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皮肤性病学《手癣和足癣》
"手足癣困扰?一文教你科学应对!手足癣是由红色毛癣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表现为水疱、脱屑或糜烂,通过接触传染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真菌检查,注意与湿疹等疾病区分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24周),顽固者可口服抗真菌药预防关键:保持皮肤干燥、不共用物品,合并灰指甲需同步治疗特别提醒:足癣易引发细菌感染,出现红肿热痛需及时就医!"
"警惕心脏的隐形杀手!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病原体侵袭心内膜的危重疾病典型表现为发热、心脏杂音和周围体征(如瘀点、Osler结节),可引发脑、肺、肾等多器官栓塞诊断需结合血培养、超声心动图和免疫学检查(如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治疗核心是足量抗生素,严重病例需手术清除赘生物高危人群(如心脏瓣膜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新发杂音时应立即排查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登革热是由DENV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病程分为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皮疹等,重症可出现出血或休克通过病毒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查可确诊,需与麻疹、出血热等疾病鉴别预防关键在防蚊灭蚊,患者多预后良好,但重症需警惕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早期识别预警指征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手癣和足癣
定义
■指皮肤癣菌侵犯指间、手掌、掌侧平滑皮肤引起的浅表真菌感染; ■足癣则主要累及足趾间、足跖、足跟、足侧缘。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主要由红色毛癣菌、指(趾)间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感染引起。 ■主要通过接触传染; ■用手搔抓患癣部位或与患者共用鞋袜、手套、浴巾、脚盆等是主要传播途径。
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
■夏季发病率高。 ■多累及成年人,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别。 ■足癣双侧受累多见,往往由一侧传播至对侧,而手癣常为单侧。
分型
水疱型
■好发于指(趾)间、掌心、足跖及足侧缘。 ■皮损初为针尖大小的深在水疱; ■疱液清,壁厚而发亮,不易破溃; ■可融合成多房性大疱,撕去疱壁露出蜂窝状基底及鲜红糜烂面; ■干燥吸收后出现脱屑。 ■瘙痒明显。
鳞屑角化型
■好发于掌跖部及足跟; ■呈弥漫性皮肤粗糙、增厚、脱屑、干燥; ■冬季易皲裂甚至出血,可伴有疼痛。 ■一般无明显瘙痒。
浸渍糜烂型 (也称间擦糜烂型)
■好发于指(趾)缝,足癣尤以第 3~4 和第 4~5 趾间多见。 ■多见于手足多汗、浸水、长期穿胶鞋者,夏季多发。 ■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露出潮红糜烂面及渗液,常伴裂隙。 ■有明显瘙痒,继发细菌感染时有臭味。
特别提醒
■足癣(尤其浸渍糜烂型)易继发细菌感染; ■可出现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织炎或丹毒,炎症反应明显时还可引发局部湿疹样改变和癣菌疹。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手足癣的临床表现,结合真菌镜检和 / 或培养可明确诊断。 ■与湿疹、汗疱疹、掌跖脓疱病、掌跖角化病、接触性皮炎等进行鉴别。
预防和治疗
原则
■及时、彻底地治疗,伴甲真菌病者应同时治疗甲真菌病,消灭传染源; ■穿透气性好的鞋袜,保持足部干燥; ■不共用鞋袜、浴盆、脚盆等生活用品。
■以局部治疗为主,疗程一般需要 2~4 周; ■鳞屑角化型手足癣或外用药疗效不佳者,可考虑系统治疗。
局部治疗
选择刺激性小的霜剂或水剂(如唑类霜剂或溶液等)
浸渍糜烂型
■给予硼酸溶液、依沙吖啶溶液等湿敷; ■待渗出减少时再给予粉剂(如氧化锌粉、咪康唑粉等); ■皮损干燥后再外用霜剂、软膏等。
无皲裂时可用剥脱作用较强的制剂)如复方苯甲酸软膏等),必要时可用封包疗法。
系统治疗
■口服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剂量同体股癣; ■水疱型和浸渍糜烂型疗程 1~2 周; ■鳞屑角化型疗程 2~4 周。