛盾相互交织,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立民、强国”)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为实现复兴中国梦必要前提; 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要求。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军事侵略
杀占抢掠
政治控制
控制中国内政外交
镇压反抗
扶植收买代理人
经济掠夺
通商口岸
关税自主
倾销输出
操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文化渗透
宗教
舆论
反抗外国武装侵略的斗争
人民群众
1841广州三元里抗英: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爱国官兵
一鸦:“天海成一线”
二鸦:“史荣椿、乐善”
刘铭传退法舰;冯子材大败法军镇南关大捷
甲午:“邓世昌”
1870-1880蚕食边疆危机
瓜分危机:中日甲午战争后瓜分达到高潮,此后竞相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
义和团运动(甲午后)
意义
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局限性("扶清灭洋"+小生产者自身)
受封建统治者欺骗
感性笼统排外
小生产者自身局限性,封建
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原因(“大、反抗、矛盾”)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统一大国
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重要原因)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失败原因
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
经济技术的落后(重要原因)
觉醒原因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民族意识的觉醒
甲午前
林则徐《四洲志》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福王观马”:早期的维新思想,吸收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 郑观应《盛世危言》“商议共和”:工商业商战、议院、君民共主
甲午后
1894.11孙中山建兴中会时喊出"振兴中华"时代最强音
1895严复
《救亡决论》:救亡
《天演论》:适者生存、物竞天择进化论
1898《时局图》瓜分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